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友谊地久天长》教学设计
课题 《友谊地久天长》 课型或模块 歌唱
课时 一节课40分钟 年级 七年级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用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 基本掌握四拍子的挥拍方法,领会附点节奏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知识与技能 采用跟唱、带唱,全班分组合作完成二声部的学习。
教学重点 学生能用圆润的声音,自信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以表达真挚的友谊和惜别时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基本掌握二声部的合唱。
教学分析 《友谊地久天长》是花城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的唱歌课,第三单元的主题是“音乐与人的情感世界”,是七年级下册中的该单元的“乡情、亲情、友情、别情”中的“友情”部分,学唱这首歌,旨在启发、诱导学生珍爱友谊,不忘昔友。
《友谊地久天长》又名《过去的好时光》,这是一首著名的苏格兰民歌,是1788年由苏格兰诗人彭斯从一个老人那里记录下来。歌曲曾作为电影 《魂断蓝桥》的主题歌,歌词优美,深情,怀念着旧日的友人,回想着与朋友共同走过的路,一起同甘共苦,相互团结友爱,心里充满着激情。这首歌是英国最为著名的歌曲之一,常常作为朋友之间离别时的仪式歌曲。歌曲采用了弱起小节的形式,每一小节强拍上的附点节奏为全曲特征,结构简洁,素材精炼,特点鲜明。歌曲一共四个乐句,每句弱起,节奏平稳,重复较多,学生容易学唱。
教学理念 坚持贯彻义务教育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 这意味着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艺术载体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音乐,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首先要重视创设理解音乐的情境。教师要“煽情”,即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坚持“突出音乐特点”、听觉是接受音乐的最重要和最基本的途径,同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点拨”工作,使学生在对具体实例把握的基础上意识到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直接关联。“面向全体学生”,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全体学生熟唱背唱这首二声部歌曲。课程评价中,突出评价的激励功能,重视改善功能,以利于学生在观念、方法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的不断发展。
教学准备 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课件、学生用研学案。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说明
导入阶段 (一)课间视频:《朋友仔》
(二)思考问题:
1、歌曲名称是什么?
2、视频表现了什么情感? 自主学习回答以下问题:
1、音乐名称是什么?
2、音乐表达了什么情感? 1播放课件视频、音乐;
2打开研学案。 采用老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情感态度、参与程度进行定性评价。 故事与音乐有机的融合,启发学生学会珍惜友谊的情感价值观。
展开阶段
【研学活动一】
(一)唱、析《友谊地久天长》第一声部
1、复习唱第一声部,注意把握歌词的“一字多音”。
2、跟着钢琴对比不同节奏,哼唱第一乐句,思考歌曲反复使用附点节奏对歌曲情感表达的作用?(课本第32页) 研讨学习:
1、学生边听边观察课本歌谱。
2、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接着分组讨论归纳在研学案里。 1、播放课件范唱;
2、课本第32页歌谱;
3、研学案 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激发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学生注意力。诱发学生展开思维,主动学习。
拓展阶段
【研学活动二】
(二)学唱第二声部《友谊地久天长》
(1)全体学生轻声哼唱第一声部,教师加入二声部,边唱边听,初步感受二声部。
(4)教师指挥学生练习两个声部合唱,歌唱时注意聆听,力求声部的和谐与均衡。 (2)采用模唱、跟唱等方法跟钢琴和课件进行二声部的学习。
(3)全班分组进行二声部练习,两声部之间互相倾听,就像两个朋友轻声说话一样,唱准唱熟高低两个声部。
1、课件播放相关的音乐,
2、灵活使用钢琴带唱,
3、课本P32歌谱。
4、研学案 结合教学内容,学生之间从音准、节奏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相互评价。 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
研讨实践 【巩固拓展】
(四)挥、辨《友谊地久天长》
1、让学生了解四拍子的击拍图示。(课本第32页)
2、教师通过挥拍手势的强弱变化,引导学生掌握第一乐句弱拍起的指挥方法及演唱。
1、了解四拍子的击拍图示。(课本第32页)
2、练习第一乐句弱拍起的指挥方法及演唱。
3、欣赏电影《魂断蓝桥》片段,辨别节拍和音乐表现的效果。(三拍子)
4、欣赏泰国感人广告《最好的朋友》 1、播放课件二声部范唱;
2、课本第32页歌谱与指挥图示;
3、研学案 采用观察、提问、讨论等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 让学生探索并参与指挥挥拍的实践活动。
通过设置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情感拓展。
结束阶段
作业:请你们找一首最喜欢的和今天同主题的歌曲,送给你最知心的朋友。 1、请在研学案上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长收集研学案并交给老师。 共同回顾课件资料,课堂评价,上交研学案。 采用采访式总结评价,自评、他评相结合。 学生了解自己的音乐潜能,建立自信,促进音乐感知能力的发展。
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与音乐产生共鸣。首先要重视创设理解音乐的情境。教师要“煽情”,即通过友谊的故事引导学生或悲或喜,情感得到释放,从而营造出氛围,为直观感悟音乐创造条件。同时欣赏器乐演奏的《友谊地久天长》,就可以使学生的情感抒发与音乐形式、节奏自然产生共鸣,从而在不自觉的状态下建立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联系。所以,在本课的开头与结尾,教师引导学生体味感伤与快乐的情感变化,与所学音乐内容在情感一致的基础上产生共鸣。
二、坚持贯彻新的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提出的“有载体的欣赏”。这意味着教师要尽可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艺术载体来帮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音乐,同时,教师要做好必要的“点拨”工作,使学生在对具体实例把握的基础上意识到情感与音乐形式之间的直接关联。我在本节课中,多次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学生为主体,同时注意恰当的引导。给学生发言的机会,使学生从彼此的发言中得到启发,而老师则在全局的高度进行引导,贯彻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使学生上课兴趣提高,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三、在学习歌曲中,依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理解能力及阅历,通过提示引导,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表现歌曲。在本节课小组合作学唱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并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艺术处理。这既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也培养学生的演绎分析能力。
课例教学点评
设计时间: 2017年 5 月 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