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5.1质量守恒定律 说课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3-17 21:5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质量守恒定律》说课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建构质量守恒定律,能从微观角度理解定律的本质;初步学会定量研究方法,培养从实验数据中进行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体会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守恒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树立实验求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同时在学习中感受到物质的守恒之美。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时内容是义教九年级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五单元课题1《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内容(本课题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主题为“质量守恒定律”,第二课时主题为“化学方程式”)。学生已在前面的氧气、水等教学内容中感性地了解一些化学反应,并初步从分子、原子等观点认识化学变化的实质,具备了一定的微观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
提出问题、猜想讨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思考]
如何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猜想: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生成的生成物的总质量比较,是增加?减少?还是不变?(提醒:科学探究中的猜想是要有一定依据的)[小结]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生成物的过程。在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的知识。
学生讨论后回答。学生可能答案:①减少。蜡烛燃烧后质量减少②不变。根据原子、元素的知识,在反应前后原子、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的知识。③增加。铁丝在空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加。
【设计意图说明】由一旧一新的问题自然引入新课,让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思维由“定性”过渡到“定量”。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做出自己对问题的猜想和假设,而且要求学生的假设必须基于一定根据理论及事实根据的。这也强化了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而不是胡思乱想。
活动二
进行实验,获取结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指导开展实验探究活动一]请同学们根据课本P90面“活动与探究”提供的两个探究方案进行实验,并按课本P91面表格的要求做好记录,同时,注意有没有出现学案“阅读思考”中所说的现象或问题。[教师小结、板书,并讲解]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教师播放水电解的微观动画]2.实质: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不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守恒。(元素的种类、各物质中元素的质量之和也不会发生改变)
学生合作完成两个探究实验,完成P94页实验相关记录,讨论并归纳实验结论。在全班交流实验结果。
【设计意图说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深刻体现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仅有“质变”,也必须遵守质量守恒这一“量变”原理。“电解水的微观过程”动画,使肉眼看不见的现象或事实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帮助学生建构微粒观,学会用微粒的观点认识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让学生进一步体现“世界是物质”、“物质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等唯物主义思想。此外,通过小组探究,有效地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活动三
迁移运用
总结提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演示实验5-1、实验5-2][提出问题](1)为什么天平不会重新平衡?(2)如何让天平重新平衡?[小结]学生实验的改进设计。[学生用改进演示实验5-1]用瓶盖旋紧矿泉水代替烧杯,对比反应前后质量。最后,让全班安静,慢慢旋松矿泉水瓶盖。再称量与反应前的质量进行对比。[小结]注意:用实验研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若反应物有气态物质参加,或生成物有气态(或烟雾状)物质生成,则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课堂思考题,并点评][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95的资料卡片:定量研究与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与发展,并思考。[小结]本课内容。[作业]P98
第2题、第3题
对实验过程相关现象、数据进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小组设计实验并在全班交流。质量相等可听到“呲”的声音最后一次称量的质量变小。学生思考并回答。结合今天的学习,阅读课本P95的资料卡片,交流心得体会。
【设计意图说明】
学生运用所学新知识分析和解决新的化学实际问题,感受化学的学习价值,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并在应用过程中,鼓励学生对相关问题大胆思考、对实验进行改进,培养学生勇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最后通过化学史教育感受科学家对科学的不懈追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