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
和中考要求(程序)
2021年3月6日
前
言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容
(一)《纲要》要求
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2、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提高。
3、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4、从“依纲据本”到“依标用本”的转变。
(二)对《纲要》的注释
1、评价现状:改变狭隘的、片面的学生评价观。
2、评价内容:培养和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
3、评价方法:进行多样化与质性评价。
4、评价形式:突出研究性学习和小课题探究。
5、评价记分:淡化分数与提高透明度。
6、评价方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内容
前
言
二
、背景材料
教育教学讲程序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具体表现。
(一)何谓程序?
程序是进行管理的一种方式,是能够发挥协调高效作用的工具,也是理顺细节最好的手段,细节决定成败。任何单位、任何事情首先强调的就是程序。无程序就会无事生非、有事生乱,这对我们教师工作也不例外。
(二)程序是现代法治社会必备的机制
农业社会(熟人社会):自给自足、依恋土地、以人论事、一元价值
(靠人际关系)。
礼治为先;弊端:简单问题复杂化。
商业社会(陌生人社会):人财物的异地流通、区域扩大、多元价值
(靠制度、靠契约)。
法治优先。优点:复杂问题简单化。
(反思瑞典门事件的对错?)
前
言
二
、背景材料
教育教学讲程序是尊重教育规律的具体表现。
(三)案例:有专家认为:当今中国最大的危险是中小学教育出了问题,不讲
教育规律,不讲程序和规则,扼杀了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学习变成了伴随他们不快乐成长的“幽灵”,使他们失去了创新的兴趣、动力和能力。如:在美国的一所国际学校,老师提问英、朝、伊、美、中的小孩:
请用自己的观点,说说其它国家粮食短缺的原因?
唯有程序才能使教育遵循规律,以人为本,健康发展;
唯有程序才能让秉持不同教育观念的各方人士达成基本共识;
唯有程序才能使教育决策科学和行动合规,经得住历史的考验;
唯有程序才能让教育发展与经济基础相适应,并促进社会进步。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
和中考要求(程序)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以评价为导向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评价与教学评价的含义
1、广义的课程评价
教育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整体、综合、系统评价。按一定价值标准,收集信息、充分考虑教育诸因素的需求程度,做出判断。)
2、狭义的课程评价
教学评价(重点是对教师、学生和学校的评价。)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二)过去评价机制中的问题
(反思、批判、继承与发展)
1、传统评价机制的特征
---不符合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要求
(1)评价特征——考考考、分分分!
(2)“考、分”的疑惑:
一考万能?一分定命?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二)过去评价机制中的问题
(反思、批判、继承与发展)
1、传统评价机制的特征
---思考: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为什么现在的毕业生很少真诚地怀念他们的老师?
怀念他们的校园了?
---原因(观点):
义教公办学校民工化、义教民办学校商品化、
普通高中市场化、职业高中蓝领化、
大学本科社会化、硕士博士普及化。
---结论:????
(二)过去评价机制中的问题
(反思、批判、继承与发展)
2、师生眼中传统评价机制中的问题
(1)评价导向不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2)精英选拨式评价限制师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3)“知识”是地理教学评价的宠儿。
(4)重知识,轻过程。
(5)评价标准中反映质性评价指标少,科学依据不足的量化指标多。
(6)评价主体被动接受评价结果。
(7)在学生日常评价中忽视个体差异。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对地理教学评价改进的要求
《纲要》总要求:
1、改变:
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树立自信。
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强调对教学行为的反思与分析。
(三)发展性教学评价观对地理教学评价改进的要求
4、建立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1)评价主体互动化;
(2)评价内容多元化;
(3)评价过程动态化。
以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观点为支撑,需要在继承传统地理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对新课程地理教学评价重新定位与设计。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四)关于学生评价
1、建立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多元评价指标,改变唯成绩论学生优劣的单一评价方式。
“四个学会”:求知、做事、共处、生存。
2、建立重视日常评价、激励作用的过程性评价方式,突出评价的激励、引导和督促作用,改变重结果轻过程的评价思想。
3、改变纸笔考试为一统的考试方式,建立灵活多样,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主动获取、运用等多方面素质的水平测试。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五)关于教师评价
1、改变被动接受学校评价结果的现状,树立教师自己是评价主体的意识,对评价结果有知情权、解释权。
2、改变唯学生成绩论教师业绩的现状,建立对教师的综合评价体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潜力。
3、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中过分关注教师表现的现状,不要“以教论教”,而要建立
“以学论教”的课堂评价标准方案。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一、课程评价与发展性地理教学评价观
(六)关于学校评价
1、对校长的评价(能力和人格魅力):
2、对校园文化的评价(积淀):
3、对学校学科特点的评价(名师数量):
4、对特色学校的评价(风格):
(昆明实施“三名工程”)
中共中央
、国务院
印发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2020年10月13日)
重点任务:(共22个要点)
1、改革党委和政府的教育工作评价,推进科学履行职责
2、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3、改革教师评价,推进践行教书育人使命
4、改革学生评价,促进“五育”全面发展
5、改革用人评价,共同营造教育发展良好环境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一)发展性学习评价的理论依据与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与启示
(8种智能,每个学生各有优势,表现的领域不同);
2、建构主义的教育思想与启示(学生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
建构知识框架,课堂的中心是学生);
3、后现代主义理论与启示(教育对象有差异性,不能以统一尺度
去量度;结果与过程同等重要);
4、教学本体论的观点与启示(活动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基础,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在有利于教学,而不在于选择优劣)。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二)发展性学习评价的实施原则
1、发展激励性原则:对过去教学活动的总结,更是
对今后活动的起点、向导和动力。
2、全体与个体相结合的原则:避免没有方向和随意、
不负责任的评价。
3、全面客观性原则:三维指标权重评价。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三)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建议
(地理课程标准)
1、评价学生提出、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能力。
举例:南极大陆的煤矿?
西北地区干旱原因及发展农业的对策
(小论文)。
2、评价学生科学方法掌握状况和探索性活动的水平。
举例: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规律和意义;
区域(中国北方与南方、印度与巴西)差异与联系。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三)初中地理学习评价的基本内容和评价建议
3、评价学生对地理概念、区域的自然和人文特征的
理解水平。
举例:天气与气候、看图概括区域地理特征。
4、评价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所形成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举例:环保、资源节约、国家统一意识(陆疆、海疆)
5、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针对性。
举例:书面、口头、描绘、绘制、读图;评语与等级评价
相结合等。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
四)学习评价的方法
1、按评价目的分类,可将学习评价分为
(1)诊断性评价
(准备性):
对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困难、基础、
水平能力、
个性特长等的评估。
(2)形成性评价
(过程性):
引导、强化和矫正学生学习情况。
(3)
终结性评价
(结果性):
考察学生整体发展水平,为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二
、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
四)学习评价的方法
2、按学习评价的形式分类,可将评价分为
(1)观察法
自然真实、要有重点、克服主观因素干扰。
(2)作业评价法
设计好作业,做好记录分析,再评价。
(3)书面测验法
测试题的编制要体现知识的应用性、开放性、社会性和
实践性。
二
、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
四)学习评价的方法
2、按学习评价的形式分类,可将评价分为
(4)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
(课程改革和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5)学生自评:对照标准对学习态度、行为状态和成果进行评价。
可消除心理负担,保护自信心,培养自我管理和调控能力。
(6)评定量表法:定性、程度、等级、等值量表等。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二、发展性学生学习评价
(五)评价方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克服五种不正常的现象
(1)注重书面测试(纸笔测试),也注重其他测试手段。
(2)注重容易量化的目标,也注重不易量化的目标。
(3)注重记忆,也注重能力的培养。
(4)注重终结性评价,也注重形成性评价。
(5)注重分数名次,也注重起点和进步。
(五)评价方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2、使用逻辑学的方法
注重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
也要注重对比法(横向、纵向对比;相同、不同对比)。
注重传授,也要注重“问题”意识。
3、避免三种严重的后果
(1)缺乏创新能力---具有创新能力
(2)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具有实践(动手)能力
(3)荒废杰出人才----培养杰出人才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云南省教育厅关于《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试行)》(云教发〔2019〕113号)
2021年、2022年(9个科目)考试时间调整为:6月16日—18日。
1、语文、数学、英语科目原始卷面满分值均为120分,按实得分
的100%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2、物理、化学、生物、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体育
科目原始卷面满分值均为100分。
其中:物理按实得分的80%。
化学、体育各按实得分的50%计入
总分。
道德与法治、生物、历史、地理、信息技术成绩达到及格及以上者,每个学科按10分计入总分,低于60分者按实得分的10%计入总分。
3、音乐、美术学科各5分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总分:600分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2021年、2022年(9个科目)全省考试时间调整为:6月16日—18日。
2021年可能仍由昆明市单独命题,但省厅会随机抽考两科(待定)
考试时间表(供参考)
日
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方式
6月16日
8:30-11:00
语文
闭卷考
14:00-15:30
物理(2021年)
闭卷考
16:30-18:00
历史
闭卷考
6月17日
8:30-10:30
数学(2021年)
闭卷考
14:00-15:30
化学
闭卷考
16:30-18:00
道德与法治
闭卷考
6月18日
8:30-10:30
英语
闭卷考
14:00-15:30
地理(初二)
闭卷考
16:30-18:00
生物(初二)
闭卷考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2023年及以后(合为6个科目)全省考试时间调整为:6月16日—18日。
1、语文、数学、英语、体育与健康科目原始卷面满分值均为100分,按实得分的100%计入高中录取总分。
2、道德与法治、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科目原始卷面满分值均为100分。
其中:物理按实得分的50%。
道德与法治、历史、生物各按实得分的40%计入
总分。
化学、地理各按实得分的30%计入
总分。
3、音乐、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科目原始卷面满分值均为100分。
其中:音乐、美术、劳动技术考试成绩达到优秀、良好、合格者,
分别以20分、15分、10分计入
总分。不合格者为零分。
信息技术达到合格者以10分计入总分。不合格者为零分。
总分:700分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2023年及以后(合为6个科目)全省考试时间调整为:6月16日—18日。
考试时间表(供参考)
日
期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考试方式
6月16日
8:30-11:00
语文
闭卷考
14:00-16:30
物理、化学
闭卷考
6月17日
8:30-10:30
数学
闭卷考
14:00-16:30
道德与法治、历史
闭卷考
6月18日
8:30-10:30
英语
闭卷考
14:00-16:30
地理、生物(初二)
闭卷考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一)考试理念
1、完善中考考试管理制度。
2、考试内容(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3、考试程序和形式的规范性。
4、考试命题、阅卷的标准化。
5、考试结果的定量分析和定性评价。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地理标准主要内容
1、性质
(1)终结性考试、衡量初中学业水平和高中招生的重要依据。
(2)考试要有利于课改、培养学生兴趣、减轻学生过重
学业负担
。
(3)在三维目标基础上,关注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
(4)注重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5)不出偏题、怪题。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地理标准主要内容
2、质量评价标准
A—优秀(90分以上);
B—良好(70—90分);
C—合格(60—70分);
D—不合格(60分以下)。
2016年以来中考改革方案中的记分方式(10分、10%
)
60分以上则以10分计入中考录取分数;60分以下则按分数段分别计5、4、3、2、1分。重点:提高及格率!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二)云南省初中学业水平地理标准主要内容
3、考试能力要求
分a(说出识别了解)、b(理解说明表达)、c(探索运用解释)
三个层次,前一个层次是后一个层次的基础,较高一个层次包括
前面较低层次的要求。
4、考试内容要求
四个部分(地球地图、世界、中国、乡土地理)
5、考试形式与结构
时间90分钟;
闭卷;难度7:2:1;
分值:地球与地图约10分;世界地理约35—40分;
中国地理约45分;
云南地理约5—10分。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三)初中地理学科考试改革的方向
1、考试目的的变革
突出诊断性和发展性。
注重培养创造性、发散性思维。
让学生从怕考转变为会考、爱考。
2、把结果考查与过程考查统一起来
综合素质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与水平测试
结果的结合。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三)初中地理学科考试改革的方向
3、注重学生学习内容的达标程度,弱化横向比较。
4、运用多种考试方式考查学生。
5、注重学生四种能力的考查。
学力(记忆、想象、判断)、
技能(理解、阅读、绘图)、
分析(因果、规律、评价)、
创造(设计、解决)。
(参看2019--20年云南省或昆明市中考地理试卷
的特点和变化)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四)地理中考改革中的三个关系
1、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用教材!不是教教材。)
——三维目标要求与当地客观情况相符合(参考核心素养!);
——突出实用性与乡土性;
——依据课程标准与注重本地区使用的教材,体现公平性。
2、中考改革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系
——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中考的(反推)作用。
——高中地理课时所占比例6%(原为5.6%
),
——课时108,必修学分:6分。选修学分:2分
——地理是唯一跨自然、人文社会两个领域的学科。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四)地理中考改革中的三个关系
3、中考与高考改革的关系
①合理设计探究性和开放性试题,考查思维过程,
鼓励创新。
②加强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突出区域地理特点,
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图文转化能力。
③赋予时代气息,关注社会多年关注的热点焦点。
文科高考地理分值100分,占总分750分的14%。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五)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的特点
1、基础性: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五大重点:地球运动;“天水地”特点;等值线;
区域位置、特点及差异;正确的“三观思想”)
2、时代性:对“三点”问题的认识,趋于理智。
3、简洁性:坚持以学科内为主,跨学科为辅的命题思路。
4、稳定性:试题设计基本符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和教学现状。
(试题编排主要顺序:地理、历史、政治)。
5、随机性:5%规律。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六)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卷的启示
1、知识要求(典型案例化)
(1)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条理性、主干性;
(2)形成和强化知识结构,纲目化、简洁化;
(3)重视比较不同区域特征,关注差异,重视分类指导;
(4)注重知识迁移的公平性:案例的同质性、
难度的相近性、思路的相仿性、题型的稳定性。
(兼顾一标多本)
三、云南省地理中考试要求及启示
(六)新课标下高考地理试卷基本特点
2、能力要求(应用化)
(1)增强实践意识和动手能力(体验过程);
(2)强调地理学科的实证性和应用性(有用、实用);
(3)强化逻辑思维能力,解决地理问题的关键因素
(主导)
。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程序)
四、初中三维目标与高中地理核心素养的
衔接问题
(一)背景
2016年9月,北京师范大学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报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人地
协调观
区
域
认
知
综
合
思
维
地
理
实
践
力
1、四个核心素养?
梳理逻辑
人地协调观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地理实践力
地理环境对人的影响;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作用;协调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要素的综合;时空的综合;地方的综合
用区域的观点和方法认识;对区域本身的认识
信息能力;设计能力;探究能力;科学态度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系统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价值观
思想方法
实践行动
2、内
涵
人地协调观--价值观、世界观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思维品质和能力
地理实践力--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
3、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
是课程指导思想
是课程目标内容
是考试评价标准
素养名称
表
现
素养1:人地协调观
(1)能够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并能够辩证看待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各种影响。
(2)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影响地理环境有不同的方式、强度和后果;懂得尊重自然规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能够对现实人地关系问题分析评价,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措施与政策。
素养2:综合思维
(1)能够从地理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要素综合)
(2)能够从空间和时间综合的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和演化。(时空综合)
(3)能够从地方或区域综合的角度分析地方或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对区域特征形成的影响,以及区域人地关系问题。(地方综合)
素养3:区域认知
(1)具有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现象的意识与习惯。
(2)能够正确采用认识区域的方法与工具认识区域。
(3)能够正确解释、评析区域开发利用决策的得失。
素养4:地理实践力
?(1)能够用观察、调查等方法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有发现问题、探索问题的兴趣。
(2)能够与他人合作设计地理实践活动的方案,独立思考并选择适当的地理工具。
(3)能够实施活动方案,主动从体验和反思中学习,实事求是,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地理核心素养的学科表现
4、四个核心素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内容蕴含的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等。
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的两大突出特点,由此形成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应具备的分析和理解地理过程、地理规律、人地关系等重要的思维品质和能力。
实践性是地理课程的基本属性,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是学生感悟、体验现实世界中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
水平一
能够说出简单、熟悉的地理事象所包含的相关要素,并能从少数几个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
水平二
能够对给定的简单地理事象,从多个地理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角度进行分析;能够结合时空的变化,对其发生、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给出简要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三
能够对给定的复杂地理事象,综合各种要素,系统分析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从时空综合维度对其发生、发展和演化进行分析,给出合理的地域性解释。
水平四
能够对现实中地理事象,如自然环境的演变、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等,运用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的分析思路,对其进行系统性、地域性的解释。
5、情境描述---如:“综合思维”水平划分
(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地方综合)
(二)高中地理四大核心素养在初中课程
教学中的适用性问题
1、核心素养核心性与初中地理基础性存在冲突
初中强调基础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高中突出概括性、关键性和发展性。
如:地图素养。
→→→“地理素养”?
2、四大核心素养难以均衡统领初中地理内容
初中学习目标为理解认识,高中为逻辑推理。
如:区域性:位置—特征—差异—联系—发展(因地制宜)
3、乡土地理较适合以高中地理核心素养为引领
如:家乡地理概况、主要地理事物、环境保护、实地调查
4、核心素养并不包罗万象,在地理教学中应合理对待
如:立德树人。
→→→进行“四基”教学。
1、进阶衔接:聚集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划分
如综合思维:
水平1—2的简单地理事物、现象及相互关系,能从两个要素的角度进行合理分析,着重在初中阶段培养;
水平3—4的复杂地理事物、现象,结合时空变化,进行合理的系统性和地域性解释,着重在高中阶段培养。
(三)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
(三)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
2、体系衔接:健全地理核心素养支撑体系
(1)高中培养:四个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
(2)初中培养:下位支撑素养
——乡土认同,家国情怀,发展观念;
——现象,逻辑,空间思维;
——地图技能,空间定位,区域判断;
——实验操作,现象观察,乡土调查。
(三)初高中地理核心素养贯通路径
3、主线衔接:把握地理核心素养本质内核
高初中贯穿培养
(1)人地协调:正确发展观念,“三观思想”;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综合思维:在要素综合基础上,体现地方和时空的
综合。
(3)区域认知:在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分析、
综合和联系。
(4)地理实践力:将意志、品质、行动能力体现在实践
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