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习题训练(3份资料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习题训练(3份资料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16:26:31

文档简介

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
2020陕西)
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阐述了“一
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获得大会通过。“一
国两制”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基本政策。关于“一国两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筑起了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
C.是维护边疆地区团结稳定的民族政策
D.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是这一构想的成功实践
2.(
2020宁夏)
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19日
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以上事实说明(
)
A.“一国两制”构想为祖国统一开辟了道路
B.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使命已经完成
C.中国广泛发展与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获得广泛认同
3.(2020青海)香港和澳门回归是中国政府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想一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能够成功解决的根本原因是(
)
A.九二共识
B.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综合国力的增强
4.(
2020镇江)中央政府支持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建设,又支持澳门特区连续举办三届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使澳门同葡语国家间的经贸关系得以加强。这些事实充分体现(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
B.一国两制方针的实践推进
C.海峡两岸密切的经贸交流
D.祖国统一大业的最终实现
5.(
2020百色)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这部法律的颁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和香港的稳定,确保香港现行体制行稳致远。香港现行体制是(
)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二、基础训练
1.
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暨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的日子,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香港广大民众已经准备举办盛大的纪念活动。对香港平稳过渡、顺利回归起着关键作用的是( 
 )
A.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国两制”,高度自治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
)
A.所有制问题
B.国家统一
C.民族关系
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3.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
A.
一个中国
B.
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
C.
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
港澳台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
下图展示的是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区区旗升起的场景。这一神圣时刻距今(

A.10周年
B.15周年
C.24周年
D.28周年
5.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其中第31条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这说明(
)
A.“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
B.“一国两制”的理论因此形成
C.“一国两制”的构想就此提出
D.“一国两制”的构想已成功运用
6.
1997年7月1日,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如期举行,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香港的回归成功实践了( 
 )
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求同存异”方针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7.
“七子之歌”将中国带入无限悲伤,为之泪浸前襟,今天祖国以宽广胸怀将其拥抱而归。我国之所以能用“一国两制”解决香港、澳门回归问题,其根本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改革开放使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我国外交成就显著
D.全国人民的齐心努力
8.1997年7月1日,江泽民主席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香港回归后,中央政府在香港实行(
)
A.社会主义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
C.资本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9.
2017年4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中南海瀛台会见了新当选并获中央政府任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时表示,今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香港经济持续繁荣发展,国际贸易和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进—步巩固。这主要是因为实施了(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10.
“现在时机已经成熟了……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邓小平同志所说的“时机成熟”主要是指(

A.
中国人民渴望国家统一
B.
“一国两制”的构想被各方接受
C.
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增强
D.
中国在政治上已经完全独立自主
11.
“紫荆怒放雪百年耻辱,白莲盛开还万众尊严。”香港、澳门的回归洗雪了港澳分别被英葡长期侵占的历史耻辱。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后,成为了中国的(

A.经济特区
B.特别行政区
C.民族区域自治区
D.直辖市
12.
“就在21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之前,从神州大地上消除了最后一块帝国主义侵略造成的殖民地的残痕,完整而彻底地完成了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是(
)
A.“一国两制”的提出
B.“九二共识”的确定
C.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
D.中国国力的强大
13.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
)
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
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狼子野心
三、材料解析
1.
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五星红旗,我为你自豪。国旗飘扬,意义非凡。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
图六太空第一面五星红旗
图七奥运赛场第一面五星红旗(1)图一为
1949年毛泽东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宣告中国完成了哪些历史巨变?
(2)图二为布达拉宫的第一面五星红旗,这反映了新中国取得的什么成就?上述飘扬的国旗中,与这一成就属于同一领域的还有哪些(填写图片序号)?
(3)从图四“联合国大厦前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可以解读出哪些历史信息?
(4)请按时序排列上述图片(填写图片序号)。为上述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2.阅读材料
材料一:1943

1

11
日,国民党政府照会英国,声明九龙问题暂时搁置,中方保留日后提出讨论之权。同年,蒋介石在《中国之命运》一书中明确指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它的收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冯仲平《论战后英国在香港问题上的态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表明了对香港问题的严正立场: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不承认帝国主义强加的三个不平等条约,主张在适当的时机通过谈判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在未解决前暂时维持现状。——唐文贵等《中英关于香港问题谈判始末》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历届政府对香港问题的一致观点。
材料二:二战后,由于英国千方百计地恢复和维持它在香港的统治,加之国内、国际因素的影响,香港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直到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华,才揭开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会谈的序幕。经过22
轮艰苦曲折的谈判,中英双方终于在
1984

12

19日正式签署了联合声明,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决定于
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摘编自肖元恺《中英关系与香港问题》等
(2)材料二主要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第一条香港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第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依照本法的规定实行高度自治,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第五条香港特别行政区不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和政策,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3)材料三的规定,体现了中国政府解决香港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并分析指出中央和特别行政区的权力关系。
材料四:从1997年到2016
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
万亿港元增至2.49
万亿港元,特区政府的财政储备由
4575亿港元增至9083亿港元。香港已连续23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营商环境和竞争力长期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
(4)材料四反映了香港回归后怎样的经济现象?
(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该如何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DADBA
二、基础训练
1-5
CBACA
6-10
DBCBD
11-13BDA
三、材料解析
二、非选择题
1.(1)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或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或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或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或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2)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图三、图五。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是中国外交的巨大胜利(为新中国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4)排序:图一、二、四、七、三、五、六。如复兴之路;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
2.(1)观点: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将适时通过谈判解决香港问题。
(2)说明:香港回归的道路充满曲折;香港问题的解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方针:“一国两制”.权力关系:授权与被授权;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的高度自治权来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授权。
(4)现象:经济持续繁荣发展。
(5)做法:增强综合国力;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坚持“九二共识”;
坚决反对和遏制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加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第12课
民族大团结
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2020遵义)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区是(
)
A.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B.广西壮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内蒙古自治区
2.(
2020.德州)正在建设的川藏铁路是“天路”即“进藏路线”的五条铁路之一(另外四条是青藏铁路、滇藏铁路、新藏铁路、甘藏铁路)
,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预计2026年通车。
这五条铁路中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是(
)
A.青藏铁路
B.新藏铁路
C.滇藏铁路
D.甘藏铁路
3.(
2020呼和浩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少数民族古籍文献的收集、
整理和出版工作,还帮助十几个少数民族创制了文字。这表明国家重视少数民族的(
)
A.文化保护传承
B.传统风俗习惯
C.基础设施建设
D.宗教信仰自由
4.(
2020兰州)兰州市正在创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民族关系是社会安定团结的基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根据我国民族问题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实行了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个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
5.(2020达州)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当你站在央视的舞台,上,准备用家乡天府之国的民歌邀请嘉宾来观光旅游时,你会选择演唱(
)
A.《十送红军》
B.《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C.《康定情歌》
D.《大阪城的姑娘》
二、基础训练
1.
歌曲《爱我中华》谱写了56个民族交融相处,生生不息,共同铸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篇章。下列哪一项政治制度的实行体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一国两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
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
“……对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体现了我国实行(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B.和平共处的外交政策
D.
“一国两制”方针政策
4.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地区是(
)
A.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B.有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
C.汉族人少的地方
D.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下列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A.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少数民族自治区的所有事务都完全由本民族做主
C.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D.民族自治区域是我国不可分离的一部分
6.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其作用包括(

①巩固祖国统一
②维护民族团结
③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
④保障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
A.①②③
B.③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引导少数民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式是(
)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进行三大改革
C.实行赎买政策
D.进行民主改革
8.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下列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在所有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实行
C.实施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领导
D.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权利
9.
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是由于
(
)
A.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B.中共中央人民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C.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D.中共提出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策
10.据悉,按照“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国家高速公路联网新疆内路段将全面实现高速化,基本实现14个地州市及新疆兵团师部以高速公路连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保障各民族一律平等
C.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D.体现各民族间的团结互助
11.
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
B.宁夏和广西
C.西藏
D.新疆
12.
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国各民族发展很不平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依然保留着原始时代生活方式的民族为
( 
 )
A.彝族
B.佤族
C.藏族
D.回族
13.
西藏解放60多年来,国家向西藏自治区拨付的财政补贴和基本建设费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目前每年保持不少于10亿元。党和政府之所以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是为了( 
 )
A.加强各民族团结
B.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三、材料解析
1.阅读下列材料: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有不同的制度模式,中国采用的是A,
A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实行区域自治。
由于成功地实行A,中国少数民族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保证了中国各民族不论大小都享有平等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权利,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反对分裂国家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形成了各民族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
——摘自《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请回答:
(1)材料中的“A”指的是我国对少数民族实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请写出它的名称。这一政策实施的背景是怎样的?
(2)
20世纪80年代,国家开始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投入,到90年代,全国80%以上的少数民族地区解决了温饱问题。你认为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转折性会议有直接联系?如今我国不断在西藏、新疆等地巨额投资,得益于21世纪末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的哪一项战略政策?
(3)和谐的民族关系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请你为营造更加和谐的民族关系提出合理化建议。(不少于两条)
2.阅读下列材料,探究思考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与1998年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主要农牧业、工业发展对比表
材料二
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代表,其中少数民族代表415名,占代表总数的13.9%,远远超过了少数民族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例。
(1)材料一中的对比数据说明了什么?试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处理民族关系时的什么原则?为加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央又提出了什么战略?
(3)上述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DAABC
二、基础训练
1-5
DBAAB
6-10
DABCC
11-13ABC
三、材料解析
1.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背景:我国56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2)十一届三中全会。西部大开发。
(3)国家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投资;国家派干部和大学毕业生支援少数民族建设;关心少数民族的生活,提高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等。(只要符合题意,写出2条或以上的建议,表述准确即可)
2.(1)1998年,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比建国初期有了很大发展。原因: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特殊政策;少数民族人民的努力;全国各地的支持等。
(2)民族平等。西部大开发战略。
(3)说明我国已形成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民族关系。启示:加强民族团结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必须处理好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言之有理即可)第14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2020济宁)
1992年,海峡两举关系协会和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共识”。它的核心内容是(
)
A.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开展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
D.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2.(
2020天水)
20世纪90年代,海协会和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①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②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③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3.(
2020云南)
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海峡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发展两岸关系的重要基础是(
)
A.加强文化和教育交流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民间团体的经济交流
D.实现直接通邮、通航、通商
4.(2020.贺州)如图组图是一次组生动记录了香港回归祖国这一历史时刻的照片。它充分说明了,香港回归祖国(
)
A.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
B.交接仪式在1999年12月举行
C.是“九二共识”达成的结果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5.
(
2020日照)
20世纪90年代,汪辜会谈促使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
“重要一步”表现在(
)
A.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
B.确立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坚持“和平统一、一两制”方针
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二、基础训练
1.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期间向美方解释中国政府对台湾的方针时说:“我们不再用‘解放台湾’这个提法了。只要台湾回归祖国,我们将尊重那里现实和现行的制度。”这反映出(
)
A.中美双方针对台湾问题达成一致
B.“一国两制”构想的正式提出
C.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重大变化
D.国共第三次合作的条件已经成熟
2.
一位台湾官员于1993年说:“1980年以前,台湾最重要的市场是美国,但到了90年代,我们认识到,台湾经济成功的最关键因素是大陆。”这段话反映出(
)
A.双方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
B.“一国两制”推动了大陆向台湾靠拢
C.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D.祖国大陆与台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
3.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充分肯定了五年来对台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一国两制”
D.社会主义制度
4.
蔡英文上台后,对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九二共识”的表述比较模糊,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
)
A.两岸关系是一中一台
B.两岸人民都认同一个中国原则
C.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民国
D.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5.
台湾地区舞剧《薪传》曾在大陆演出,引起轰动,它反映了祖国大陆和台湾同胞一脉相承的亲情关系。下列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重大事件,按其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汪辜会谈的举行
②胡锦涛会见连战
③八项主张的提出
④习近平主席同马英九会面
A.
①③②④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②①③
6.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发表《告台湾同胞书》,说:“在解决统一问题时,尊重台湾各界人士的意见,采取合情合理的政策和办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宣布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
B.台湾可以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C.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的外交事务
D.欢迎台湾各界为统一献计献策
7.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
A.
三民主义
B.
“一个中国”原则
C.
经济互补互利
D.军事力量强大
8.
近年来,两岸合作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展,两岸贸易同步上升,金融合作取得突破,人员往来规模迅速扩大,多项协议成功签署……这些都雄辩地说明(
)
A.两岸政治经济交往障碍已经消除
B.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指日可待
C.两岸和平发展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D.“台独”分裂势力已经消亡
9.“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望大陆》反映了他渴望(
)
A.两岸对峙
B.“台湾独立”
C.祖国统一
D.反攻大陆
10.台湾地区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曾说:“海峡两岸虽然只有100多千米的距离,但是要花50多年才跨过台湾海峡这条很窄的鸿沟……”这种状况是由下列哪些因素造成的?(
)
①1949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败退台湾
②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反华势力的阻挠
③“台独”势力兴风作浪
④海内外中国人民没有共同的心愿去实现统一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1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两岸统一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愿望。改革开放以来,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不断增强,这些因素包括(
)
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②香港、澳门顺利回归与繁荣发展 ③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④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12.
“金瓯久分终必合,两岸贵合避干戈。自古盛世处安定,振兴中华同尽责。”海外华人的这首诗表明(
)
A.
“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B.
稳定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前提条件
C.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心愿
D.实现祖国的统一不能采取武力的方式
13.邓小平说:“统一后,台湾仍然搞它的资本主义,大陆搞社会主义,但是一个统一的中国。”这表明了(
)
①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②“一国两制”只适用于台湾 ③反对美国插手中国内政 ④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一个中国
A.①   B.①②   C.③④   D.①④
三、材料解析
1.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始于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等重要发展阶段,西藏不仅建立起全新的社会制度,而且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5年《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白皮书
材料二
材料三
2016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洪秀柱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习近平主席强调,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坚持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确保国家完整不被分裂,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意志。实现民族复兴,再创中华盛世荣景,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央广网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藏何时获得“和平解放”?“西藏真正步入现代文明”的历程,得益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什么基本政治制度?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所代表的地区得以回归祖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前,我国政府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材料三中所提“九二共识”最核心的内容什么?
(4)阅读材料三,你如何看待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23.国家统一,民族复兴是历代中国领导人的愿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上)
材料二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历来是命运与共的。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两岸联系日益密切的今天,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摘编自习近平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时的谈话(2015年5月4日)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台湾是日本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条约窃取的?什么历史事件后台湾光复?
(2)依据材料二,归纳习近平的谈话所表达的意愿。
(3)结合材料三并联系现实,从90多年来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得到哪些启示?(写出两点)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BCBAD
二、基础训练
1-5
CDBDA
6-10
CBCCA
11-13CCD
三、材料解析
1.(1)时间:1951年。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主要原因:祖国日益繁荣,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核心内容: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4)看法:两岸是割舍不断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应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共同实现民族复兴。
2.(1)时间:1895年;条约:《马关条约》;事件:抗日战争胜利后。
(2)意愿:①两岸是命运共同体;②团结奋斗促进民族复兴。
(3)和则有利于民族的复兴和崛起,分则对中华民族来说是战争和灾难,两党为了民族利益,应当再次合作,为了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应有的贡献。(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