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1-19 11:09: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 第二单元 自然界中的水 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第一节 水分子的运动
1.水是由 构成的。水分子的 导致了水的状态的变化。水分子获得能量时,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液态变为气态;失去能量时,运动 ,分子间的间隔 ,水由气态又变成了液态。
2.水的三态变化是 、 和 造成的。
3.水通过 ,实现了自身的天然循环。通过这一过程,既实现了 ,又完成了 ,不断为地球上的生物补充 资源。
4.地球上总水量很多,但可供人类直接使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江、河、湖水等天然淡水通过 、 、 等人工净化方法可以转变成生活用的自来水。若想得到纯净的蒸馏水,则可采用 法,但我们一般不用蒸馏水作为饮用水,因为 。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是 。
5.将黄泥水处理为蒸馏水的步骤有① ,作用是 ;② ,作用是 ;③ ,作用是 ;④ ,作用是 。
6.过滤操作用到的仪器有 ,过滤操作的要点:
一 :指 ;二 :指 、
;三 :指 、
、 。
7.纯净物是由 组成的,混合物 组成的,在混合物中,各种物质都保持 。分离混合物常用的的方法有 、 、 等方法是。把不溶性液体与固体分离(如分离出黄泥水中泥沙)可用 法;把溶解在液体中的固体分离(如分离得到食盐水中的食盐)可用 法;液体和液体的分离(如烧酒工艺中提高酒精含量)可用 法。在净化黄泥水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过程中除去下列杂质的方法是: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微生物 ;可溶性杂质 。
第二节 水的分解与合成
1.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图中a极为 极,b极为 极,
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甲试管中
气体检验方法为 ,
乙试管中气体检验方法是 。
在实验时,水里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 燃烧,产生 的火焰,烧杯内壁出现 ,用手触摸烧杯,烧杯 ,说明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水电解实验和氢气燃烧实验都证明了水是由 组成的。
3.下图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
(1)请你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水电解的过程:
(2)从该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4.分解反应是 ,如 ;
化合反应是 ,如 。
5.物理性质是 ,如 等;化学性质是 ,如 等。
6.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如 、 、 是由分子构成的。也有的物质是由 直接构成的,如金刚石由 构成,氦气由 构成。分子、原子具有微观粒子的一般性质,如 、 、 。
原子的构成
1.1897年, 发现了电子。
2.1911年,英国科学家 用一束а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三种现象。
(1)大多数а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有一小部分а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径,原因是 。
(3)极少数а粒子被弹了回来,原因是 。
原子是由 和 构成的,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 的空间里围绕着一个带 电荷的体积 的原子核运动。
3.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 和不带电的 构成。因此原子核带 电,其所带的 称为核电荷数。不同的原子,其核内所含的 和 数目不同。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 。
4.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
5.在多个电子原子中,核外电子的能量是 的,能量高的离核较 ,能量低的离核较 。
6.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7. 在原子中,电子是体积 ,质量 的一种粒子,不同的原子含有的电子数目 (填“相同”或 “不同”)。电子不但能决定原子的 ,而且决定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 。
在化学变化中,有的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如 ,有的容易得到电子如 ,有的既不容易失去电子,也不容易得到电子,如 。
8.在化学变化中, 是不变的,发生改变的只是 。原子 电子后变成阳离子, 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如氯化钠是由 、 构成的。
9.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 、 、 。分子是由 构成,在化学变化中只是 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的种类不发生变化。
10.相对原子质量是: 。 相对原子质量≈ 。
11.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阳离子、阴离子等微粒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微粒,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能保持物质(由分子构成)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2)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是 (3)带正电的微粒是 (4)不显电性的微粒是
(5)质量最小的是 (6)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
(7)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微粒主要是
第四节 元素
1.元素是指 。
2.单质是指 ,例如: ;
化合物是指 ,例如 。
3.地壳中前五位元素的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元素名称和符号): 、 、 、 、 。其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
4.元素符号表示 ,也表示 。例如“H”既表示 ,又表示 。2H表示 。
5.记住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氢 氦 碳 氮 氧 氟 钠 、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锰 铁 铜 锌 、银 钡 汞 金 。
6.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横行, 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 ,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 。在元素周期表中,每一种元素都有一个编号,大小恰好等于 ,这个编号称为 。元素周期表共有 个周期, 个族。发现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7.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图是依据元素周期表画出的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表中信息可发现如下规律:
(1)每一周期元素的原子的 相同,从左到右 依次递增
(2)每一族元素的原子的 相同,从上到下 依次递增
8.根据物质组成成分是否单一,可把物质分为 和 两大类,根据纯净物组成元素种类的不同,可把纯净物分为 和 。
9. 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示意图,写出各部分表示的含义:
由此图还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