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最后一课》导学案
第一课时
【目标展示】
知识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展目标:
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资料链接】
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
【活动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二、自主学习:
1.通读全文积累生字:郝( )叟( ) 懊( )悔 字帖( ) 踱( )步 哽咽( )( )诧( )异 祈祷( ) ( )惩罚( )( )
2知识提炼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应该是: 侵占了 ,强迫当地的人民说 而不能说 。表达了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浓浓地 情感。
3、走进人物,体会感情
本文为什么叫做“最后一课”?你发现上课前教室里的情形和平时有许多不同吗
平日上课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后排
板凳
4、变化最大的人物是谁 那天他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激情互动:(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
1体味全文内容,你认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2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在战乱的年代能表现了出强烈的爱国情感。而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稳定的时期,为了说明我们也是非常爱国的,我们该如去做?
四、迁移延伸:(教师寄语:一切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运用!)
当韩麦尔先生说完放学以后,假如教室里只剩下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两个人,请你设想一下他们俩会做些或说些什么?
五、课下作业
读完这篇小说,同学们会有许多想法:是不是小说没有写完呢?为什么小说写到这儿就结束了呢?假如你是小弗郎士,上完了最后一课,在回家途中再看到上学路上看到的景物(包括操练和布告牌)时,你有什么感受?以“回家的路上”为题,续写《最后一课》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