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经历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感受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数感和数学思维能力、交流能力及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或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计算方法。
理解乘的顺序及第二部分积对位的道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具学具:课件、练习本、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西南地区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吗?生:特大旱灾。(播放受灾图片)
师:看了这个情景,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1:人类生活离不开水。生2:我们应该节约用水。
师:对,节约用水从我们做起!从现在做起!
师:看,小明已经开始行动了。(播放课件)
场景一:我每个月节约24升水,2个月能节约多少升水?该怎么计算?
生:24×2=48(升)(师板书)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两位数乘一位数。
情景二:10个月又能节约多少升水?该怎么计算?
生:24×10=240(升)(师板书)
师:这个算式又是我们学过的… 生:两位数乘整十数
二、合作交流,探究算法。
1、根据板书,学生列式
情景三:小明已经坚持一年了,那么他现在节约了多少升水呢?该怎么计算?
生:24 ×12或12 ×24 (师板书)
师:(引导学生观察算式)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手势指向前两个口算)学过的有什么不同?
生:今天的两个因数都是两位数,以前我们只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
师: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师板书课题)
2、独立思考,寻找方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看能不能解答这个问题,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试。
师:都算完了吗?老师看到有许多同学用了多种方法来计算,非常了不起。谁愿意与同学们分享你的计算方法?
生:我是先算24×2=48,再算24×10=240,最后把48与240加起来得到288!(板书在右边)
师:哦,那你能说说每一步分别表示什么?
生3:“24×2=48”是表示2个月节约的水量,“24×10=240”是表示10个月节约的量, 240+48就是表示一年12个月节约的总量!
师:这种方法借助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数、笔算加法三个旧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的。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生:我是用列竖式的方法做的。(学生板演)先把24和12写成竖式。
师:怎么写竖式。用这种方法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相同数位对齐,从末位算起)
生:个位4和个位2对齐,十位2和十位1对齐。
生:板书: 24
×12
生:先用24乘2。1
师:哪个2?
生:个位上的2。
师:你是用“12”个位上的“2”去乘24。(教师用磁铁盖住十位上的“1”),咦,这不是我们以前学的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吗?你们都会算吗?
生齐答:会。(学生讲教师板书)
师:个位上的“2”乘24乘好了,再怎么算?
生: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4。(教师把磁铁盖住个位上的“2”)
师:十位上的“1”和24该怎么乘?
生:先用“24”的4先乘,一四得四。
师:这个四写在什么位?
生:4写在十位上。
师:为什么这个“4”要写在十位上?
生:因为这个“1”是十位上的1表示一个十,10和4乘等于40,所以4要写在十位上。
师:你们觉得他说得有道理吗?(重复叙述)谁再来说说,这个4为什么要写在十位上?
生:这个“1”是十位上的1,和个位上的4相乘的结果表示4个十,所以这个4应该写在十位上。
师:你们说得很有道理,请接下去说?
生:再算1乘2,一二得二。
师:这个“2”写在哪里?
生:2写在百位上。
师:为什么要写到百位上?
生:因为这两个“1和2”都在十位上表示整十。10×20等于200,所以这个“2”要写在百位上。最后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教师板书,并把得数288写在横式上。)
(学生书写的240改为24,其中0改为虚线0。老师直接把240改为24。个位的“0”,我们提倡省略不写)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正确、清楚。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说说?
生:这种列竖式的方法是这样算的:先算:24×2,二四得八,写在个位,二二得四,写在十位。再算:24×10,一四得四,写在什么位?(十位)一二得二,写在什么位?(百位)。最后算48+240=288两积之和。
师:我也听懂了,这种方法就是先用个位上的“2”去乘24,二四得八,八写在个位上,与个位上的2和4对齐,二二得四,四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1对齐。再用十位上的“1”去乘24,一四得四,四写在十位上,与十位上的1对齐,表示四个十,一二得二,二写在百位上表示二个百。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吗?接下来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告诉他你是怎么算的,还要把道理讲清楚。
生:相互间说算法,明算理。
师:同学们,我们来看看这两种算法有什么联系?(手势左右两边的口算和竖式)
生:竖式的每一步都和口算相同,竖式把口算方法整合一起,显得更清晰,更方便了。
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
生1:我喜欢分步计算,非常简便。
生2:我觉得竖式比较好,容易算对。
三、优化算法,理解算理。
师:竖式的计算过程清晰、便于检查,是以学习使用的基本算法。这种竖式的方法,你们掌握了没有,我们再一起来回顾一下。
师:各数位对齐,计算从末位开始。先算:24×2,二四得八,写在个位,二二得四,写在十位。再算:24×10,一四得四,写在什么位?(十位)一二得二,写在什么位?(百位)。最后算48+240=288两积的和。
师:真不错,接下来我们将刚掌握的竖式方法,运用到下面的问题中去。我们一起来试试吧!
(1) 32
× 12
64 ……( )×( )=( )
32 ……( )×( )=( )
384 ……( )+( )=( )
(2) 23
× 13
□□ ……( )×( )=( )
□□ ……( )×( )=( )
□□□ ……( )+( )=( )
(3) 41
× 22
□□
□□
□□□
师小结:列竖式计算时,两个因数的末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去乘第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与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相乘的积加起来。
四、联系实践,应用拓展。
1、节约一滴水。(学生每做对一道题就有一个水滴回到大海妈妈的怀抱。)
① 23×13??? ②43×12 ③22×14? “点晴之处”(同学讨论)22×14 哪个因数放在上面比较简便,我们来讨论一下。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个别同学出现对位错误。教师板书,集体分析订正。
2、森林小医生。
32 48 25
× 12 × 11 × 14
34 48 100
( ) 48 25
96 2600
( ) ( )
3、香洲区倡议少先队员给灾区捐水活动,三(3)班23名男同学每人捐12瓶水,24名女同学每人捐11瓶水。你们知道男、女同学哪边捐的水要多吗?
4、我家去年花了326元水费,今年注意节约用水,平均每月花23元,今年能节约多少钱?(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
5、算一算,找规律。
31×11= 27×11=
15×11= 42×11=
23×11= 51×11=
三、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合:两位数乘两位数!
师:准确地说,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补充课题,齐读课题)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你想给同学们提些什么建议?
生: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
生:列竖式计算时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从末位算起。
生:列竖式计算不仅要会怎么算,还要明白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