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洪泉乡中学
2020-2021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统编版同步课时试题
第四单元
单元检测
1.下列加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学校学习,要潜心修学,更要诚心修身,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B.有些标题党为吸引眼球,不惜断章取义、制造噱头,
夸张媚俗、故弄玄虚,以致误导舆论。
C.他反复使用这些陈腐的题材,所以读他的文章味同嚼蜡。
D.做学问一定要有严谨求实的态度,对每个问题都要追根究底,对每一点怀疑都要吹毛求疵。
2.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竹,柔韧清秀,刚健挺拔,最宜入诗入画。
②竹如谦谦君子,它有兰的优雅,松的高洁,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
③那成片的竹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
那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水墨画。
④“虚心有致,高风亮节”是文人雅士对竹的评价,“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则是活脱脱的人格写照了。
⑤郑板桥一生爱画竹,自有个中缘由;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也不仅仅是情趣使然。
A.④⑤②①③
B.①③②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④②⑤
3.指出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
①文字是一道桥梁。_____________
②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_____________
③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_____________
④回头来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_____________
4.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隽永的温馨。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准备的一桌佳看,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切的一次长谈。
,
。
5.语言综合运用。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古代的书,可以传承古圣先贤的精神;读现代的书,可以与同时代的人进行精神上的交流。我校九年级开展读书活动,请你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向学生推荐《傅雷家书》或《培根随笔》,写出推荐理由。
(2)为了宣传本次活动,各班要办黑板报,请你结合范例,写出两个栏目名称。
栏目一:书海泛舟
栏目二:名人有约
栏目三:_________
栏目四:_________
(3)请你为本次读书活动写一句宣传语。
(不得超出10个字)
6.学完本文后,某校九(2)班举行了“丰富的无言之美”主题活动,各小组以“诗词之美”和“雕塑之美”为主题展开活动,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
(1)【诗词之美】
①根据诗歌内容,下面诗句空缺处应填入哪一个词语?为什么?
春风知别苦,不遣______青。(A.松枝
B.柳条)
②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举办一次古诗文朗诵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帮他补写出下联。
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
(2)【雕塑之美】
下面是某小组搜集整理的资料,其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众所周知,爱神维纳斯的雕塑是断臂的。【甲】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就被公认为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她端庄秀丽,体态丰腴,美丽的椭圆形面庞,希腊式挺直的鼻梁,平坦的前额和丰满的下巴,平静的面容,流露出希腊雕塑艺术鼎盛时期沿袭下来的理想化传统。【乙】她的嘴角上略带笑容,却含而不露,给人以矜持而富有智慧。人们似乎可以感受到,女神的心情非常平静,没有半点的娇艳和羞怯,只有纯洁与典雅。
①【甲】处画线句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应把“________”与第一个“________”调换位置。
②【乙】处画线句存在成分残缺的问题,应在“________”后加“________”。
7.请仔细观察漫画,说说其中的寓意。
8.仔细阅读下面的表格,回答后面的问题。
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的调查统计表
调查结对象
学生
老师
对“整洁”取向的认可度
39%
96%
对“朴素”取向的认可度
13%
85%
对“个性”取向的认可度
94%
16%
对“品牌”取向的认可度
82%
37%
在对“中学生着装取向的认可度”方面,学
生与老师有什么不同?请简要概括。
9.综合性学习。
贵州地区少数民族聚集,民风淳朴,风俗各异。
毕节某校举办了一次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踊跃参加。
材料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皆宜的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在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獅、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请仿照示例,从“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请根据以上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3)不同地区或民族有不同的节日风俗,请说出你所在地区特有的节日。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如果说笔墨纸砚是中国古代文人的身份象征,那么,诗书画则是历代通才大家的文化代码。无诗无以言志,无书无以寄情,无画无以致雅,水墨丹青,光耀中华。
______________
李可染
①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因此,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几千年来,在这方面积累了极为宝贵的经验,以至达到出神入化的程度。
②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古人名之曰“平”,这是笔法的基本规律。“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最好的形容。只有明白了“平”的道理,然后才能在“平”的基础上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用笔的变化是无穷的,但无论怎样变化都要力量基本平均,所用力量不能悬殊。黄宾虹说幼时学书法,开头写“大”字只有五个“点”,就是起落笔太重,行笔太轻,力量悬殊,形成线条的空虚,书家把这叫做“系马桩”。
③唐人论画“凡画山水,意在笔先”,是说作画先立意的重要,也包括用笔的要求。可以意到笔不到,决不可笔到意不到。画线决不能像骑自行车走下坡路似的直冲下去,也不能像溜冰似的滑了过去,这种用笔看似痛快实则流滑无力。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古人叫“留”,又曰“如屋漏痕”。这是笔法中极重要的一点,达到这一点很不容易,要下很大功夫。
④我在齐白石家十年,主要在于学习他笔墨上的功夫。他画大写意画,不知者以为他信笔挥洒,实则他行笔很慢。他画枝干、荷梗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毫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力平而留,到处可收。齐师笔法达到高峰,在他的画上常常题着:“白石老人一挥”。我在他身边,见他作画写字,严肃认真、沉着缓慢,心里不时冒出一句潜词:“我看老师作画从来就没有‘挥’过。”
⑤黄宾虹论笔墨,以我浅见所知是古今少有的。黄老作画,笔在纸上摩擦有声,远听如闻刮须,我曾戏问黄师,他说行笔最忌轻浮顺滑。笔尖遇到纸的阻力沙沙作响,古已有之,所以唐人有诗云“笔落春蚕食叶声”。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⑥笔墨是形成中国画艺术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画家有了笔墨功夫,意象与物象浑然一体,笔墨腴润而苍劲。笔情墨趣,光华照人。我国历代画家、书家在长期实践中为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实在值得我辈仰止,发扬光大。
(1)请用文中的关键词为本文拟题。
(2)与西洋画相比较,中国画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3)中国书画家写字画线的基本笔法是什么?常见变式有哪些?
(4)作者所主张的“笔墨功夫”有哪些要点?请摘录在答题线上。
(5)简述本文的论证思路。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与辨析。D.吹毛求疵: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用在句中不合句意。A.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使用正确。B.断章取义: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而只根据自己的需要孤立地取其中一段或一句的意思使用正确。C.味同嚼蜡: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使用正确。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①为总起性语句,应排在最先;③中
的“抒情诗”和“水墨画”与①中的“最宜入诗入画”衔接紧密,
因此,③排在①之后;②中“竹如谦谦君子”与③中的描写竹
林“风过如丝弦裂帛,雨来如琴瑟和鸣”对应,故②在③之后;⑤中提到的文人承接②中的“深受古代文人的青睐”,所以②后是⑤;而④是对⑤的进一步深化,所以④应排在⑤之后,这
样正确的排序是①③②⑤④,故答案选B。
3.答案:①比喻
②反问
③引用
④拟人
4.答案:示例:温馨是上学时妈妈不厌其烦的一声叮咛;温馨是成功时朋友发自肺腑的一句祝贺
5.答案:(1)(示例1)《培根随笔》推荐语:《培根随笔》教给
我们哲学、伦理、处世之道,文笔紧凑,说理透彻,警句迭出。
(示例2)《傅雷家书》推荐语:《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少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
爱的教子名篇。
(2)(示例)(栏目三:)读书偶得(栏目四:)小议读书
(3)(示例1)让经典浸润人生
(示例2)以书为伴,快乐一生。
解析:(1)明确推荐的名著,再根据其内容或写法特点阐明推荐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2)栏目名称符合活动主题,用四个字表述即可。(3)宣传语要紧扣“读书”主题,能激发人们参与活动的兴趣。
6.答案:(1)①B
②展想象感悟意境
(2)①从
雕像
②智慧
的感觉
解析:(1)①这是两句送别诗。古人送别时有折柳枝相赠的风俗。“柳”和“留”谐音,常用“柳”来表示“留下来”的意思,以示挽留之意。
②对对联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第一,上下联字数要相等;第二,上下联词组结构要相同,词性要一致;第三,上下联平仄要相协。按照以上要求,围绕“古诗文朗诵大赛”这个主题来补写即可。
(2)①【甲】句语序不当,应该采用调序的方法修改。②【乙】句缺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添加“的感觉”。
7.答案:阅读可以让我们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开阔我们的视野,让我们成为更优秀的人。
解析:仔细观察漫画主体,品味漫画文字,寻找生活依据。从图中站在“读书”上面的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而另一个人站得低,看远处吃力,联系生活实际,可知其寓意。
8.答案:学生对“个性”“品牌”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
老师则较低;老师对“整洁”
“朴素”两项着装取向的认可度高,学生则较低。
9.答案:(1)(示例1)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
和谐美好。
(示例2)清明节,折柳踏青,祈求祛恶辟邪、一帆风顺。
(2)(示例)①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②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3)(示例1)彝族火把节。
(示例2)苗族跳花节。
解析:(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认真审题,模仿示
例,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节日作答即可,解答时,注意体现
“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不要漏答内容。(2)本题考查提建
议或意见的能力。解答时要读懂材料,针对题干中的要求,
再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建议,语言要通顺,表意要明确。(3)本题考查个性化表达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日常生
活中细心积累,多关注当地的传统文化,这样才能信手拈
来,顺畅答题。
10.答案:(1)笔墨功夫
(2)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
(3)基本笔法: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或“平”)
常见变式:提、顿、轻、重、疾、徐等。
(4)①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②好的用笔,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起笔无顿痕;行笔沉涩、力透纸背;收笔截然而止、亳无疙瘩,笔法中叫‘硬断”亦可。“力平而留,到处可收”亦可。)③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能抓住要点作答即可。摘录“平、留、雄健”三个关键词亦可)
(5)首先提出“笔墨的研究成为中国画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画家把书法看作绘画线描的基本功”。然后指出中国书画家的基本笔法: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要处处收得住,意到笔随。并以齐白石作画沉着缓慢和黄宾虹笔力雄健为证。最后再次强调笔墨功夫的重要性。
解析:(1)作者在文章中写了写字画线的基本功,意到笔随的功夫,齐白石老人的绘画功夫,黄宾虹的绘画功夫。这些都可以用“笔墨功夫”四个字来概括。
(2)本题考查筛选和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文章开头作者即明确指出了中国画的主要特点——中国画在世界美术中的特色是以线描和墨色为表现基础的。根据这句话即可摘取出答案。
(3)首先要找到问题的出处。问题出自文章的第②段,第一问可以用第一句话“写字画线最根本的一条是力量基本要匀,不能忽轻忽重”中的语句概括。然后阐释“平”的笔法,以及“笔法中的提、顿、轻、重、疾、徐等变化”特点。
(4)本题考查信息提炼与概括能力。文章第②段主要写运笔的力量功夫;第③④段主要写用笔的功夫,要做到意到笔随;第⑤段写“黄老师笔力雄健,如高山坠石,笔墨功夫达到了很髙的境界”。
(5)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的梳理与概括能力。首先细读全文,明确文章的基本观点、论述的具体内容、采用的论证方法等;然后采用“首先……然后……最后……”的答题模式组织语言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