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
第5课
情景导入
1929年,李玉出生在一户雇农家庭。18岁那年,她来到南京浦口安家落户。
雇农出身
分得土地的李玉期盼着过上好日子,却很快面临了一个问题——劳力、畜牧、农具不足。
获得解放
南京解放后,随着土改的进行,在1952年李玉及家人获得了自己的土地。
面临困难
学习目标
1.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3.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重难点
三大改造的时间、形式
三大改造的意义
对三大改造的评价
重点
难点
基本目标
农业、手工业合作社
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知识拓展
“一化三改”
“一化”
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主体。
“三改”
目的
一方面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工业
使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逐步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使社会主义工业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有决定意义的领导力量;
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中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
把农民、手工业、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改造为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关系
“一化”和“三改”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辨证统一。
因此,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总路线。
材料一:土改后的几组调查材料:1952年对山西49村农民的调查:有10780亩土地被出卖;
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农村的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忻县的调查:在被调查的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的有20户。
——《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
材料二:经过土地改革,广大农民得到了土地,农村生产力从封建制度束缚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了,但农民绝大多数还是靠人畜经营……正因如此,今天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许多困难的条件限制了它,约束了它。
——邓子恢在全国
第一次农村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
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进行农业的
社会主义改造?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农业改造的背景
农业改造概况
时 间
方 式
原 则
结 果
1953年--1956年
引分散的个体农民导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自愿互利
目 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03
高级农业合作社
02
初级农业合作社
01
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
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
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
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
农业改造的过程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交流生产经验
自从加入农业合作社后,
社员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农业改造的过程
缺劳动力,劳动工具
贫困缺少资金
水利问题
天灾
不能使用机械化农具
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个体(分散)
一家一户
农业生产合作社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结 果
方 式
背 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知识拓展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
“南有张小泉,北有王麻子”,是指近代中国剪刀行业中的两名“状元”。
改造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改造方式
引导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改造案例
王麻子:1956年,北京68家刀剪作坊联合在一起,统一使用“王麻子”商标,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为王麻子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1959年,北京市命名成立北京王麻子剪刀厂,注册“王麻子”商标。
张小泉:就在同一时期,杭州制剪生产合作社恢复“张小泉”称号,改名杭州张小泉剪刀生产合作社并建起了新工厂。
改造结果
王麻子、张小泉,两把剪刀的变迁,生动阐释了成功进行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
随堂小练
本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对手工业的改造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
2、土地改革: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
仍然是私有制。
故选A
3、题干选择注意干扰项和问题的关键词。
公私合营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原因
材料一:这水泥厂解放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
材料二:在私营企业大中小户之间,先进企业与落后企业之间的矛盾突出,如果不突破所有限制,不突破企业乃至行业限制,统一调动生产力,统一安排,不进一步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改造,则一系列的矛盾就不能克服,生产力就会受到破坏。
阅读材料,思考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小、技术差、自身发展困难。
②资本主义经济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概况
政 策
方 式
目 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知识拓展
公私合营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定义
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内容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
意义
两种形式
(1)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实行利润分配,就是“四马分肥”,大致是资本家的红利占20.5%,国家占34.5%,工人福利占15%,公积金占30%。
(2)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采取定息制度:十年内每年由国家按照企业合营时核定的私股额,发给 股息,年息为5%,这一方式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有利于资产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
乐松生向毛泽东送喜报
1956年北京人民庆祝公私合营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结果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北京西单区13个工业行业157户资本家踊跃地在申请公私合营书上签名
唐律疏议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改造完成
三大改造的评价
实质
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
我国初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大改造的评价
不足: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存在着指导工作上的缺点,主要表现在要求过急,追求速度,初级社还未巩固就急急忙忙搞高级社,使初级社的优越性没有来得及充分发挥;
经营管理形式过于简单划一,完全否定了家庭经营的形式,不注意搞多种经营,统得过于死板;
由于改造速度太快,高级社的管理人员太多,而且能力偏低,没有得到及时培训提高;
另外还出现强迫农民入社,贫富拉平等平均主义等现象。
阅读材料,思考三大改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材料
探究
知识拓展
近、现代改变中国社会性质的历史事件
①鸦片战争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③三大改造的完成
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随堂小练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订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
线索提示
1、抓取题干关键词“社会主义制度”;
2、结合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