《梯形的认识》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第六单元内容。
2、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梯形特征的基础上安排的,在整个小学阶段属于最后一类直线型平面图形,与前面已学的各种图形具有十分密切的联系(可以相互转化)。这部分的内容是以后学习梯形面积的基础,有利于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教材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由于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梯形。而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经常接触到一些表面是梯形的物体。因此向学生提供了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物体的图片,如梯子的正面、板凳侧面、堤坝截面等,让学生在图中分别找出这些物体的梯形,感知梯形的特征。这样安排,可以有效地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梯形的表象。
(2)、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梯形的特征。在认识了梯形的基础上,安排动手折梯形的活动,让学生把已经建立的梯形的表象以物化的方式表达出来,再一次丰富学生的感知。抽象出图形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测量,自主地发现梯形的特征,从而形成对梯形的正确认识。
3、学情分析:
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梯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和平行及平行线间的距离等有关内容,为本课教学作好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准备。梯形虽然是学生初次接触的图形,但在生活实际中,学生已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只是很难准确的抽象出它的本质属性,另外对于梯形高的概念的理解和作法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喜欢动手、动脑,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些特点让他们通过动眼观察、动手操作、动脑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所学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我对教材的认识,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为本节课制定了如下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交流等活动,认识梯形以及基本特征;通过操作活动(折纸)认识并理解梯形的高。
2、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画出梯形的高。
3、认识等腰梯形及其特征。
4、让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探索中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和底。教学中将通过观察、动手量、动手折和动手画等教学活动突出重点
2、难点:使学生认识梯形,掌握梯形的基本特征。教学中将通过试一试、画一画、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力争突破难点。
3、关键: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为了让每个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学得有个性。我力求在本课中体现以下两点:
一、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数学的抽象乃属于操作性的,它的发生、发展要经过连续不断的、一系列的阶段,而最初的来源又是十分具体的行为,因此,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认识梯形,发现其特征。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情境中体验,获得新旧知识的链接;自己动手制作梯形,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知梯形的一些特点。让学生尽情体验,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满足,是本课教学的主旨。富有活动性的教学,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二、让课堂成为学生探索的天地。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模式为“探索——发现”的学习方式,因此,在学习中很多知识都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学习,去感悟。争取实现让学生的每一个发现都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学策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通过设计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质疑、领悟;最后通过堂清检测及时反馈。教学中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现代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2、学习策略:在老师指导下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试一试、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五、课前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梯形纸片、长方形活动框、火柴等。
学具:三角板、梯形纸片、、直尺量角器。
六、说教学流程:
在分析教材,合理选择教法与学法的基础上,我预设的教学程序分激趣导入、抽象概括、师生共同操作、堂清检测和全课小结等五个教学活动进行,下面就以上教学活动的设计及设计意图做具体的阐述:
活动一:激趣导入,巧用实例。
课件出示大坝、梯子等实物图。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这些图的横截面是什么图形吗? (学生仔细观察,感受生活中的梯形现象。学生汇报时,用课件把图形的梯形轮廓突出显示,闪烁一遍,)
教师:同学们,这些图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看到的一些梯形。
那么什么样的图形叫梯形呢?它都有些什么特征呢?它与梯形又有什么不同呢?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这几个问题。
(板书课题:梯形)
※ 设计意图: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明白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用提问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产生探新欲望,明白探究内容。
活动二:抽象概括,揭示本质。
教师课件演示:在屏幕上出示例1主题图 你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
课件演示:从实物中抽象出梯形。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梯形。
谁愿意说说梯形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形?(观察找出梯形的特征)
观察:找一找其他图形与梯形有什么共同点?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形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请各小组的同学检验一下你们剪出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认识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底,通常把较短的的底叫上底,另一底叫下底。不平行的一组对边叫做梯形的腰。(教师标出)
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师生共同整理板书出梯形的特征。
(同一组小声议一议,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定义。)
※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从众多的图片中抽象出梯形的几何图形的过程,在获得新知的同时,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动脑、分析、归纳等能力,既对所学知识加深了印象,又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三: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
1、折一折,画一画。
将梯形折一折,使上底和下底重合,然后打开,观察折痕与上底和下底有什么关系?
师:你认为这条折痕是这个梯形的什么?
讨论:你能画出这个梯形的高吗,怎样画?
给书中方格图中的梯形画出高。
说一说你是怎样画的?
2、出示例题3,认一认,量一量。
说说这些是什么?
观察思考: 水渠的横断面与拦水坝的横断面都是梯形,他们有什么不同?
3、量一量
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小结: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请学生用手中的梯形纸片跟着老师一起操作,师边做边讲折法。然后展开所得折痕就是梯形的高。说明与高垂直的边就是底。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观察高有什特点。然后师生共同小结板书出高与底的定义和特点。
※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既体现了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又培养了动手、动脑能力,使难点更好的得到了突破。
活动四:堂清检测,及时反馈(课件出示)
1、判断正误。
2、画下面梯形的高,并指出梯形的上底和下底。
3、怎样在钉子板 上围梯形?
※ 设计意图:根据艾滨,四年级学生易记易忘这一特点,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活动五:全课小结(我的收获)
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给同桌说一说。
※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小养成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总结。
七、说板书设计:
教学中,我将力求体现以下教学理念:
1、体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触摸”数学。
2、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数学学习与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生活,丛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的广泛应用与实际价值,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始终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评价,关注学生情感与态度形成的发展,让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成为学生们态度,情感,价值观及学习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让问题解决的过程,成为学生们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的过程。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生活气息,充满人文气息,充满师生的灵性与共性。
以上所说,只是我对本节课教学的一种预设方案。但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的,是会随着学生和教师的灵性发挥而随机生成的。所以,这一预设方案最终还要和学生、课堂结合。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