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方格纸上画旋转90°后的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页
课标对本单元内容的要求:
《图形的运动(二)》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课标在第二学段对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平移或旋转90°;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平移、对称和旋转等变换方式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并在学生学会在方格纸上画轴对称图形、图形平移以及旋转图形等基础上进行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理解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含义,经历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交流等学习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的图形旋转 90°后的图形,并能画出旋转后的图形。
2、让学生进一步积累旋转的学习经验,更充分地感受观察、操作、实验、探索等活动本身的独特价值,增强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了解图形旋转的基本方法,会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3、积极参与图画活动,获得数学活动的积极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准确画出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
准确画出一个图形按一定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生活中常见的视频,你发现了什么?(课件播放)(转杆的打开与关闭),这是老师家小区门口的转杆,转杆的运动方式是我们学过的平移还是旋转?师:对了,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是一种旋转现象。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研究旋转现象。(板书一半课题:旋转)
【设计意图:从学生最熟悉的情境开始引入课题,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仔细观察:转杆的打开和关闭这两次旋转运动,你发现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你们觉得转杆打开和关闭的过程是完全一样的运动吗?想想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
集中交流,引导得出:(旋转三要素)
相同点:绕点不动。(板书:点)旋转角度相同,都是90°(板书:度数)
不同点:旋转的方向不同。(板书:方向)
这两次运动旋转的方向不同。那分别是什么方向呢?让学生从转杆关闭和打开中选出与时针转动方向一致的运动(转杆打开),因为和时针运动方向相同,所以我们把转杆打开的方向叫做顺时针方向。那么与时针转动方向相反的运动叫什么呢?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 、逆时针)
【设计意图:在学生讨论比较相同点和不同点之前,让学生多观察几遍课件上动态的转杆打开和关闭的简易图,学生通过自主观察比较发现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这两个方向,自然的理解了旋转90°的含义。】
游戏体验:
用手比划一下,顺时针怎么转,逆时针怎么转?
接下来再做个小游戏,看谁反应又准又快?
请大家像老师一样伸直你的左臂:顺时针90°——转!逆时针
90°——转!
观察你的手臂,伸直你的右臂再来一遍。
根据刚才的活动,说一下你的体会和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用手臂表示这两个方向,学生会在游戏里快乐的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绕定点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90°的印象。简单的活动,在复习旋转方向与角度的同时,学生初步感知了旋转过程中的变与不变】
小结旋转三要素
刚才的游戏,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什么是顺时针、逆时针方向。
谁能来完整的说说转杆打开是怎么运动的:绕中心点顺时针旋转90°;转杆关闭 :绕中心点逆时针旋转90°。
探索抽象出线段旋转
谈话:我们可以把转杆看成一条线段吗?(课件出示)你能把线段AB绕A点顺时针旋转90°吗?想象一下,它会转到哪里呀?想好后画出旋转后的线段,来动手画一画吧!
交流:你从哪里看出线段AB旋转了90°?(旋转前后互相垂直)
线段再旋转前后长短变化了吗?从哪里看出是绕A点旋转的?(A点不动)旋转的方向呢?
(3)再画出线段AB绕A点逆时针旋转90°的图形。
【设计意图:由转杆的实物旋转过度抽象出线段的旋转,为后面的平面图形的旋转,做好了知识的铺垫】
实际操作,指导画法。
探索图形旋转90度,培养空间观念。
(1)谈话:刚才,我们学会了把一条线段绕一点旋转90°,现在你们能不能把线段围成的图形绕一点旋转90°吗?把旋转后的图形画出来。(出示课件)教师出示方格纸,贴在黑板上:应该怎么转呢?让学生到台前亲自动手转一转。
教师拿出有三角形的硬纸板让学生上台演示,要求演示前说出自己是绕着A点向什么方向旋转的,多请些同学上台表演,争取不同的方向。学生表演后教师再课件演示核对下。
【设计意图:本着数学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没有把旋转的方向定死,让学生有个发挥的空间,自己说自己动手,拥有绝对的主动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2)旋转后的图形在你脑海中有印象了吗?你能不能把旋转后的图形画下来呢?(课件呈现要求学生按顺时针旋转图)
课上尝试小研究
在方格纸上画出三角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后的图形
1、在画之前,我首先考虑到了:
2、在画旋转后的图形时,我找到了一点小技巧:
3、观察三角形旋转前后的图形,我发现:
图形旋转后,( )、( )变化了,但( )、( )都不变。
(3)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组长安排好发言顺序
2、认真倾听其他人的方法和意见,如有不同意见或补充,在他人发言完之后进行阐述
3、整理完善自己的尝试小研究,准备全班发言
【设计意图: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思路进行再梳理,同时结合本组同学的意见,完善自己的认知】
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与固定点A相连接.对了,一般我们画图都是先画与固定点相连接的线段.
【设计意图:这里是画出旋转后图形的重点部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仔细观察,发现一般画图先画与固定点相连接的线段比较简单.这是画图的基本方法,让学生自然的去掌握。 】
(4)再来看逆时针旋转90°,同样请同学们画一画,说一说。重点还是强调先画与A点相连接的线段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观察思考,探寻画图的技巧】
刚才大家通过动手、动脑,把三角形旋转了90°,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现在你们想试试其他图形吗?
巩固扩展,升华表象
课件出示练习,把长方形绕A点顺时针旋转90°。
拓展。你能把旋转后的长方形继续绕A顺时针旋转90°吗?画一画,试一试!追问:如果旋转后的长方形继续绕A点顺时针旋转90°,你能画出来吗?
小结过度:请欣赏你刚才画的这个图案,谁想把自己的作品拿到展台上来展示一下?它是把一个长方形旋转了三次,得到了一个旋转图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精美的图案都是这样通过几次旋转而成的。【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画长方形绕A点旋转90°的图形,让学生对画法加深了印象。通过拓展,引导学生继续画旋转后的图形,一方面巩固了画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创作出了美丽的旋转图案。让学生体验到了创造美的快乐,感受到了数学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