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悲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粤教版八年级音乐下册第3单元《悲剧 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03-17 20:4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提琴协奏曲----
《梁山伯与祝英台》

[年级]八年级
[课时]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目标]
1、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
3、通过欣赏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教学重点]
使学生在听赏音乐过程中了解音乐各要素的作用,并具备一些基本的曲式结构常识。
[教学难点]
如何使学生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获得音乐情感的体验,并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
[教学方法]
主要有分析讲授、演示、欣赏、启发、等方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平台
[软件技术] PPT,MP3剪辑,爱剪辑,优酷等等
[教材分析]
通过本课,使学生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部描述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并对封建礼教进行愤怒控诉与鞭笞,反映人民群众反封建思想感情的爱情悲剧。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由何占豪、陈钢作曲,于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并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同时,作者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一段电子琴视频供同学们欣赏。提问:同学们,你们有谁知道刚才电子琴演奏的是什么歌曲吗?《梁祝》
接着提问同学们关于梁祝的故事。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梁祝的故事。进入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
(二)讲解什么是协奏曲
什么是协奏曲?
一种独奏乐器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大型乐曲,由什么乐器担任独奏就叫什么协奏曲。如:小提琴协奏曲
——是由小提琴担任独奏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的协奏曲。
(三)介绍创作背景
这是一部以广泛流传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为题材,由何占豪和陈钢创作,以同名越剧的唱腔为素材而写成的单乐章小提琴协奏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 。如今已列入世界名曲,名叫《蝴蝶的爱情》。
(四)介绍作曲者
何 占 豪(1933-) 浙江人。曾在浙江省越剧团乐队工作,后入上海音乐学院进修班学习小提琴,并和几位同学组成“小提琴民族学派实验小组”,探索小提琴作品创作和演奏上的民族风格问题。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就是这种探索的成果。毕业后,转入作曲系,随丁善德学作曲。除《梁祝》外,越剧《孔雀东南飞》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陈 刚(1935-) 上海市人。,十岁起随匈牙利钢琴家学钢琴。1955年进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从师于丁善德、桑桐和苏联专家,毕业后留校任教。大学四年级时,与何占豪合作写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以后又编写了《苗岭的早晨》、《我爱祖国的台湾》、《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清水江恋歌》等小提琴作品以及其他器乐作品。
(五)分析乐曲的结构(欧洲古典传统的奏鸣曲式与这首乐曲的对应关系,见图)
这部作品按照剧情构思布局,综合采用交响乐与中国民间戏曲音乐的表现手法,深入而细腻地描绘了梁祝相爱、抗婚、化蝶的情感与意境。用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构成,结构图如下:

(六)欣赏歌曲依结构图欣赏作品:
引子:乐曲一开始由长笛奏出了华彩的旋律,呈现出一派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景象。由双簧管奏出的主题音调,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
呈示部:
爱情主题──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了主部爱情主题,它纯朴、甜蜜而深沉,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
草桥结拜──独奏小提琴以朴素的旋律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诗意的爱情主题,在音色浑厚的低音上重复一次,大提琴介入,独奏小提琴与浑厚的大提琴形成对答。
相亲相爱---乐队全奏爱情主题,充分表达梁祝真挚纯洁的友谊,爱意由此萌发。这段旋律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全曲的核心音调。
副 部---一段欢快活泼的大小提琴协奏描绘了同窗三年中共读共玩,两人追逐嬉闹的情景,纯洁的友谊在祝英台的心中慢慢幻化为纯真的爱情,祝英台暗暗倾慕才气俱佳的梁山伯。
再现主题—长亭惜别 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爱情主题变化而来的抒情而徐缓,似断似续的音乐,它表现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难言的内心感情。接着,在弦乐颤音背景上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缠绵而深情的对答旋律,清淡的和声与配器,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情画意,引人遐想。
展开部:(由三部分构成,抗婚、楼台相会、哭灵投坟。)
抗婚---祝英台的父亲逼祝英台嫁与官僚马府少爷马文才,祝英台抗婚不嫁(铜管乐奏出了表现残暴的封建势力的主题)。紧接着小提琴采用戏曲的“散板”节奏,奏出英台惶惶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乐队以强烈的全奏,衬托着主奏小提琴猛烈的切分和弦奏出反抗主题,逐渐形成了矛盾冲突的高潮,越来越激化,
楼台相会---(传说中正在此时,梁山伯来祝家探望,得知祝英台为女子也得知祝英台的痛苦,二人楼台相会互诉衷肠),这时大提琴与小提琴对答式的手法“一问一答”,仿佛梁山伯与祝英台互诉衷肠、沉痛哀怨的情景,是一种如诉如泣的曲调。
哭灵投坟---乐曲运用戏曲中的紧拉慢唱的手法,将祝英台悲切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至(传说中在梁山伯归家后不久病故,祝英台得知后悲痛万分,她已下定了决心选择了一条道路,她与父亲约定,穿素服上花轿,并绕道梁山伯的坟前祭奠,父亲同意。那天祝英台来到坟上向苍天哭诉后碰碑自尽)。锣、鼓、管、弦齐鸣表现祝英台纵身投坟,全曲达到了最高潮,并奏出赞颂的音调。
再现部:化蝶——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最终以悲剧性的结局结束了,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坟墓中飞出一对行影相随,不弃不离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由飞翔。作品的再现部正是在轻盈飘逸的弦乐的衬托下,再现爱情的主题,在最后这段中,没有悲痛,没有忧伤,只有优美欢快的那只“化蝶”乐曲,仿佛在给我们讲述着一段感人肺腑的爱情传说。
乐曲出现了引子的音乐素材,而这已不是人世间的美景,而是带入了神化的意境。“化蝶”(当祝英台撞向石碑,墓穴突开,祝英台纵身投入后,从坟墓中飞出一双蝴蝶),这时再次听到“爱情主题”。许多艺术家都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这一动人的情节,朗读一段“化蝶”的歌词。最后归纳出乐曲的深厚内涵:所有的人都被梁祝二人所感动,对他们的命运给予同情,人们不甘于悲剧的结局,因为人们憧憬未来美好生活。一双彩蝶翩翩起舞,飞向远天,去寻找真正属于他们幸福,而给人间留下了无限地遐想。
(七)课堂小结
通过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全曲,使学生了解到,人的一生所能经历的情感是有限的,而置身于音乐之中,人生会丰富许多许多,通过这首作品,也告诉学生人间最可贵的就是真情。
(八)课后作业
搜索国外爱情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比较一下《梁祝》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你比较喜欢哪个?
[教学说明]
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时,应有意识启发学生注意音乐线索的发展和剧情发展的联系,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奏鸣曲式的各组成部分及每一部分的典型功用。
[教学反思]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