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Word + 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Word + 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7 11: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彩旗飘扬
B.气球升空
C.燃放烟火
D.声音远扬
2.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3.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达正确的是(  )
A.汞元素:hg
B.两个磷原子:2P
C.2个铁离子:2Fe2+
D.氧化铝:AlO
4.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
A.量取液体时读数
B.倾倒废液
C.塞紧橡皮塞
D.倾倒液体
5.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6.氧气与世间万物如影随形。下列关于氧气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化学性质同样活泼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7.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B.CO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一定生成二氧化碳
D.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8.从《中国成语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中国诗词文化大放异彩,很多成语、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百炼成钢”与“沙里淘金”所涉及的变化相同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D.“釜底抽薪”与“钻木取火”都体现了燃烧的条件
9.化学学习要建构若干基本观念,以下四类化学基本观念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元素观: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
B.分类观:从组成上看干冰和酒精都属于氧化物
C.变化观: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
D.微粒观: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0.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Cu(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5分)
11.新冠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做好自身防护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家庭和学校常备洗手液、酒精、一次性口罩、温度计等。
(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 
 操作。
(2)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原因是活性炭具有 
 性。
(3)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其溶剂是 
 。
(4)温度计有多种,常用的体温计有水银温度计,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从微观角度来解释是 
 。
12.化学与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
(1)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 
 有关。
(2)制备手机芯片的主要材料是硅,可以利用石英砂(主要成分是SiO2)制得,二氧化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3)防疫期间,人们常用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NaClO)】对生活场所进行杀菌、消毒。工业上制备NaClO的反应原理为2NaOH+Cl2═X+NaClO+H2O,则X的化学式为 
 。
(4)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 
 (填化学式)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 
 。
13.金属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铁制品比铜制品更容易锈蚀,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填“强”或“弱”)。
(2)生活中的铝制品都很耐腐蚀,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3)现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丁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乙的化合物溶液,用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乙的化合物溶液。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14.如图,已知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其中A、C两种物质常温下为液体,E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表示一种物质能生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试回答:
(1)写出D的符号 
 。
(2)按要求写出符号表达式:
A→B+C 
 。
B→D 
 。
(3)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 
 。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5.据如图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上述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 
 g,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序号).
A.10mL
B.20mL
C.50mL
D.100mL
用量筒量取水时,若仰视读数,则配制结果将偏 
 (填“大”或“小”)(假设氯化钠质量的计算和称量均正确,且实验过程中氯化钠无损失).
(2)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②①④③⑥
D.③④①②⑤
(3)如图⑤称量过程中若发现指针偏向左边,你应采取的操作是 
 .
A.增加适量氯化钠固体
B.减少适量氯化钠固体
C.调节平衡螺母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
16.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若用装置D收集二氧化碳,气体应从 
 (填“m”或“n”)端进入。若用装置C作发生装置,反应停止后,液面应位于 
 (填“1”、“2”或“3”)处。
(2)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粉末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小红同学用此方法收集了一瓶氧气,测得氧气的纯度偏低,原因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收集气体前,集气瓶中没有注满水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冒出,立刻收集
c.收集气体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收集气体后,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7.73g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的大理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多少?(在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密度为1.977g/L)
2020-2021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九年级(上)期末化学试卷(五四学制)
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解:A、彩旗飘扬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A错;
B、气球升空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
C、燃放鞭炮包含着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生成新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声音远扬是声音的传播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解:A、白酒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B、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混合物,故不属于溶液;故选项正确。
C、医用酒精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选项错误。
故选:B。
3.解:A、汞元素:Hg,hg错误,故选项错误;
B、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分子或离子的个数;两个磷原子:2P正确;故选项正确;
C、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2个铁离子:2Fe3+,2Fe2+是两个亚铁离子,故选项错误;
D、铝元素是+3价,氧元素是﹣2价,因此氧化铝:Al2O3,AlO错误,故选项错误;
故选:B。
4.解:A、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
B、倾倒废液时,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指定额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5.解:A、氢气球在高空膨胀,是因为氢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解释错误。
B、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是因为品红分子是在不断地运动的,运动到水分子中间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C、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故选项解释正确。
D、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A。
6.解:A、空气中的氧气与水中溶解的氧气是同一种物质,化学性质同样活泼,故A正确;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故B正确;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是可燃性,故C错误;
D、氧气能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故D正确。
故选:C。
7.解:A、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因为它们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B、CO具有还原性,在工业上可以用来冶炼金属,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在氧气中燃烧不一定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故选项说法错误。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自然界消耗CO2的主要途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8.解:A、在古代,人们把烧红的生铁放在铁砧上反复捶打,最终使生铁转化为钢,这就是“千锤百炼”、“百炼成钢”的来历,目的是让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从而降低含碳量,属于化学变化;沙里淘金是从沙子中分离出金,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是因为稻花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稻花香,故选项说法正确。
C、“真金不怕火炼”意思是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说明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
D、成语“釜底抽薪”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钻木取火,是因为钻木头时,木头克服摩擦力做功,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当温度达到木头的着火点时,木头就燃烧起来;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9.解:A、金刚石和石墨均由碳元素组成,正确;
B、酒精由C、H、O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有机物,错误;
C、氢气和水可以相互转化,正确;
D、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正确;
故选:B。
10.解:向含有Cu(NO3)2和AgNO3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Fe,一定有Ag,可能有Cu.滤液中一定有Fe(NO3)2,可能含有AgNO3、Cu(NO3)2。
故选:C。
二、填空题(共4题,每空1分,共15分)
11.解:(1)佩戴口罩预防病毒的原理是空气可以透过,而病毒无法通过,这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过滤操作;故填:过滤;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所以活性炭口罩能有效阻隔空气中的氨、苯、甲醛等有害气体,其功能比普通口罩强大,故填:吸附;
(3)医用酒精是75%酒精溶液,其中的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填:水;
(4)水银是金属汞的俗称,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所以温度升高,水银柱会上升,故填:温度升高,汞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12.解:(1)打开可乐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这种现象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压强有关,随着压强的降低而减小;故填:压强;
(2)二氧化硅中,氧元素显﹣2价,由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原则可知,硅元素的化合价是+4;故填:+4;
(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前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2、2、2、2,反应后的生成物中钠、氧、氢、氯原子个数分别为1、2、2、1,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X分子由1个钠原子和1个氯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NaCl;故填:NaCl;
(4)煤燃烧时放出的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填:SO2;
(5)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其灭火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故填:清除可燃物(说法合理即可)。
13.解:(1)金属的活动性越强,越容易与氧气、水蒸气反应,铁制品比铜制品更容易锈蚀,说明铁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2)生活中的铝制品都很耐腐蚀,原因是: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反应的方程式是:4Al+3O2═2Al2O3。
(3)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四种金属,丁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丁最不活泼;用甲制的容器不能盛放乙的盐溶液,说明甲比乙活泼;用丙制的容器却可以盛放乙的盐溶液,说明乙比丙活泼。由此推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丁。
故答案为:(1)强;
(2)4Al+3O2═2Al2O3;
(3)甲>乙>丙>丁。
14.解:(1)A、B、C、D、E五种物质之间存在以下转化关系,A、C两种物质常温下为液体,E是蜡烛的主要成分,蜡烛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C是水,D是二氧化碳,A和二氧化锰混合会生成氧气,所以A是过氧化氢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的符号是CO2;
(2)A→B+C的反应是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B→D的反应是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O2CO2;
(3)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供给呼吸。
故答案为:(1)CO2;
(2)2H2O22H2O+O2↑;
C+O2CO2;
(3)供给呼吸。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每空1分,共11分)
15.解:(1)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100g×5%=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则所需水的质量=100g﹣5g=95g(合95mL).应用规格为100mL的量筒量取水的体积.
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会造成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大,则使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2)配制100g
5%的氯化钠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⑤①②③。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应遵循“左物右码”,称量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说明氢氧化钠的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氢氧化钠,直至天平平衡。
(4)将氯化钠和水依次倒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加快溶解速率。
故答案为:
(1)95;D;小;
(2)A;
(3)B;
(4)加快溶解速率。
16.解:(1)大理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钙,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Cl+CaCO3=CaCl2+H2O+CO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先在底部聚集,应从m进气;反应停止后固液应该不接触,所以液面位于3处;
故答案为:2HCl+CaCO3=CaCl2+H2O+CO2↑;m;3。
(2)反应物为固液混合物,二氧化锰为粉末,所以选择B为发生装置;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及气体符号,所以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反应物为固体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A为发生装置;排水法收集气体时,瓶口出现大气泡,说明气体集满逸出,形成了气泡;
a、集气瓶内未装满水,则内部混有空气,收集完毕后造成氧气纯度偏低,a符合题意;
b、导管口刚出现的气泡为内部受热膨胀逸出的空气,不能收集,若直接收集则进入氧气,造成氧气纯度偏低,b符合题意;
c、收集气体后,仍存有水,说明未集满,但是收集的氧气都是纯氧,不会造成纯度降低,c不符合题意;
d、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在底部聚集,所以正放于桌面,不会引起纯度变化,d不符合题意,故选ab;
故答案为:B;2H2O22H2O+O2↑;A;集气瓶口出现大气泡;ab。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小题,共4分)
17.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
44
73g×20%
x
x=8.8g
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碳的体积为≈4.45L。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这些二氧化碳的体积(标准状况)是4.45L。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