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14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9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课件(14张)——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必修四人教版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7 22:07: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
1、感知文章思路清晰、结构严谨的写
作特点。
2、把对“爱”的认识由感性层面上升到
理性的高度,从而对
“爱”进行辩证的思考。
学习目标
弗罗姆(1900—1980)
20世纪著名的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
主要作品《爱的艺术》,是一部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和阐述爱的艺术的理论专著。他认为爱是一种主动的能力,是可以而且应该学习的。只有学会爱的艺术,才能够爱,并且才能获得别人的爱。
作者介绍
第一部分(1~3段):讲述爱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表现。
第二部分(4~7段):具体分析父爱与母爱的不同之处。
第三部分(8~10段):总结全文,构建自己健康而成熟的灵魂。
整体感知
内容分析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
2、什么是成熟的爱?它和不成熟的爱有什么区别?
3、母爱与父爱分别有哪些特点?各有什么优缺点?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
4、结合课文最后一段,谈论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成熟灵魂的人。
阅读文章,思考下面的问题
内容分析
1、人在生长过程中各个阶段对爱的感受变化有什么特征?
年龄段






刚出生阶段
(婴儿期)
8岁以下
(幼儿期)
8—10岁
(童年期)
少年时期
(成长期)
成熟时期
(成熟期)
无爱的意识,不具备感受爱的能力
有被爱的意识,对被爱的反应是感谢和高兴
有爱的意识,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唤起爱
通过努力去唤起爱(克服自我中心阶段)和学习爱别人,“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爱别人,创造爱“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无爱
被爱
有爱
创造爱
爱不是与生俱来的,爱是一种能力,它的发展需要一个过程。
不成熟的爱:
“我爱,因为我被人爱”
“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
内容分析
成熟的爱:
“我被人爱,因为我爱人”
“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内容分析·父爱与母爱
类别












母爱是无条件的,母亲代表自然世界。
父爱是有条件的。父亲代表思想世界。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每个人内心深处最为渴求的。
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可以受自己的控制和支配。
不能用努力去换取,而且根本无法赢得。
必须靠努力才能得到,在辜负父亲期望的情况下,可能会失去父爱。
从身体和心理上给孩子以爱和关怀,给孩子生活上的安全感
从孩子六岁左右开始,向孩子指出通往世界之路,树立孩子挑战生活的自信心。
母爱比较细腻,
父爱比较粗犷;
母爱比较着眼于眼前,
父爱比较着重于未来;
母爱比较注重身体健康,
父爱比较注重精神成长;
母爱以情感来感染和引导孩子,
父爱以理智和行动来教育孩子。
4、如何成为一个具有成熟灵魂的人?
内容分析
①他发展了一个母亲的良知,又发展了一个父亲的良知。
②树立起两个形象。
③成熟的人,他就是自己的父母,学会自立。
④把母亲的良知建筑在爱的能力上,把父亲的良知建筑在理智和判断力上。
成熟的人不依赖父母提供的世界,而是自立,在自己的心中拥有两个世界,树立两个形象:在母性的良知即就是爱的能力之上同时具备理智和判断。
内容总结
这篇文章不是简单的对父爱与母爱的歌颂,而是为了构建健康、成熟的灵魂而对父爱与母爱以及孩子的发展进行的剖析。
孩子
父母
无爱意识
被人爱
爱别人
创造爱
无条件—→母爱
人的成熟
(应学会独立)
(宽容有耐心)

人的成长
有条件—→父爱
结构
拓展延伸
请用一两句话,描述你所感受到的父爱或母爱
拓展延伸
通过两种爱的对比,弗罗姆为我们指出了成熟的爱的标准,在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我们该如何去实践这两种爱,又如何去成就完美人生呢?
爱的途径——努力和奋斗
爱的内涵——爱他人,爱自己
爱的升华——珍惜情感,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