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名著导读《西游记》(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练习 名著导读《西游记》(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1:18: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练习
名著导读《西游记》
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只见那小仙报道:“师父,油锅滚透了。”大仙教“把孙行者抬下去!”四个仙童抬不动,八个来,也抬不动,又加四个,也抬不动。众仙道:“这猴子恋土难移,小自小,倒也结实。”却教二十个小仙,扛将起来,往锅里一掼,烹的响了一声,溅起些滚油点子,把那小道士们脸上烫了几个燎浆大泡!只听得烧火的小童喊道:“锅漏了,锅漏了!”说不了,油漏得罄尽,锅底打破,原来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
(1)以上文段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往锅里—掼”中的“掼”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为反问句: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原著回答:①文段中的大仙是哪位?②结合原著,说说大仙为什么要油炸孙行者。③最后是谁化解了大仙和孙行者之间的矛盾?
?
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选段一
行者见他闭了门,却就弄个手段,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噙在口中,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蟭蟟虫儿,从他门隙处钻进。只见罗刹叫道:“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近侍女童即将香茶壶,沙沙的满斟一碗,冲起茶沫漕漕。行者见了欢喜,嘤的一展翅,飞在茶沫之下,那罗刹渴极,接过茶,两三气都喝了。行者已到他肚腹之内,现原身厉声高叫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大惊失色,叫:“小的们,关了前门否?”俱说:“关了。”他又说:“既关了门,孙行者如何在家里叫唤?”女童道:“在你身上叫哩。”罗刹道:“孙行者,你在那里弄术哩?”行者道:“老孙一生不会弄术,都是些真手段,实本事。我已在尊嫂尊腹之内耍了,已见其肺肝矣。我知你也饥渴了,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却就把脚往下一登。那罗刹小腹之中,疼痛难禁,坐于地下叫苦。行者道:“嫂嫂休得推辞,我再送你个点心充饥!”又把头往上一顶。那罗刹心痛难禁,只在地上打滚,疼得他面黄唇白,只叫:“孙叔叔饶命!”
选段二
老魔听说,虽说不怕,却也心惊,只得硬着胆叫:“兄弟们,莫怕!把我那药酒拿来,等我吃几盅下去,把猴儿药杀了罢!”行者暗笑道:“老孙五百年前大闹天宫时,吃老君丹,玉皇酒,王母桃,及凤髓龙肝,——哪样东西我不曾吃过?是什么药酒,敢来药我?”那妖精真个将药酒筛了两壶,满满斟了一盅,递与老魔。老魔接在手中。大圣在肚里就闻得酒香,道:“不要与他吃!”好大圣,把头一扭,变做个喇叭口子,张在他喉咙之下,那怪咽了咽,被行者咽的接吃了。第二盅咽下,被行者咽的又接吃了。一连咽了七八盅,都是他接吃了。老魔放下盅道:“不吃了!这酒常时吃两盅,腹中如火;却才吃了七八盅,脸上红也不红!”原来这大圣吃不多酒,接了他七八盅吃了,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蜓,翻跟头乱舞。那怪物疼痛难禁,倒在地下。
(1)以上两文段选自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填朝代)_______________(填人名)。
(2)请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选段一和选段二的内容。
选段一:_______________
选段二:_______________
(3)请从原文中找出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和钻进“狮子精的肚子里”后对他们使用的动作描写的语句,并结合你所找的语句说说孙悟空是一个怎样的人?
选段一中选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选段二中选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
孙悟空是一个_______________的人。
(4)《西游记》中孙悟空利用“钻肚子”这一招制服妖怪的还有哪些章节?请联系整本书,试举一例分析。
3.
名著阅读。
(1)《西游记》中,孙猴子善“偷”,偷蟠桃、偷金丹、偷妖怪宝贝……可是他们师徒也有被偷的时候,请举出一例。
(2)红孩儿是如何擒获唐僧的?孙悟空最终是在谁的帮助下降服了红孩儿?
?
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好猴王,一只手扯住,一只手去耳内掣出棒来,幌一幌,有碗来粗细。那罗刹挣脱手,举剑来迎。行者随又抡棒便打。两个在翠云山前,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这一场好杀。那罗刹女料斗他不过,既便取出芭蕉扇,幌一幌,一扇阴风,把行者扇得无影无形。这罗刹得胜回归。?
(选自吴承恩《西游记》)
(1)文段叙述的故事情节是_______________。“罗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_”,这个词语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_______”。
(3)“掣出”中“掣”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扇得”中“扇”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4)请把画线句子改为反问句。
(5)请简要叙述“不论亲情,却只讲仇隙”中的“亲情”“仇隙”分别指什么事件。
5.
名著阅读。
(1)《朝花夕拾》的《五猖会》中记述了作者儿时盼望观看_______________的急切兴奋心情,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
(2)孙悟空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_______________,他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_______________,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_______________,他为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后被封为_______________。?
6.
名著及课外阅读。
(1)阅读下面片段,回答文后问题。
话说唐僧师徒三人,脱难前来,不一日,行过了八百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光阴迅速,历夏经秋,见了些寒蝉鸣败柳,大火向西流。正行处,只见一道大水狂澜,浑波涌浪。三藏在马上忙呼道:“徒弟,你看那前边水势宽阔,怎不见船只行走,我们从那里过去?”八戒见了道:“果是狂澜,无舟可渡。”
(节选自《西游记》)
根据以上文字内容,在下面横线处把回目补充完整。
八戒大战_______________(填河流名),木叉奉法收_______________。(填人物法号)
以下文字是对鲁迅《朝花夕拾》相关内容的概述,请据此填空。
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这段话中的“他”指_______________(人物)。本篇记叙了作者在日本_______________(地名)学医的生活。
(3)课外阅读。请依据下面内容写出相应的成语。
A.飞曰:“吾庄后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当于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玄德、云长齐声应曰:“如此甚好。”成语:_______________
B.(管宁、华歆)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成语: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者笑道:“老人家,茶饭倒不必赐。我问你:铁扇仙在那里住?”老者道:“你问他怎的?”行者道:“适才那卖糕人说,此仙有柄‘芭蕉扇’。求将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你这方布种收割,才得五谷养生。我欲寻他讨来扇息火焰山过去,且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也。”老者道:“固有此说;你们却无礼物,恐那圣贤不肯来也。”三藏道:“他要甚礼物?”老者道:“我这里人家,十年拜求一度。四猪四羊,花红表里,异香时果,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拜到那仙山,请他出洞,至此施为。”行者道:“那山坐落何处?唤甚地名?有几多里数?等我问他要扇子去。”老者道:“那山在西南方,名唤翠云山。山中有一仙洞,名唤芭蕉洞。我这里众信人等去拜仙山,往回要走一月,计有一千四百五六十里。”行者笑道:“不打紧,就去就来。”那老者道:“且住,吃些茶饭,办些干粮,须得两人做伴。那路上没有人家,又多狼虎,非一日可到。莫当耍子。”行者笑道:“不用,不用!我去也!”说一声,忽然不见。那老者慌张道:“爷爷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1)选文中孙悟空想借“芭焦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选文中的语言描写,分析孙悟空这一人物形象,错误的一项是(?
?
?
?

A.说话和气有礼、尊敬长者:悟空与老者对话,尊称“老人家”。
B.能力强,爱逞能:老者提醒借扇途中充满艰险,悟空说“不打紧”。
C.关心民众疾苦:悟空借扇“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D.本领高强,神通广大:老者说“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也”。
(3)联系原著,概述孙悟空三次借调“芭蕉扇”的经过。
?
8.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
?
?
?
】(人物名)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入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煽起煅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烧红了,弄做个老害眼病,故唤作“_______________”。
(1)这段文字出自_______________写的长篇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_。
(2)文中【】处应填_______________,大圣被八卦炉煅炼的眼睛唤作“_______________”。?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西游记》(节选)
①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
②一朝天气炎热,群猴去那山涧洗澡。见那股涧水奔流,众猴都道:“这股水不知是哪里的水。我们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众猴拍手道:“好水,好水!原来此处远通山脚之下,直接大海之波。”又道:“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③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他定了神,仔细再看,原来是座铁板桥,桥下之水,冲贯于石窍之间,遮闭了桥门。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④跳过桥中间,只见正当中有一石碣,碣上镌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大字。石猴喜不自胜,急抽身往外便走,跳出水外,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众猴把他围住问道:“里面怎么样?水有多深?”石猴道:“没水,没水!桥那边是一座天造地设的家当。”众猴道:“怎见得是个家当?”石猴笑道:“桥边有花有树,乃是一座石房。房内有石锅石灶、石床石凳,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
⑤众猴欢喜,都道:“你带我们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那些猴也都进去了。……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有删改)
(1)概括这段故事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后来又叫孙悟空,是谁给取的法名?为何姓孙?
(3)按要求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你看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从描写角度)
②打了两个呵呵道:“大造化,大造化!”(从修辞角度)
(4)石猴的形象兼有“神、猴、人”三性,结合文段内容,试做分析。
(5)《西游记》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沙和尚,又名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琉璃盏,惹怒王母娘娘,被贬入人间,在流沙河畔当妖怪,使用的兵器是降妖宝杖。
B.在鹰愁涧,唐僧收了第二个徒弟猪八戒,他原来是天上的天蓬元帅,因为醉酒戏弄嫦娥被贬凡间,投错了胎,变成现在的妖样。
C.乌鸡国国王好善斋僧,文殊菩萨要度他归西,国王不识好人,将菩萨在御水河中浸了三日三夜。菩萨为报三日水灾之恨,派青毛狮子来报仇。
D.唐僧师徒的最后一难是:唐僧因没有问老鼋年寿,过通天河时被翻下河,淋湿经书。
?
10.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那大圣就撺出水中,一变,变作一条水蛇,游近岸,钻入草中。二郎因望他不着,他见水响中,见一条蛇撺出去,认得是大圣,急转身,又变了一只朱绣顶的灰鹤,伸着一个长嘴,与一把尖头铁钳子相似,径来吃这水蛇。水蛇跳一跳,又变做一只花鸨,木木樗樗的,立在蓼汀之上。二郎见他变得低贱——花鸨乃鸟中至贱至淫之物,不拘鸾、凤、鹰、鸦都与交群,故此不去拢傍,即现原身,走将去,取过弹弓拽满,一弹子把他打个蝤踵。
那大圣趁着机会,滚下山崖,伏在那里又变,变一座土地庙儿: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作门扇,舌头变作菩萨,眼睛变作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作一根旗杆。真君赶至崖下,不见打倒的鸨鸟,只有一间小庙;急睁凤眼,仔细看知之,见旗杆立在后面,笑道:“是这猢狲了!他今又在那里哄我。我也曾见庙宇,更不曾见一个旗杆竖在后面的。断是这畜生弄喧!他若哄我进去,他便一口咬住。我怎肯进去?等我掣拳先捣窗棂,后踢门扇!”大圣听得,扑地一个虎跳,又冒在空中不见……
(1)本段节选自《西游记》,作者是:_______________;概括此文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_______________。
(2)孙悟空神通广大,可在变为土地庙时却因尾巴“不好收拾”,只得竖在后面作一旗杆。请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3)《西游记》生动地塑造了取经路上师徒四人的典型形象,其中你最喜欢哪一个?结合小说内容说说为什么喜欢(至少答出三点原因)。
?
11.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行者丢下扇子道:“不停当!不停当!被那厮哄了!”三藏听说,愁促眉尖,闷添心上,止不住两泪交流,只道:“怎生是好!”……沙僧道:“似这般火盛,无路通西,怎生是好?”八戒道:“只拣无火处走便罢。”三藏道:“那方无火?”八戒道:“东方南方北方俱无火。”又问:“那方有经?”八戒道:“西方有经。”三藏道:“我只欲往有经处去哩!”沙僧道:“有经处有火,无火处无经,诚是进退两难!”
(1)这段对话选自《西游记》中_______________这一故事情节。
(2)从沙僧、八戒、唐僧三人关于是否“西行”的对话,表现了各自怎样的心理?
?
12.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前回的名医是一个人还可以办的,这一回却是一个人有些办不妥帖了,因为他一张药方上,总兼有一种特别的丸散和一种奇特的药引。
芦根和经霜三年的甘蔗,他就从来没有用过。最平常的是“蟋蟀一对”,旁注小字道:“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续弦或再醮,连做药资格也丧失了。但这差使在我并不为难,走进百草园,十对也容易得,将它们用线一缚,活活地掷入沸汤中完事。然而还有“平地木十株”呢,这可谁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了,问药店,问乡下人,问卖草药的,问老年人,问读书人,问木匠,都只是摇摇头,临末才记起了那远房的叔祖,爱种一点花木的老人,跑去一问,他果然知道,是生在山中树下的一种小树,能结红子如小珊瑚珠的,普通都称为“老弗大”。
【乙】少顷,安排停当,驿丞即请四众,同吃了斋供,又教手下人打扫客房安歇。三藏感谢不尽。既坐下,长老道:“贫僧有一件不明之事请教,烦为指示。贵处养孩儿,不知怎生看待。”驿丞道:“‘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育孩童,父精母血,怀胎十月,待时而生,生下乳哺三年,渐成体相,岂有不知之理!”三藏道:“据尊言与敝邦无异。但贫僧进城时,见街坊人家,各设一鹅笼,都藏小儿在内。此事不明,故敢动问。”驿丞附耳低言道:“长老莫管他,莫问他,也莫理他、说他。请安置,明早走路。”长老闻言,一把扯住驿丞,定要问个明白。驿丞摇头摇指,只叫:“谨言!”三藏一发不放,执死定要问个详细。驿丞无奈,只得屏去一应在官人等,独在灯光之下,悄悄而言道:“适所问鹅笼之事,乃是当今国主无道之事。你只管问他怎的!”三藏道:“何为无道?必见教明白,我方得放心。”驿丞道:“此国原是比丘国,近有民谣,改作小子城。三年前,有一老人打扮做道人模样,携一小女子,年方一十六岁,其女形容娇俊,貌若观音,进贡与当今。陛下爱其色美,宠幸在宫,号为美后。……如今弄得精神瘦倦,身体尫羸,饮食少进,命在须臾。太医院检尽良方,不能疗治。那进女子的道人,受我主诰封,称为国丈。国丈有海外秘方,甚能延寿。前者去十洲、三岛,采将药来,俱已完备。但只是药引子利害:单用着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汤服药,服后有千年不老之功。这些鹅笼里的小儿,俱是选就的,养在里面。人家父母,惧怕王法,俱不敢啼哭,遂传播谣言,叫做小儿城,此非无道而何?长老明早到朝,只去倒换关文,不得言及此事。”言毕抽身而退。
(1)【甲】文出自《____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
(2)【甲】文中的情节对“我”有何影响?【乙】文中这件事的结果如何?
(3)你如何看待两个选文中的“药引子”?【甲】文所在原著中的“我”和【乙】文所在原著中的行者有何相似之处?
?
13.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正说间,只听半空中喧哗人嚷,慌得都出来看,却是两个行者打将来。八戒见了,忍不住手痒道:“等我去认认看。”好呆子,急纵身跳起,望空高叫道:“师兄莫嚷,我老猪来也!”那两个一齐应道:“兄弟,来打妖精,来打妖精!”那家子又惊又喜道:“是几位腾云驾雾的罗汉歇在我家!就是发愿斋僧的,也斋不着这等好人!”更不计较茶饭,愈加供养,又说:“这两个行者只怕斗出不好来,地覆天翻,作祸在那里!”三藏见那老者当面是喜,背后是忧,即开言道:“老施主放心,莫生忧叹。贫僧收伏了徒弟,去恶归善,自然谢你。”那老者满口回答道:“不敢,不敢!”沙僧道:“施主休讲,师父可坐在这里,等我和二哥去,一家扯一个来到你面前,你就念念那话儿,看那个害疼的就是真的,不疼的就是假的。”三藏道:“言之极当。”
沙僧果起在半空道:“二位住了手,我同你到师父面前辨个真假去。”这大圣放了手,那行者也放了手。沙僧搀住一个,叫道:“二哥,你也搀住一个。”果然搀住,落下云头,径至草舍门外。三藏见了,就念《紧箍儿咒》,二人一齐叫苦道:“我们这等苦斗,你还咒我怎的?莫念,莫念!”那长老本心慈善,遂住了口不念,却也不认得真假。
(1)以上选文节选自名著《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这是一部很有趣的书,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先生称之为“_______________”。
(2)真美猴王与假美猴王难以分辨,唐僧即使念《紧箍儿咒》进行辨认,也不认得真假,那最后怎样才能辨出真假呢?请结合原著作答。
(3)请结合选段或原著,说说唐僧是一个怎样的人。
?
14.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一)
却说那大圣已至灌江口,摇身一变,变作二郎爷爷的模样,按下云头,径入庙里,鬼判不能相认,一个个磕头迎接。他坐中间,点查香火:见李虎拜还的三牲,张龙许下的保福,赵甲求子的文书,钱丙告病的良愿。正看处,有人报:“又一个爷爷来了。”众鬼判急急观看,无不惊心。真君却道:“有个什么齐天大圣,才来这里否?”众鬼判道:“不曾见什么大圣,只有一个爷爷在里面查点哩。”真君撞进门,大圣见了,现出本相道:“郎君不消嚷,庙宇已姓孙了。”
(二)
那呆子急纵云头,上山拦住,厉声高叫道:“真君,且慢车驾。有齐天大圣请见哩。”那爷爷见说,即传令,就停住六兄弟,与八戒相见毕。问:“齐天大圣何在?”八戒道:“现在山下听呼唤。”二郎道:“兄弟们,快去请来。”六兄弟乃是康、张、姚、李、郭、直,各各出营叫道:“孙悟空哥哥,大哥有请。”行者上前,对众作礼,遂同上山。二郎爷爷迎见,携手相搀,一同相见道:“大圣,你去脱大难,受戒沙门,刻日功完,高登莲座,可贺!可贺!”行者道:“不敢。向蒙莫大之恩,未展斯须之报。虽然脱难西行,未知功行何如。今因路遇祭赛国,搭救僧灾,在此擒妖索宝。偶见兄长车驾,大胆请留一助。未审兄长自何而来,肯见爱否。”二郎笑道:“我因闲暇无事,同众兄弟采猎而回。幸蒙大圣不弃留会,足感故旧之情。若命挟力降妖,敢不如命;却不知此地是何怪贼?”六圣道:“大哥忘了?此间是乱石山,山下乃碧波潭,万圣之龙宫也。”二郎惊讶道:“万圣老龙却不生事,怎么敢偷塔宝?”
(1)请概括选文(二)悟空之所以让八戒去请二郎神的前因后果?
(2)请简析选文(一)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结合选文(二)情节,说说悟空的个性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原著说说他个性变化的原因。
?
15.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好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对众仙女道:“住!住!住!”这原来是个定身法,把那七衣仙女一个个睖睖睁睁,白着眼,都站在桃树之下。大圣纵朵祥云,跳出园内,竟奔瑶池路上而去。正行时……
那赤脚大仙觌面撞见大圣,大圣低头定计,赚哄真仙,他要暗去赴会,却问:“老道何往?”大仙道:“蒙王母见招,去赴蟠桃嘉会。”大圣道:“老道不知。玉帝因老孙筋斗云疾,着老孙五路邀请列位,先至通明殿下演礼,后方去赴宴。”大仙是个光明正大之人,就以他的诳语作真,道:“常年就在瑶池演礼谢恩,如何先去通明殿演礼,方去瑶池赴会?”无奈,只得拨转祥云,径往通明殿去了。
大圣驾着云,念声咒语,摇身一变,就变做赤脚大仙模样,前奔瑶池。不多时,直至宝阁,按住云头,轻轻移步,走入里面。……那里铺设得齐齐整整,却还未有仙来。这大圣点看不尽,忽闻得一阵酒香扑鼻;忽转头,见右壁厢长廊之下,有几个造酒的仙官,盘槽的力士,领几个运水的道人,烧火的童子,在那里洗缸刷瓮,已造成了玉液琼浆,香醪佳酿。大圣止不住口角流涎,就要去吃,奈何那些人都在这里。他就弄个神通,把毫毛拔下几根,丢入口中嚼碎,喷将出去,念声咒语,叫“变!”即变做几个瞌睡虫,奔在众人脸上。你看那伙人,手软头低,闭眉合眼,丢了执事,都去盹睡。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吃勾了多时,酕醄醉了。自揣自摸道:“不好!不好!再过会,请的客来,却不怪我?一时拿住,怎生是好?不如早回府中睡去也。”
好大圣:摇摇摆摆,仗着酒,任情乱撞,一会把路差了;不是齐天府,却是兜率天宫。一见了,顿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也罢!也罢!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众仙童、仙将、仙官、仙吏,都侍立左右听讲。这大圣直至丹房里面,寻访不遇,但见丹灶之旁,炉中有火。炉左右安放着五个葫芦,葫芦里都是炼就的金丹。大圣喜道:“此物乃仙家之至宝,老孙自了道以来,识破了内外相同之理,也要些金丹济人,不期到家无暇;今日有缘,却又撞着此物,趁老君不在,等我吃他几丸尝新。”他就把那葫芦都倾出来,就都吃了,如吃炒豆相似。
一时间丹满酒醒,又自己揣度道:“不好!不好!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去也!”他就跑出兜率宫,不行旧路,从西天门,使个隐身法逃去。即按云头,回至花果山界。
(1)选段记叙了与大圣有关的哪些事?请简要概括。
(2)赏析文中画线语句。
大圣却拿了些百味珍馐,佳肴异品,走入长廊里面,就着缸,挨着瓮,放开量,痛饮一番。
(3)结合选文简要分析孙悟空的形象。
(4)“这场祸,比天还大;若惊动玉帝,性命难存。”结合原著说一说,大圣惊动玉帝后发生了什么事?
(5)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孙行者”“齐天大圣”“美猴王”“斗战胜佛”等名号。请结合下列情节,将与之相对应的名号填在横线上。
在花果山他率先进入水帘洞,被众猴拜为“_______________”;后因不满在天庭做“弼马温”,他打出南天门,回到花果山,接受独角鬼王的建议,自封为“_______________”;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唐僧路过此地救出孙悟空,又给他起个混名,即“_______________”;西天取经归来,他又被佛祖封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西游记,吴承恩
(2)扔,掷
(3)示例:锅底打破,难道不是一个石狮子放在里面吗?
(4)①镇元大仙(镇元子)。②因为孙行者不仅偷吃了人参果,还推倒果树,惹怒了大仙。③观世音(观音菩萨)。
2.
(1)明代,吴承恩
(2)孙悟空三调芭蕉扇,孙悟空大战狮驼岭
(3)把脚往下一登,把头往上一顶。,在肚里撒起酒风来,不住的支架子,跌四平,踢飞脚,抓住肝花打秋千,竖蜻蜓,翻跟头乱舞。,爱憎分明,嫉恶如仇
(4)①孙悟空大战黄眉妖(六十六回)时,变作一个大西瓜,乘黄眉妖吃瓜之际钻到妖精肚子里,大弄手脚,用“翻跟头,竖蜻蜓”的战术制服妖精。
②在七绝山孙悟空大战红鳞蟒(六十七回)时,行者见蟒精张开巨口要吞八戒,迎上去钻进肚内耍弄金箍棒。
③在陷空山无底洞(八十二回)孙悟空大战白毛耗子精时,变作红桃儿钻进妖精肚内,施展本领。
④(十六回)与观音合谋,钻进黑风怪肚子里,逼它归还所偷唐僧的袈裟。
3.
(1)示例一:观音院,老和尚为谋取唐僧的袈裟,设计要烧死唐僧师徒,孙悟空用计反烧了寺庙。不料想,火光引来了黑风山的黑熊精,趁乱偷走了唐僧的袈裟。
示例二:天竺国,悟空、八戒、沙僧收玉华王的三个儿子为徒,并把各自的兵器交于王府工匠,要他们照着样子各打造一件给徒弟用。谁想引来附近黄狮怪,偷走了他们的兵器。
(2)红孩儿扮成小孩,装作是被强盗绑在树上,骗得唐僧将其救下。趁孙悟空驮着他的时候,红孩儿用“重身法”压住孙悟空,自己刮了阵旋风,把唐僧卷走。孙悟空最终在观音菩萨的帮助下降伏了红孩儿。
4.
(1)一调芭蕉扇(或三借芭蕉扇或三调芭蕉扇),铁扇公主(或铁扇仙)
(2)既便,即便
(3)抽、拔,摇动生风
(4)这罗刹难道不是得胜回归吗?
(5)“亲情”指:孙悟空曾与铁扇公主的丈夫牛魔王结义为兄弟,牛魔王是孙悟空的哥哥,铁扇公主是孙悟空的嫂嫂。
“仇隙”指:孙悟空为了搭救师父唐僧,请求南海观音,用诱敌深入之计让铁扇公主的儿子红孩儿陷于天罡刀刀丛之中,从此带上一个“金箍儿”,被菩萨收为善财童子,母子不得相见。
5(1)迎神赛会
(2)如意金箍棒,五行山,孙行者,斗战胜佛
6.
(1)流沙河,悟净
(2)藤野先生,仙台
(3)桃园结义,管宁割席(割席断义)
7.
(1)扇息火焰山过去,使这方依时收种,得安生
(2)B
(3)一借芭蕉扇,孙悟空先被铁扇公主扇飞,后变成小虫进入铁扇公主的肚里,借来假扇;二借芭蕉扇,孙悟空变成牛魔王得到真扇,又被牛魔王骗回;三借芭蕉扇,孙悟空请来天兵天将,降伏牛魔王,终于借到芭蕉扇。
8.
(1)吴承恩,《西游记》
(2)太上老君,火眼金睛
9.
(1)介绍石猴的出生和他成为美猴王的经过。
(2)菩提祖师。“猢狲”的“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便教姓“孙”。
(3)①动作描写,用一系列的动词(蹲、纵、跳、看)写出了石猴的动作连贯,身手高强。或神态描写,写石猴瞑目、睁睛等神态,刻画了石猴的勇敢机敏,本领高强。
②“大造化,大造化”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刻画了石猴找到了猴儿们安身之处后的那种自得和激动兴奋之情。
(4)神性:本是仙石,受日月精华,渐渐通灵。仙胞迸裂,产石卵,化石猴。
猴性:有猴子一样惹人喜爱的动作、习性和相貌。
人性:有人的动作、语言和思想,有担当,为他人考虑,有领导才能,看重信用。
(5)B
10.
(1)吴承恩,孙悟空与二郎神斗法(或:孙悟空大战二郎神;大战二郎神)
(2)①因为长尾巴是猴的特点,让悟空露出尾巴,意在突出悟空的“猴性”,显得真实而有情趣。
②“露出”尾巴是故意让悟空暴露自己,以便让真君识破,为后文埋下伏笔,使情节曲折变化,引人入胜。
(3)【示例一】我最喜欢孙悟空。原因:①从他大闹天宫可看出他无所畏惧、敢于反抗;②从他力克群妖,可看出他勇敢机智、本领高强;③从他被唐僧赶走却依然念着师父,可见他重情重义。
【示例二】我喜欢猪八戒。原因:①他善良憨厚、忠心耿耿,是取经途中的重要人物;②他战斗勇猛,对敌斗争从不屈服,是孙悟空斩妖除魔不可缺少的助手;③他机智聪明,用激将法把孙悟空从花果山中请出来,搭救师父。
11.
(1)一借芭蕉扇失败(一借芭蕉扇/借芭蕉扇失败)
(2)沙僧认为“进退两难”,深为取经前途感到担忧;八戒遇到困难只想躲避;唐僧表现了坚定不移的取经决心。
12.
(1)朝花夕拾,吴承恩
(2)影响:父亲服用了这些庸医所开的药之后并没有好转,病情一步步恶化,最后在痛苦中离世,让“我”无比愧疚。这些所谓的庸医巫医不分、故弄玄虚、草菅人命,看似名医,实则是毫无医德的江湖骗子,影响了“我”日后选择从医,治病救人。
结果:孙悟空假扮成唐僧揭穿了国丈(白鹿妖),在柳林坡大战时寿星(南极老人星)赶来收复了白鹿并和孙悟空一起打死了白面狐狸(假美女)。
(3)看法:【甲】文中用来治疗父亲的病的药引都是很古怪难寻的,读来让读者感到可笑,庸医认为药引越独特越难寻就越能显示自己的水平高,作者用这种讽刺的手法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当时人们的愚昧无知和可悲,具有鲜明的讽刺意味和批判意识。【乙】文中的“药引”是小男孩的心,更加荒唐残忍,以此来展示比丘国王的昏庸无道,荒诞残暴,借此对封建统治者进行讽刺和批判。
相似之处:都有敏锐的洞察力,都充满斗志,敢于反抗,具有反抗精神,都爱憎分明、嫉恶如仇。鲁迅能洞察到社会的种种弊端,国人的愚昧与无知,并努力寻求解决的方式。孙悟空在取经路上一路识破各类妖魔,降妖除魔。
13.
(1)西游记,吴承恩,童心之作
(2)最后到雷音寺如来佛处,佛祖说出真相,六耳猕猴精最终现出原形,后被孙悟空打死。
(3)①心地善良,从唐僧念紧箍咒,真假美猴王都叫苦,他便住口不念了可以看出。②贤愚不分,好坏不辨,从六耳猕猴三番五次假扮成孙悟空,故意在唐僧面前滥杀无辜,唐僧便误以为是孙悟空所为可以看出。
14.
(1)悟空与八戒为追回九头虫盗走的舍利子,与九头虫相斗不敌,请二郎相助。后来众神合力打败九头虫,追回舍利子。
(2)语言描写,写出了悟空被二郎识破后依然挑衅二郎要占了他的庙宇,表现了悟空桀骜不驯、骄傲自大的个性特点。
(3)选文(二)中,悟空不提二郎曾经降服他的事情,向众神行礼,并感恩他们的帮助,可见他的性格变得谦逊有礼、仁慈大度。
悟空个性变化的原因:①深受唐僧仁慈佛心的教化;②紧箍咒对其冲动言行的惩罚与约束;③被师兄弟相助共克患难的情谊所感染;④取经路上重重磨难的磨砺;⑤誓要取得真经拯救人间的信念使他有了人生的价值。
15
(1)孙悟空定住了七仙女;调弄了赤脚大仙;喝了“玉液琼浆”;吃了“百味珍馐”;嚼尽了太上老君的“金丹”。
(2)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描写大圣尽情享受珍馐佳肴的情景,表现了大圣洒脱不羁、无所畏惧的性格。
(3)①机智顽皮。大圣定计赚哄赤脚大仙,并且变作赤脚大仙的模样去瑶池赴宴。②神通广大。大圣捻着诀,念声咒语,就把七衣仙女定住了。③勇敢无畏。大圣偷吃了太上老君的仙丹,毫无顾忌。
(4)玉帝彻底被激怒,派十万天兵前去捉拿孙大圣。天庭无人能降服孙大圣,玉帝又请来了西天如来佛祖,孙大圣和如来打赌斗法,结果被如来压在五行山下。
(5)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