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A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A卷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1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科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8 22:1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鲁科版(2019)选择性必修3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官能团与有机化学反应 烃的衍生物 A卷
1.下列各项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是醛
B.乙烯和甲苯都能使酸性溶液褪色
C.在酯化反应中,羧酸脱去羧基中的氢原子、醇脱去羟基生成酯和水
D.苯酚有弱酸性,俗称石炭酸,因此它是一种羧酸
2.鉴别植物油和裂化汽油的正确方法是( )
A.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振荡
B.加入NaOH溶液,煮沸
C.加入稀,振荡
D.加入溴水,振荡
3.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三大营养物质。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油脂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②汽油、柴油和植物油都是由碳、氢元素组成的;
③葡萄糖、麦芽糖在一定条件下既能发生水解反应,又能发生银镜反应;
④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⑤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饱和硫酸钠溶液会使蛋白质发生盐析,具有可逆性;
⑥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是否水解完全;
⑦淀粉和纤维素的组成都是,不互为同分异构体,但水解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
⑧醋酸纤维素、油脂和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水解;
⑨淀粉、棉花、羊毛、蚕丝、油脂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A.②③⑤⑦ B.②③④⑥⑧ C.①②④⑨ D.④⑥⑦⑧
4.下列有关醛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用溴水检验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
B.1 mol 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2 mol Ag
C.对甲基苯甲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它含有醛基
D.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是醛类
5.已知:乙醇可被强氧化剂氧化为乙酸。可经三步反应制得,其中第二步的反应类型是( )
A.加成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反应 D.消去反应
6.分子式为的有机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一种酸和一种醇,且酸和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则符合该条件的有机化合物有(不考虑立体异构)( )
A.16种 B.13种 C.10种 D.8种
7.某有机化合物A的结构简式如图,下列有关A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该分子中含有两个手性碳原子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A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 mol A最多消耗3 mol NaOH
8.木糖醇可作口香糖中的甜味剂,可以防止龋齿,其结构简式为如图.下列有关木糖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木糖醇是和乙醇互为同系物
B.1 mol木糖醇与钠反应,至多生成56 L(标准状况)气体
C.木糖醇能发生取代、氧化、消去等反应
D.木糖醇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9.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试剂组合是( )

①银氨溶液 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③氯化铁溶液 ④碳酸钠溶液
A.②与③ B.③与④ C.①与④ D.②与④
10.百服宁口服液为解热镇痛药,主要用于治疗头痛、发烧。其主要化学成分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有机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分子式为
B.该有机化合物属于氨基酸
C.该有机化合物属于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有3种
D.该有机化合物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11.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种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向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有红棕色液体生成
B.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C.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溶液,均有沉淀生成
D.乙与氢氧化钠醇溶液反应得到两种烯烃
12.查阅资料得酸性强弱:>苯酚>。若用如图装置(部分夹持仪器省略)进行探究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②中试剂为饱和溶液
B.打开分液漏斗旋塞,①中产生无色气泡,③中出现白色浑浊
C.苯酚具有弱酸性,是由于苯环影响了与其相连的羟基的活性
D.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3.如图是以苯酚为主要原料制取冬青油和阿司匹林的过程:
(1)写出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
(2)B溶于冬青油导致产品不纯,可用______________除去(填序号)。
A.Na
B.NaOH溶液
C.溶液
D.溶液
(3)冬青油含有的官能团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阿司匹林在加热条件下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5)下列有关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第②步反应中的酸A可以是稀
B.第③步反应的类型为取代反应
C.1 mol冬青油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消耗3 mol
D.可以利用溶液鉴别冬青油和阿司匹林
14.氧化白藜芦醇W具有抗病毒等作用。下面是利用Heck反应合成W的一种方法: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
(2) 中的官能团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反应③的类型为_______________,W 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__。
(4)不同条件对反应④产率的影响见下表:
实验 碱 溶剂 催化剂 产率/%
1 KOH DMF
22.3
2
DMF
10.5
3
DMF
12.4
4 六氢吡啶 DMF
31.2
5 六氢吡啶 DMA
38.6
6 六氢吡啶 NMP
24.5
上述实验探究了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对反应产率的影响。此外,还可以进一步探究______________等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5)X为D的同分异构体,写出满足如下条件的X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
①含有苯环;②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6:2:1;③1 mol 的X与足量金属Na反应可生成2 g 。
(6)利用Heck反应,由苯和溴乙烷为原料制备,写出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机试剂任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凡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一定含有醛基的结构,但不一定属于醛类,如甲酸、甲酸酯等,故A错误;乙烯和甲苯能被酸性溶液分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苯甲酸,均能使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故B正确;酯化反应的机理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生成酯和水,故C错误;苯酚结构中不含有羧基,因此它不属于羧酸,故D错误。
2.答案:B
解析: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鉴别,A错误;植物油中含有酯基,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水解,产物都溶于水,裂化汽油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不溶于水,发生分层,现象不同,可鉴别,B正确;植物油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发生水解生成对应的酸和醇,但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缓慢,出现分层,裂化汽油与稀硫酸不反应,也出现分层,且二者密度都小于水,水层都位于下层,不能鉴别,C错误;植物油和裂化汽油中都含有碳碳双键,都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不能鉴别,D错误。
3.答案:D
解析:油脂中的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分子中含有不饱和键,所以油可以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脂肪是饱和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常温下呈固态,分子中不含不饱和键,不能使溴水褪色,故①错误。汽油、柴油是烃的混合物,植物油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故②错误。葡萄糖是单糖,不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③错误。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都是,但是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④正确。加热、紫外线、酒精、福尔马林能使蛋白质变性,变性是不可逆的;饱和硫酸钠溶液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盐析是可逆的,故⑤错误。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若淀粉水解完全,则加入碘水,溶液不变蓝色,故⑥正确。⑦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都为葡萄糖,故⑦正确。醋酸纤维素是纤维素乙酸酯,在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生成纤维素和乙酸;蛋白质水解后得到多种氨基酸;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丙三醇)和高级脂肪酸,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为甘油和高级脂肪酸盐,所以醋酸纤维素、油脂喝蛋白质在一定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⑧正确。油脂相对分子质量较小,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⑨错误。
4.答案:D
解析:碳碳双键、CHO都能与溴水反应,所以不能用溴水检验中是否含有碳碳双键,A错误;1 mol 中含有2 mol醛基,发生银镜反应最多生成4 mol Ag,B错误;苯环上的甲基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以对甲基苯甲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说明它含有醛基,C错误;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不一定是醛类,如甲酸、甲酸酯等,D正确。
5.答案:A
解析:可经三步反应制得,①先水解生成,为卤代烃的水解反应;②若直接氧化,碳碳双键也被氧化,则应先加成生成;③被强氧化剂氧化可得到,所以第二步的反应类型为加成反应,A正确。
6.答案:B
解析:该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为,又知其水解生成的一种酸和一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那么除酯基以外的烃基应为饱和烃基,若酸为乙二酸,那么醇为丙醇,丙醇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丁二酸,则醇为乙醇,乙醇有1种,丁二酸有2种,故此酯有2种;若酸为己二酸,则醇为甲醇,甲醇有1种,己二酸有9种,故此酯有9种,故总共有2+2+9=13种可能结构,B正确。
7.答案:B
解析:由结构简式确定分子式,分子式为,故A错误;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则分别与COOH、Br相连的2个碳原子为手性碳原子,故B正确;分子中含酚羟基,易被氧化,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C错误;酚羟基、COOH、COOC、Br均与NaOH溶液反应,则A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1 mol A最多消耗4 mol NaOH,故D错误。
8.答案:AD
9.答案:AD
解析:乙酰水杨酸中含有酯基和羧基,丁香酚中含有醚键、酚羟基和碳碳双键,肉桂酸中含有碳碳双键和羧基,可加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先鉴别出乙酰水杨酸(不含碳碳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然后加入碳酸钠溶液,丁香酚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无气体生成,而肉桂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可鉴别出肉桂酸,另外氯化铁溶液也可鉴别丁香酚的存在,故A、D项组合均能鉴别。
10.答案:AD
解析:根据结构简式可知该物质的分子式为,A项正确;该有机化合物中没有氨基、羧基,因此不属于氨基酸,B项错误;该有机化合物属于氨基酸的同分异构体只有1种,C项错误;该有机化合物中含有酚羟基,因此可以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卤代烃中不能电离出卤素原子,则向乙、丁中分别加入氯水,均没有红棕色液体生成,故A错误;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共热,均发生水解反应,生成对应的醇和NaX,然后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溶液,均有沉淀生成,故B正确;向甲、乙、丙、丁中分别加入NaOH的醇溶液共热,只有乙可以发生消去反应,因此加入稀硝酸调至溶液呈酸性,再滴入溶液,只有乙中有沉淀生成,故C错误;乙发生消去反应只能得到一种烯烃,即丙烯,故D错误。
12.答案:D
解析: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HCl气体,为了防止HCl干扰实验,应在二氧化碳和苯酚反应前将其除去,②中试剂可选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既能除去HCl又不引入新的杂质气体,A项正确;打开分液漏斗旋塞,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①中产生无色气泡,二氧化碳与苯酚钠反应生成苯酚,常温下苯酚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所以③中出现白色浑浊,B项正确;苯环对羟基有影响,使羟基能够电离产生氢离子,苯酚显弱酸性,C项正确;由于酸性: >苯酚>,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D项错误。
13.答案:(1)
(2)D
(3)酚羟基、酯基
(4)
(5)C
解析:(1)依据流程图可写出第①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此步为除杂,由B和冬青油的结构简式并结合酸性:(酚)>知,可用 溶液除去B。
(3)冬青油中含有的官能团为酚羟基、酯基。
(4)1 mol能与3 mol NaOH发生反应生成1 mol 、1 mol 和1 mol 。
(5)第②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酸A可以是稀硫酸,A正确;第③步反应为酯化反应,属于取代反应,B正确;酚羟基的邻、对位H原子可以被溴原子取代,1 mol冬青油与浓溴水反应最多可以消耗2 mol ,C错误;冬青油分子中有酚羟基而阿司匹林分子中没有,酚遇溶液显紫色,可以鉴别,D正确。
14.答案:(1)间苯二酚(1,3-苯二酚)
(2)羧基、碳碳双键
(3)取代反应;
(4)不同碱;不同溶剂;不同催化剂(或温度等)
(5);
(6)
解析:(1) 根据习惯命名法,A为间苯二酚;根据系统命名法,A为1,3-苯二酚。
(2)中的官能团名称为碳碳双键和羧基。
(3)由D、E的结构简式分析,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根据W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
(4)根据“控制变量法”,读表可知实验1、2、3变量是碱,实验4、5、6变量是溶剂;此外,还能探究不同温度和不同催化剂对反应产率的影响。
(5)根据D的结构简式可知D的分子式为,含有4个不饱和度,根据条件①含有苯环(4个不饱和度),②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个数比为6:2:1,说明X分子中含有2个
(对称位置),③1 mol的X能与足量金属钠反应产生2 g ,说明一个X分子中含有2个OH(结合H原子种类及个数比,说明2个OH也是对称结构),由此推出X的结构简式可以是 。
(6)结合题干反应④采用逆向合成分析法分析,能够反应得到目标产物的中间物质是苯乙烯和碘苯;可以根据反应①由苯与 KI/ BTPPC反应得到;苯乙烯可由卤代烃经消去反应得到:原料溴乙烷与苯发生取代反应制得乙苯,乙苯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得到卤代烃;据此可写出合成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