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一
?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二
?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便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贡献,共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项测量?
■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突、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彩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Q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
?细数珠峰高程测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此次测量。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
(来源:5月14日新华网,有删改)
(1)依据时间曲线,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66年至今,我国历次珠峰测绘、科考都测得峰顶冰雪厚度。
B.与历次测量相比,2020珠峰重测运用了更多的国产高科技设备。
C.2020年我国首次运用雪深雷达设备测量珠峰峰顶冰雪高度。
D.在2020珠峰重测中,人工测绘已被现代测量技术取代。
(2)“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借助下边一组问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②这组问题对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样的帮助?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3)关注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你读懂编者的意图。结合材料,联系下面“词云图”中圈画的关键词,推究编者意图。
说明: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4)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学生小越看后产生疑惑: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依据下面四幅图,按要求写一段话,帮他解惑。
【写作要求】①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2.非文学作品阅读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
掌上科技馆
1月3日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也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提高科普从业者对媒体信息技术对科学传播促进作用的深入理解,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栏稿源,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1
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3张(无版权争议),每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2
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眀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对文章核心内容高度凝练,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3
文章作者需将文章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音频格式需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需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4
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5
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
文章参考范例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于“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
【注释】“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B.“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C.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D.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2)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简述理由。
A.《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B.《〈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C.《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3)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
(4)“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阅读下图,请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
(摘自《南方周末》2020年1月23日第6版)
3.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材料三: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薇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1)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③“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2)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3)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出。
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做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二: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摘自《解放军报》)
中国早先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然而却逐渐发现这并不可靠。有次在进行军事演练时,美国突然切断了与卫星导航的连接,致使所发射的导弹失控掉入深海之中。这突发情况令中国有所警觉,意识到现在使用的把控系统的主动权在美国手中,这会给中国造成很多制约,一旦美国不再进行供应将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
(节选自《别了GPS,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成功,多国对华抛出橄榄枝!》)
航天科技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坚力……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摘自北斗网)
磨剑二十年,今朝耀星空。北斗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系统已经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相关产品输出到100多个国家。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解决方案已在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
(摘自《解放军报》)
材料三: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礁石》)
(1)阅读三则材料,整合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完善语段。
风云激荡,华北平原,他们①________,用白杨意志写出新中国的历史;风起云涌,浩瀚星空,他们②________?,用北斗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风吹浪打,刀凿斧砍,我们含着微笑傲然站立,用民族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2)右图是北斗导航系统图标,请结合构成要素解说设计意图。(图标背景色为蓝色)
(3)作为校报记者,如果有机会亲自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请你设计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新冠不速,众志成城世界震惊:北斗横空,团结协作科技突破!进入2020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情怀。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5.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识城标,了解家乡】
◆城标由汉字“杭”的篆书演变而成,巧妙地将航船、城郭、建筑、拱桥等诸多要素(róng)□入其中。◆“杭”字古义即为“方舟”“船”,“杭”义通“航”,反(yìng)□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船”的历史典故。◆城标以翘屋角与(yuán)□拱门为表现形式,右半部分隐含了西湖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城标强调了字体的独特性,字体与图形相结合,_________。
根据语境,在上文□中填入合适的汉字。
(róng)________入其中????
反(yìng)________???
(yuán)________拱门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浑然一体
(3)【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4)【学公约,爱护家乡】
余杭良渚文化村居民制订的“村民公约”,有“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等内容。某小区的公约,有“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烟蒂”“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等内容。两相比较,“村民公约”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5)【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船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_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运,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6.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推荐文化遗产】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重庆全市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注释】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
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邀请文化名人】
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爷
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三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张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7.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
是:________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贏;“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吾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已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限时45分钟)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重测珠峰“身高”,这些看点别错过
2020珠峰高程测量已进入登顶测量阶段,一图聚焦重测珠峰背后的硬核看点。
一
?中国6次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二
?五问珠峰重测
Q1:珠峰高程测量测什么?
■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核心是精确测定珠峰高度。
Q2:为何要给珠峰再测身高?
■随着各项技术突飞猛进,便精准的测量成为目标。珠峰高程的精确测定,可以结束国际上珠峰高程不统一的混乱局面,为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做贡献,共社会效益和科学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Q3:为何一定要人登项测量?
■专家表示,测绘队员不可以坐直升机登顶。珠峰顶上的地方非常小,飞机是不能降落的。另外,飞机的螺旋引起的风有可能引发冰雪的崩塌。
珠峰峰顶气流不稳突、多大风、气温低,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目前也尚无机器人顶峰作业经历。
Q4:卫星遥感彩像可以完成测量吗?
■专家表示,卫星遥感影像目前主要用于地表的监测,测的只是雪面的高度。它测量的精准度在高程方向是1-2米,而人工测量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所以没有人工到峰顶上去,它就没有雪深的测量,这样也不能作为一个很准确的结果来发布。
Q5:珠峰高程重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
■除了反映地质活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变化,为制定整体环境政策提供参考外,地球上最高的一座山的“身高”变化,或许也能满足人类共同的好奇心。
三
?细数珠峰高程测量中的“黑科技”
为人量身高,一把尺就够
为珠峰量“身高”,需要哪些“黑科技”?
这是国产北斗系统在珠峰高程测量项目中首次应用。登顶测量时,顶峰的GNSS接收机将依托北斗系统和珠峰地区以及外围的GNSS监测网联机同步观测,同时还可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
雪深雷达、天顶仪、重力仪、峰顶觇标、用于三角交会测量的超长距离测距仪等均为国产仪器。我国最新的测绘基准体系建设成果也将应用此次测量。
此次测量将运用航空重力测量技术,提升测量精度,即把一系列复杂的测量系统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空中进行连续测量,相当于把重力测量仪带上了天。重力测量即测量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可以对高程测量结果进行有效改正。这是首次在北坡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填补了珠峰地区航空重力测量的空白。
2020年是人类首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峰60周年,中国首次精确测定并公布珠峰高程45周年。
???
(来源:5月14日新华网,有删改)
(1)依据时间曲线,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1966年至今,我国历次珠峰测绘、科考都测得峰顶冰雪厚度。
B.与历次测量相比,2020珠峰重测运用了更多的国产高科技设备。
C.2020年我国首次运用雪深雷达设备测量珠峰峰顶冰雪高度。
D.在2020珠峰重测中,人工测绘已被现代测量技术取代。
(2)“黑科技”是本次珠峰测量的一大看点。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借助下边一组问题,简要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②这组问题对你理解“什么是黑科技”有怎样的帮助?结合材料,加以阐述。
(3)关注重复出现的词语能帮你读懂编者的意图。结合材料,联系下面“词云图”中圈画的关键词,推究编者意图。
说明: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示该词语在材料中出现的次数越多。
(4)新华社珠峰重测直播节目中提到: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小学生小越看后产生疑惑:汪洋大海是怎么变成世界屋脊的?依据下面四幅图,按要求写一段话,帮他解惑。
【写作要求】①语言得体,条理清晰;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答案】
(1)B
(2)①“黑科技”是指像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能在应用中解决高难度问题的创新设备和先进技术。
②借助问题,我先找到材料中的“黑科技”具体指北斗系统、航空重力测量技术等;然后从“首次应用”“测量方法的综合运用”“重力测量‘上天’”等内容,明确“黑科技”的特点是设备尖端、技术复杂,而且是创新应用;通过问题我明白了它们的作用是确保在极端环境下精确测定珠峰高度。我通过这组问题一步一步理清思路,最后将三个问题整合起来思考,就可以解释什么是“黑科技”。
(3)从词云图中“珠峰”“重测”两个词看出,编者聚焦珠峰重测“看点”,意在引导读者从多次开展珠峰高度测量的背后,感受我国测绘工作者不断探索、拼搏奋斗的精神;“精确”一词,结合材料可知本次测量和历次测量,都是测绘人员对测量精度的不断追求,体现了他们求真的态度;还有“首次”“国产”等词的多次强调,有意引导读者关注国产设备,去体会重测背后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发展。
(4)示例:在很久以前,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是分离的,青藏高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但由于大陆漂移,印度板块向亚欧板块慢慢靠近,然后发生碰撞。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在碰撞中相互挤压,使板块交界处大幅度向上抬升。在长年累月的挤压之下,过去的汪洋大海就变成了现在的世界屋脊。
【解析】⑴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B正确。A.根据“中国6次
大规模测绘和科考
”可知,1966年和1968年“未测量峰顶冰雪厚度”。1992和1998年“均未对外公布珠峰身高”2005年首次尝试测量峰顶冰雪高度,故A错误。C.2005年,我国“使用意大利深雪雷达设备......峰顶冰雪高度”故C
cw
.D.因为“测量型无人机目前还无法在峰顶飞行.....”“卫星遥感影像......只是雪面的高度”所以现代技术已经高度发展,仍不能取代人工测绘。故D错误。
⑵本题考查下定义和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借助提示的问题,从材料中找出“国产北斗系统”“国产设备”“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全面担纲务”“我国最新”“同步观测”“监测相关地区的地壳运动”等关键词进行归纳概括。注意对相关信息的提取,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整合测量。
⑶本题考查读图能力。解答此题把握图表中的信息、要素。词云图中字体越大,表述该词出现的次数越多,是内容重点,突出“精确”和“首次”点明写文的目的:这是珠峰高度精确测量的首次,也是众多国产设备组合测量的首次,表明编者意在对中国测绘能力、科技实力、测绘工作者的宣扬和赞美,体现我国测绘工作者广开思路、不断探索、拼搏奋斗的精神。
⑷本题考查考生图文转换能力。观察图画,把握信息,展开想象,合理、客观、简洁描述。四幅图画:印度板块、亚欧板块原不接壤,亚欧板块基本平坦,两块板块底部有箭头相对,表示互相靠近,越来越近交接处隆起,表示碰撞挤压,最后抬升部分标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表示挤压后出现的高原和山脉。联系初中的地理知识进行整理。
2.非文学作品阅读
《科普时报》“媒眼看世界”专栏征稿启事
掌上科技馆
1月3日
《科普时报》是由科技部主管、科技日报社主办的全国第一份综合性科普周报。秉持“以提高全民科学素养为使命,面向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办报宗旨,为公众提供优质科普内容,助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服务于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国际化、信息化、协同化“三化”联动的工作布局,促进我国信息化及科学传播工作的开展,并固化研究成果,2020年1月,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合作开办“媒眼看世界”栏目。
栏目宗旨为“谈媒体发展,看世界变化”,重点围绕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主题,从以下选题方向撰写文章:
科普影评
以科学的视角,通过评论的形式,对热点影视作品进行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以展现技术的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变化;二是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对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科学事件进行解读。两个方面任选其一,鼓励对科幻类作品的解读。
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
以新颖独特有趣的方式对科普展品/展览进行介绍,重点解析信息技术和媒体技术在其中的应用、展示的原理以及在提高科普效果方面所发挥的作用。
本栏目形式为“融媒体专栏”,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也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为每期文章配以相应的音频,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
刊期为每1-2周1期,发文1篇。
投稿要求
为进一步促进交流共享,提高科普从业者对媒体信息技术对科学传播促进作用的深入理解,学习先进的实践经验,同时丰富专栏稿源,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投稿要求如下:
1
符合《科普时报》及栏目定位,适合大众阅读,语言生动活泼。每文1600字左右,配图2-3张(无版权争议),每图下方标注一句图片说明。
2
文章标题格式不做特定要求,但需要眀确写出文中案例或影视作品的名称,并对文章核心内容高度凝练,如《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3
文章作者需将文章内容录制成音频文件,与文稿一并发送到指定邮箱。音频格式需为.wav或.mp3,保证音频音质清晰,无需添加背景音乐或其他素材,待剪辑制作完毕后,将与文章一并发布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媒眼看世界”专栏。
4
稿件需注明作者单位、部门、姓名、职务职称等信息。
5
投稿邮箱:zhaozheng@cstm.。
文章参考范例
文章参考范例:从《阿丽塔:战斗天使》看赛博格技术的发展
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于“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
【注释】“掌上科技馆”是中国科技馆的微信公众号,以文章、音频、视频等方式发布科学资讯,传播科学知识。
(1)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掌上科技馆”微信公众号内含有科普、资讯、展品、科技、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B.“媒眼看世界”是中国科技馆与《科普时报》联办的,是促进信息化及科学传播的栏目。
C.征稿启事要求投稿者从“科普影评”和“科技馆展品/展览解读”两个方向选题。
D.为适合大众阅读,促进资源共享,本栏目面向全国科普爱好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2)从标题推断,下面哪篇来稿可能不符合栏目征稿的要求?简述理由。
A.《从影片〈中国机长〉看航空科学》
B.《〈克隆人〉—现实中的克隆技术》
C.《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
(3)中国科技馆通过“掌上科技馆”公众号发布这则征稿启事,你认为有哪些意图?
(4)“掌上科技馆”计划增加短视频来提升关注度,阅读下图,请给“掌上科技馆”提两条建议。
(摘自《南方周末》2020年1月23日第6版)
【答案】
(1)D
(2)示例:C。理由:从标题推断,《<流浪地球>——误会中的父与子》并不是从科学的视角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或媒体技术,而是从亲情角度来写影评。所以可能不符合征稿要求。
(3)示例:①丰富稿源。②用公众号发布,受众多,便于交流推广。③扫码观看更便捷。
④用公众号发布,与以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媒眼看世界”栏目特点匹配。
(4)示例:①年龄在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比例近80%,公众号可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关注热点等特点,多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科学短视频。②高中及以下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达到80.50%,公众号可设计趣味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来吸引他们。
③年龄在35岁以上的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发科普生活类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④本科以上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小,公众号可增加前沿科技等内容的短视频来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
【解析】⑴D项表述有误。原文“投稿要求”中“
为进一步.....现面向全国科普从业者及社会公众征稿
”可知D项中的“为适合大众阅读”“科普爱好者”不符合原文。
⑵结合文章内容可知:科普影评要么“重点阐述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媒体技术/信息技术”,要么“挖掘影视作品中的科学元素”,从题目看,A项重点挖掘了影视作品中的航空科学元素;B项重点阐述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克隆技术;C项中重点是从亲情角度来写影评。故选C。
⑶根据“同事丰富专栏稿源”可以概括出:丰富稿源。根据“用二维码链接的形式,将报刊内容进行集成,丰富内容的展示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可以概括出:用公众号发布,受众多,便于交流推广。根据“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可以概括出:扫码观看更便捷。根据“不仅在纸质媒介《科普时报》建立‘媒眼看世界’专栏,同时也在中国数字科技馆网站建立相应的数字专栏”可以概括出:用公众号发布,与以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题的“媒眼看世界”栏目特点匹配。
⑷解答表格试题,主要看图表的标题和图表的数据,把数据的对比结果与标题内容进行综合分析,采用"对象+特点(变化趋势)“方式进行概括作答。结论可多个,注意题目要求。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可知,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比例接近80%,高中及以下学历短视频用户比例达到80.50%。据此,我们可以针对35岁以下的短视频用户主体——年轻人群体提建议:公众号可针对年轻人追求时尚、关注热点等特点,多推出符合他们口味的科学短视频;我们可以针对高中及以下学历短视频用户这个主流群体提建议:公众号可设计趣味性较强、通俗易懂的科普短视频来吸引他们;我们也可以针对35岁以上的短视频用户——中老年人群体提建议:公众号可依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开发科普生活类短视频来吸引他们的关注;我们还可以针对本科以上学历短视频用户这些高学历群体提建议:公众号可增加前沿科技等内容的短视频来吸引高学历人群的关注。答出两点即可。
3.小舟接到校学生会通知,要求出一期黑板报,内容是介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情况。他收集了以下材料,但对材料分析没把握、请你参与,完成阅读研讨任务。
材料一:新冠疫苗研发,一场全球烧钱竞赛
为了和新冠疫情抢时间,各国政府、药企正在投入巨资加快新冠疫苗上市的进程。现在全球的共识是,新冠疫苗必须要在12-18个月里完成研发,开发出的疫苗同时必须具备大规模生产部署能力,以便全球投放使用。这种速度要求是史无前例的。在人类历史上,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年,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
目前新冠疫苗均处于临床一期试验。在中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基于腺病毒载体的Ad5-nCoV目前进展全球最快,是全球首个启动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种。其已于3月底完成了一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接种工作,并于4月9日开始招募二期临床试验志愿者,进一步评价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随着疫苗研发的推进,全球范围内的疫苗烧钱大战或许才刚刚开始。
摘编自《华尔街见闻》2020年4月26日)
材料二:全球COVID—19(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图(截至2020年4月18日)
材料三:中国新冠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
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日前发表论文,介绍了中国团队开发的一种新冠病毒候选疫苗一期临床试验的积极结果。
这项临床试验由中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院士和江苏省疾控中心副主任凤才教授等人领衔的团队开展,参与试验的108名成年志愿者被分成不同组别接种了不同剂量的疫苗。陈薇指出,开发新冠病毒疫苗会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并且能够引发免疫应答并不一定意味着疫苗能够保护人们免受新冠病毒感染。最新成果“展示了新冠病毒疫苗开发的很好前景,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据悉,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
专家们强调,加强国际合作对于加快新冠疫苗攻关至关重要。不应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现在有很多关于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的争论,各方压力很大,但“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2020年5月27日)
(1)结合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①“麻疹疫苗的研发用了9埃博拉疫苗用了16年,脑膜炎疫苗用了41年。”这句话表明人类历史上研发疫苗成功并不容易,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
②“新冠灭活疫苗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③“我们所有人应清醒地知道,我们需要的是安全有效性得到验证和认可的疫苗。”专家说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现在争论年底前能否开始生产疫苗没有意义,要有耐心等待,以确保研制的新冠疫苗真正安全有效。
(2)材料二图表反映了全球新冠病毒候选疫苗研发情况,请你概括两条主要信息。
(3)小舟觉得,材料一的标题并不恰当,你认为呢?说出理出。
【答案】
(1)①正确;②错误;③正确
(2)①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②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在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前阶段及一期临床阶段
(3)不恰当。因为标题信息与材料内容不一致。标题用形象化的语言,主要表达两个意思:一是指新冠疫苗研制耗费资金巨大却没达到预期效果,二是新冠疫苗研制是一场“全球竞赛”。而内容则主要介绍了目前新冠疫苗进展等情况,对研制耗费巨资却收益较少这一点也仅仅是猜测,并非现实情况。(从材料与专家的观点看,将新冠疫苗研发视作一场竞赛也不妥当。)
【解析】⑴②错误
,根据材料三中的“
但我们离这种疫苗达到让所有人使用的阶段仍有较长的路要走
”可知选项中“
说明我国新冠疫苗已经研制成功,可先期生产,投入市场给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使用
”的表述有误。
①和③正确?。
⑵看图可知,目前处于确认探索阶段的国家有五十多个,处于未确认探索阶段的有三十多个,处于临床阶段的有十多个,处于I期临床阶段的不足十个,从中得出结论:全球共有100多个新冠病毒候选疫苗正在研发中。国家柱形图可知,目前疫苗研发有四个阶段,大多处于探索阶段,少量处在临床前阶段和一期临床阶段。
⑶结合材料内容可知,标题并不恰当。从标题本身来看,它强调有两个意思,“烧钱强调的是研究新冠疫苗,耗资巨大,却暂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全球竞赛强调的是全球各国都在加力研发疫苗,形成了你争我赶的态势。从材料内容来看,这则材料主要介绍的是目前我国疫苗研究的开展情况,对于是否烧钱之后却收效甚少,只是一种猜测,并没有得到客观验证。所以标题与材料并不契合,不恰当。
4.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后面的习题。
材料一: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
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做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
(节选自茅盾《白杨礼赞》)
材料二: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
(摘自《解放军报》)
中国早先是使用美国的GPS系统,然而却逐渐发现这并不可靠。有次在进行军事演练时,美国突然切断了与卫星导航的连接,致使所发射的导弹失控掉入深海之中。这突发情况令中国有所警觉,意识到现在使用的把控系统的主动权在美国手中,这会给中国造成很多制约,一旦美国不再进行供应将产生很严重的后果。
???
(节选自《别了GPS,北斗导航全球组网成功,多国对华抛出橄榄枝!》)
航天科技北斗团队是我国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的中坚力……团队突破自主导航、星间链路等一大批核心关键技术,实现关键器部件100%国产化,撑起国人脊梁,服务国计民生,孕育了“自主创新、团结协作、攻坚克难、追求卓越”的北斗精神。(
摘自北斗网)
磨剑二十年,今朝耀星空。北斗导航系统是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目前,北斗系统已经成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之一,相关产品输出到100多个国家。精准农业、数字施工、智慧港口等解决方案已在东盟、南亚、东欧、非洲等地成功应用。
(摘自《解放军报》)
材料三: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选自《艾青诗选《礁石》)
(1)阅读三则材料,整合内容,提取关键信息,完善语段。
风云激荡,华北平原,他们①________,用白杨意志写出新中国的历史;风起云涌,浩瀚星空,他们②________?,用北斗精神挺起民族的脊梁;风吹浪打,刀凿斧砍,我们含着微笑傲然站立,用民族自信彰显大国风范!
(2)右图是北斗导航系统图标,请结合构成要素解说设计意图。(图标背景色为蓝色)
(3)作为校报记者,如果有机会亲自采访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请你设计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4)新冠不速,众志成城世界震惊:北斗横空,团结协作科技突破!进入2020年,我们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感受了前所未有的情怀。请结合三则材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
【答案】
(1)磨剑二十年;今朝耀星空
(2)图标采用圆形构型,象征“圆满”,与太极阴阳鱼共同蕴含了中国传统文化,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航天事业。北斗七星是自古时期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司南是中国古代发明的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两者结合既彰显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也寓意着卫星导航系统星地一体,同时还蕴含着中国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名字——“北斗”;图中网络化的地球和上下中英文字则体现了北斗卫星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部分对即可)
(3)问题一:杨总,请你简单给我们概括下中国的“北斗”有哪些优势?
问题二:杨总,您好!北斗组网成功,对我们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或好处?
(4)提示:结合团结协作,独立自强或集中力量干大事等谈就行。
【解析】⑴结合三则材料内容分析,材料一运用象征手法赞扬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的白杨精神,“磨剑二十年”则高度概括了这种精神。材料二主要写
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可以用“今朝耀星空”?来概括航天人取得的伟大成就。据此答题即可。
⑵图表的每个构图要素都蕴含着一定的深意,比如颜色,形状等,因此首先要分析构图要素,然后再思考每个构图要素的含义。这个图表采用的是圆形构图,“圆”象征着圆满。从整体上来看,这个一个太极阴阳鱼构图,太极阴阳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上方是北斗七星,北斗七星是自古时期人们用来辨识方位的依据,下面的有一个司南,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是世界上最早的导航装置。而北斗七星也是北斗导航系统名称的由来。另外,图中网络化的地球和上下中英文字则体现了北斗卫星系统开放兼容、服务全球的愿景。?最后还要注意其颜色,
深蓝色太空和浅蓝色地球代表航天事业。意对即可。
?⑶本题要求设计采访问题,采访的对象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采访时要围绕“北斗导航系统的成功发射”提问,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这个导航系统对普通人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导航系统有什么优势等,注意语言要简洁。
?⑷无论是新冠战役,还是北斗导航系统成功发射,都需要各方力量团结合作,需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我们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而奋进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答题的时候能围绕这些内容来谈即可。
5.班级开展主题为“我爱家乡”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识城标,了解家乡】
◆城标由汉字“杭”的篆书演变而成,巧妙地将航船、城郭、建筑、拱桥等诸多要素(róng)□入其中。◆“杭”字古义即为“方舟”“船”,“杭”义通“航”,反(yìng)□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船”的历史典故。◆城标以翘屋角与(yuán)□拱门为表现形式,右半部分隐含了西湖著名景点“三潭印月”的形象。◆城标强调了字体的独特性,字体与图形相结合,_________。
根据语境,在上文□中填入合适的汉字。
(róng)________入其中????
反(yìng)________???
(yuán)________拱门
(2)填入上文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惟妙惟肖
B.巧夺天工
C.栩栩如生
D.浑然一体
(3)【写对联,宣传家乡】
有同学拟写了描绘千岛湖风光的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与它对仗可作下联的一项是(
??)
A.雨奇千岛洗青螺
B.松排山岭万重翠
C.一轮红日染朝霞
D.碧波千顷浮翠岛
(4)【学公约,爱护家乡】
余杭良渚文化村居民制订的“村民公约”,有“我们不往窗外抛撒物品,晾晒浇灌防止滴水”“在小镇公共场所,我们放低谈话音量”“我们在乘车、购物时依次排队,尊老爱幼”等内容。某小区的公约,有“不得随地吐痰,乱扔烟蒂”“严禁攀折花木,违者罚款”“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等内容。两相比较,“村民公约”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
(5)【诵美文,歌赞家乡】
在下面这段文字的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富春江昔日为杭州至严州、金华的通航要道,船至桐庐七里泷,因滩多流急,船行需借风力或人工拉纤而行。_________如今,因富春江水库的修建,这一带水深江阔,碧波粼粼,两岸群峰壁立。当地在此开发了“七里扬帆”的旅游项目。一叶扁舟,点点白帆,穿行在如诗如画的江面上,还有谁人不陶醉!
①古语说“七里滩头,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七里扬帆”由此得名。
②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
③倘若无风,得靠人工拉纤,显得路途遥运,仿佛七十里。
④东风一起,千帆竞发,艄公号子响彻云霄,长滩瞬息可过,仿佛仅七里。
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②④③①
D.②③①④
【答案】
(1)融;映;圆
(2)D
(3)A
(4)都以“我们”作主语,强调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出现强制性的词语,语气较亲切、委婉,用语文明;多从正面规范居民自己的言行。
(5)C
【解析】⑴
①
根据成语“
(róng)入其中
”查字典可知为“(róng)融入其中
”。②根据句意?“反(yìng)”
。?查字典可知:“反应”,其常见的用法是:?有机体受到刺激后引发的活动。特指打针吃药后引起的症状。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常见的用法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面貌或实质表现出来。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结合句意?”反(yìng)□了杭州之名源自“大禹舍舟登船”的历史典故“?推断出应为
反(yìng)
映。
③“(yuán)拱门"查字典可知为"(yuán)
圆
拱门"。
⑵A.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B.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C.形容形象逼真;如同活人一样。
D.浑然一体: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根据句意?“字体与图形相结合,
”可推断出恰当的答案是”浑然一体“。?
故选D。
⑶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①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②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上联“晴好一湖照明镜”中,?开头一”晴“字是名词,属天气范畴用词,纵观A、B、C、D四项中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的唯有A项中的”雨“字,接下来”好“对”奇“,”一湖“对”千岛“,”照“对”洗“?,”明镜
对“青螺”,无论是在字数、断句、词性、语义、内容、上都符合对联的要求。故选A。
⑷此题中都以“我们”作主语,
强调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多从正面规范居民自己的言行。用语上也较亲切、委婉,文明,注意了说话的场合和对象。答案示例:
都以“我们”作主语,强调了居民的主人翁意识;没有出现强制性的词语,语气较亲切、委婉,用语文明;多从正面规范居民自己的言行。
?⑸答题时先确定某几组句子肯定是挨着的,据此排除其它选项,然后总体审查。本题运用排除法可从时空顺序上入手。开头交代富春江昔日……到“如今“前面的空白线属于时间顺序,再结合结合
①
②
③
④
句中有关时间顺序的用语,空白线上应填以”旧时“起始的第②
句。故符合答案的有CD两项,排除AB两项。从”
旧时舟楫经过都要在钓台下游等候东风“?紧接着应该承接第④
句”东风一起……
仿佛仅七里“
,因此②
?④相接,运用排除法可排除D。故选C项。另第④
句”东风一起……
仿佛仅七里“承接③
④句中第③句,因为第④句为总结句,应放在?”如今“的前面。
6.综合性学习
学校将举行主题为“身边的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推荐文化遗产】
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优秀文化遗产①”评选活动,请你在重庆全市范围内推荐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从不同角度写出两条推荐理由。
【注释】①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指具有历史、艺
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建筑等,以及历史上重要的艺术品、图书等。
非物质文化遗产,指世代相传且表现传统文化的音乐、舞蹈、传说、习俗、手工艺等。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________
推荐理由: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邀请文化名人】
学校团委将组织一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会,拟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爷
爷来做报告。时间在下周星期三上午10点,地点在学校礼堂。你作为校团委宣传委员,学校委派你给张爷爷打电话,你将怎样说?
【答案】
(1)示例:大足石刻;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刻,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2)张爷爷,您好!我是XX学校团委宣传委员XXX,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作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时间是下周三上午10点。请问您能来吗?
【解析】⑴根据平时对重庆文化遗产的了解推荐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比较熟悉的文化遗产名称并写出推荐理由即可。如:大足石刻
推荐理由:①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②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刻,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⑵答题要点:①要有称呼和礼貌用语,如:张爷爷,您好!②要介绍自己的身份,如:我是XX学校团委宣传委员XXX,学校派我联系您;③要说明邀请的事由,如: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作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④要告知具体的时间和地点,如:时间是下周三上午10点;⑤最后要有诸如敬请您的光临,希望你莅临指导等得体的语言。
故答案为:⑴【示例1】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
大足石刻
推荐理由:①雕刻技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②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刻,是研究佛教文化的重要历史资料。
【示例2】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铜梁龙舞
推荐理由:①烟花、音乐、舞蹈、道具、服饰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
②表演形式热情奔放,体现出巴渝人民耿直豪爽的性情。
【示例3】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名称:巫山神女传说
推荐理由:①故事内容与巫峡自然风光相融合,流传久远,深受群众喜爱。
②体现了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百折不挠的精神。
⑵张爷爷,您好!我是XX学校团委宣传委员XXX,学校派我联系您,想邀请您到学校礼堂来作一个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报告,时间是下周三上午10点。请问您能来吗?
7.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原,也被看作修德养性的关键,还被认为是社会交往的准绳,更被尊为国家共处的原则。请你参与“探究‘和’内涵,传承‘和’文化”综合性学习,完成下列任务。
(1)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和,相应也。”由此推测,“和”字的本义
是:________
(2)下图是有关修德养性的一副对联。下联是________。
(3)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和”,心不争也;“不同”,志各异也。你所在班级正在筹备““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还是社会交往”辩论赛,请根据双方观点,为主持人写一段总结发言。
正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修身养性。“和”是平和的心态,面对不同见解时能保持内心平静,不与人争高低输贏;“不同”就是理性看待、辩证分析别人的观点,不轻易改变自己的主张,保持鲜明的个吾性。“和而不同”是不被局限的主观能动性,体现着良好的个人修养。
反方观点:“和而不同”适用于社会交往。“和”意味着自己能够与别人和睦相处,即将他人与自己置于同一高度,给予充分理解、尊重,不使别人陷于难堪的境地,不强制别人接受自已的观点;“不同”就是求同存异,保持个性。“和而不同”就是顾全大局,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
【答案】
(1)和谐
(2)【甲】
(3)同学们,刚才双方的辩论都十分精彩。“和而不同”是面对不同见解时的-
-份平和与豁达,是与人意见相左时的理解与尊重。因此说,"和而不同”既适用于修身养性,也适用于社会交往。
【解析】【分析】⑴“和,相应也”?,就是你唱一句,他和一句,从而使歌曲更加悦耳动听,因此“和”是调和、和谐的意思。
⑵
写对联要遵从“上仄下平”,即上联的最末一个字是仄声,下联的最末一个字是平声,而“今”是平声,“悟”是仄声。故【甲】是下联。
⑶
答题要点,①总结发言首先要有称呼(同学们);②针对他们的发言的精彩进行评价;③要评价总结内容;④语言要简洁、连贯。
故答案为:⑴
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能力。被考查的词都比较常见,这类题目在于考查对词语(含成语)的辨识运用能力,要求学生联系语境和生活实际来理解词义。
⑵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拟写对联的基本原则有:①对偶原则,要求上下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②内容相关原则,要求上下联必须围绕同一话题,内容上或互补,或对立,或承接;③避免重复原则,避免上下联同一位置出现同一词语,也避免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④上仄下平原则,即上联末字押仄声韵,下联末字押平声韵
⑶
本题考查总结发言。答题时既要对发言的内容进行总结,也要对选手的表现进行总结,最后还要提出希望。语言和得体、连贯、简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