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3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38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8.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17:00: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8张PPT)
左图为1956年1月15日,北京各界2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你知道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如何建立的吗?让我们一起到本课中寻找答案吧。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实质。
2.理解三大改造的完成使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通过三大改造的存在不足认识到社会主义建设要从国情出发。
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它是我国
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
概念解释
农业合作化|手工业合作化|公私合营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延迟符号
1953年12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布《为动员一切力量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斗争——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即“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农民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
②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
③难以抵御自然灾害,
④不能合理的使用耕地
⑤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
一、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①土地改革,我国消灭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分到了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②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上产的发展;③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④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⑤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
因此,国家引导农民走合作化的道路,把小农经济逐步改造成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2、农业合作化的背景:
(3)高级农业合作社
(2)初级农业合作社
(1)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
共同劳动、分散经营。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
3.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3个阶段、过程
社会主义公有制
私有制
土地私人经营---合作社联合劳动
众人拾柴
火焰高
团结就是力量
4、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变农民土地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5、实质: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农民代表向党中央和毛主席报喜
通过合作社,依靠集体力量兴修水利工程,便于防洪灌溉
在加入合作社以后,土地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原本人为分割开的土地又都连成了一片。
这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使用效率。所以合作社也用上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庄稼的收成提高了好几倍!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8、完成、结果:
某村在大会上选出的模范生产小组
1956年,毛泽东在看农民写给他的丰收报喜信
6、原则
自愿互利。
7、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考考你
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把下面的关系按照你的理解进行连线:
土地改革前
土地改革
农业合作化
封建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地主私有)
农民土地所有制
(土地归农民私有)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
(土地归集体公有)
没收地主土地分
给无地少地农民
农业生产合作社
(方式)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农业合作化的实质?
土地改革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异同点
土地改革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时间
1950-1952
1953-1956
依据
《土地改革法大纲》
背景
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土地改革后,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目的
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解放生产力(分)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合)
实质
地主私有制变为农民私有制
农民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先后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性质
私有制变革
社会主义改造
形式
没收
农业生产合作社
意义
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业产品。特别是有悠久历史的各种工艺美术品,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
但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造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剂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为什么对手工业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呢?因为手工业者一方面是劳动者,另一方面又是私有者。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把古代的生产方式改变为近代的生产方式,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把手工业者由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怎么办?
二、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公有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1956年

想想合作实在好,个体分散办不到,
组织起来乐道道,机器生产效率高”。
背景
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财产被没收,但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的过程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财产没收显然有失公允。可不没收,他们又存在剥削,显然与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的公有制不相吻合。
材料1:
上海解放初期,一部分投机商在市场上兴风作浪,牟取暴利。其利用群众对纸币不信任的心理和人民币立足未稳的机会,掀起了一场银元大战,引起市场的物价波动。从5月27日-
6月9日的12天里,银元价格上涨两倍,致使物价上涨247%。这场“银元之战”及其后的“粮棉之战”,都极大地扰乱了上海的经济秩序。
据材料,说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背景?
材料2:据统计,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工农业产品产量已超过建国前的最高水平。
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严重扰乱经济秩序
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国营经济力量得到增强
材料3:1950年上海已有中国实业、中国通商等5家银行宣布公私合
营,并称为“新五行”。1951年7月,一家大银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
正式改组为公私合营性质的银行。
公私合营经济出现并有所发展
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通过调整工商业,帮助私营工商企业渡过难关并取得发展。
但一些私营工商业主为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采取种种不法手段,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多次斗争。
1.公私合营背景
(1)时间:
(2)目的:
(3)方式:
(4)创举:
(5)结果:
1954年起
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
表居于领导地位。结果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
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国
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什么是公私合营?
2、怎样实行“公私合营”?(由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社会主义的一大创举。)
1、“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国家)、(资本主义工商业中的资本家)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
“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
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
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
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
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
国有。
公私合营的两种形式
相关链接
时间
20年代—解放前
实行公私合营后
设备
陈旧
陈旧
劳动条件

改善了劳保条件
管理制度
资本主义剥削制度
改善了管理制度
工人积极性
不高
充分发挥
产量
不到设计能力的90%
超过设计能力的40%
上海水泥厂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1953年
民族工商业改造:亲见同仁堂新生
上海一家绸布商店庆祝公私合营
哈尔滨各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
经公私合营发展至今的中华老字号
1952年公私合营,末代老板杨福来。在中国餐饮业500强中,全聚德排名为中式正餐之首。
(1)结果: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
公有制的转变(实质)
(2)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三大改造的完成
快速阅读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局限性.
材料一:农民说的一句话:“刚分到的土地屁股还没坐热呢,又被收走了……不仅把土改时分来的土地收公了,把我们自己原有的土地也充公了,牲畜和农具也都统统归公了。”
材料二:合作化运动,对各地政府来说都是政治任务,务必要完成,由于发展速度过猛,不少地方出现了违反自愿原则的现象,由于侵犯了富裕中农的实际利益,引起了他们很大的抵触情绪,出现大量屠宰牲畜的现象,有的省估计至少杀了三十万头,有的省估计耕畜减少百分之二十。
材料: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成分变化表
生产资料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读材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思考讨论2:
封建社会
1840年
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49年
新民主
主义社会
(过渡时期)
社会主义社会
“社会性质”的变化历程
1956年












赎买、
全行业
公私合营










1956年底
课堂小结
资本主义
工商

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和哪个部门相似(

A.资本主义工商业
B.农业
C.银行业
D.畜牧业
2.同仁堂是驰名中外的商标品牌。如果你要考察当年有关其公私合营的概况,你必须查阅哪一阶段的历史资料(

A.1953年—1956年
B.1949年—1956年
C.1949年—1953年
D.1953年—1957年
随堂训练
B
A
3.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是(

A.农业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
B.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采取赎买的政策
D.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
4.“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
96.3%
,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
A.土地改革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D.公私合营
C
B
必做:
1.三大改造的起止时间?内容?
2.三大改造的形式?实质?结果?
选做:
3.三大改造的意义?
当堂小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