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用“对折”“重合”这样的词语准确地描述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存在性,在丰富的现实情境中,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欣赏想象、操作发现等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其空间观念,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文化。?
教学重点:
能识别轴对称图形并能确定它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学难点:
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共同学习,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优美的视频图片集。
2、出示轴对称图片
? 师:好看吗?面对生活中这些美丽的图片,相信大家感受到美就在我们身边。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请谈谈你的感受。
预设1:这些图形的左右两边或上下两边完全一样。
预设2:都能沿一条线对折后完全重合
预设3:这些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小结:我发现同学们真细心,我们来看看下组视频。
预设:像这样,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折痕就是对称轴。(课件出示定义)?
3、生活中的轴对称
师:其实轴对称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现象?
预设:两扇门、一双鞋、一双手、同一人的两个脸颊、物体和镜中像、树叶、车标、……(有说得不准确的要及时纠正)
4、揭示课题:
师:我发现同学们是善于发现善于总结生活中的美,对称就在我们身边,并且给我们带来丰富多彩的美的享受,今天我们继续研究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 5、看书中图片,画出对称轴。
师:知道了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们画出下面这些图形的对称轴。(导学练第一题)
强调:画对称轴用虚线,两头都要露出一点。
(二)渐入佳境,探索新知。?
师:刚才同学们的表现很不错,老师希望你们能渐入佳境,更加出彩。
1、课件出示例1:(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师:这是一个有方格图的小树图案,它是什么图形?中间红色的虚线就是它的( 对称轴)。
师:如果把这个小树沿对称轴对折,图中的点A会与哪个点重合?
再来看,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格,怎么数?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几格?谁想上台数一数。
预设:小树是一个轴对称图形,中间那条竖线就是它的对称轴。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格。也就是说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师:再来观察,点A与点A' 的连线与对称轴什么关系?
预设:点A与点A'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 师:像点A与点A'这样的两个点就称为对称点,小树上还有这样的点吗?(生上台找一找,标注B与B'、C与C'…)
师:B与B'也具有同样的特征吗?我们一起来观察。
C与C'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预设: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连线都与对称轴互相垂
4、演示:结合同学们刚才发现的特点,我们一起把我们找特点的过程回顾一下。
5、小结
师: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就得出两个结论。(学生先说)
也就是说,只要是对称点,它们都有这样的关系。因此,
在轴对称图形中,(1)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2)对称点的连线都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三)实践探究,深化认识。
师:知道了轴对称图形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用它来解决什么的问题呢?一起来看。
1、课件出示例2: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师: 在画图之前咱们先思考一下: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吗?根据是什么? (口答)
预设: 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先找对称点……
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找拐弯处的关键点就行了,然后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描出拐点的对称点;再顺次连接各个点即可。
2、尝试作图。?
师:知道了方法,就请同学们试一试吧?
提醒学生:为了方便,我们可以先把每一个关键点用字母表示,然后,要充分利用方格纸的特点,用尺子规范作图,并注意保持画面干净整洁。
师:谁想上台画一画?(同时生上台演示讲解)
在这里可以多展示几位同学的作品?
3展示:同学们,我也画了,你们想不想知道我是怎么画的?
4.小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画的过程,你认为要想把轴对称图形画得又好又快?需要几个步骤?
预设:先确定对称轴,找出所有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最后顺次连接各个对称点。
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这个步骤吗?
生:一找关键点;二标字母;三找关键点的对称点;四顺次连线。(师板书)
5、师:还有其他的对称点吗?(引导发现其实有无数个对称点。)
想把图画得既准确又节约时间,我们只要找到关键点即可画出另一半。
(四)落实行动,巩固提高。
活动一:折一折,找对称轴。?
正三角形 正方形 五边形 六边形(同时生上台演示讲解)?
活动二:拼脸谱。
观察并找出另一半。
(五)总结?
1、谈收获。
2、欣赏、感受轴对称在生活中所创造出的美。课件出示。?
师: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建筑都是对称的,有一种雄伟端庄的美。老师想带大家去各地看一看,好不好?让我们出发吧!
3、小结:同学们,你感受到对称美了吗?这些图片给了我们一种美的享受,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去留心观察,我们就能发现的更多。只要我们用心去学习,我相信你们就是未来的设计师,设计出更加美丽的对称图片。?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互相垂直。
2、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①找关键点,标字母;?②数距离,描对称点?③顺次连线。
八、课后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操作性强,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因此,我充分利用这些指导原则,把理性知识转化为多种形式的感性材料,注重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理解抽象的轴对称图形知识,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美。
教材的编排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基本采用了教材上的教学资源。为了让学生为能更好的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通过一组对称图片的视频集,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观察轴对称图形的折叠重合过程,加深理解引出本节课重点,突破难点。
教学中我注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交流互动的平台。在学生通过动画轴对成图形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尝试着去总结轴对称图形、对称轴的含义。每个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背景是不一样的,这种差异本身就是很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充实、完善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这种学生与学生的交流远远强于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断锻炼了表达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对于知识的理解与完善。
课的最后,欣赏通过欣赏几组有轴对称图形特征的图片视频集。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在生活中的许多应用,从而体会到数学并不遥远,并不神秘,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既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亲密联系,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在优美的音乐、清晰的画面中,让学生置身与美好的情境中,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亲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