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第一部分 古诗文阅读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第1篇 《论语》十二章
本文选自《论语译注》。《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东汉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文学文化常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交友的乐趣和个人修养。
细梳理·教材全解
①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②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③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同“悦”,愉快。
④愠(yùn):生气,恼怒。
⑤君子:指有才德的人。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强调要加强自我反省,提高自我修养,巩固所学知识。
细梳理·教材全解
⑥吾(wú):人称代词,我。
⑦日:每天。
⑧三省(xǐnɡ):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下文所说的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⑨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为,替、给。谋,谋划。
⑩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chuán):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讲述了孔子一生中知识不断增加,修养、精神境界不断提高的过程,强调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
细梳理·教材全解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在温习学过的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
细梳理·教材全解
?温:温习,复习。
21.故:旧,旧的事物。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22.可以:可以凭借。可,可以。以,凭借,依靠。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强调要学思结合。
细梳理·教材全解
23.罔(wǎng):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4.殆(dài):疑惑。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个人修养。孔子以颜回为例,阐述应如何修身做人,并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洁品质。
细梳理·教材全解
25.箪(dān):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26.堪:能忍受。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兴趣对做学问的重要性,强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把做学问当成一种乐趣。
细梳理·教材全解
27.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28.者:代词,……的人。
29.好(hào):喜爱,爱好。
30.乐:以……为快乐。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个人修养。孔子强调在“富贵”和“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
细梳理·教材全解
31.饭:吃。
32.疏食:粗粮。
33.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34.肱(gōng):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35.义:合乎正义。
36.于:介词,对,对于。
37.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学习态度,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做到“择优去劣”。
细梳理·教材全解
38.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39.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慨叹时光飞逝,劝人们珍惜宝贵的时间。
细梳理·教材全解
40.川上:河边。川,河流。
41.逝:往、离去。
42.斯:代词,这,指河水。
43.夫(fú):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个人修养,强调坚定志向的重要性。
细梳理·教材全解
44.三军:指军队。
45.夺:改变。
46.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原文呈现
本章谈个人修养,强调做到“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四点,能成为仁德之人。
细梳理·教材全解
47.笃(dǔ)志:坚定志向。笃,坚定。
48.切:恳切。
49.仁:仁德。
字词详解
细梳理·教材全解
结构导航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学而时习之 时:
2.不亦说乎 说:
3.人不知而不愠 愠:
4.吾日三省吾身 吾:
日:
三:
省:
5.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学而时习之 时:
2.不亦说乎 说:
3.人不知而不愠 愠:
4.吾日三省吾身 吾:
日:
三:
省:
5.为人谋而不忠乎 忠:
按时
同“悦”,愉快
生气,恼怒
人称代词,我
每天
泛指多次
自我检查、反省
竭尽自己的心力 ?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7.传不习乎 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9.三十而立 立:
10.四十而不惑 惑:
11.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
命:
12.六十而耳顺 耳顺: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
7.传不习乎 传:
8.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
9.三十而立 立:
10.四十而不惑 惑:
11.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
命:
12.六十而耳顺 耳顺:
诚信
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
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迷惑,疑惑 ?
上天的意旨 ?
命令
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不逾矩 逾:
矩:
14.学而不思则罔 罔:
15.思而不学则殆 殆:
16.人不堪其忧 堪: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之:
者:
好: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3.不逾矩 逾:
矩:
14.学而不思则罔 罔:
15.思而不学则殆 殆:
16.人不堪其忧 堪:
1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之:
者:
好:
越过
法度 ?
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疑惑
能忍受
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
代词,……的人
喜爱,爱好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19.饭疏食,饮水 饭:
疏食:
水:
20.曲肱而枕之 肱:
21.于我如浮云 于:
22.必有我师焉 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18.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
19.饭疏食,饮水 饭:
疏食:
水:
20.曲肱而枕之 肱:
21.于我如浮云 于:
22.必有我师焉 焉: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善者:
以……为快乐
吃
粗粮
冷水
这里指胳膊
介词,对,对于
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好的方面,优点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子在川上曰 川:
25.逝者如斯夫 逝:
斯:
夫:
26.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
夺:
27.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28.博学而笃志 笃: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4.子在川上曰 川:
25.逝者如斯夫 逝:
斯:
夫:
26.三军可夺帅也 三军:
夺:
27.匹夫不可夺志也 匹夫:
28.博学而笃志 笃:
河流
改变
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坚定
指军队
往、离去
代词,这,指河水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9.切问而近思 切:
30.仁在其中矣 仁: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一、课下注释的重点字词
29.切问而近思 切:
30.仁在其中矣 仁:
恳切
仁德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知: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
3.传不习乎 习:
4.温故而知新 故:
新:
5.可以为师矣 可:
以:
为:
6.不义而富且贵 义:
全突破·归纳探究
字词释义
二、课下未注释的重点字词
1.人不知而不愠 知:
2.为人谋而不忠乎 谋:
3.传不习乎 习:
4.温故而知新 故:
新:
5.可以为师矣 可:
以:
为:
6.不义而富且贵 义:
了解
新的理解和体会
复习
旧,旧的事物。这里指学过的知识
谋划
可以
凭借,依靠
做(或担任,充当)
合乎正义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答案】 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采分点:时习、说)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答案】 人家不了解我,我并不(因此)恼怒,(我)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采分点:知、愠)
3.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答案】 跟朋友交往没有(讲)诚信吗?
(采分点:信)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4.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答案】 七十岁能顺从意愿,(但)不会越过法度。
(采分点:逾、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答案】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了。(采分点:温、故、新、可以)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答案】 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感到疑惑。(采分点:罔、殆)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7.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答案】 别人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
(采分点:堪)
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答案】 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采分点:好、乐)
9.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案】 用不合乎正义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样。
(采分点:义、于)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全突破·归纳探究
句子翻译
10.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答案】 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采分点:择、善者)
1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答案】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采分点:逝、斯)
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案】 军队可以改变(它的)主帅,(但)一个人不可以改变(他的)志向。
(采分点:三军、夺、匹夫)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从内容上分析,这三句话依次讲的是 、交友的乐趣、 。?
学习的方法
个人修养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2.《<论语>十二章》主要包括哪三方面的内容?
【答案】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个人修养。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3.“温故而知新”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答案】
说明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紧密,新知识源于旧知识的积累。(意思对即可)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4.从“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一句可以看出,孔子赞扬了颜回哪方面的品质?
【答案】
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淡泊名利的高洁品质。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答案】
人一定要有志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改变自己的心志,应该坚定志向、矢志不渝。(意思对即可)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告诉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答案】
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并懂得取长避短。
全突破·归纳探究
问题探究
7.经过了两千多年,《论语》仍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你谈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你的启发。
【答案】
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一味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从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这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拓展
类型一
?
【甲】见《<论语>十二章》第一、二、六章。
【乙】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①
卢 纶②
步月访诸邻,蓬居③宿近臣④。
乌裘⑤先醉客⑥,清镜早朝人。
坏壁烟垂网,香街火照尘⑦。
悲荣俱是分,吾亦乐吾贫。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
【注】 ①崔补阙,指崔峒。司空拾遗,指司空曙。这两人是作者的好朋友,先于作者入仕。②卢纶:唐代诗人,曾屡试不第。③蓬居:这里指作者之室。④近臣:皇帝亲近的臣子,这里指两位到访的朋友。⑤乌裘:《战国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此处作者以落魄失意的苏秦喻己。⑥先醉客:比客人先醉。⑦火照尘:上朝时侍从举火引路。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
【阅读对比探究】
1.《<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和《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的作者具有哪些共同品质?请简要分析。
【答案】
安贫乐道、超然豁达。《<论语>十二章》(节选)中的颜回住在陋巷,吃粗粮喝冷水,忍受着别人不能忍受的困苦,也不改变他的快乐;《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的作者虽然穷困潦倒,但是生活得很快乐。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
2.两篇选文都谈到了交友的问题,请结合相关语句谈谈你获得的启示。
【答案】
示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启示我们交友要热情。“步月访诸邻,蓬居宿近臣”启示我们交友不分贫富,主要在于志趣相投。(若有其他答案,分析合理亦可)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一
?
【参考译文】
客舍喜崔补阙司空拾遗访宿
客人踏着月色前来拜访,崔峒、司空曙两位朋友在我的蓬草屋中留宿。我比两位客人先喝醉,他们两位在上早朝前要对镜正衣冠。我的房屋墙壁破损,烟气在屋里升腾,屋内挂满了蛛网;他们上早朝时有侍从举火引路,走在香街上。悲苦穷困和荣华富贵都是命中注定的,我虽然贫困,但我依然生活得很快乐。
课内文言文与课外诗歌对比?
类型二
?
【甲】见《<论语>十二章》第五、九、十二章。
【乙】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冀闻道也。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②。”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注】 ①还:转身。②炯戒:明白的鉴戒。
类型二
?
【词义迁移通关】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
加点词释义
课内同义迁移
例:王生不说
同“悦”,愉快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吾悉能志之
2.王生益愠
3.而君变色以去
全都,都
悉如外人
生气,恼怒
人不知而不愠
脸色
未尝稍降辞色
类型二
?
【阅读对比探究】
1.【甲】【乙】两文都谈到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其中有三点共同的主张,即学思并济、 、 。(每空限填四个字)?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择善而从
善于发问
类型二
?
2.按照【甲】文中子夏的标准,【乙】文中的王生具备仁德之心吗?为什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答案】
王生不具备仁德之心,因为他没有做到“切问而近思”。
类型二
?
3.【甲】【乙】两文都是围绕学习来谈的,但写法却大不相同,请简要谈谈。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答案】
【甲】文以语录体直接呈现观点或态度;【乙】文则以对话的形式阐述对“善学”的看法。
类型二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参考译文】
【乙】王生喜欢学习却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的确是这样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这不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却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这是善于学习呢?”王生更加生气,没有回答李生转身就走开了。过了五天,李生特意找到王生,告诉他说:“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
类型二
?
课内外文言文对比?
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取好的方面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人于千里之外,这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应该有的(态度)吗?何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惊讶地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请允许我将它铭刻在座位右侧,来使明白的鉴戒更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