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中山市11-1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1-18 11:39: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山市高一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科试卷
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试室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作答选做题时,请先用2B铅笔填涂选做题的题号对应的信息点,再作答。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
5.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关于秦朝的人口数量,《中国古代史》、《香港商报》、《中国人口论》记载的数量不尽相同。请观察下列图片,这一图片反映的史学研究方法是
A.史料整理 B.问题形成 C.第一手史料 D.历史解释
2.一古代算数例题:“今有大夫、不更、簪褭、上造、公士凡五人。共猎得五鹿,欲以爵次分之,问各得几何?”书中记载正确的答案是:他们依次分别得到1又2/3、1又1/3、1、2/3、1/3只鹿。请问,这题算数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的哪项特色
A.年龄在资源分配上的重要性 B.古代中国人数学理论水平的提升
C.个人的地位由经济活动决定 D.宗法分封制的分配权利差异
3.秦汉时期和罗马帝国时期是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发展和成熟时期。这里的文明“发展”和“成熟”的含义分别是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B.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法律建设形成完备体系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D.世袭制度被彻底废除,罗马开始颁行成文法
4.《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一书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次是
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
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
C.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
D.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
5.有学者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传统中国的帝制为西史所未有,其独特即在君主专制一切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巧妙结合。”下列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世袭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6.“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评述不符合实际的是: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
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
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7.柏拉图认为,雅典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建立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基础上的”。得出这种结论的理由不包括
A.只有成年男性公民享受政治权利
B.妇女拥有不完整的公民权
C.奴隶和外邦移民无政治权利
D.工商业活动者均享有公民权
8.今天很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一审终审制度等几乎都来源于
A.古印度法    B.古埃及法 C.古希腊法  D.古罗马法
9.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10.“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 C.联邦制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
11.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共同之处主要在于二者的
A.目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B.方式:组建团体、出版刊物、武装斗争
C.支持者:开明地主士绅和爱国知识分子
D.影响: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2.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政体与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相比,其特点是
①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②君主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③国王“统而不治” ④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3.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的观点普遍被西方思想政治家所认同,为避免“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是
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
C.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 D.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你认为战胜国“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
A.战争赔款太少 B.外国商品滞销
C.清政府的抵制 D.鸦片仍然不能输入
15.“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
16.“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太平天国运动
A.提出了具有革命性土地纲领 B.打击了封建统治势力
C.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D.吸收西方基督教文化
17.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00周年,北京、南京、武汉、广州、中山都想申请纪念活动主办权,其中南京的理由是
A.辛亥革命在南京爆发
B.在南京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
C.三民主义在南京提出
D.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并颁布《临时约法》
18.义和团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A.完成了反帝斗争的任务 B. 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C.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状况 D.沉重打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19.抗日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方面最大的变化是
A.领导抗战的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C.国家综合实力增强,决定了战争的最后结局
D.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全民族抗战
20.辛亥革命“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使反动力量再也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这主要是由于它
A.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动摇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1.1922年,孙中山说:“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为改变这种现状,他其后的努力有 
①实现国共合作 ②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提出“新三民主义”
④确定“三大政策” ⑤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⑤
22.1925年1月,中共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至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共快速发展的原因是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
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国共合作实现,大革命迅速发展
23.历史提供给中国共产党具体实践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机遇是
A.华北事变后,发表《八一宣言》
B.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发表
C.领导抗日救亡的“一二·九”运动
D.参与并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4.台湾中国国民党党史馆为迎接大陆观光客,制作了
一系列历史人物工艺品,其中包括蒋介石与毛泽东。
制作该工艺品的历史依据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B.重庆谈判
C.反帝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的大革命
25.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入侵内蒙古西部,成吉思汗陵的安全受到威胁,国共两党一致帮助成吉思汗陵榇(棺材)西迁至青海的塔尔寺。这一行动最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A.体现了国共两党民族平等政策
B.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共同抗日
C.促进了民族融合
D.使文物免受日本侵略者的破坏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法律层面对人民权利和自由实行保护的是
A.《资政新篇》 B.1954年宪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共同纲领》
27.1869年2月,美国国会通过的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或任何一个州对于合众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为奴隶,拒绝或剥夺之。”这法案获得通过的原因是
A.1787年宪法的施行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巴黎公社的影响 D.启蒙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8.以下关于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二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②十月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④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9.1979年,(中国)“选举法”修订,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1,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1。这表明
A.我国的民主进程开始于1979年
B.农村取得了与城市平等的发展权利
C.代表名额由偏向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
D.代表名额由偏向农村转变为城乡平等
30.“一国两制”构想之所以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取得巨大成功,主要在于它符合
①社会主义原则 ②祖国统一原则
③实事求是原则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原则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31.“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32.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其中“存异”主要是指保留各国的
A.风俗习惯 B.宗教信仰 C.社会制度 D.不同目标
33.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这里所说的“教训”主要是指
A.要注重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及时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4.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始终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坚决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势力
35.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象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二、非选择:本大题共3小题, 36小题8分,37小题10分,38小题12分,共30分)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他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从多个方面解决了中央和地方的矛盾,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材料三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请同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哪些具体措施 每个朝代举1-2例即可。(3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是如何解决中央和地方矛盾的 (3分)
(3)据明清相关史实说明材料三中“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观点。(2分)
37.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的重大进步。阅读表格材料信息:(10分)
鸦片战争后,清朝政治体制的演变:
1850年代 初步确童了近代海关制度,主要由外人操纵,即所谓的“洋关”
1860年代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成立
1901年 清廷宣布设立外务部取代总理衙门;清廷下令停止武科举,将新军体制推向全国
1903年 清中央增设“商部”并开始制定各项商律,陆续出台《奖励公司章程》、《公司律》、《破产律》等
1905年 清廷成立“学部”,从此,教育行政从礼部中独立出来
1908年 清廷公布《各省咨议局章程》,之后,各省代议机构 一子议局成立
1910年 中央代议机构 ——资政院成立
1911年 清廷颁行内阁官制,内阁设立总理大臣、协理大臣及外务、民政等10个部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阅读表格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晚清政治发生了哪些变化?(4分)
(2)试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迁? (6分)
38.民主进程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 ——许海山《欧洲历史》
材料二: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材料三: 2010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切实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让民众更好地参与管理基层公共事务。他还表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行政。
——中新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与西方现代民主相比,古代希腊民主的特点是什么 (2分)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在完成“独立”任务后,新中国制定了哪些新型的政治制度来保障人们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6分)
(3)材料三温总理的报告反映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哪些特征?(4分)
中山市高一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历史科试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D A C D A D D C B A C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B A B D B D D C D D B
题号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答案 B C D D C C A C A B C
36题:
(1)秦:创立皇帝制度或三公九卿制或郡县制。汉:察举制或中朝或刺史。唐朝:三省六部制或科举制(分别答出1个即得1分,共3分)
(2)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3分)
(3)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分)。清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1分)
37题:(1) 变化:清政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设立了一些新的机构;制定了许多法律;学习西方彷行立宪。(任答两点得4分)
(2)社会变迁:中国遭受西方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中国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与世界的联系加强;社会阶级关系变化,矛盾加剧,要求变革的呼声越来越大;中国政治民主化进步,历史处于变革转型期。(每点2分,任答3点即可得6分)
38题:
(1)特点:直接民主。(2分)
(2)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6分)
(3)特征:健全基层民主、法制化。 (4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