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6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课件(26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13:2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10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1978
1982
1987
1992初
1992
199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三大
南方谈话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五大
1、初步提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后,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中共十二大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符合中国国情
1982年9月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上
1、初步提出
(1)中共十三大——基本形成
?邓小平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
?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它是中国社会主义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开始于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2、发展完善
1956年
1990年底
20世纪末
21世纪中叶
温饱水平
小康水平
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步走”的战略部署(第52页)
(发展水平)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南方谈话(1992年)——充实发展
?背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遇到姓“资”姓“社”等问题的困扰。这些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这关键时刻,邓小平于1992年初到南方视察。
2、发展完善
?南方谈话的内容
a.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b.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c.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
d.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试验;
e.要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f.发展才是硬道理。
?南方谈话的意义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2后的中国……
中国的学者、专家成为高收入者,彻底扭转了一直以来知识分子被打压的局面。
●大批留学生回国创业,诞生一个拥有海外教育背景的知识精英阶层――“海归派”。
●下海经商风起云涌。一批批人从体制内移身商海,这些人后来被归为“92派”。
●1989年到1991年,中国GDP每年的增幅只有5%左右,而在1992年,这个数字就增加到12.8%。此后,中国一直保持“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国家”这一称号。
(1)1992年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3、最终确立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问题,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所以说,他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1997年邓小平再次登上《时代》周刊
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邓的继任者能否把中国变成一个为世界所接受或喜欢的超级力量。
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中共十六大
1、中共十六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
2、内容: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意义: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三、科学发展观
1、中共十七大写入党章;中共十八大,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3、意义: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中共十九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
2、内容: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3、意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材料1 中共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的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材料2 中共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联系中共八大与十九大召开的背景,思考回答为什么主要矛盾变化了。
中共八大时: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比较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
中共十九大时: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持续高速增长,多种工农业产品的产量名列前茅。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综合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但是我国在地域上、程度上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需要国家调整国家政策,促使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实现共同富裕。
原因:经济发展状况的不同
课堂小结
2017年,中共十九大
2012年,中共十八大
2002年,中共十六大
1997年,中共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连连看: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系统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揭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二大
中共十四大
中共十三大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共有8次登上美国最具影响力的《时代》周刊的封面,其中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他的入选理由是“他改革了国家,也改变了世界。他的名字总与中国令人称奇的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邓小平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同志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邓小平
(一九八二年九月一日)
同志们: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现在开幕……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在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不把书本当教条,不照搬外国模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本国实际建设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发展道路:
2、发展阶段:
3、根本任务:
4、改革外部条件:
5、政治保证:
6、战略步骤:
7、党的领导:
8、依靠力量:
9、祖国统一: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和平与发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步走战略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必须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和确立
时间
会议名称
内容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实行改革开放后
1982年
1987年
1992年初
1992年
1997年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
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中共十二大
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中共十三大
南方讲话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中共十四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中共十五大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粉碎
“四人帮”后,社会上和党内出现一些思想动向:一部分人仍然存在着思想僵化或半僵化状态,阻碍着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贯彻;极少数“四人帮”的党羽,利用中共发扬民主的机会,宣扬无政府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主张,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反对共产党的领导,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反对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右”的方面歪曲和反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针对这种情况,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作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
阅读课本,完成表格
科学论断
中共代表大会
内容
意义
三个代表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共十六大提出并确立为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进一步回答了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党的问题。
中共十七大提出
中共十八代确立为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
中共十九大提出
并确立为指导思想
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