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
西夏
北 宋
辽西夏北宋的并立
北宋的版图远不如汉唐时期。当时与北宋并立的政权,北方有契丹族建立的辽,西北有党项族建立的西夏。
契丹族和党项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呢?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7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
2.知道辽与北宋的战与和,掌握澶渊之盟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3.正确认识北宋与辽、西夏的关系。
阅读文本3分钟,完成下列表格
政权
辽
西夏
北宋
民族
汉族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开封
治国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相权、财权。
政权
辽
西夏
北宋
民族
汉族
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都城
东京
治国
措施
强化中央集权,收兵权、相权、财权。
辽、西夏和北宋
三个并立政权的基本情况表
契丹族
10世纪初
耶律阿保机
上京临潢府
发展生产,创制文字。
党项族
11世纪前期
元昊
兴庆府
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创制西夏文字。
相关史事
辽墓壁画《契丹人引马图》
契丹是我国北方的古老民族之一。契丹正式见于历史文献记载的年代是389年。契丹人过着逐水草往来迁徙的游牧生活。“行营
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天土著,四时畋[tián]猎是生涯。”经过约500年的发展,到唐朝时,契丹已逐渐强大起来。
一、契丹族与党项族
①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
②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
③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
辽(契丹)
辽建立背景(兴起)
时间:
都城:
建立者:
国号:
民族:
10世纪初
上京临潢府
耶律阿保机
辽
契丹族
1、契丹的崛起
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
契丹文铜镜
契丹文字及大字银币
西夏建立背景(兴起)
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国号:
民族:
元昊
西夏
党项族
2、党项族的崛起
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
兴庆府
11世纪前期
西
夏
符
牌
西夏文石碑拓片
西夏文字
西夏印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西夏
辽
北宋
民族政权并立
问题思考:辽和西夏政权崛起有哪些相似的原因?
都重视学习中原文化。
2.创制本民族的文字;
3.重视农耕,发展经济。
1.制定各项典章制度;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期
战?和?
辽太宗时期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冲突加剧
{5940675A-B579-460E-94D1-54222C63F5DA}时期
战?和?
辽太宗时期
宋太祖晚年
宋太宗
宋真宗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冲突加剧
友好和平
战争
战争(澶州之战)
战——和——战——?
归纳辽与北宋的关系: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请同学们做一个小小军事家,结合课文和下图,完成下面的战争报告吧!
澶
渊
之
战
辽
北 宋
1.交战双方
2.交战地点:
3.关键人物
4.战争结果:
攻方:
守方:
辽
北宋
澶州(古称澶渊)
寇准
宋真宗
双方议和,签订“澶渊之盟”
辽与北宋的关系:战——和——战——和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影响)
材料一:澶渊之盟,“稍以金帛啖之,虏欣然听命,岁遣使介,修邻国之好,逮今数百十年,而北边之民不识干戈,此汉唐之盛所未有也”。
----苏辙《栾城后续》
①使北宋与辽之间保持着长期和平稳定的局面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②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616DA210-FB5B-4158-B5E0-FEB733F419BA}
辽(游牧文明)
北宋(农耕文明)
输出商品
种类
漆器
茶叶
瓷器
粟(小米)
马
羊
农业产品、手工业制品、奢侈品等
矿物
香料(进口)
骆驼
丝织品
牲畜和土特产品等
(雄州榷场)宋辽输出商品对比表
材料三:这都是屈辱求和,加重百姓负担,议和后,宋廷安于现状,“忘战去兵”“武备皆废”灭国之祸始于此。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篇》
③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
如何评价澶渊之盟?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
自主学习:阅读课文P36正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与北宋关系怎样?
(2)
后来西夏为什么与北宋议和?
(3)
宋夏和约的内容及影响?
战争
连年的战争使西夏受到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
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先战后和
合作探究: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对社会经济和民众生活有什么影响?
1、北宋与辽、西夏订立和约,使北宋与辽、西夏之间保持着和平稳定的局面。
2、对社会经济而言,避免了战争给社会生产力带来的破坏,促进了我国边远地区的贸易与开发,有利于经济的交流和发展。
3、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民众的赋税负担。
4、加强民族间的友好关系,促进了民族交融
碰撞中的融合
北宋
西夏(党项)
辽(契丹)
1044年,签订和议。
1005年,澶渊之盟。
战是短暂的,是历史的支流
和是长久的,是民族的主流
课堂小结
建立时间:1038年
建立者:元昊
都城:兴庆
建立时间:916年
建立者:耶律阿保机
都城:上京
我们今天的56个民族里有契丹族和党项族吗?
契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
达斡尔族
党项
大部分与其他民族融合
中华民族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