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 含解析(优生加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 含解析(优生加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09:06: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三章 第1节机械运动(优生加练)
一、单选题
1.小汽车匀速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小红观察到小汽车速度表的指针始终在110km/h位置处,在超越相邻车道上同向匀速行驶的另一辆大客车的过程中,小红发现自己经过该车的时间约为5s,则下列四个选项中最接近大客车速度的是(? ??)
A.?36km/h???????????????????????????B.?80km/h???????????????????????????C.?105km/h???????????????????????????D.?144km/h
2. 2016年年底以来,国内共享单车突然火爆起来。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它环保便利,深受大众喜爱。为体验这一新鲜事物,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km的速度骑共享单车匀速前进,则(??? )
A.?? 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3.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面行,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
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D.?无法确定
4. 甲、乙两车,从同一起点出发,沿平直公路行驶到相同终点。甲车在前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二分之一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v1≠v2 , 则(?? )
A.?乙车先到达??????????????????????B.?甲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5.一人驾一小船逆流航行,河水流速为5米/秒,船在静水中速度为10米/秒,在途中掉下一箱可漂浮物品,5分钟后发现,于是掉头回追,回追上这只木箱还需的时间是(?? )
A.?大于5分钟?????????????????????B.?少于5分钟?????????????????????C.?可能永远也追不上?????????????????????D.?等于5分钟
6.利用超声波遇到物体发生反射,可测定物体运动的有关参量,如图甲所示仪器A和B通过电缆线连接,B为超声波发射与接收一体化装置,而仪器A为B提供超声波信号源而且能将B接收到的超声波信号进行处理并在屏幕上显示出波形。现固定装置B,并让它对准匀速行驶的小车C,使其每隔固定时间T0发射一短促的超声波脉冲(如图乙中幅度大的波形),而B接收到由小车C反射回的超声波由A处理后显示成图乙中幅度较小的波形,反射滞后的时间在乙图已标出,其中,T和△T为已知量,超声波在空气中的速度为v0也已知。由所给信息可知(?? )
A.?小车右运动速度 ??????????????????B.?小车往左运动速度
C.?小车往右运动速度 ???D.?小车往左运动速度
7.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的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 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1、n2 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 P1、P2 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 与 P2 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0.9 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 米/秒。则被测车的车速为(??? )
A.?20 米/秒????????????????????????????B.?25 米/秒????????????????????????????C.?30 米/秒????????????????????????????D.?40 米/秒
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声速与车速均保持不变)(??? )

A.?汽车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204m?????????????B.?汽车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68m
C.?汽车的速度约为26.15m/s???????????????????????????????????D.?汽车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3s
9.甲、乙两同学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他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错误的是(?? )

A.?在 0~10s 内,甲同学比乙同学运动的快????????????B.?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 100m?? 处相遇
C.?在 10s~20s?? 内,乙同学静止不动?????????????????????D.?在 0~10s 内,乙同学的速度为 10m/s
10.卫星绕地球运行时的运动可看做是绕地心的匀速圆周运动,即相等时间内通过圆弧长度相等的运动,卫星绕地球完整一周所用时间叫做运行周期T。如图所示,AB分别为地球人造卫星,周期分别为T1和T2(T1>T2),某时刻A、B两卫星相距最地球近(O、B、A在同一直线上),O为地球中心,则A、B两卫星再一次相距最近至少需要经过的时间为(?? )

A.?T1-T2??????????????????????????B.???????????????????????????C.???????????????????????????D.?
11. A,B是一条平直公路边上的两块路牌,一只小鸟和一辆小车同时分别由A、B两路牌相向运动,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并停留在路牌处;再过一段时间,小车也行驶到A。它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1=2t2。则( ??)

A.?小鸟与汽车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小鸟与汽车通过的总路程之比为3:1
C.?小鸟到达A时,汽车到达AB中点
D.?从出发到相遇这段时间内,小鸟与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
12.如图所示,两个宽度相同但长度不同的台球框固定在水平面上,从两个框的长边同时沿与长边夹角相同的方向、以相同的速度? 发出小球P和Q,小球与框碰撞情形与光反射情形相同(即小球与框碰撞前后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运动方向与框边夹角相同)。摩擦不计,球与框碰撞的时间不计,则两球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的先后是( ??)
A.?两球同时回到出发框边?????????????????????B.?P球先回到出发框边
C.?Q球先回到出发框边?????????????????????????D.?因两台球框长度不同,故无法确定哪一个球先回到出发框边
13. 甲乙两辆汽车行驶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上的乘客看乙车在向北运动。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和树木都向南运动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车可能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可能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北运动 乙车向南运动???????????????????????????????D.?甲车一定在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14.质量相同的M、N两件货物在两台吊车钢索的牵引力作用下竖直向上运动,它们运动的s ?t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 )
A.?两件货物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前6秒货物M的速度小于货物N的速度
C.?吊车钢索对货物M的拉力大于货物M的重力????????D.?货物N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受到一对平衡力作用
15.下列各图中,表示物体处于匀速运动状态的是(???? )
A.????????????B.???? ????????????C.???????????D.?
16.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沿同一直线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象分析可知( )
A.?v 甲=0.6 m/s,v 乙=0.4m/s???????????????????????????????B.?经过 6s 两小车 一定相距 6.0m
C.?经过 6s 两小车一定相距 4.8m????????????????????????????D.?经过 6s 两小车可能相距 2.4m
17.小船往返于沿河的甲、乙两地.若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 , 若河水流动,则往返一次需要时间为t2 , 则(? )
A.?t1=t2??????????? ?????????????????B.?t1>t2??????????? ?????????????????C.?t1<t2??????????? ?????????????????D.?由船速和水速决定
18.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距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28.33米/秒??????????????????????B.?13.60米/秒??????????????????????C.?14.78米/秒??????????????????????D.?14.17米/秒
19.?如图为一电焊工人的工作照片,飞溅的火花留下一段美丽的“划痕”,已知拍摄这张照片时相机镜头的曝光时间为s,结合人体的常识尺寸,估测图中箭头所指的那粒火花的运动速度最接近下列的(  )
A.?3×108m/s?????????????????????????B.?3.4×102m/s?????????????????????????C.?8m/s?????????????????????????D.?8×10﹣2m/s
20.在全运会开幕式上,有人观察到会场主旗杆上的旗帜和两位火炬手刚结束传递时手中火炬火焰的状况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左运动?????????????????????????????B.?甲、乙两火炬手一定向右运动
C.?甲火炬手可能静止,乙火炬手向右运动???????????????D.?乙火炬手可能静止,甲火炬手向右运动
二、填空题
21.某校同学在水平直道上进行1000m跑步比赛。甲、乙两位同学同时出发,甲同学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做匀速运动。乙同学出发后,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接着乙同学以6m/s的速度追赶,经过50s没有赶上;然后乙同学发起冲刺,最后比甲同学提前10s到达终点。则甲同学比赛中的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出发后,前10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乙同学最后冲刺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22.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生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迎面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生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4.5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1.4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0.4s收到反射信号,则汽车行驶的速度________m/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
三、实验探究题(共4题;共27分)
23. 1583年的某个星期天,伽利略在参加比萨教堂活动时,注意到教堂里的一盏悬灯在风的吹动下不停地摆动。他被悬灯摆动的节奏所吸引,决定对悬灯进行仔细观察研究。后来,他发现了单摆的运动规律。小科在该故事的启发下,决定对单摆运动进行研究。他在一条长线的一端系了一个小球做成如图所示的单摆,观察单摆摆动的过程。他发现小球每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似乎相同,于是他开始研究在摆动角度α不变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作出以下几个猜想:
⑴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小球的质量(m)有关
⑵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
A、为了验证猜想,除线,秒表和几个质量已知的小球外,小科还需要器材:________。
B、小科在不同条件下测出小球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后,得到表中的一些数据:
序号 小球质量m/g 线的长度L/cm 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t/s
1 30 120 2.2
2 40 120 2.2
3 50 120 2.2
4 50 90 1.9
5 50 60 1.5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________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论:________。
②通过对序号3,4,5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与线的长度L有关。
③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请你为小科设计一个好的测量方法:________。
④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________。
24. ( 6分 ) 如图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抽气机,抽出一部分气体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那么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透明塑料管内外气压差有关B、与透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C.与弹丸的直径有关D.与弹丸的形状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抽气机的作用是:________。
(2)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时,小明分别用球形和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并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光电传感计时器,测量不同位置弹丸的速度大小。
①基于实验设计,小明要验证猜想________。(填序号)
②其中弹头形弹丸(如图甲)的速度随位置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请分析弹头形弹丸在塑料管中的速度增大变慢的原因:________。
25. ( 10分 ) 小刚家的一个水龙头拧不紧,水一滴一滴断续地滴漏到地上.小刚发现,在耳朵听到前一滴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看到下一滴水刚好开始下落(如图).他为了测算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找来了秒表和卷尺.首先量出水龙头口离地面的高度h,再用秒表计时.计时的方法是:当听到某一水滴滴在地上的声音的同时,开启秒表开始计时,并数“1”,以后每听到一声水滴声,依次数“2、3、…”,一直数到“n”时,按下秒表停止计时,读出秒表的示数为t。
?
(1)写出用上述物理量表示水滴在空中运动运动的平均速度v的表达式。
(2)小刚测得h=1m,当数到n=20时秒表的示数t=8.7s,求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请写出计算过程)
26. 为了探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小马找来了用过的输液器和瓶子,设计了两套装置(如图甲、乙).选择其中一套合理的装置,通过调节使水匀速滴出;他以小车为研究对象,在车尾处粘上长纸条,让小车拖着的纸条经过滴管出口的正下方.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经过多次实验后,得到了数个带有“滴痕”的长纸条,选择其中两个纸条(如图丙所示)进行研究:
(1)为保证水持续匀速滴出,合理的装置应该是________?,这样可以保证在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间隔时间________?。
(2)通过对A、B纸条上“滴痕”的分析,你认为小车两次分别做什么运动________??
四、解答题
27.小明家离学校2km,他以5km/h的速度步行上学,出发5min后小明父亲发现小明的教科书忘记带了,立即以10km/h的速度沿小明上学的方向骑车去追小明。求:
(1)小明父亲经多少分钟能追上小明?
(2)如果小明父亲发现小明忘记带教科书的同时,小明也发现自己的教科书忘记带了并立即掉头返回,问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多少千米?(保留2位小数)
28. ( 15分 ) 高速公路上常用超声波测速仪来测量汽车速度。某次检测时,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超声波返回信号,用时0.4s,如图所示.第二次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用时0.3s,两次发出信号时间间隔是1s。(假设超声波的速度为340m/s,且保持不变)求

(1)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超声波时,汽车到超声波测速仪的距离S1是多少?
(2)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是多少?
(3)被测汽车的速度是多大?(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当小汽车刚刚超过大客车时,它比大客车多行驶的路程为大客车的长度,而辆车之间的相对速度等于二者速度之差,据此根据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普通大客车的长度大约在10m左右,小汽车的速度大约为110km/h≈30.6m/s;
设大客车的速度为x,
根据公式得到:;
解得:v客车=28.6m/s=102.96km/h≈105km/h。
故选C。
2.【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s=vt可知,当路程相同时,速度越大时间越短,比较三者速度的大小即可。
【解答】小张的速度:v张=30km/h;
小王的速度:v王=5m/s=18km/h;
小李的速度:;
那么小李的速度最快,那么小李先到达B地。
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3.【答案】 B
【解析】【分析】甲乙两船、木桶的运动速度都会受到水流速度的影响;木桶的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这时可以木桶为参照物,分别判断出甲乙两船的运动速度,再根据公式s=vt计算它们到木桶的距离。
【解答】通过速度计可知,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
木桶的运动速度与水流速度相同,这时可以木桶为参照物,那么相当于水流速度为0,甲船和乙船的速度都是30km/h,根据公式s=vt可知:
1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s=vt=30km/h×1h=30km,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 B
【解析】【分析】将两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再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 , 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 , 分别列出t1和t2的表达式,最后作差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得。
【解答】将A、B两地间的距离看成1,设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1 , 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为t2 ,
因为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
则甲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
因为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乙从A地出发到达B地所用的时间 ;
则:? <0,
即t1<t2;
所以甲车先到达。
故选B。
5.【答案】 D
【解析】【分析】以河水为参照物,分析船的运动速度和距离物品掉落时的距离,进而判断追上木箱需要的时间。
【解答】如果以流动的河水为参照物,那么木箱和河水的速度相同,保持相对静止,即木箱在原地不动;船相对于河水的速度为10m/s保持不变,根据公式可知,在路程相同的条件下,回追的时间与离开的时间相同,也就是5min。
故选D。
6.【答案】 A
【解析】【分析】超声波在空中匀速传播,根据发射和接收的时间差求出小车行驶的时间.通过路程差计算出小车前进的路程,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小车的速度即可。
【解答】由屏幕上显示的波形可以看出,反射波滞后于发射波的时间越来越长,说明小车离信号源的距离越来越远,小车向右运动。
由题中图2可得,小车相邻两次反射超声波脉冲的时间:
?
小车在此时间内前进的距离为: ? ? ?
小车的速度为: 。
故选A。
7.【答案】 A
【解析】【分析】据图(a)可知,公安巡逻车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3s,根据计算出第一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2s,再根据计算出第二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而两个距离之差就是汽车在0.9s内通过的距离,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据图(a)可知,公安巡逻车第一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3s,
第一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
第二次发出超声波到接收到超声波用了0.2s,
第二次超声波与汽车相遇时汽车到巡逻车的距离:;
汽车在0.9s内前进的距离:s车=s1-s2=51m-34m=17m;
汽车的速度为:。
故选A。
8.【答案】 A
【解析】【分析】(1)图像上第一个三角形的顶点就是超声波与汽车第一次相遇的位置,那么超声波传播的距离就是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到测距仪的距离,根据s超=v超t超计算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第二次发射超声波的时间和到达汽车的时间,二者之间的差就是超声波第二次到达汽车所用的时间,这段距离就等于超声波传播的距离,根据s'超=v'超t'超计算即可;
(3)图像中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所对应的时间就是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二者相减就是两次信号的时间差;
(4)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到测距仪的距离之差等于汽车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路程,汽车行驶的时间等于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之差,最后根据计算汽车的速度即可。
【解答】A.观察图像可知,汽车第一次收到信号时,超声波传播了0.3s,那么这时汽车到测距仪的距离为:s超=v超t超=340m/s×0.3s=102m,故A错误不合题意;
B.汽车第二次接收到信号时间是1.6s,第二次测距仪发射信号时间是1.4s,那么超声波第二次传播了:t=1.6s-1.4s=0.2s,这时汽车到测距仪的距离为:s'超=v'超t'超=340m/s×0.2s=68m,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差:t=1.6s-0.3s=1.3s,在这段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102m-68m=34m,汽车的速度为: , 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时间是0.3s,第二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是1.6s,那么两次收到信号的时间差为:1.6s-0.3s=1.3s,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 A
【解析】【分析】(1)当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大,速度越大,据此判断甲和乙的速度大小;
(2)两个图像相交的点所对的路程就是它们相遇的路程,时间就是相遇的时间;
(3)如果路程不发生变化,说明处于静止状态;
(4)已知路程和时间根据计算速度。
【解答】A.在0~10s内,甲的路程小于乙的路程;根据时间相同时,路程越小,速度越小的规律可知,这段时间内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
B.甲乙图像相交时,所对的路程上100m,所以两同学在距离出发点100m时相遇,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在10s~20s内,乙的路程保持100m不变,说明乙同学静止不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 在 0~10s 内,乙的路程是100m,那么速度为: , 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A。
10.【答案】 C
【解析】【分析】(1)已知圆周运动的周期可根据计算物体运动的角速度;
(2)现在两个卫星都在同一半径上,可以看做起点相同二者开始赛跑;当二者再次在此相遇时,说明它们相差一圈,即2π,以此为等量关系结合运动公式计算即可。
【解答】显然当两行星相距最近时,应该在同一半径方向上,当两行星相距最远时,应该在同一直径上;由题意可知A的周期小,即A转得较快,当A比B多转一圈时两行星再次相距最近;故当多转动一圈时,及第二次追上,有 t- t=-2π解得t= 。
故答案为:C
11.【答案】 C
【解析】【分析】(1)在相遇运动中,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相同,且运动的路程之和等于两地之间的距离;
(2)①小鸟的飞行速度不变,因此小鸟与汽车相遇时所用的时间等于它飞行时间的一半,根据L=s1+s2结合速度公式列出关系式;汽车行驶全程用的时间为t2,根据速度公式再次列出总路程的表达式;最后结合t2=2t1 , 就能得到二者的速度之比;
②从出发到相遇,小鸟和汽车的运动时间相同,因此它们的路程之比就等于它们的速度之比;
③小鸟到达A时,汽车行驶的时间与它相同为t1 , 根据汽车速度计算它行驶的路程并与总路程L比较即可;
④将小鸟飞行的路程转化为汽车行驶的路程,然后再与汽车行驶的路程L作比即可。
【解答】设AB之间的距离为L,小鸟的速率是v1,汽车的速率是v2;
由于小鸟飞到小车正上方立即以同样大小的速度折返飞回A,故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时间和小鸟返回的时间相同,即它们相向运动的时间为 t1 ,
由v= 得:v1 t1+ v2 t1 =L,即(v1+v2)× t1=L,
而对汽车来说,v2t2=L,由此可得v1=3v2 , A不符合题意;
由s=vt可知,当时间相同时,路程与速度成正比;因为v1=3v2 , 所以小鸟从出发到与汽车相遇的路程之比为3:1,D不符合题意;
又因为t2=2t1 , 故小鸟回到出发点时,汽车通过的路程为s'2= v2t1= v2 t2= L ,C符合题意;小鸟通过的总路程为s1= v1t1=3V2× t2= s2= L,汽车通过的总路程是L,二者路程之比为:3:2,B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2.【答案】 A
【解析】【分析】如下图可知,球先到达对边然后再回来,那么在竖直方向上通过的路程就是2L,而无论是左图情形,还是右图情形,小球在竖直方向上的速度都是vsina,据此计算即可。

【解答】设台球框的宽度为L,小球与长边夹角α,两球沿图示向上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为v;不计摩擦,则两个球与框边碰撞前后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有t= ,L相同,v也相等,所以两球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所用时间t相同,即同时回到最初出发的框边.
故答案为:A
13.【答案】 B
【解析】【分析】要弄清汽车以地面为参照物是向哪个方向运动的,就要找到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首先以树木为参照物确定乙车上的运动方向,然后再根据甲车以自己为参照物看到乙车的运动情况确定甲车的运动方向。
【解答】乙车上的乘客看到树木向南运动,那么以树木为参照物,乙车肯定是向北运动的;乙车上的乘客看到甲车也在向南运动,说明甲乙两车的距离在增大,可能情况有: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向北运动,但速度小于乙车,故B正确。
故选B。
14.【答案】 B
【解析】【分析】(1)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像分析二者的速度变化即可;
(2)从图像中找到6秒时M、N对应的路程,然后根据公式v= 分别计算出速度进行比较即可;
(3)根据左图确定M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是否受到平衡力即可;
(4)根据右图确定N的运动状态,然后判断是否受到平衡力。
【解答】甲中路程和时间成正比,说明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乙中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变小,说明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A不符合题意;前6秒内,sM=0.4米,sN=0.6米,根据v= 可知,货物M运动的速度小于货物N运动的速度,B符合题意;货物M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C不符合题意;货物N不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所受重力和钢索对它的拉力不是一对平衡力,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 C
【解析】【分析】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分析各个图像中速度是否大小发生变化即可。
【解答】A.在s-t图像中,图像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速度在不断发生改变,因此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合题意;
B.在v-t图像中,三个时间段速度分别对应三个不同的值,因此也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合题意;
C.在v-t图像中,虽然时间变化,但速度始终保持20m/s不变,因此是匀速直线运动,故C符合题意;
D.在s-t图像中,虽然时间变化但路程始终保持15m不变,说明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16.【答案】 D
【解析】【分析】(1)在s-t图像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从图像上任取一个点找到对应的时间和路程,根据公式计算速度即可;
(2)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小车要么做追及运动,要么做相对运动,根据这两种情况计算6s后两车的距离即可。
【解答】A.通过图像可知,甲6s内前进3.6m,那么它的速度:;乙在12s内前进2.4m,那么它的速度: , 故A错误;
当甲、乙两车做追及运动时,经过6s两车相距:;当两车做相对运动时,经过6s两车相距:;因此运动的种类不确定,两车之间的距离就不确定,故B、C错误,而D正确。
故选D。
17.【答案】 C
【解析】【分析】设出甲乙两地往返一次的距离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水流的速度v′,分别根据公式 表示出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t1 , 若河水流动,将整个过程分为顺水行驶一半路程和逆水行驶一半路程,求出需要的总时间为t2 , 进行比较选出正确的选项。本题的关键点是将水流动时的来回路程分为逆水一半路程和顺水一半路程,表达出水流动时的总时间t2 , 根据数学方法对比t1和t2的表达式,得到正确的结论。
【解答】解:设甲乙两地往返一次的距离S、船在静水中的速度v、水流的速度v′,
根据公式 ,河水静止时,往返一次需时间为 ,
河水流动时,顺水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
逆水一半路程用的时间 ,
总时间 。
故答案为:C
18.【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 知:如果能确定超声波第一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和第二次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之间的距离sAB , 并能得到此过程所用的时间,就能得到汽车行驶的速度。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应用,读懂图象蕴含的信息,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解答】解:由图知: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t1= =0.16s,
∵ ,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1=v波?t1=340m/s×0.16s=54.4m;
超声波第二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B,经过的时间为t2= =0.12s,
超声波通过的距离为s波2=v波?t2=340m/s×0.12s=40.8m,
所以AB之间的距离为sAB=s波1-s波2=54.4m-40.8m=13.6m;
测试仪发出的超声波两次间隔时间为1s,且测试仪第一次发出超声波记为0时刻,则超声波第一次从测试仪发出到与汽车相遇的地点A,经过的时间为0.16s;
超声波第二次发出的时间为1s末,超声波第二次与车相遇在B点的时刻应该是1s+0.12s=1.12s,
汽车从A点到B点行驶的时间是t=1.12s-0.16s=0.96s,
所以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
故答案为:D
19.【答案】 C
【解析】【解答】解:
成年人手的长度为20cm左右,由照片结合图中人手的尺寸可以看出,火花运动的距离大约在20cm左右,火花运动的平均速度:v==10m/s,选项C是8m/s,与火花运动速度比较接近.
故选C.
【分析】已知相机镜头的曝光时间为s,结合人体的常识尺寸估测出火花运动的距离,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出它的平均速度.
20.【答案】 D
【解析】【解答】由图中红旗向右飘,说明风一定向右吹;
甲的火焰向左偏,说明甲物体一定向右运动,并且运动的速度大于风的速度,乙的火焰向右偏,乙物体可以静止,可以向左运动,还可以向右运动,但是速度必须小于风的速度;
故选D。
【分析】参考物,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参考物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物,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物。
二、填空题
21.【答案】 5;4;7.5
【解析】【分析】(1)根据“经过100s通过的路程为400m,此时他发现比甲同学落后100m”计算出甲同学经过的距离,然后根据公式计算甲的速度;
(2)根据公式计算出跑完全程甲的时间,然后减去10s计算出乙跑完全程的时间,再分别减去100s和50s得到最后冲刺所用的时间,用全程分别减去100s和50s内通过的路程得到冲刺的路程,最后根据速度公式计算冲刺的平均速度。
【解答】(1)前100s内甲通过的路程:s甲=400m+100m=500m;
那么甲的速度为:;
(2)甲跑完全程的总时间:;
乙在冲刺阶段用的时间为:t乙=200s-10s-100s-50s=40s;
乙在冲刺阶段经过的路程:s乙=1000m-400m-6m/s×50s=300m;
乙在冲刺阶段的速度:。
22.【答案】 42.5
【解析】【解答】∵ ,
∴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第二次发出的信号从汽车处返回到测速仪时,汽车距测速仪:
∴ ;
因此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了:s′=s1﹣s2=238m﹣68m=170m;
这170m共用了: ,
所以汽车的车速为: 。
【分析】关键是找到对应的路程和时间。
三、实验探究题
23.【答案】 刻度尺;1、2、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
【解析】【分析】研究任意一个因素和往返摆动时间的关系时,一定保证其它因素不变,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解答】(1)因为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t)可能与线的长度(L)有关,线的长度需要刻度尺测量,因此还需要刻度尺。
(2) ①为了研究时间(t)和质量(m)的关系,可对序号为1、2、3的数据进行分析,因为1、2、3组线的长度是相同的,但是小球的质量是不同的,但是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是相同的,得出结论: 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
实验中发现,小球摆动一个来回所用的时间很难测准,可以从简单的开始,比如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
(3)小科发现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还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为此他作出以下猜想: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
故答案为:(1)刻度尺(2)1、2、3(3)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与小球质量无关(4)测出单摆来回摆动n次所用时间t,则摆动一次时间为t/n(合理即可)(5)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时间可能与摆动角度α有关
?24.【答案】 (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D;弹头形弹丸可能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慢
【解析】【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分析
【解答】(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① 用球形和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 ,则要验证的是D、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② 弹头形弹丸在塑料管中的速度增大变慢的原因 :弹头形弹丸可能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慢。
故答案为:(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①D;②弹头形弹丸可能质量大,惯性大,运动状态越不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慢。
25.【答案】 (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解析】【解答】(1)由题意知,水滴的路程为h,时间t内共有n-1滴水下落,一滴水下落的时间为 ;
则水滴下落的平均速度 ;
(2)把h=1m,n=2,t=8.7s带入平均速度公式,得: 。
【分析】由平均速度公式可以求出水滴的平均速度。
26.【答案】 (1)乙装置;相等
(2)变(加)速直线运动
【解析】【分析】(1)输液瓶是一个入口和大气相通,即进气管的目的是为了使瓶内压强等于大气压强,可以使瓶内液体自然流出,否则当瓶内压强小于大气压时,液体可 能不再流出;根据水匀速滴出的特点即可确定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的时间关系;(2)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即任意相同时间内,如果通过的路程相同,则 为匀速直线运动;否则为变速运动.
【解答】(1)因为乙中有进气管,因此为了确保水持续匀速流出,应选乙装置;因为水是匀速滴出,因此纸条上得到的任意相邻两个“滴痕”的时间间隔相等;(2)因为A纸条上任意相邻两个“滴痕”间隔相等,因此A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匀速直线运动;因为B纸条上“滴痕”之间的间隔不同,并且逐渐增大,因此B纸条表明小车在作变(加)速直线运动。
四、解答题
27.【答案】 (1)由v= 可得,
小明走过的路程s1=v1(t0+t),
小明父亲行驶的路程等于小明走过的路程,s2=s1=v2t,v1(t0+t)=v2t,
5km/h×(5× h+t)=10km/h·t,
解得t= h=5min。
(2)由v= 可得,出发5min小明通过的路程s=v1t0=5km/h×5× h= km;
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的相对速度v=v1+v2=5km/h+10km/h=15km/h;
由v= 可得,小明和他父亲相向而行时相遇的时间t′== = h;
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s2′=v2t′=10km/h× h= km≈0.28km;
小明与父亲在途中相遇时离学校距离s″=s总-s2′=2km-0.28km=1.72km。
【解析】【分析】(1)设经过时间t后,父亲追上小明,那么此时小明运动的时间为(t0+t),父亲运动的时间为t,关键时父亲和小明经过的路程相等,以此为等量关系根据s=vt列方程计算即可;
(2)小明和父亲做相对运动,首先根据s=v1t0计算出小明出发5min时经过的路程,然后根据v=v1+v2计算出两人相对运动时的速度,接下来根据计算两人相遇时间,再用 s2′=v2t′?计算出小明父亲通过的路程,用小明家到学校的总距离减去父亲经过的距离就是二人相遇时离学校的距离。
?28.【答案】 (1)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1= ×0.4s=0.2s
S1=v声×t=340m/sx0.2s=68m
(2)超声波第二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t2= ×0.3s=0.15s
S2=v声×t=340m/sx0.15s=51m
被测汽车两次接收到超声波的距离差:S3=S1-S2=68m-51m=17m
(3)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车=△t-t1+t2=1s-0.2s+0.15s=0.95s
被测汽车速度v= ≈17.9m/s
【解析】【分析】(1)超声波发出再反射回来所用的时间是与汽车相遇时间的2倍,据此计算出超声波第一次传到汽车用的时间,然后根据 S1=v声×t 计算第一次与汽车相遇时的距离;
(2)同理,计算出超声波第二次到达汽车用的时间,根据 S2=v声×t 计算相遇时汽车到测速仪的距离,最后将两个距离相减得到汽车在两次超声波到达时的距离差;
(3)超声波到达汽车的两次距离之差就是汽车行驶的路程;而汽车行驶的时间等于两次发射超声波的时间之差减去第一次相遇时间的一半加上第二次相遇时间的一半,即 t车=△t-t1+t2 ,最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
_21?????????è?????(www.21cnjy.com)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