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教学设计
课题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探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软硬水的区别。过程与方法学会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并掌握过滤操作。知道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了解淡水资源的匮乏,体会自来水的来之不易,形成节约用水的认识,提高学生保护并合理开发使用水资源的意识。初步建立物质的分类观,了解物质转化的方法,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伦理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学会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混合物各组成成分之间的性质差异可以分离混合物得到纯净物,形成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体会人类通过分离混合物获取可利用物质的思想。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引导启发
教学手段
视频学习、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设计
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设计
学习活动组织与评价设计
创设情境:贝尔的照片和《荒野求生》的饮水视频板书:天然水的人工净化【提出问题】把一杯黄泥水变成可以饮用的水。板书呈现学生回答的净化方法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沉降设计实验,运用过滤的方法除去黄泥水中的泥沙3.分组实验:过滤一杯黄泥水4.实验反思:根据学生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过滤实验的操作的归纳和提升5.演示实验:活性炭吸附6.演示实验:鉴别自来水与蒸馏水【形成知识】视频展示:自来水厂的水净化【构建网络】板书归纳混合物分离的方法及混合物与纯净物之间的转化意义【资源保护】展示地球及我国淡水资源现状。播放视频:节约水资源【学以致用】海岛求生【课堂小结】
从物质分类、物质转化、资源利用、科学探究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激励语【布置作业】
分析、体会、小组交流讨论回答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
通过视频的观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评价,达到解疑释惑的目的,呈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实验设计和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进行对教材的加工,达到突出重点,巩固知识的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遵守科学规范并养成良好的、科学的生活习惯。同时,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在实验探究和问题解决活动中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构建知识网络,引导学生充分体会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世界观。通过视频,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实现学科德育的过程化。通过自主练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学会运用化学知识敢于根据事实和独立思考探索新规律、新方法,形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贯穿贝尔“探险之旅”的主线,凸显人文素养。既有文学的熏陶又兼理性的回归和哲学的思考。以开放的作业培养学生持续学习的能力。
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学生体会过滤实验的本质,并组装过滤仪器进行过滤实验学生总结分组实验中的成功与不足巩固重点知识,落实双基学生进行猜想、并观察实验将实验室净水的方法延伸至自来水厂的净化流程,帮助学生建立由个别到一般的思想尝试构建思维导图进行图表分析观看视频运用知识解决难题回顾、思考、提升感受成功与希望设计实验装置、家庭小实验、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