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高三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文科地理试卷(必修部分)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统考考号、座号和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必须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第II卷则用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
3.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阅读下列资料,完成1~2题。
资料一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和“神舟八号”飞船先后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和11月1日清晨5时58分10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升空。
资料二 2011年11月3日和14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进行了两次交会对接,之后“神舟八号”脱离“天宫一号”,并于17日返回地面。
1.“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点火发射时,地球绕日公转位置最接近下图中的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从“天宫一号”发射到“神舟八号”返回地面,在此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昼夜变化是
A.昼长夜短,昼渐长 B.昼长夜短,昼渐短
C.昼短夜长,昼渐长 D.昼短夜长,昼渐短
3.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其中斜线区表示黑夜,①②③表示不同坐标的三点,关于①②③此时地理特征大小的比较,表达正确的是
A.昼长:①>②>③
B.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①>②>③
C.时刻数值:①>②>③
D.正午太阳高度:①>②>③
4.右图中三个圆表示不同范围的地理概念关系,那么从大圆→小圆依次所代表的概念关系不正确的是
A.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B.岩石圈、上地幔顶部、地壳
C.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冬季风
D.水循环、海陆间循环、外流河
5.读我国“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折线和降水柱状图”,该地图示时段
A.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日期是6日
B.经过的天气系统可能是冷锋
C.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效果最差的日期是8日
D.该天气系统过境时一定会出现沙尘暴天气
读“某区域等压线形势图”(单位:hpa),完成6~7题。
6.如图所示气压形势下,a等压线的数值为
A.1020 B.1018 C.1012 D.1010
7.关于图中四地空气运动及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Q地吹西北风 B.S地气流作垂直上升运动
C.T地天气以阴雨为主 D.R地风力大于Q地
下图为“某地交通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关于图中信息的分析,正确的是
A.①公路是乡村公路,②公路是高速公路 B.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大
C.②公路单位距离造价低 D.丁处是山谷
9.图中公路可能位于
A.东北平原 B.云贵高原 C.成都平原 D.内蒙古高原
下图是美国人口迁移情况,图中箭头的含义分别是:①亚洲人口迁往美国,②美国人口迁往亚洲,③国内人口由东北部迁往南部“阳光地带”,④国内人口由其它地区迁往东北部。读图完成10~11题。
10.以谋求就业和提高经济收入为主要
目的的人口迁移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1.若图中反映的人口迁移现象造成美国
人口机械增长率呈正增长态势,则以
下数量关系式表达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② C.③<④ D.③>④
12.在下列世界著名渔场中,位于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交汇海域的是
A.北海道渔场 B.纽芬兰渔场 C.秘鲁渔场 D.北海渔场
13.关于下面地形剖面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丁处岩石
B.岩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是defg
C.丙丁之间的构造地貌是背斜山
D.乙处可能蕴含有石油资源
GIS技术对商业网点的选址具有明显作用,下图示意某地不同行政区(Ⅰ、Ⅱ、Ⅲ区)人口数量、功能分区和地价分布。同一行政区内每一方格之间,若功能相同,人口数量相等;若功能不同,依商业、住宅、工业人口数量按3:5:2比例而定。读以下示意图,完成14~15题。
14.网格13和22的人口数量分别为
A.3千人、5千人 B.3千人、2.5千人
C.1.5千人、2.5千人 D.6.75千人、5.5千人
15.某连锁超市计划在Ⅲ区设立一个分店,最佳地点所在的网格代码是
A.33 B.34 C.43 D.44
下图是“2004年河北、甘肃、四川、黑龙江四省能源生产结构图”,读图完成16~17题。
16.对四省能源生产结构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减排温室气体 B.清洁能源的比重大
C.以可再生能源为主 D.有利于降低酸雨危害
17.关于四省的正确排序是
A.①四川②黑龙江③甘肃④河北 B.①四川②河北③甘肃④黑龙江
C.①甘肃②河北③四川④黑龙江 D.①河北②黑龙江③甘肃④四川
读下图,完成18~19题。
18.若甲乙两地分别是黄土高原与长江三角洲地区,M、N代表区际之间流向的产业要素,那么M、N代表的产业要素合理的是
A.M为资金,N为劳动力
B.M为能源,N为技术
C.M为技术,N为资金
D.M为信息,N为零部件
19. 若M为钢铁厂,其转移对甲乙两地的影响描述合理的是
A.甲地就业机会增多 B.促进甲地劳动力向第二产业转移
C.加快乙地工业化进程 D.带动乙地劳动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至2006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表示种植面积减小)。读表完成20~21题。
省区简称 鄂 苏 冀 鲁 新
1980-1990年 -136.1 -59.5 362.2 672.3 254.0
1991-2006年 -145.5 -310.3 -644.2 -1051.1 560.7
20.1980年至2006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为
A.由东向西再向南 B.由南向北再向东
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D.由北向南
21.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右图中a、b、c线为等压线,箭头表示A地风向,d、e线为等温线,g、f、h线为等高线。读图完成22~23题。
22.影响等温线d、e呈现东西延伸的
主导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23.根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断
A.a<c B.从②引水灌溉比①有利
C.d>e D.图中湖泊可能为咸水湖
读下图,完成24~25题。
24.图中①②③④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排序正确的是
A.乳畜业、灌溉农业、季风水田农业 、大牧场放牧业
B.季风水田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商品谷物农业
C.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
D.热带种植园农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季风水田农业
25.下列区位因素中,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的是
①劳动力数量 ②市场 ③自然条件 ④科技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中山市高三级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文科地理试卷(续卷)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26.读我国某年成品油产量和市场缺口预测资料及我国油气资源供应体系的三个战略安全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根据资料分析,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主要特点有 。(2分)
(2)第Ⅲ安全区中,资源前景最好的地区是 ,制度风险最大的地区是 。(2分)
(3)为拓宽国际能源渠道,我国应与周边地区的 、
等国家或地区加强合作,可优先考虑的陆上交通运输方式是 。(3分)
(4)除拓宽国际能源渠道外,我国为解决能源问题,还可采取哪些措施?(6分)
27.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8分)
材料一 下图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空间圈层体系图”。
材料二 图甲为我国“某城市建成区示意图”,图乙为“该市3个年份不同方向的建成区面积图”。
材料三 沪宁杭工业区的局部区域图
(1)根据材料一,上海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重叠范围内的城市是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大都市圈最外圈层的平均半径约为 km。外连沪宁杭成长金三角的主要铁路干线有 、 。(4分)
(2)根据材料二,1999年以来,该城市建成区的主要扩展方向为 、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影响其扩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 _。(5分)
(3)M区为该市的重化工园区,其布局理由是 。(3分)
(4)根据资料三,分析B地工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区位优势。(6分)
28.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9分)
材料一 我国三大自然区分布图及②自然区的喀什(A)地区气候资料图。
材料二 2010年,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区,“红色产业”是喀什农业生产的一大特色,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个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材料三 下图为喀什地区等高线地形图
(1)图中①②③分别表示我国三大自然区,其中水利工程量最大的自然区是________(填数码),②自然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2分)
(2)材料一中,A地气候类型是 ,其气候特点是
。(3分)
(3)喀什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此区域河流径流特征是 ;(3分)喀什地区典型的地貌类型为
,该区域地形地势特征是 。(3分)
(4)分析喀什地区发展“红色产业”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5)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保证①自然区旱灾严重地区的生产生活的供水安全 (4分)
太阳光照示意图
甲
乙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