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岳池伏龙初中2021年中考人教部编历史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答案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黄炎培的《天安门歌》中写到“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其创作背景是( )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下图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3、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4、“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意义
5、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 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7、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它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它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8、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9、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在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邱少云
10、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记下了建国初分地时的场景:“刚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这说明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B. 开展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热情
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潮
D. 包干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1、最适合给下图配的一句解说词是( )
A.反抗外来侵略取得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C.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
12、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指的是( )
A.美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苏联和越南 D.美国和越南
1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 新解放区 B. 老解放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14、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任命的政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15、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16、1949年,某村152户人家,2511亩土地,其中11户就占了1000多亩土地。这11户人家最可能是( )
①贫农 ②地主 ③富农 ④雇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1、判断正误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 )
2、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
(2)材料二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从华盛顿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朝鲜形势等问题进行会谈。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意义。我们不再畏畏缩缩。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万~12.5万人,只有5万~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麦克阿瑟还断言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是赢定了”。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请完成: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由又是什么?
(2)事实是怎样教训了麦克阿瑟的?
(3)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021年中考人教部编历史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含参考答案)
第1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一、选择题
1、黄炎培的《天安门歌》中写到“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地做个人”。其创作背景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答案】D
2、下图是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它是在哪次会议上决定建立的( )
A.中共七大 B.遵义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C
3、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0年10月上旬多次召开会议。在会议上,毛泽东指出:“采取上述积极政策,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上述积极政策”是指( )
A. 土地改革 B. 抗美援朝
C. “一五”计划 D.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答案】B
4、“废除了我国存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要素是( )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意义
【答案】D
5、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答案】A
6、“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这首歌一经问世,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它体现了( )
A. 中国工农红军争取胜利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B. 抗日军民抵抗侵略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英雄气概
C. 中国人民志愿军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D.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高寒地区的必胜信念和顽强意志
【答案】C
7、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 它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 它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 它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答案】A
8、1949年10月1日,历经沧桑的中国人民迎来了自己的节日。这一天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答案】A
9、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在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邱少云
【答案】D
10、陕西农民侯永禄在日记中记下了建国初分地时的场景:“刚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腰杆子一下子硬起来了,走起路来抬头挺胸,扬眉吐气,真是心情舒畅,干劲冲天。”这说明
A.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B. 开展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地位和生产热情
C.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高潮
D. 包干到户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答案】B
11、最适合给下图配的一句解说词是( )
A.反抗外来侵略取得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C.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开始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
【答案】B
12、1950年9月30日,周恩来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这里的“帝国主义者”和“邻人”分别指的是( )
A.美国和朝鲜 B.日本和朝鲜
C.苏联和越南 D.美国和越南
【答案】A
13、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地区是( )
A. 新解放区 B. 老解放区 C. 东北地区 D. 华北地区
【答案】A
14、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中任命的政务院总理和外交部长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朱德
【答案】B
15、如果看到“平江起义”、“百团大战”、“抗美援朝”、“共和国元帅”的解说词,那么介绍的历史人物应是( )
A.毛泽东 B.刘少奇 C.贺龙 D.彭德怀
【答案】D
16、1949年,某村152户人家,2511亩土地,其中11户就占了1000多亩土地。这11户人家最可能是( )
①贫农 ②地主 ③富农 ④雇农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判断正误
(1)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 )
【答案】正确
(2)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 )
【答案】错误
改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材料一: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开幕。参加会议的有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和海外华侨代表共622人。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这次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材料二: 当雄伟的天安门,让风云迎来东升的太阳,历史的耳畔,传来了礼炮的隆隆回响,那排山倒海般的回响,是中国沧桑巨变的回响,一位巨人俯瞰着世界,洪亮的声音,全世界都听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
(1)材料一这次会议上通过了什么纲领?
(2)材料二诗歌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诗歌中的“一位巨人”指的是谁?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具有怎样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答案】(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或《共同纲领》.
(2)开国大典;毛泽东.
(3)国内意义: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和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①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10月15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从华盛顿飞到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同“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就朝鲜形势等问题进行会谈。麦克阿瑟信心十足地说:“我认为中国介入的可能性极小。”“如果他们在最初一两个月进行干涉,那将具有决定意义。我们不再畏畏缩缩。中国在满洲的兵力有30万。其中部署在鸭绿江边的不会超过10万~12.5万人,只有5万~6万人可以越过鸭绿江。他们没有空军,我们的空军在朝鲜有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南下到平壤,那对他们来说将是一场大规模的屠杀。”麦克阿瑟还断言美国在这场战争中“是赢定了”。
材料二 毛泽东说:“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请完成:
(1)根据两则材料,概括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出兵的理由。毛泽东认为中国出兵的理由又是什么?
(2)事实是怎样教训了麦克阿瑟的?
(3)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中国力量弱小。中国安全受到威胁。
(2)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了美国侵略者;战斗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1953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3)保卫了中国国家安全,赢得了安定的国内建设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维护了亚洲与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