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的净化》说课设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十六中学化学教师孙文飞,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水的净化》第一课时,下面我主要从以下七个方面,来谈一下这节课:
一、教学理念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的功能。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和社会实践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知识的形成、相互联系和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学习科学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自然界的水》这一单元安排在氧气之后,二氧化碳之前,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符合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的认知过程。同时通过本课题水的净化方法的学习,让学生在探究中研究化学,在实验中讨论化学,在团队合作中学习化学。并且也为第十一单元“粗盐提纯”打下基础,因此本课题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本课题教师在以往讲授过程中,总是感到知识点过多,注意事项过于繁锁。而以往教师在讲授时,按照教材的顺序,先阅读教材,结合教师讲解了解净水的基本方法,再依据教材和实验,讲授过滤的相关知识。但这样的教学模式,既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我根据教材的分析及学生情况,大胆的进行如下改进,采用逆向教学法,让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过滤实验信息,自主的进行过滤实验,如果实验失败,根据实验成果进行团队合作、分析,找出失败原因,并进行归纳,同时与其他同学进行知识共享。这样方式学生会更加乐于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实验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让学生有了更大的收获,并学会从失败中重新振作起来,更加有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则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有以下几点。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沉淀、过滤、吸附、消毒等常用净水方法
(2)初步学会对家滤的操作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合作能力。
?(2)通过对净化水的过程初步探究,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净化水过程的参与,对学生进行关心水,爱护水,珍惜水的教育。
??(2)通过对水净化方法的学习,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1、
重点:天然水的净化方法;过滤操作
2、难点:过滤操作
五、教法和学法及手段
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学生个体不同,在课堂上表现也会不同,我会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实验法、观察归纳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及手段,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动手实验中,体验化学的乐趣,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下是本课题的教学流程:
六、教学流程
环节
步骤
目的
这是我的板书设计:
水的净化
一、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
过滤中出现的问题
二、过滤
原因
七、课后反思:
本课题的亮点在于将教材平面知识立体化,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实验,再从实验回到生活的实验课。在授课过程中,关注学情,关注科学研究,关注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生活经验。
1、从实际学生情况出发,设计教学流程:
这节课将课本平面知识改为进入自来水厂实践考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改变教材获取知识的顺序,采用先实验,再找错,最后分析总结获取新知。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化学、剖析化学、学会化学。
2、注重从学生“做科学”的过程出发:
让学生实验,剖析原因,解决问题。形成知识体系和科学研究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关注生活经验:
以实验组为单位,在探究中学会合作,学会知识共享。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化学、在实验活动中寻找化学、在生活中研究化学。
团队合作实验探究知
提出问题观察学习知
情境引入探索新知
情境引入探索新知
知识共享总结归纳知
发现问题分析改进知
回归生活课下延伸知
滤液破损
滤纸与漏斗间有气泡
滤液高于滤纸边缘
滤纸高于漏斗
实验实验台上有液滴
滤液浑浊
过滤慢
一贴
二低
三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