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部编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这首歌曲好听吧。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
同学们,你知道这是什么吗?对了,这是“溶洞”。《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篇课文就是著名作家叶圣陶游览了金华的双龙洞后写下的文章,我们可以沿着他的足迹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1922年发表童话《稻草人》;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作者简介
二、课文朗读
认真听范读,圈出不认识的字,画出难读的句子。
三、生字新词
我
认
会
浙江
zhè
cù
一簇
tún
臀部
qī
漆黑
wān
yán
蜿蜒
识
方
字
法
换一换:
哲-口+氵=浙
组词:浙江
形声字:
蜿
组词:蜿蜒
蜒
组词:蜿蜒
我
写
会
浙
罗
杜
鹃
窄
郁
肩
臀
移
额
陆
乳
笋
端
源
生
归
字
类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浙
杜
鹃
郁
移
额
陆
乳
端
源
罗
窄
臀
笋
半包围结构
肩
juān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左上部“口”要扁,右部“鸟”细窄。
部首:鸟
组词:杜鹃
音序:J
鹃
重
字
点
指
导
书写指导:“穴”要覆盖下部,“乍”的三横分布要均匀。
部首:穴
组词:
窄小
宽窄
音序:Z
窄
zhǎi
书写指导:上面紧凑些,下面的“月”撇变成竖。
部首:月
组词:臀部
音序:T
臀
tún
书写指导:下边
“尹”中间横长。
部首:?
组词:竹笋
春笋
音序:S
笋
sǔn
盘曲:环绕弯曲。
词
理
语
解
造句:我们沿着盘曲的山路往上走。
突兀:①高耸的样子。②突然,出乎意外。
造句:这块石头长得也太突兀了。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造句:这条盘山路蜿蜒崎岖。
朗读课文,说说作者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了金华双龙洞。
按游览的顺序。
四、整体感知
五、当堂检测
1.同音字组词。
luó
(
)卜
(
)筐
(
)列
lù
(
)地
梅花(
)
道(
)
萝
箩
罗
陆
鹿
路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端:①端正;②(东西的)头;③方面,项目;
④(事情的)开头;⑤仔细地看;⑥平举着拿。
(1)他端来一把椅子,让我坐下慢慢说。(
)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
(
)
⑥
.
.
③
1.
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双龙洞的画面。
2.练写本课生字词。
六、布置作业(共29张PPT)
17
记金华的双龙洞
部编四年级下册教学课件
第五单元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按游览的顺序,写了什么内容?
按游览的先后顺序,记述了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经过及看到的景象。
二、品读课文
朗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游双龙洞的?
4月14日,我在浙江金华,游北山的双龙洞。
交代游洞的时间、地点。
时间、地点
游洞的时间。
游洞的地点。
朗读第2-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路上看到了哪些景物?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去北山的行程。
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
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茂盛的油桐。
从色彩上表现路上景物的盎然生机。
粉红色的山
粉红
新绿
橙黄
火红
蔚蓝
鸭蛋青
鹅黄
漆黑
雪白
碧绿
葡萄紫
杏黄
橘红
土黄
墨绿
表示颜色的词语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排比修辞。写出溪流不时变换调子,可以看出作者心情轻松愉悦。
溪流的源头。
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你看动物园的猴子,时而跳到假山上,时而爬到树干上,时而向游人要吃的,时而懒洋洋地晒太阳,真是活泼可爱!
仿写句子
排比
朗读第4-7自然段,思考:作者游览了双龙洞的哪些地方?
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周围是石壁,头上是高高的石顶,在那里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
交代方位。
用数字说明洞口的大小。
点明具体位置。
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
交代泉水的来源,引出孔隙。
虽说是孔隙,可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设问的手法,写出孔隙的大小。
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大约行了两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
衬托出孔隙的小。
通过自身感受写孔隙的小。
点明此时的位置。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
,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
内洞的特点。
突出内洞的黑。
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
一条青龙。
介绍双龙洞名字的由来。
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介绍石钟乳的形状和颜色的特点。
在洞里走了一转,觉得内洞比外洞大得多,大概有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作比较。写出内洞的大。
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文章最后写了什么内容?
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出洞的经过。
呼应前文。
朗读指导
在朗读时,要注意作者采用的游览顺序,每个地点都要读出停顿。
朗读第5自然段,想象乘船进洞的画面。
不好,我的额头、鼻尖,马上就挨上洞顶了。万一,我不敢想了,我抑制住剧烈的心跳,终于进入了内洞。
我仰卧在船底,身子紧贴着船板。船往里行进的过程中,我感觉越来越昏暗了。
三
、结构梳理
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
外洞
时间:4月14日
热爱
赞美
孔隙
内洞
游览的顺序
出洞
四、拓展延伸
一水穿开岩底石,片槎引入洞中天。
——[宋]叶芳
千尺横梁压水低,轻舟仰卧人回溪。
——[明]屠隆
写双龙洞的诗句:
五、当堂检测
1.读课文,完成填空。
本课的作者是(
)。作者游览的地点是(
),时间是(
)。游览的顺序是(
)、(
)
(
)、(
),最后(
)。
叶圣陶
浙江金华北山的双龙洞
4月14日
路上
外洞
孔隙
内洞
出洞
2.说说下列句子运用到了什么修辞手法。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
(2)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
对比
设问
1.抄写好词佳句。
2.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一写自己游览过的一处景点。
六、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