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53页例题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会抽象概括出小数的性质,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2.让学生通过比较、分析,掌握小数的性质,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
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材料理解小数的性质。
【学法指导】
尝试探究法、点拨法、迁移法、合作交流法、归纳法
【教学准备】
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出示学习目标:
师:请同学们一起齐读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复习引入
1.师:同学们喜欢逛商店买东西吗?你到商店买东西时看见过价格牌吗?价格牌上一般是用我们学过的哪一种数学表示方法呢?--整数、小数、还是分数?
晓明最近买了一本故事书5元1角,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看,已经有人比你们更先给出了答案,一个女孩子说应该写成5.1元,一个男孩子说,“不对,不对,应该写成5.10元”。
(课件出示:一本故事书价格牌的两种写法,5.1元和5.10元)
孩子们,你们觉得这两个孩子谁对谁错呢?
师:别急着下结论,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分析,研究这个问题,然后再给这两个孩子评对错。(板书课题:小数的性质)
二、探索新知.
(一)1.学习例1,理解小数的性质。
(出示课件)
1>填一填。将阴影部分用分数和小数分别表示出来。
(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的活动,小组交流发现并进行小结)
小组分工:数学小组长动手剪阴影部分,纪律组长组织好同学们有序观察,阅读组长组织同学们进行组内交流讨论,记录员将讨论结果记录在题单1上,报告员做好汇报准备。
剪一剪。剪下图中阴影部分。
比一比。将剪下的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进行比较。
师:通过对比,同学们,你们发现三个阴影图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我发现,三个阴影部分能完全重合,这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
移一移。教师将阴影部分进行重叠演示。
师:吴老师也动手剪了剪,我首先把黄色的阴影部分剪下来与蓝色的阴影部分比一比,发现黄色阴影面积和蓝色阴影面积完全重合,二者面积相等。接着把黄色的阴影部分与绿色的阴影部分比一比,发现黄色阴影面积和绿色阴影面积完全重合,二者面积相等。
小结: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我们发现三个阴影部分的面积均相等,由此,我们能得出,三个阴影部分代表的小数0.3、0.30、0.300应该相等,即0.3=0.30=0.300
(二)(小组合作)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从左往右,从右往左,这三个小数分别有什么变化。
小组长组织好同学们依次口述自己的观察结果,记录员将组内讨论结果记录在题单2上,报告员做好汇报准备。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从左往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也不变。
师小结: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其中关键的两个字是末尾(圈出“末尾”),只能在小数的末尾去掉或添上的0,不能在小数的前面和中间乱添0或去掉0。
师:现在,回到刚开始上课时的问题,5元1角的书,用小数表示,这两个孩子谁对,谁错呢?为什么?
生:两个孩子的说法都没错,因为根据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四、当堂检测
1.教材第54页,课堂活动第2题。
议一议:“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句话对吗?举例说明。
(1)同桌议一议,并举例说明。
(2)学生举例:如在2.3的小数点后面添“0”,就是2.03,2.003等,小数的大小就变了。所以不能在小数点后面添“0”,只能是小数的末尾添“0”。
2.教材第55页,练习十四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选其中两个数请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连线。
3.练习十四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一说为什么不能去掉小数中的“0”。
4.照样子写出大小相等、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理由。
五、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同步训练对应习题。
七、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就是小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