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过的关于战争的课文有哪些呢?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桥边的老人》、《在桥边》等。这些课文一般都是描写战争,给人类带来的伤害,语言犀利讽刺。而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描写战争却是别具一格,幽默风趣,就让我们走进《牲畜林》。
牲畜林
作者简介:
伊泰洛·卡尔维诺:1923年10月15日生于古巴,祖籍意大利。父亲是园艺师,母亲是植物学家,自幼就与大自然结下了不解之缘。
1925年卡尔维诺全家移居到父亲的故乡圣莱莫(意大利)。
代表作:《祖先三部曲》《宇宙奇趣》《看不见的城市》等
1947年发表的处女作《蛛巢小径》
三部曲:《树上的男爵》、《不存在的骑士》和《分成两半的子爵》
1.他熟知奇花异草以及各种动物习性,还经常随父亲去打猎垂钓。使他的作品富有寓言式童话般的色彩而别具一格。
2.“二战”期间,在德国人占领的20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卡尔维诺与弟弟积极参加当地游击队组织的抵抗运动,卡尔维诺的父母亲曾因此被德国人羁押做人质。1947年的处女作《蛛巢小径》
3.1985年他在应邀赴美国演讲之前猝然去世(遗稿《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又称《美国讲稿》,成为20世纪小说理论的经典著作,不然,198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很可能就是他。
“一只脚跨进幻想世界,另一只脚留在客观现实之中”的作家。
他的小说,往往故事性与寓言皆备。
人生经历:
一流的小说家、经典作家;
“最有魅力的后现代主义大师” 的美誉;
“世界上最好的寓言作家之一”;
他与阿根廷的博尔赫斯、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并提,甚至称他是“作家们的作家”
他人评价:
《树上的男爵》
本书写了17世纪意大利贵族少年隆多男爵因与专制的父亲发生冲突而爬上树,且以后再也没有回到地面,过了50多年的树栖生活。小说中“树上的生活”与“地上的生活”是两个对立的概念,前者高于后者,它象征理想、高尚、富有精神性。
1767 年,柯西莫(Cosimo Piovasco di Rondo)12岁,他是一个具有反叛精神的意大利贵族。一天,他魔鬼似的姐姐贝蒂斯塔做了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菜,比如被砍去头的蜗牛,他父亲命令他把这些菜吃下去。为了对抗父亲的专制和不公正,柯西莫象同龄的孩子会做的那样,他爬到了树上。但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从此他拒绝再下来。
卡尔维诺想象世界的对比下,现代社会人类的生存状态显得压抑和虚无。如何在现代环境下找到保持个体的自由和完整的合理方式。
《分成两半的子爵》
梅达尔多子爵在和土耳其人作战中被一枚炮弹正好炸成两半,被医生救活。其中坏的一半被救回了奥地利老家,成为了邪恶的化身,极尽破坏之能事,他送给孩子毒蘑菇,将忠心的奶妈赶到麻风村,对一个美丽的牧羊女进行吸血鬼似的求爱。正当人们苦不堪言的时候,善良的那一半奇迹般地出现了,处处助人。同一个人截然不同的两面之间,发生了不可避免的宿命的冲突。最后在两半子爵同时爱上美女帕梅拉进行决斗时,因双方伤口破裂并被缝合在一起,而重新变成了一个完整的子爵。
人性是复杂的,正因人性的复杂,人性才是完整的。人性有善有恶,善恶同为一体,当人出现善恶对立的时候,对善的思考应该多于恶的思考。
膘( ) 大腹便便( )( )
骡子( )( ) 圈( )养 毡( )厩( ) 哞( ) 蹩( )岔( ) 鹪鹩( )( )
咩( ) 豚( )
腼腆( )( )
字词积累
biāo
pián
pián
luó
zi
juàn
zhān
jiù
mōu
bié
chà
jiāo
liáo
miē
tún
miǎn
tiǎn
《牲畜林》是反法西斯战争的题材,小说描写了一个传奇的故事:?农民朱阿的小母牛把一个德国兵引入众多牲畜藏身的密林之中,?德国兵像猴子掰苞谷一样,?不断地放下这个牲畜,?去抓另外一个?,?而朱阿举着猎枪不敢开枪,?生怕误伤了牲畜……小说的结局是皆大欢喜的,?连“可怜的吉鲁米娜”也获得了补偿。
整体感知
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主要人物、情节)
理清脉络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1—18)德军扫荡,乡亲避难,母牛“花大姐”被抢
(19—36)朱阿屡次举枪,屡次犹豫
(37—40)朱阿开枪射击,德国兵与野猫一同滚下山崖
(41)朱阿成为“英雄”,吉鲁米娜得到补偿
请将文章按照小说的发展脉络,划分层次
1.农民朱阿
花大姐
小猪(两个小孩)
小羊(牧羊人)
火鸡(胖姑娘)
家兔(小女孩)
母鸡(吉鲁米娜)
野猫
猫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
德国兵
朱阿每次举起枪准备射击时,总有人跳出来阻拦,浏览全文,数数总共有几次?分别是谁?
六次阻止
层 层 推 进 波 澜 起 伏
在情节上称为“摇摆”,在结构上称为“延迟”。“延迟”是层层推进结构中的一种手法,就是指在小说的进程过程中,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
这样的设计在情节上称之为什么?在结构上又称之为什么?
文中使用了几次“延迟”??这样的“延迟”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朱阿自己) “天哪!如果我想打死德国兵,遇难的却是‘花大姐’,怎么办?”
第二次 (两个小孩) “朱阿,请你瞄准点。要是把我们的猪打死了,我们就什么也没有了。”
第三次 (牧羊人) “朱阿,不要杀死我的小羊,你只打死他,千万别打死我的羊。你瞄准点。”
第四次 (胖姑娘) “朱阿,”她说,“你听我说,如果你打死德国人,我就嫁给你。要是打死了我的火鸡,我就割断你的脖子。”
第五次 (小女孩) “朱阿,别打死我的兔子,反正德国人已经把它拿走了。
第六次 (老太婆吉鲁米娜) “朱阿,德国人拿走了我的鸡,那是我在世界上唯一的财产,这已经够使我伤心的了。现在要是你把鸡再打死,那我就更伤心了。”
作 用
第一、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使得各种牲畜(只有最后的野猫不是家畜)接连出场,成为故事的真正主角。夸大地描写了牲畜林欢乐的景象。
第二、暗示主旨,战争的严酷性也仍然从中显露出来。
第三、控制小说的节奏,使得原本紧张激烈的情节节奏舒缓下来,牲畜林里的各种动物可以登台表演,战争的阴影被更有生命力的和谐自然挤到一边。
第一次 他本来就双手发抖,瞄不准,现在又如此激动结果便可想而知了。…他想对准德国人的胸膛,可是准星正对着的却是牛屁股。
第二次 朱阿手中的猎枪又跳起了塔兰泰拉舞。他的心肠太软了,激动得太厉害了。
第三次 朱阿简直给搞糊涂了,连扳机在什么地方也不知道了。
第四次 听了这话,年纪已经不轻、但还没结婚的、腼腆的朱阿羞得满面通红,手中的猎枪像烤肉的铁叉一样在眼前转动起来。
(用墨较多直接描写)
(借喻)
(夸张)
(比喻)
为什么多次使用延迟法却不让人觉得厌烦?
第五次 只写了朱阿被恳求, 至于恳求之后的情形, 则省略了
第六次:朱阿埋伏在岩石的高处,用石头垒了个枪座。实际上,他修筑的是个掩体,只留下一个可以放枪筒的射击孔。现在他可以毫无顾忌地开枪了,就算把那没毛的母鸡打死,也没什么关系。
听了老太太这番话,朱阿的手比以前颤抖得更厉害了,他的责任太大了。尽管如此,他还是鼓足了勇气,抠动了扳机。
原因:1.笔法的多变,详略得当
(心理描写)
2、详略得当
3、细节的生动
为什么多次使用延迟法却不让人觉得厌烦?
“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轻逸
二、人物形象
1.小说中的有哪两个关键人物
朱阿 德国兵
2.请在文中找出有关朱阿和德国兵的描写,并分析他们的人物性格。
朱阿·德伊·菲奇:“朱阿·德伊·菲奇是个矮胖子,圆圆的脸膛黑里透红。他头戴一顶绿色圆锥形毡帽,上面插着根野鸡毛,身着一件带黄色大圆点的衬衣,外罩一件毛背心,圆鼓鼓的肚子上,一条带圆点的红围巾系住了打满蓝色补丁的裤子。”
农民模样的德国兵:“短短的制服遮不住那长胳膊、长脖子,他的腿也很长,拿着一杆像他一样高的破枪。……他边走边用鼻子嗅着。扁平的军帽下,一张猪样的黄脸东张西望。”
性格:酒鬼、枪法奇差、惜财、仇恨侵略者、胆小、善良
性格:丑陋、贪婪、自私、胆小
3.他们符合英雄形象吗?
不符合,高大的英雄形象被彻底颠覆为一个马戏团的小丑了。
4.战争本是沉重与残酷的,卡尔维诺为何要塑造颠覆的人物形象?
“我的写作方法一直涉及减少沉重。”
--《未来千年文学备忘录》
轻,是对生活中无法躲避的沉重表现出来的一种苦涩的认可。
—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原因:
一、推动情节的发展,延迟小说的高潮,使情节跌宕起伏;正是由于朱阿拙劣的射击技术,使得他不得不随德国兵进入牲畜林,这样林中的牲畜得以一一轮番上场。
二、揭示文章的主旨,英雄和敌人都成了小丑,战争的严肃与残酷全都消解在嬉笑之中。
形象上轻逸
探讨: 为什么最后朱阿射死的是一只最老最瘦的母鸡,而打败德国兵的却是一只野猫?
作家把最后的任务交给一只凶恶的野猫, 它不是牲畜, 反而算得上是牲畜的敌人(经常到村子里偷鸡吃), 它和德国兵在厮打中一起掉下了石崖。让邪恶与邪恶同归于尽,让敌人自己灭亡, 善良的人连手都不要弄脏,致使小说在高潮处理上具有轻松幽默,具有喜剧色彩。
在结局上轻逸
探讨:文中将“牲畜林”比作“诺亚方舟”,是不是有什么象征意义?
“诺亚方舟”拒绝任何罪恶,它承载着善良与正义,等待洪水退去,迎接上帝赐予的净土。
牲畜林”里洋溢着生命与和谐,生机勃勃,充满着善良与人性,没有血腥,没有恐惧,是战争的避难所。给反法西斯战争带来的希望和力量,这希望和力量,正是杀死“战争妖魔”的基础。表现人们对战胜法西斯的乐观精神。
话题结构
阅读P69-71,回答以下问题
1、如何理解小说结构是一个“容器”?
2、好的结构具备什么样的特点
3、结构是怎样构成的?
4、常见的结构有哪些类型?
故事结构:结构,是组成整体的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比例、地位、顺序相互连结与影响的一种形式,是生活长河之水的一个“容器” 。
1、好结构的特点:
①能够将生活中的某些点滴事件、情绪固定下来;
②能够充分展示生活本身的多姿。
2、结构的构成:
(1)依靠情节的力量——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2)通过情绪的勾连、材料的组织
3、结构类型
(1)线性结构——层层推进的结构
作者竭力给故事、人物、心理的进展设置障碍,“延迟”小说的进展,又不使读者觉得希望完全破灭,环环相扣,实现结构的张力。
(2)截取生活的横断面
《桥边的老人》桥边这个老人就是一个合适的容器,战争的创伤、人性的坚强,都在老人个人经历的小小范围之内体现出来。
(3)以心理为中心的结构(意识流)
《墙上的斑点》“墙上的斑点”这个容器使漫阔的遐思,都不至于散乱。
《牲畜林》的容器是什么呢?
“牲畜林”是要点,朱阿回村找牛一系列情节将其丰富为一个完整的结构。
本小说的结构特点?
一、让牲畜林成为一个“容器”;
二、在情节上设置危机;
三、运用“延迟”手法层层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