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9张PPT)
站在课改新起点
研究中考新路径
—初中地理教学与备考
2021年3月6日
引
言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二部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分析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中考要求
第五部分
2021年云南省地理中考备考建议
附:昆明市2020年初中地理考试试卷分析及反思
引
言
2018年9月10日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的讲话
(教师部分)
1、全党全社会要尊师重教;
2、每位教师要珍惜这份光荣,珍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
不断完善自己;
3、教书育人,要有热爱教育的定力,淡泊名利的坚守;
4、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提高教师的待遇,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
热心从教;
5、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要坚决依法依纪予以严惩。
6、解决学校的后顾之忧,维护老师和学校应有的尊严。
引
言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2019年2月23日)。其中: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有五大要素(31个正向指标)
----资源配置
(国家层面):7个条件;
----政府保障(县域责任):15项要求;
----
教育质量:普及程度、学校管理、学业质量、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学校德育工作、校园文化建设水平、综合素质发展水平、教学质量评价等9个方面。
----社会认可度:满意率≥85%;
----反向指标:6种情况(以考试方式招生、违规择校、分重点学校和重点班、
有编不补或长期聘用编外教师的情况、重大责任事故和严重违纪违规
事件、弄虚作假。)
引
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引
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
主要内容(共26个要点)(2019年6月23日)
一、坚持立德树人,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三、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8.优化教学方式。
9.加强教学管理。
10.完善作业考试辅导。
11.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
四、按照“四有好老师”标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五、深化关键领域改革,为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条件
六、加强组织领导,开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引
言
教育部下发《中学教师专业标准》(专业素养)
一、基本理念
1、师德为先:
2、学生为本: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突出教书育人
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
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
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二、基本内容(14个方面)
三、实施建议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专业标准》作为中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
2、开展中学教师教育的院校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主要依据。
3、中学要将《专业标准》作为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
4、中学教师要将《专业标准》作为自身专业发展的上位依据。
1982年颁布的《宪法》提出
“普及初等义务教育”。
1985年《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快速普及。
1978年,第五次课改
教材改革,强调基本知识和技能
2017年颁布《县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进入教育新时代。
1985年,第六次课改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01年,第七次课改
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2011年,第八次课改
强调“四基”(思维、实践)和
课程资源的开放性
2017年,第九次课改
提出培养高中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进入教育新时代。
2001年1月1日,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如期实现
“两基”战略目标。
1993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9年出台《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了义务教育的免费原则。
1992年提出“到本世纪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1986年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有了专门
的法律保障,指出到2011年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开启“规模扩张”之路。
回顾: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1978—2020年)
引
言
引
言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学平台
1、三大硬件
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设备(教辅)。
2、三大要素
领导、教师、学生。
3、三大评价
教学设计评价(备课)、
教学过程评价(学生成长记录袋)、
教学结果评价(中考)。
引
言
中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模式、层级和路径
(一)三种模式
普通教师(311型)、优秀教师(333型)、著名教师(369型)。
(二)五个层级
新职(入门:学习)、普通(初级:胜任)、优秀(中级:精湛)、
专家(名师:创新)、教育家(顶级:思想)。
(三)四条路径
1、学习模仿:是提高专业技能和教学水平的快车道(听观摩课)
2、实践探索:能长期稳步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上示范课)
3、反思创新:能跳跃式地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自我提升和突破)
4、交流推动:这是名师型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内外力助推,
撰写论文、进行课题研究、成果推广、获得荣誉。
引
言
反
思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当代地理科学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1、全球变化及对应研究
全球变化: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隆起
六大难题:粮食、人口、环境、资源、能源、交通
2、陆地表层过程和格局的综合研究
三大研究方向:水热组合、化学元素迁移、生物群落演变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3.阻挡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深入
4.中亚和西亚粉尘东输,沉积形成高原
1.改变海陆分布和亚欧大陆轮廓
2.东亚和南亚地区形成最强盛的季风区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化学元素迁移示意图
生物群落演变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当代地理科学发展趋势
(一)当代地理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
3、自然资源保障和生态环境建设研究
五种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
4、区域可持续发展及人地系统的机理和调控研究。
区域差异和联系(“区位”枢纽概念)
5、地理信息科学、技术和“数字地球”的研究
信息时代的挑战:RS、GPS、GIS
(整体性、综合性思考地球问题)。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自然资源合理利用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区位示意图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数字地球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一、当代地理科学发展趋势
(二)地理学的发展态势
1、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高度综合
从二元论到统一地理学。(自然与人文地理协调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深化微观研究,探究地理事物的成因和变化机理
重视:
典型案例式地理问题的过程性探讨。
3、进一步拓展地理学的应用研究领域
涉及经济、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展示特有的地理三维空间。
4、研究方法和技术的现代化
记载---描述---分析---摸拟---结论。
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的教学过程。它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以案例为基本教材,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多种形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对案例所提供的材料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籍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优点:1、教学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2、生动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3、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4、教学评价民主科学,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5、减少教学容量,有利于形成开放的课程资源。6、开放的课程资源,有利于兼顾各地的差异,举一反三!
科学地选用案例教学法,以改变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是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的,但要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以一种教法替代另一种教法,而应是多种教法的综合运用,它必须随着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影响
(一)社会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环境伦理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三种公平:代内、代际、人类与生物界
对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平衡协调。
2、社会的趋同性和多样性(普世共识?)
政治上(和平发展)、经济上(合作双赢)、
文化上(包容尊重)。
(人类命运共同体、绿水青山、一带一路)。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基本原则
公平性、可持续性、共同性、
和谐性、需求性、高效性、阶跃性。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影响
(二)经济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1、实体经济全球化: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的合作和布局
2、知识经济实用化:智力资源的空间配置、人才分布、
综合国力
(软、硬五要素)。
新型智库的建设:
(三)文化发展对地理课程的影响
(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天人合一、环境教育、人地协调。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影响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影响
2019中国跨国公司100大海外资产总额为95134亿元、海外营业收入为63475亿元、海外员工总数为1391971人,分别比2018年提高8.93%、6.41%和7.31%;入围门槛为98.58亿元,比2018年提高26.36亿元。
二、社会发展对地理基础教育的影响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地理课程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本功能
(一)
怎么看待新时代的基础教育?
1.理念:双基---三维---核心;
2.学生:三好---全面---个性;
3.教师:优秀---成功---幸福;
4.环境:依赖---对峙---合作;
5、关注点:教材---教师---学生。
教学的新方式:
协商、精准、对话、立体、项目、菜单。
第一部分
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背景
三、地理课程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本功能
(二)地理课程的基本特征
(综合性与区域性、实践性与实用性、时代性与创造性),
以解决问题为中心。
(三)地理课程的知识和能力功能
(学习对工作与生活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培养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综合能力)。
从生活常识到生存知识;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地理课程的德育功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二史一情”教育到生态文明建设。
三、地理课程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基本功能
(五)中学地理核心素养
1.现代教育的“四个学会”:学会求知(智商)、学会做事
(行商)、学会与人共处(情商)、学会生存(终极目标)。
2.核心素养: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
品格和关键能力(思维品质、方式和实践能力)。
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自主发展、
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3.地理核心素养:
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
第二部分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以下简称“地理课程标准”)
一、地理课程标准的概念
1、三个有利于
教师创造性教、学生个性培养和学校形成特色。
2、概念
--是对学生应掌握的特定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
情感和态度及价值观的非常清晰和明确的阐述;
--规定了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和实施建议;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是教育部正在制定的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学科指标。
202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新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
一、
地理课程标准的概念
第二部分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内涵
1、三个维度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具体说明
(1)课程标准对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作出多元规定,具有弹性和
空间,这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灵魂;
(2)课标要求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期望值)作出要求,而不是
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有利于创造性教与学(着力点不同);
如:内容标准由“标准”---①学习的基本要求以行为目标方式陈述;
②
“活动建议”---开展教学活动的参考性意见,这两部分组成。
二、地理课程标准的内涵
2、具体说明
(3)课程标准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三个维度为培养和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
奠定了基础。教育要从普及转移到提高上来,实现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
(国家教育质量标准的核心)
(4)学生学习结果的行为目标的陈述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增加了透明度,
更易于理解、实施和评价。(如地球和地球仪)P7
(不是对知识点的规定,是对具体能力的要求)
(5)课程标准在教学中的地位得到提高,教材只作为教师教学的一个重要
参考资料(开放的课程资源),而不是教学的全部内容。(用教科书教学)
优质均衡发展是“十四五”期间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第二部分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含有次一级的内容:
1、前言:背景、课程性质(5)、
基本理念(3)、设计思路(4)
2、课程目标:三维。
突出能力(与技能的区别?)
3、课程内容和活动建议:
四个要素加“多项活动建议”,下要保底,上不封顶。
乡土地理地位提高。
?
第二部分
地理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四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别含有次一级的内容:
4、实施建议(共4点):
教学建议(4):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联系;多种教学方式;
重视地理信息载体的运用;关注培养重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评价建议(4):根据课标和内容确定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纸笔、成长记录、观察);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对评价结果的科学使用。
教材编写建议(5):建立合理的内容结构;联系学生实际,反映时代特征;教学内容要有一定的弹性;通过教科书的学习引导,
突出能力培养;选择符合学生身心特点的内容和呈现方式。
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建议(4):建立学校地理课程基本资源库;利用学生学习经验资源;开发社会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网络多媒体资源。为实际使用留有余地和空间。
?
第二部分
初中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三、地理课程标准的结构
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地球与地图
二、世界地理
三、中国地理
四、乡土地理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第二部分
初中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四、地理课程标准的作用
1、指导教材编写------编写者(一标多本)
2、指导教学------施教者(主动研究):
接受理念、研究教材、依据建议、有效教学、科学评价
(倡导“问题探索与解决”式学习)。
3、指导课程评价
------管理者(评价客观)
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突出评价的教育功能(以德树人)、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1、修订过程
2003年开始修订,2004年春完成修订稿。
2007年成立新的修订组,包括院士、课标组成员、高校
专家、教育科研人员、一线教师等。
2010年成立三个委员会(编写、评价、审查)。
2011年4月,修订稿经地理课程专家工作委员会审订。
2012年初,经中央领导同意,教育部党组审批通过后,
由教育部颁布,称2011年版。
2020年6月,启动新一轮修订,预计2021年9月使用。
第二部分
初中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2、修订过程解读
高度重视,审慎修订;
广泛征求各方(尤其是实验区)意见
直面问题,坚持改革;
理论与实践结合,国际视野与国情结合
(出现一些新的提法);多方意见的协调和综合。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3、基本原则
维持教学的基本稳定,内容框架、设计思路不变;
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并就实验反馈对课程内容做
适当调整和语言修饰;
规范文本内容的表述(根据统一要求);
反映新时代的发展变化;
坚持改革方向,适当考虑教学实际。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4、文本内容的修订
课程性质(二变五,P7-8),从现代教育理念的角度重写;
课程目标细化斟酌,稳定三维目标,重视四基;
课程理念简化,突出重点;(六点变三点)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构建开放式的地理课程资源、
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放到教学建议中)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4、课程内容的修订
课程设计思路作文字调整;
实施建议重写(教学、评价、教材编写、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适量调整部分“标准”,多数修订表述;
“活动建议”按标准要求重新编写;
乡土地理部分重新调整要求
(突出纵向变化,淡化横向对比)。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5、“标准”修订的主要方面
删除部分要求较高的“标准”;
删除部分与其他学科重复的“标准”;
部分“标准”的要求明确化;
降低部分“标准”的要求;
新增少量基础性、前沿性内容。
(从知识、技能、观念、实践四个方面)。
6、修订前后“标准”数量
实验稿
修订稿
数量变化
地球与地图
10
11
+1
世界地理
47
43
-4
中国地理
40
40
0
乡土地理
8
6
-2
合计
105
100
-5
第二部分
初中课程标准(包括2011年版)的说明
五、2011年地理课程标准(修订版)
7、关于课程标准的几个问题
课程标准中“标准”的实质就是三维目标;
课程标准中“标准”的特点;
最低要求与统一要求;
过河与搭桥;
课程标准关于“知识与方法”的关系。
六、课程标准评价(创新特色)
1、内容选择更精简、有利于素质教育:删减内容、不强求学科体系的
完整性、增加可读性和趣味性、乡土地理得到强调和规范。
2、内容组织更灵活,有利于教科书的多样化:弹性、顺序、具体内容
的选择。(一标多本)
3、内容表达更精简、有利于实际操作运用:标准简要、活动建议可
参考,不强求。
4、图文并茂:吸引学生注意力。
5、以活动为媒介,以能力发展为主线,增长学生知识,培养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过去为:是以知识为媒介,培养技能与能力。)
附: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比较
教学大纲(2000年修订)
课程标准(2011年版)
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
对学生学习后的行为描述
学生达到的最高要求
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对知识的前后顺序作硬性
规定
对实施过程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对手段、过程、知识前后顺序不作硬性规定
教师是教学方案的执行者
教师是教学方案的开发者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一、教材改革的突破口
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四、教材呈现形式的改革
五、区域的选择和编写
六、教材的系列化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一、教材改革的突破口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建立新的教材结构。
——课程改革的目标
——课程标准的要求
——国外的先进经验
——前轮教材的思考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二、教材编写(命题)的指导思想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教材—教师—学生。
?2、问题导向,突出真实问题。
?3、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联系实际的价值。
(薄弱环节!)
?4、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判断力。
?5、对前轮教材的继承与创新,与时俱进。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生活化)
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选材
体现地理学的实用价值
案例一——从地图上获得信息
案例二——天气、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云南
四
川
山
西
陕
西
河
北
“普洱贡茶”进京示意图
热
量
勐腊
案例探究一
贡
茶
进
京
2、加强实践和探究活动(重视动手能力)
内容的组织以学生的活动为重要形式
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案例一——制作地球仪,阅读绘制有关示意图
案例二——区域地理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步曲”(日本)
日本工业区的分布
太平洋沿岸(五大工业带)
3、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案例一——科学精神: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从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
案例二——地域观念:乡土意识和行动
案例三——灾害意识:云南的地质灾害
案例四——人文精神:平等、欣赏与尊重
案例五——因地制宜(区域部分):
3、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石灰岩地貌的差异与利用(爱家乡)
云南石林
广西桂林
案例:
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24个字)、以德树人等
发展中国家落后的历史原因:
(历史、地理、国家政治经济制度、社会、国际关系)。
宗教部分增加了“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是不信教的或是无神论者,还有不到一半的人是信仰
宗教的”。
4、对前轮教材的继承与创新
案例——从小栏目设计到活动设计,都是教材内容的组成。
拓展知识面、学会探索、收集、思考、解决问题。
人教版:
活动、阅读材料
商务版:
阅读、思考、活动、观察
湘教版:
阅读、活动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三、教材编写(命题)的基本原则
?基础性原则:能力要求分为a、b、c三个层次
?探究性原则:以问题为导向,关注现实生活
?趣味性原则:图文并茂、语言生动、形象直观?统一性原则:考试命题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1、基础性原则
作为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要求:
不求知识的系统性
重视公民的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
案例一——地球自转(昼夜交替与时间差异)
案例二——气候类型(气候差异),淡化成因。
1、基础性原则
——人教版初一年级地理教材:
编写目的之一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运动及其产生的一些自然现象,从而为学习和了解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打下基础。
目的之二是获得有关地图的一些基础知识,初步学会阅读和运用政区图和地形图。
——人教版初二年级地理教材:
采用中国地理总论——区域地理——中国在世界中,即“总一分一总”的知识结构。
首先让学生认识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基本国情,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发挥优势、趋利避害、共同发展的观念;
其次,了解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理概况,再进一步学习乡土地理。
如: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人教版)
课标删去的内容坚决删去
例一,七下第六章删去大洲的人文环境
例二,七上第五章删去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例三,七下第八章删去欧盟
课标没要求,原作为铺垫的内容多数删去
例一,七上第五章删去“国家和地区”
例二,七下第八章删去“长期的热点地区”
例三,七下第九章删去“资源消耗大国”
如:严格按照“课程内容”修订相关内容(人教版)
增加相关内容(动手能力;基本国情)
例一,增加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活动(体验过程)
例二,增加我国的自然灾害(地质、气候等)
例三,增加我国的主要河流(内、外流河水文特征)
调整相关内容(制作、观察和演示地球仪)
例如:
关于“认识地球形状”的要求,教材作了相应的调整。
2、探究性原则
叙述性课文的探究性
图像设计的探究性
活动设计的探究性
案例一——关于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运动
案例二——关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教材设计的探究步骤
案例一、自然地理
讨论大地是运动的还是稳定的(假设)
展示大西洋两岸大陆的可拼合性,
提问:它们原来是同一块大陆吗?(探索)
魏格纳从地图上得到启示,提出大陆漂移说;
引用海底扩张说(历史)
展示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实证)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板块构造学说(理论模型)
板块的划分及地壳比较活动的部位(应用)
用高大山系、火山地震带分布来证明(案例)
大西洋海岭模型及示意图
如:进行探究设计
案例二、人文地理
设计原则:明确学习目的;选择合适主题;提供必要引导和材料;设计合理阶梯;具有适当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案例:“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设计:
主题:我国丽江古城的保护
学习目的: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材料:丽江正面简介(包括地图和景观照片)
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评语:
古城丽江把经济和战略重地与崎岖的地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真实、完美地保存和再现了古朴的风貌。古城的建筑历经无数朝代的洗礼,饱经沧桑,它融汇了各个民族的文化特色而声名远扬。
丽江还拥有古老的供水系统,这一系统纵横交错、精巧独特,至今仍在有效地发挥著作用。
丽江古城及四方街
负面材料:
2017年2月25日,国家旅游局对丽江古城5A景区提出严重警告,问题主要是:游客投诉率长期居高不下,游客人身财产安全事件频发,屡屡造成社会严重不良影响,古城内原住居民与旅游经营人员矛盾突出,景区产品质量下降,旅游设施品质退化等。
反思:本质是丽江旅游管理者和经营者经营旅游产品的观念落后、商业过度开发、利益驱动,短期行为、管理松懈,不作为等产生的问题。
设计三个阶梯的问题:
1.丽江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哪些主要特色?
你怎样理解世界遗产委员会对丽江的评语?
2.丽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作为
管理者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
3.如果你去丽江旅游,作为一名旅游者,你能为保护
丽江古城做些什么呢?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旅游业应对思考
一是提升旅游治理水平应对“旅游流”。
二是加强健康旅游社区建设。
三是前置完善公共旅游安全规划。
四是精准防控强化旅游大数据支撑。
五是出台应对疫情支持旅游企业政策。
六是“后疫情”启动旅游业振兴计划。
七是呼唤新旅游生活方式。
2020年02月17日09:15??来源:广州日报
开放的课程资源(素材)
3、趣味性原则
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接近生活,密切联系实际
文字叙述符合学生语言习惯
图像设计符合学生审美情趣
版面设计不拘一格
3、趣味性原则
初中地理教材中图像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包括地图、示意图、分布图、等价值线图、景观图、剖面图、结构图、统计图表、漫画等,教师应当围绕各种地理图像,切实提高图像教学技能技巧,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读图、析图、用图能力,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
如:科学探索精神的培养
人教版七年级:
增加了麦哲伦、哥白尼、哥伦布、魏格纳、柯本等
世界著名科学家的事迹、头像。
人教版八年级:
增加了李四光、竺可桢等中国著名科学家的事迹、
头像。
4、统一性原则
结构统一
文字叙述风格统一
活动设计统一
图文设计统一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四、教材(试题)呈现形式的改革
课文分叙述式和活动式(都属于课文内容)
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
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
读图引导的提示性设问
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
四、教材(试题)呈现形式的改革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五、区域的选择与编写(以七年级为例)
?基本认识
?世界区域选择的原则
?选择的世界区域及安排
?世界区域的写法
1、基本认识
重点不是让学生了解系统的区域地理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
案例式学习成为选择教学内容的主要思路。这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案例本质上是提出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没有特定的解决之道,而教师于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不像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一位很有学问的人,扮演着传授知识者角色。
特色: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
注重能力。3、重视师生、生生之间双向交流。
如:突出“认识区域”案例学习的方法引导
认识大洲部分
其一,章首页写明“世界上有七大洲,以亚洲为案例,学
习认识大洲的基本方法”,并将课标要求以问题的
形式提出。(导入)
其二,开篇即写明“认识区域,首先要认识区域的地理
位置和范围。大洲的地理位置,可以从……等方面
加以描述”。(程序)
其三,叙述式课文讲述亚洲,活动式课文引导学生用
所学方法学习北美洲相应内容。(对比)
如:突出“认识区域”案例学习的方法引导
认识地区和国家部分(人教版)
由于具体知识无法迁移,为明确学习目的(重在落实课标
要求的方法而不是区域知识本身),而在章首页重新表述,
例如第七章的章首页。
在本章,我们从我国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中,选择……作为
案例,学习认识地区和国家的下列内容。
此外,课文表述和活动设计也突出方法。
2、世界区域选择的原则
——重视中国所在区域、周边地区和国家。
——重视世界上重要的或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
——重视与中国政治、经济关系比较重要的地区和国家。
——适当照顾到覆盖面,以使学生对各区域的地理概况
有大致了解。
3、选择的世界区域及安排(人教版)
安排的逻辑顺序
采取洲—地区—国家的组合;并按照一个中国学生
观察世界的视角,由近及远地设计章节顺序。(星球版)
选择的区域
1个大洲——亚洲
5个地区——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
6个国家——日、印、俄、澳、美、巴
(人教、星球版);湘教版去印加埃及、法国。
3、选择的世界区域及安排
中东示意图(五海三洲之地、石油)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五、区域的选择与编写(七年级为例)
4、世界区域的写法
作为案例,重在方法和规律。
落实课标相关“标准”,不面面俱到。
突出所选区域的主要特点(自然、人文)。
适当迁移到其他区域、地区和国家。
4、世界区域的写法(湘教版)
如:培养对地理现象、问题的归纳、概括、建模、
绘联系图、比较等思维能力,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
例一,认识大洲:七大洲的轮廓形状、
亚欧非美洲分布特征。
例二,了解地区:东南亚、南亚、西亚、欧洲西部、
两极地区
例三,走近国家:日本、埃及、俄罗斯、法国、美国、
巴西、澳大利亚
第三部分
关于初中地理教材编写的说明
六、教材的系列化
教科书(纸质教材,网络教材)
教师用书(教学资源光盘)
地图册、填充图册
同步解析与测评、新课标新学案
投影片、录像片
VCD、CD-ROM(超级地图)
教案集
第四部分
发展性初中生地理学习评价和
中考要求(程序)
---以评价为导向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