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人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1.1土壤的组成(4份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人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1.1土壤的组成(4份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人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7 19:36:42

文档简介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授课日期:
课题名称
土壤的组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1、知道土壤中有沙、黏土、枯树叶、水、空气等
2、学习采集土样,经历实验研究土壤成分的探究过程;能够运用多种感官来认识土壤,会观察、描述、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3、愿意亲近土壤,意识到动植物的生活离不开土壤。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土壤的主要成分;
难点:学习用科学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土壤中的成分。
教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实践法
教学过程
备课随笔
(一)图片导入,认识土壤。
1.师出示自然风光图片,学生交流感受。
2.师:我们知道大多数的花、草、树木等植物都生长在土壤里。有了土壤,大地才成为万物之母;有了土壤,大地才变得郁郁葱葱。那么,什么是土壤?
3.揭示概念,板书课题。
??土壤是覆盖在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物质,它具有一定的肥力,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野外考查,采集土壤。
1.引导学生怎样采集土壤。
师:为了更好地观察、研究土壤,我们可以采集一些土壤样本。采集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
(强调:必须有大人陪同才能靠近水边,采集时不要伤害土壤里面的动植物。)
2.分组采集不同地方的土壤。
师:哪里有土壤?生结合生活经验交流。预设:草地、菜地、花圃、田野、池塘、山坡……
把学生分成三个组,教师亲自带领学生去户外分别选取田野、花圃和池塘边等不同地方采集土壤样本。
3.交流野外采集中的发现。
师:我们到大自然去实地观察和采集了土壤,下面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小组在观察采集土壤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
??学生交流并出示采集的土壤样本。
(三)观察实验,研究土壤。
1.根据土壤与动植物的密切关系,猜想土壤里有什么。
师:刚才,我们每个小组都到不同的地方采集了土壤。猜一猜,土壤里有什么?生猜想并说出理由。
2.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采集来的土壤里有什么。
(1)师:现在我们把装有土壤的塑料瓶放在桌上,将土壤倒在盘子中,用木棒把土壤颗粒分开,一起来看看土壤里究竟有什么。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哪个小组的发现最多,把自己的发现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2)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记录后汇报、交流。
3.验证土壤中含有水。
(1)师:一些预测中出现的物体如水和空气等,我们现在还没有观察到,是不是我们预测错误呢?大家认为土壤中有水,你能通过实验证明隐藏在土壤中的水分吗?
?
(2)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讨论,设计验证方案。
如:用塑料袋装着土壤放在太阳下晒,用试管装着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等。
(3)师引导学生:能不能利用桌上现有的实验器材进行设计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4)学生用吸水纸包住土壤,使劲握一握,然后摊开纸巾,观察、分析并汇报发现。
4.验证土壤中含有空气。
(1)师引导学生设计验证土壤中有空气的方案。
(2)学生边演示边汇报方法:把土壤倒进装有水的玻璃杯里,不搅动,发现有气泡冒出来。证明土壤里面有空气。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小结:土壤不是一种单纯的物体,我们把土壤里的这些东西——水、空气、黏土、沙石、枯树叶等叫做土壤的成分。只有了解了土壤的成分,我们才能想办法让植物更好得生长。
拓展延伸,总结评价:
1.想一想:土壤里的这些成分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呢?
2.整理器材,将土壤样本交给老师保存。
作业
收集一些家附近的土壤进行研究,自己去写一篇研究土壤的小日记。
板书
土壤的组成
小石子、沙粒、小虫、水分、空气
课后反思教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授课日期:
课题名称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了解什么是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不同点
能够区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的特点、生长环境
难点:能够区分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教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实践
教学过程
备课随笔
一、情境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比如:陶艺用土是“黏黏的”,沙画用土是“细细的”……
问:那么不同类型的土壤都有什么特征呢?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不同类型的土壤都有什么特征吧!
二、实验探究
活动一:比较不同类型的土壤
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科学家将土壤分为沙砾、沙、粉沙和黏土。根据含沙和黏土的多少,又将土壤分为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1、观察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用什么方法观察这三种土壤吗?
生:用眼睛看一看土壤的颜色,用鼻子闻一闻土壤的味道
师:除了这些,如果遇到很细小的、不容易观察到的,我们应该怎么观察呢?
生:用放大镜观察
师:今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沙质土、黏质土、壤土
土壤类型
比较项目沙质土黏质土壤土颗粒粗细较粗……较细颜色深浅较浅深……成团难易……容易较容易……………………
通过完成以上的探究工作,我们可以发现:
土壤颗粒最细的是黏质土,最容易成团的土壤是黏质土。
活动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能力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都有一定的渗水能力,通过实验进行比较并记录。
实验方法
准备三个同样的塑料瓶,剪下瓶底
用棉线将纱布固定在瓶口处,确保牢固
在制作好的容器中放入同样多的土,倒入同样多的水,并将烧杯放置在瓶口下方收集渗出的水
观察现象
观察并记录三个烧杯中的水量,发现了什么现象
小结:三种土壤的渗水能力由高到低依次是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活动三:观察豆苗在三种不同土壤中的生长状况
挑选生长状况一致的豆苗,将豆苗分别种植在等量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提示:除了土壤不同,要保持其他条件完全一致!)
观察并记录豆苗的生长状况,看看豆苗在哪种土壤中长得好。
结论:豆苗在壤土中生长的最好。
思考:试着将月季分别在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中,在保持其他条件(如光照时间、环境温度、浇水量等)完全一致的情况下,月季在几种土壤中的生长状况又如何呢?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小结: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在渗水性、肥力和透气性等方面都有较大差异,适合不同种类植物的生长。
沙质土土壤疏松,透气性好,利于根系生长。且沙土地昼夜温差较大,利于西瓜积累糖分。
壤土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较好,耐旱耐涝,适于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黏质土含沙粒很少,质地黏重,土壤透气性差,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较为缺乏,不利于植物的根向深处生长,因此大多数植物不适合在这种土壤中生长。但是,黏质土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工业、模型制造和艺术领域具有较多的应用。
作业
调查你的家乡的田野中是哪种土壤?种植了哪些农作物?
板书
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土壤颗粒的大小:沙砾、沙、粉砂和黏土
含沙和黏土的多少: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
渗水能力由高到低:沙质土>壤土>黏质土
课后反思教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授课日期:
课题名称
保护土壤资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知道土壤的重要性
会模拟水土流失的过程
知道保护土壤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土壤资源被破坏的原因和后果
难点:能够列举保护土壤资源的实例
教法
讲授法、直观演示法
学法
合作探究、操作实践
教学过程
备课随笔
一、情境导入
师: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之一。土壤为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养分和场所,为动物的生活提供了栖息地,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很多原料。由于人类不合理利用、气候变化等原因,我国黄土高原等地的部分土壤资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播放破坏土壤资源的视频)
师:通过今天的课程,让我们来学习应该如何保护土壤资源?
二、实验探究
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师: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景观是由水土流失造成的,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水土流失的原因。
实验一:
1.实验方法:
(1)准备好装有土壤的①、②两个木盒;
(2)①号木盒不种植植物,②号木盒种植植物;
(3)将两个木盒在同样的倾斜角度下,用等量的水冲刷土壤。
2.观察并记录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的区别。
3.小结:两个木盒中流出水量较多的是①,含泥沙较多的是①。
实验二:
1.实验方法:
(1)准备好装有土壤的③、④两个木盒,都没有种植植物;
(2)将③号木盒的倾斜角度小于④号木盒的倾斜角度放置好;
(3)用等量的水冲刷土壤。
2.观察并记录两个木盒中流出的水量和水质的区别。
3.小结:两个木盒中流出水量较多的是④,含泥沙较多的是④。
总结:综合两组对比实验,水土流失与植物覆盖、地形坡度等有关。
三、实践宣传,保护土壤
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壤资源,而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往往会造成对土壤资源的破坏。
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破坏土壤资源的行为有:
1.滥砍滥伐森林、大量开垦荒地、过度放牧等造成地表植被的破坏;
2.开山采矿;
3.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保护土壤资源的措施:
1.退耕还林,合理开发农业用地;
2.植树造林,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4.禁止非法采矿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我国幅员辽阔,有丰富的土壤资源,疏松多孔的黑土主要分布在东北一些地区;紫色土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云南、江西等地;黄土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红壤则主要分布于江南丘陵地区。
作业
制作保护土壤资源的宣传画,向大家宣传保护土壤资源的重要性。
板书
保护土壤资源
水土流失原因:人为因素、自然因素
保护土壤资源措施:
1.退耕还林,压缩农业用地;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
课后反思教



年级:
四年级
学科:
科学
授课日期:
课题名称
河流和湖泊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主备人
教学目标
能说出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能说出2-3个我国的河流和湖泊的实例。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淡水。
教学重难点
能说出地球陆地表面有河流和湖泊等水体
能举例说出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淡水
教法
讲授法
学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备课随笔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引导:我国有众多河流和湖泊,比如长江及其沿岸湖泊—鄱阳湖和洞庭湖,这些河流和湖泊为沿岸提供了丰富的淡水资源。
2.提问:你知道我国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吗?
二、探究发现,形成新知
1.调查我国的河流和湖泊
(1)引导: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为沿岸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产品;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出示白洋淀和黄河的图片)。你知道我国还有哪些河流和湖泊吗?他们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作用?
(2)整理信息
将搜集到的信息按照河流和湖泊进行归类,并写出具体的名称和作用。
得出结论
通过调查,我国的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等;湖泊有鄱阳湖、洞庭湖、滇池等。河流和湖泊为我们的生活提供饮用水、洗衣用水、浇花用水等。
做个节水小卫士
(1)引导:陆地上的主要水体类型有:河流、湖泊、冰川等。可供我们饮用的淡水资源是由河流及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组成的,淡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国是一个人均淡水资源缺乏、旱灾发生频繁的国家,已经被联合国列为全球13个贫水国之一。(出示资料)尽管如此,生活中还有很多浪费水资源的现象。
(2)调查:①生活中存在哪些浪费水资源的现象?②应该采取哪些节约用水的措施?
(3)制作:分组交流获取的信息,制作“节水卫士宣言书”。
(4)小结:列举节约用水的方法:更新老化的用水设备;合理安排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随时关闭水龙头;采用节水型设备;用洗菜水浇花等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水,同学们可以课后调查一下自己家的一周生活用水量,应该如何节约用水。
作业
调查自己家的一周生活用水量,实施节约用水的措施
板书
河流
淡水资源
————人类生活
湖泊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