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五年级(下)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八单元
21《杨氏之子》
教学目标
难点在于让学生参考课后注释理解《杨氏之子》的意思,抓住人物对话,体会对话的幽默风趣,感受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明。体会语言的精妙。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品味词句,感受杨氏子的聪慧过人。
感悟古文韵味,初步培养学生喜爱古文的情感。
难点分析
这篇文言文中,学生可以借助注释大概的理解文章的意思,不算太难,且故事性强。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男孩应对语言的巧妙,能从课内外延伸结合中进一步了解我国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增加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方法
1.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初步了解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注释、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重点字词,读懂文章的大概意思,感悟杨氏之子的聪慧,语言的精妙。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聪明过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关于杨家儿子的小故事:杨氏之子。那么这位杨家的儿子是怎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故事去了解一下吧!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一)理解文言,感悟添趣。
1.读题目,解题目,学生说出题目的意思,并试试像课文题目那样介绍自己或同桌。
2.边默读课文,边看注释。同桌可以互相交流故事讲了什么。
3.重点学习第一句,下面就请同学们用现代的话说一说对第一句话的理解,首先说一说第一句给我们交代了人物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生汇报:杨氏子
特点:甚聪慧
惠:同“慧”,智慧。
指名说第一句话意思。
第一句:梁国有户姓杨的人家,孩子才九岁,很聪明。
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本文围绕这句话来写,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4.出示全文,指导朗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理解文章的意思。
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这两句话请学生上台分角色读一读、演一演,理解其意思。)
(杨氏子为他摆设了水果,水果中有杨梅。?谁为谁设果??孔君平指着杨梅让杨氏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孔君平为什么要指着杨梅和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孔说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孔君平为什么要这样说?一般的小孩可能会怎么回答?
他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有趣。
那我们看看杨氏子是怎么回答的?
6.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家禽:您家的鸟。)
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没有听说孔雀是您家的鸟啊。”?什么是“应声”??(如学生说不知道,可以追问:到底知不知道?像刚才同学们这样的就叫应声答。现在懂了吗?)?“未闻”是什么意思?(“耳闻目睹”、“百闻不如一见”中的“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未闻:没有听说过。(表否定)
杨氏子婉转对答,表现了应有的礼貌,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使孔君平无语可答了。
(二)熟读课文,感悟“甚聪慧”
。
“读了课文之后,杨氏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里看出来的?
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杨氏子聪慧的句子。
2.出示对话,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读懂他们两人的话外之意了吗?
板书:杨氏子
杨梅
孔君平
孔雀
3.巩固练习孔君平和杨氏子的对话。
体会杨氏子的聪慧和他说话的巧妙之处。
杨氏子聪惠在:一是会听——能听出孔君平的“话中话”,孔是拿他的姓开玩笑的。孔君平的言外之意是:你姓杨,“杨梅”也“姓”杨,看来杨梅就是你家的水果喽!二是反应快——对方话音未落,他就反应过来,“应声答曰”,予以“回敬”。三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您用我的姓开玩笑,我也用您的姓做文章——“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说话练习“如果来的是‘李先生’‘石先生’‘龙先生’,杨氏之子又会怎样回答呢?”
4.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孩子?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
5.请你夸一夸杨氏之子。(学生举手回答,师补充)
生:聪明
机智
有礼貌
师补充:能说会道
能言善辩
伶牙俐齿
对答如流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1.背诵指导。(出示课文填空)
3.拓展延伸:推荐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小结
课文通过讲述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妙答来客的故事,赞扬了孩子的思维敏捷、机智。那么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向杨氏子和推荐阅读中的两小儿学习,学习他们的聪明才智,学习他们说话巧妙且不失礼貌,做人做事要善于动脑、勤于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