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同步测试
1.苏联解体后,世界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对“多极化”理解正确的是(??)
A.超级大国已不复存在???????????????B.欧盟拥有20多个成员国
C.中美日开始三足鼎立???????????????D.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
2.世界贸易组织不允许缔约国以不公正的贸易手段进行不公平竞争,特别禁止采取倾销和补贴的形式出口商品,对倾销和补贴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制定了具体而详细的实施办法。这表明WTO(???)
A.有利于世界贸易规范化进程?????????B.重点保护了贸易小国的利益
C.消除了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D.扫清了经济全球化发展障碍
3.2014年7月,世贸组织驳回了美国与中国有关贸易争端的上诉请求,确认美国商务部在2006年至2012年间对华发起的25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中违反世贸规则。由此可见,世贸组织(???)
A.是少数发达国家控制世界市场的工?????B.严重侵犯了相关成员国的国家主权
C.在规范世界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D.使美国攫取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4.在60年代末70年代初,田中角荣认为世界已由“两极”进入“多极”,从“‘冷战’时代”过渡到“通过对话缓和紧张局势”的新时代,基于自身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对当时国际形势的判断,他认为:“日本应适应世界潮流,推行‘自主多边和平外交’”。其外交设想(????)
A.直接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促使日本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目标
C.客观上有利于亚太地区和平稳定??D.导致世界范围内“冷战”的结束
5.20世纪80年代,一位西方外交官曾说:“它(不结盟运动)在重大问题上敢于直言,它不是一个只作出消极反应的运动,它太有用了,因此不会消失。”这说明不结盟运动(????)
A.积极帮助亚非拉国家获得“独立”?B.根除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
C.彻底打破了旧的国际政治格局?D.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
6.在1991年这个国际体系由两极转向单极的时间点,中国国际关系学者的普遍认识是——日、欧等国和国家集团地位相对上升,国际格局的特点是多极化趋势在加强。这说明(????)
A.单极世界已经建立???B.日欧等国主导世界格局
C.美国实力逐渐衰弱???D.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7.有学者指出,在18、19世纪,各国跨国公司差不多都要有自己的军队,如东印度公司的海军和陆军加在一起比英国皇家海军和陆军还要大。但如今跨国公司没有一家有自己的军队,但都有一个强大的律师团队。这一变化反映出(????)
A.国家干预经济成为常态???B.世界经济体系的制度化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确立???D.新兴国家经济合作加强
8.“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②③④??B.①③?C.①③④??D.②④
9.“鉴于目前全球间相互影响的水平,在解决全球问题中进行国际合作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国际组织内和国际组织间的合作通常是不充分的,会议、对话和协商通常演变成争论。处于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追求互相冲突的社会和政治目标,文化上的差异使得世界上的人进行对话非常困难。”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A.加强合作、求同存异?B.化解分歧、消除差异
C.组织重建、协商对话?D.目标一致、文化认同
10.美国好莱坞梦工厂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以中国功夫和熊猫为主题核心,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一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B.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C.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D.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
11.“在新千年2000年之前的10年间,革命性的变革激烈地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这个“变革”在国际政治上表现为( )
A.冷战结束,多极趋势发展?????????B.美国独大,主导单极世界???
C.改革开放,中国迅速崛起?????????D.区域合作,地区组织增多
12.2008年度动画巨制《功夫熊猫》在展现“每个人通过奋斗都能成为英雄”的美国梦理念的同时,
也倡导了“邪不压正”的中国传统的道德价值观。这—现象说明经济全球化(??)
A.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优越性??????????B.加速了全球文化同质化进程
C.推动了影视产业商业化运作??????????D.促进了世界文化多元发展
13.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美国影视公司拍摄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影片一时风靡全球,以致“中国人在电影院花钱看老外拍的中国故事”。这一现象(??)
A.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结果????????????B.得益于美国资本对外扩张
C.说明中国经济影响力提高????????????D.反映了区域经济壁垒消除
14.为抵消中国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美国总统特朗普于2018年9月份签署一项法律,设立新的外援机构“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授权该公司可提供600亿美元贷款,并为愿意到发展中国家开拓业务的企业提供保险,包括增加在非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的基建投资。美国的这一做法( ?)
A.表明其把中国当作最大竞争对手??????B.是其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体现
C.反映出中美激烈地争夺第三世界??????D.是经济多极化日益明显的反映
15.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A.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B.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D.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塞缪尔·亨延顿,美国当代著名的政治思想家、国际政治理论家。他在1996年出版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系统地提出了“文明冲突论”。他认为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决定因素表现为七大或八大文明,即中华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还有可能存在的非洲文明。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人类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发展了多姿多彩的文明。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尽管如此,国际上仍然存在不少杂音。对此,习近平主席2018年6月10日在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上发表讲话时明确指出,尽管文明冲突、文明优越等论调不时沉渣泛起,但文明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不竭动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是各国人民共同愿望。……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习近平主席表示,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
——摘编自搜狐网新闻
阅读上述两段材料,围绕“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冲突”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言之成理。)
答案:1-5DACCD
6-10DBCAB
11-15ADADD
16示例:观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亨廷顿认为导致世界冲突的根源是文明的差异。这是因为冷战后美国企图构建以其为主导的单极世界,与此同时,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步崛起,美国日益感受到威胁,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为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提供了理论支撑。
历史上文明的交流互鉴曾经推动过东西方文明的大发展。例如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西传,推动了欧洲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而东学西渐也有助于启蒙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而西学东渐,有利于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冷战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文明多样发展,文明多元共存是基本现实。对于文明之间存在的差异,努力做到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谋求和谐共处、合作共赢。这正如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在冷战阴云下,突破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藩篱,推动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最终实现了合作共赢。这种大国关系的良性互动,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时,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可以取长补短。例如鸦片战争后作为传统农耕文明的中国开始积极向西方工业文明学习,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不断兴起,由此推动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借助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计划手段,逐步克服了经济危机,开启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代,成为推动战后西方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文明可以实现交流互鉴,文明的交流互鉴可以超越文明冲突,这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提示: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