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练习题
一、中考链接
1. ( 2020南京)“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材料体现了( )
A.土地革命的作用
B.包干到户的成效
C.国企改革的意义
D.新发展理念的落实
2. ( 2020自贡)某同学通过《人民日报》了解到20世纪80年代一位“冒富大叔”不姓冒,名叫彭秋杨,喜欢即兴创作“顺口溜”: ...方法一改就变灵,种田种地自做主, 勤劳耕种增收入。这个顺口溜称赞的是( )
A.土地革命
B.地主减租减息
C.人民公社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 2020毕节市)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3.048亿吨增至2018年的6.579亿吨。 发生这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两弹一星”研制成功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普遍开展
C.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4. ( 2020青岛)“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设立经济特区
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创办乡镇企业
5. ( 2020济南)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凤阳县小岗村考察时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一个标志。”小岗村民“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成为哪一政策的雏形( )
A.平均地权
B.耕者有其田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基础训练
1.“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导致凤阳花鼓词中安徽凤阳这一变化的原因是当地( )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开展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进行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 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3.1979年底,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还只是在个别地方尝试,比重仅占全国总农户的9%.到1984年底,比重已增至95%以上。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迅速发展是由于它( )
A. 是农民自己的发明创造 B. 使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
C. 使农民收入得到平均分配 D. 适应了农民的生产需求
4. 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同年,上海电机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5.对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中的瑰宝,在几千年的传承中,它常盛常新。以下对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时期的是( )
A. 捐弃前嫌共对敌,陪都谈判展大义
B. 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C.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6. 1992年,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出现的新局面是( )
①建立企业员工工会组织 ②首次实行政企分开 ③在大中型企业推行公司制、股份制,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迈进 ④对小型企业采取改组、联合等多种形式,加快企业的改革步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 小芸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国有企业改革 D.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 推行公司制
C. 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 废除国有制
9.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人民公社化时期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
10.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 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 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11.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为了抓住这一趋势带来的历史机遇,中共中央于1993年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为( )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发展乡镇企业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建立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
12.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中心城市暴动”,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 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D. “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13. “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三、材料解析
1.下面四幅图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的变化。历史事实证明,“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为此,同学们组织了一场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知识竞赛,请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建设一个新世界,在农村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图片一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在这个事件中哪个阶级被消灭?
(2)“长鞭呀,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过去一首老歌里的歌词,图二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心情。全国绝大多数农民是在哪一年通过什么方式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在哪一事件完成以后?
(3)图三是1958年《人民日报》发表的《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随后,党中央发动了哪两次运动?之后,又出现的失误是什么?
(4)图四是“大包干纪念馆”,你认为纪念馆建在哪里最具有纪念意义?随后,农村推行怎样的生产方式?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近现代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是由哪个派别领导的?
材料二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并逐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2)1949年,为筹备新中国的成立而召开的会议名称是什么?1956年底,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谁?
材料三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了蓬勃的创造力,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
(3)由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的、现行中国大陆农村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国有企业的改革中,确立的经济体制什么?实行的分配制度是什么?
材料四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有人认为,“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
——经济学家华而诚
(5)从思想领域来看,1992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主要是指什么?
(6)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
参考答案
一、中考链接
1-5 BDDCD
二、基础训练
1-5 DDDCB 6-10 DCCDD 11-13CDB
三、材料解析
1. (1)土地改革,地主阶级。
(2)1956年,农业生产合作化,三大改造。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4)安徽凤阳小岗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1)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邓小平。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体制;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5)邓小平南巡讲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6)中华民族的复兴,道路曲折,是无数先辈艰苦奋斗的结果;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才能发展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