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三大改造课件(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21:41: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大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概念阐释: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 5 课
三 大 改 造
(1953年—1956年底)
课标: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学习目标
1.知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
造的形式和实质、完成时间及历史意义。
2.通过研读史料,分析三大改造的实质及其完成的历
史意义。
3.体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第一篇 生产合作齐携手
第二篇 和平过渡迎创举
第三篇 社会主义展新貌
目 录
第一篇 生产合作齐携手
1950年—1952年土地改革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彻底的最全面的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农民通过土地改革分得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
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老农民的烦恼
仔细听一听他们都有什么烦恼?
时间:1952年的某天
地点:某村的村口大树下
人物:老张、老王
老李、老赵
第一篇 生产合作齐携手
个体家庭较贫困,缺少资金、劳动力、生产工具,无法解决水利问题。
我家有牛,没有青壮年劳动力。
我家有地没有牛。
我家有地,但一件农具都没有。
我家分得的土地地势较高,农田没法灌溉,而且村子没有水利灌溉设施。
第一篇 生产合作齐携手
随着工业建设和城市工矿区的发展,城镇人口的迅速增加,国家对商品粮和工业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经济建设发展需要。
——《共和国重大事件纪实》
第一篇 生产合作齐携手
原因:

形式:
原则:
阶段:
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自愿互利
农业互助组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合作社成员可以……
交流生产经验
合作改善农具
学习科学选种
兴修大型水利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农民结队报名入社
河北邯郸郊区酒务楼村的农民报名入社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产品
1956年产量
比1952年增加
比历史最高水平增加

1.95亿吨
19%
30%

164吨
26%
93%
农村经济大发展
结果: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国的手工业劳动者很多,生产量大,涉及的行业非常广泛,但大多数是分散的个体生产者,由于生产力低、资金少,在旧社会过着悲惨的生活……
……手工业生产是分散的、落后的、保守的、盲目的,不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不能改变它的私有制,就不能纳入国家计划轨道……就不能提高其生产力,也就不能把手工业者由穷困的状况引到富裕的境地。
—— 程子华《建国后的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手工业改造的形式: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生产的农具质量差,但人手充足,产量高。
铁匠甲、乙遇到了什么问题?
生产的农具质量好,但人手缺少,产量不高。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参加手工业合作社人数
占手工业者总数
603.9万人
91.7%
结果:
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二篇 和平过渡迎创举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
——选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上海水泥厂厂长——刘鸿生
公私合营是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
——选自百度百科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国家规定年息为5%。)
——选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时间:
形式:
1954年起
公(国家)私(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资本家)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位资本家的肺腑之言
200×5%=10(万元)
积极支持还是怀疑反对?
依据国家政策,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依据国家政策,一位资本家的企业公私合营时核定资产200万元,国家十年内每年发给股息,年息为5%,这位资本家每年可得多少股息?十年共得多少股息?
10×10=100(万元)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赎买政策
创举:
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6年1月,工商界代表乐松生向毛主席送喜报
乐松生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仁堂的公私合营
同仁堂是我国著名的重要名牌老店,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同仁堂一直受到党和人民政府的关怀,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1954年,为了贯彻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政策,北京市地方工业局选择同仁堂作为首批公私合营的示范企业。同仁堂的经理乐(yue)松生以大局为重,顺应历史潮流,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高度赞扬。公私合营后,同仁堂在生产、销售规模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发展。
——选自部编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同仁堂合营后,解放了生产力,经过短短几年的努力,企业面貌大改观。……初步改变了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向着机械化、半机械化大生产迈进了一大步……增设了同仁堂提炼厂,通县果园药酒车间,扩建了大栅栏同仁堂门市部,增设了同仁堂第二门市部。
——孙洪群、 金永年《公私合营前后的北京同仁堂》
结果:
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
内容
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形式
变化
农业生产
合作社
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公私合营
赎买政策
结果: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三篇 社会主义展新貌
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
个体经营
私有制
社会主义公有制
集体化道路
三大改造的实质:
将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第三篇 社会主义展新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基本完成。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空前高涨……生产和建设都有了很大的增长。人民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大部分农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所有这些,都为胜利实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三篇 社会主义展新貌
社会主义改造中存在的缺点和偏差:
“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工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造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长期遗留了一些问题,1956年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对一部分原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也不很适当”。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问题:在社会主义改造工作的后期,也存在着要求过急、 工作过粗、改变过快等缺点。
第三篇 社会主义展新貌
01
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02
资本主义工商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03
手工业
公私合营
三大改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改革,中国永远在路上
感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