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明朝的统治 同步训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7 22:3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4课 明朝的统治训练题
选择题
1.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并结束元朝统治的历史人物是(  )
A.赵构
B.朱元璋
C.明成祖
D.李世民
2.“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上文中的我朝是(

A.唐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
3.明太祖授权下列哪一机构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
A.锦衣卫
B.三司
C.东厂
D.六部
4.
花生、土豆、向日葵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A.
魏晋南北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
5.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6.
“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反映了(??

A.
魏晋以来权贵子弟把持高官???
B.
隋朝时开始分科考试选拔官员
C.
唐朝时将诗赋作为科举考试内容
D.
明朝时采取八股取士的弊端
7.下列有关朱元璋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领导了反元的农民起义
B.明朝的开国君主
C.把都城定在北京
D.划分五军都督府以掌控军权
8.
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的《皇都积胜图》长2
182.6厘米,宽32厘米,描绘了明朝中后期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北京的繁荣景象。当时与北京拥有同等经济地位的城市是(
)
苏州
B.
南京
C.
松江
D.
景德镇
9.搜集和整理历史资料,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明朝宰相制度的终结》
《锦衣卫特务机构研究》
《“八股取士”制度考》等书,准备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他选择的论文题目应该是
( 
 )
A.叙说明朝的对外交往
B.略谈明朝的君主专制
C.简论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浅论明朝的文化政策
10.
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最突出的表现是(

A.
废除行中书省
B.
废除丞相
C.
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D.
八股取士
11.某人是大明子民,请你从以下有关他生活的四个片断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
A.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四书”“五经”
B.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C.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12.下列关于明朝经济发展情况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引进了原产于非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B.棉纺织业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
C.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青花瓷畅销海内外
D.商品经济相当活跃,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业城市
二、非选择题
13、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与以往封建王朝相比,具有明显的特点。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人物是谁?他为加强君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2)图2是明朝什么机构的印信?明成祖设立的特务机构叫什么?这两个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3)图3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到明朝时有了什么变化?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你如何评价明朝的这一制度?
(4)结合以上图片及所学知识,概述明朝君权的发展趋势,总结这些措施对明朝的影响。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锦衣卫设立后,就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私下打探军情民意,凡是有一点对皇帝不利的言论都逃不过他们的耳目,当地的官吏也不敢随便过问他们的事情。只要流露出对他们的不满,都有可能被抓去受刑,而一旦被特务们抓去,那就是九死一生,最轻也要落个残疾的
下场。
材料二 《明史·职官制》记载,朱元璋洪武十五年,立下圣旨,“后世子孙不得预立丞相,臣工敢言立相者斩”。
材料三 顾炎武曾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
之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特务机构的设立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三分别体现了明太祖的哪一措施?为强化皇权明太祖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材料三中,顾炎武为什么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概述明朝皇权的发展趋势。这种发展趋势给明朝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5.古往今来,历代中央政府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效果各有千秋。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秦初并天下……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周文王、周武王)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周文武所封子弟”导致的弊端是什么?为避免这一问题,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 自唐天宝以来,方镇(藩镇)屯兵自重,多次赋入自赡(shàn,充足。)……五代方镇益强……及赵普为相,劝上革去其弊。……方镇缺帅,稍命文臣权知。……置转运使、通判,为之条禁,文簿渐为精密,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太平治迹统类》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赵普“劝上革去其弊”中的“弊”指什么问题?概括材料二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措施。
材料三 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行材料三措施的皇帝是谁?材料三中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5BCACC
6-10DCBBC
11-12CA
(1)朱元璋(或明太祖)。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锦衣卫。东厂。掌管侍卫、缉捕、刑狱诸事,保护皇帝,镇压官民等。
(3)科举制度。明朝采用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们的聪明才智,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读书,钻研八股,不讲求实际学问,不利于社会的长远发展。
(4)趋势:明朝君权不断强化。影响:加强了君主的权力,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14、(1)明朝君主专制的高度强化。
(2)措施:废丞相;科举考试采用八股取士。其他措施: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以及分封诸子为王;在中央,废除中书省,权分六部,以及划分五军都督府。
(3)因为明朝实行八股取士,八股文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应试的人为了能够被录取,只有死读“四书”“五经”,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科举制度已经成为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4)趋势:明朝皇权不断强化。影响:加强君主的权力,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但是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不利于社会的发展,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隐患。
15、(1):诸侯更相诛伐(或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等);实行郡县制。
(2):节度使屯兵自重,藩镇割据;派文臣任知州、设通判、转运使管理地方行政和财政。
(3):朱元璋(或明太祖);权力的分散与制衡,通过分散地方权力,防止地方官员专权
(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互不统属,从而使行省的权力分散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