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 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21:2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5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下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近现代中国社会性质的三次转变
鸦片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会主义社会
本节课我们需要思考的三个问题:
A
B
C
改造什么?
为何改造?
如何改造?
一、改造什么?
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改造什么?
二、为何改造?
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在生产中遇到了怎样的问题?
为何改造?
土改结束后(1953年)湖南省贫雇农平均每户占有生产、生活资
料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农业统计资料
生产、生活资料
耕地(亩)
牛(头)
猪(只)
犁(张)
水车(架)
房(间)


6.89
0.32
0.58
0.62
0.16
3.91
(20世纪50年代)土地改革后,农村经济基本上还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劳动生产率低下,假如任其自由发展、不引导走组织起来的路,不仅不能改善农民的生活,而且农村也不可能为工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商品、粮食、轻工业原料等条件。
——《历史纵横》
分散、落后的农民个体经济无法抵御自然灾害
原因一
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对农业的需要
原因二
为何改造?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绝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遭受着过重的商业利润的剥削和机器工业的排挤,过着悲惨的生活。建国初期,由于旧中国经济不发达,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解放后,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占有很大比重。手工业是供应城乡人民生产和生活资料需要的主要来源,农村生产资料的90%,农民的生活资料70%左右都靠手工业,城市居民也需要大量的手工业产品。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原因一
原因二
为何改造?
生产力低、资金少
手工业是国民经济
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解放初期,我对共产党感到害怕,以为共产党来了,工商业者的财运,将要被共产党去掉,以致恐惧不安,所以对自己的企业,不抓生产,将部分生产资料作为账外资金,如果企业没有了,自己还有办法。”
——《南京工商界的思想变化过程史料》南京市档案馆藏
材料二: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
为何改造?
私营工商业中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
存在剥削关系,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三、如何改造?
形式:
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则:
自愿互利
推广方法:
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如何改造?
高级农业



初级农业



农业互助组
一般由几户至或十几户组成,共同劳动、分散经营。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和收获的农产品,仍归私人所有,但由于换工互助,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的集体经济组织。特点是土地入股,耕畜、农具作价入社,由社统一经营,社员集体劳动,劳动产品统一进行分配。
主要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基本单位是生产队。把劳动力,土地,耕畜,农具固定给生产队使用
社会主义公有制
如何改造?
参加合作社农户
占全国农
民总数(%)
参加高级
生产合作社
占全国农
户总数(%)
1.18亿户
96.3
1.0742亿户
87.8
毛泽东亲自主持编写了怎样办合作社的书,这使得农业合作化进入了高潮。到了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到高级社的过渡,这比毛泽东的计划早三年。
农业合作化实现后,农民代表向党中央毛泽东报喜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如何改造?
如何改造?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11月,中华全国合作社联合总社召开了第三次全国手工业生产合作会议,确定了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和政策,即“从方针上,应当是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在组织形式上,应当是手工业生产小组、手工业供销生产合作社到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如何改造?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如何改造?
单个企业公私合营
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
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国有企业。
全行业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公有制





“南京水泥厂的资本家姚乃炽等人对于公私合营又喜又忧他们喜的是企业实行公私合营,生产上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由政府解决,不必再烦神了,忧的是合营后个人的职位、薪金、股权、股息怎样解决没有底。”
——《搏浪前进——中国水泥厂史料专辑》
对于私营工商业主的顾虑,国家是如何应对的?
如何改造?
第一、对于资产阶级,用赎买和国家资本主义的方法,有偿的而不是无偿,逐步的而不是突然的改变资产阶级的所有制。
第二、要在改造他们的同时,给予他们必要的工作安排。
第三、不剥夺资产阶级的选举权,并且对于他们中积极拥护社会主义改造而在这个改造视野中有所贡献的代表人物给予恰当的政治安排。
—中共中央《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问题的决议》
资本家的身份:剥削者
与国家合作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或管理者
如何改造?
历史小故事:《公私合营中的荣毅仁》
“像我们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要搞企业、搞生产,一定要走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国民经济。当然我也是逐步解除顾虑,逐步懂得这个道理的。正因为我懂得了这个道理,所以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主动配合的作用。”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造?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天津市青年资本家宣誓
积极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保定市私营百货业的工商业
者踊跃签名申请公私合营
上海市工商业者家属代表
写保证书表示拥护私营
如何改造?
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
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一亿二千万农户和五百多万个手工业者
的个体经济已经变为集体经济。七万户的私营工业企业已经变为公私合营
企业,将近二百万户的私营大中小商店,已经变为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
店、合作小组或者直接变为国营商店。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
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各种条件的成熟,由于共产党和人民
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大革命的过程里,社
会财产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
相反,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
的成绩。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年6月26日)
改前
改后
农业
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
手工业
手工业者私有
集体所有
资本主义工商业
资本家私人所有
国家所有
三大改造
实质: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改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伟大意义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存在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为前提的;
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资料全部由社会直接占有;
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有计划地组织社会生产;
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开始消亡;
社会主义社会人们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
课堂小结
三大改造
改:


手工业
资本主义
工商业
引导农民
(手工业者)
参加合作社
改造形式:公私合营
改造政策:赎买
生产资料
私有制
社会主义
公有制
造: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衡量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成功、是否优越,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其在重大风险挑战面前,能不能、组织八方共同应对。”
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非凡的组织动员能力、统筹协调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能够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