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同步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 老山界》同步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4:3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0——2021学年度人教部编版七下《6
老山界》同步训练
【积累运用】
1.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颤
。把毯子卷得更紧些,把身子蜷起来,还是睡不着。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zhùi
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
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chí
,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打着颤
zhùi

咀嚼
奔chí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了奇特美丽的高山夜景,烘托出红军战士的
精神
(3)仿照画虚线的句子,再写两句。


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学校操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一场庆元旦趣味体育联欢活动正热火朝天地进行。
B.董卿主持的《故事里的中国》节目鲜为人知,其青春活泼的主持风格深受广大青少年朋友青睐。
C.妈妈晒的被子,不仅有阳光的味道,也有母爱的味道,我一躺下就酣然入梦了。
D.黄河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奔腾在中华大地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由于团省委的一系列关爱活动,使留守儿童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
B.我们只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C.青年人应当把自己的梦想与民族的梦想紧密相连,刻苦学习,在追逐梦想的过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而贡献力量。
D.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推广并通过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山界》按时间顺序真实、生动地记叙了党领导下的工农红军翻越老山界的全过程。
B.“我们决定要爬一座三十里高的瑶山,地图上叫越城岭,土名叫老山界。”文章开头就点出“三十里高”,说明山高峻,暗示翻越艰难。
C.《老山界》中有不少篇幅是写“我们”与瑶民攀谈的情节,这和课文的中心事件“翻越老山界”关系不大。
D.“远远地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这句话既点出了红军长征、北上抗日的背景,也含蓄地表明国民党军队里的一些官兵不愿意内战、希望抗日的心愿。
【课内阅读】
①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
②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③“不要掉队呀!”
④“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⑤“我们顶着天啦!”
⑥大家听了,哈哈地笑起来。
⑦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5.从文段描写的内容看,老山界山路的特点、山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
6.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7.第①段和第⑦段写景,观察点有何不同?请说说这两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8.选文两次提到了“火把”,说说它们在文中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9.红军长征七十多年后,崔永元带着21位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再次踏上长征路,他们沿着70多年前红军长征主要路线徒步走向终点,并完成各类体验活动、采访活动及若干公益任务。对此很多人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下面材料选自“新浪网”,假如请你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发表自己对这一行动的看法,你将如何说?
【材料一】长征不仅是中国的壮举,更是世界的奇迹,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我建议把它发展成一项体育运动,定期组织活动,让全世界人民都来参加这项比马拉松还厉害得多的运动,以纪念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91岁高龄的李中权将军曾参加过长征,他告诉选手们:“我当年长征时,才二十出头,真的是吃过草根,吃过皮带。你们重走长征路是继承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千秋万代传下去。”
【材料二】除了走路外一切都是形式:没有敌人围攻追杀;渡河有人给准备船;洪水过了再下水;爬山给准备向导、绳索并提供天气预报……有医生全程跟踪,没有任何危险。这是什么长征呀?分明是在作秀。
【材料三】崔永元坦承:“的确,现在长征路线的交通等条件已经发生了巨变,也没有敌人在追我们,但是如果他们认为这是在炒作,那请他们来走一回。我们不光是用脚在行走,更是用心在丈量,在体会一种精神!”
【课外拓展】
  卢进勇看着这场景,眼睛里像揉进了什么,一阵酸涩。在掉队的两天里,他这已经是第三次看见战友倒下来了。“一定是饿坏了!”他想,连忙抢上一步,搂住那个同志的肩膀,把那点青稞面递到那同志的嘴边说:“同志,快吃点吧!”
  那同志抬起失神的眼睛,呆滞地望了卢进勇一眼,吃力地举起手推开他的胳膊,嘴唇翕动了好几下,齿缝里挤出了几个字:“不,没……没用了。”
  卢进勇一时不知怎么好。他望着那张被寒风冷雨冻得乌青的脸,和那脸上挂着的雨滴,痛苦地想:“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也许他能活下去!”
  他抬起头,望望那雾蒙蒙的远处,随即拉住那同志的手腕说:“走,我扶你走吧!”
  那同志闭着眼睛摇了摇头,没有回答,看来是在积攒着浑身的力量。好大一会,他忽然睁下了眼,右手指着自己的左腋窝,急急地说:“这……这里!”
  卢进勇惶惑地把手插进那湿漉漉的衣服。他觉得那同志的胸口和衣服一样冰冷了,在左腋窝里,他摸出了一个硬硬的纸包,递到那个同志的手里。
  那同志一只手抖抖索索地打开了纸包,那是一个党证,揭开党证,里面并排摆着一小堆火柴,干燥的火柴。红红的火柴头聚在一起,正压在那朱红的印章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共只有七根火柴,他却数了很长时间。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心想:这下子可好办了!他仿佛看见了一个通红的火堆,他正抱着这个同志偎依在火旁……
  就在这一瞬间,①
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②
那个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紧紧地把它连手握在一起,两眼直直地盯着卢进勇的脸.③
“记住,这,这是,”他蓦(mò)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记住,这,这是,大家的!”他蓦地抽回手去,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用尽所有的力气举起手来,直指着正北方向:“好,好同志……你……你把它带给……”
  话就在这里停住了。卢进勇觉得自己的臂弯猛然沉了下去!他的眼睛模糊了。远处的树、近处的草、那湿漉漉的衣服、那双紧闭的眼睛……一切都像整个草地一样,雾蒙蒙的;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它高高地擎着,像一只路标,笔直地指向长征部队前进的方向……
  这以后的路,卢进勇走得特别快。天黑的时候,他追上了后卫部队。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恣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卢进勇悄悄走到后卫连指导员的身边。映着那闪闪跳动的火光,他用颤抖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同时,以一种异样的声调在数着:“一,二,三,四……”
?10.下面两个句子中“明白”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①数完了,又向卢进勇望了一眼,意思好像说:“看明白了?”
  ②“是,看明白了!”卢进勇高兴地点点头。
 11.“齿缝中挤出了几个字”的“挤”表明了什么?
 12.“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捧起,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放到卢进勇的手里”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3.为什么卢永进“眼睛模糊了”“只有那只手是清晰的”?“模糊”和“清晰”矛盾吗?
14.无名战士书火柴“一,二,三,四.”中,不用顿号却用逗号,作用何在?
15.既然一共只有七根火柴,那么为什么无名战士却数了很长时间呢?
16.本文以“火柴”为线索又是怎样写火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1)chàn

jué

(2)比喻
革命乐观主义
(3)像沉雷在滚动着,像春夜在吹箫。
2.
B
3.
C
4.
C
5.山路曲折迂回,山势陡峭险峻。
6.示例:“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这一句写出了红军坚强的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
7.第①段是从山脚下向上看,第⑦段是从山腰上向上向下看。这两段景物描写一方面写出了老山界山路的高和陡,写出了行军的困难,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高昂的斗志、积极乐观的精神。
8.第一次写火把是为了说明它的“之”字形形状,火把跟星光相接,暗示路陡山高。第二次写火把,展示了“奇观”的细节,描写细致、生动。
9.赞成比较好,因为材料的倾向很明显,“我们有理由来发扬这种精神”、“这也是一种纪念”、“是一种精神的传承”,肯定了“选手作出思考、牺牲利益去体会一种精神”。反对一般不得分,如果能作全面的分析,兼顾正反两方面,一分为二地说,可加1—2分。
?10.无名战士的“明白”是要卢进勇明白他死前这一庄重的托付,要一根不少地把火柴交给党。卢进勇的“明白”表明他想到有了火柴可以生火,这个战友的生命有救了。
 11.表明了无名战士说话的艰难,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了,无名战士已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支撑他的只有心中不变的信念,只有心底最后没有了偿的愿望,
 12.这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写出了无名战士转交火柴时的庄重态度。
13.“模糊”:说明了心中的感动,无名战士用自己的生命,守护着这艰难时期无比珍贵的火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执念不改,这种大公无私的高尚精神,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不得不令人泪盈满眶,“清晰”:说明了心中的信心与决心,无名战士的崇高品质,不由地令人肃然起敬,不由地令人深受感染,不由地令人舍我其谁,无畏向前,
14.这不是普通的数字,它蕴涵了心底的沉重与慎重,它蕴涵了不屈的信念与高尚的精神,它蕴涵了付出的代价与带来的希望,加重语气,
 15.一方面是因为无名战士生命垂危,体力衰竭,没有更多的力气,另一方面也说明无名战士交出火柴时的认真、庄重。因为这是他牺牲前最重要的一件事。
16.“要是有堆火烤”——“要是有一堆火,有一杯热水”——“像~簇火焰在跳”——“一个通红的火堆-----
如“一簇簇的核火”——“熊熊的野火”,这“火”由火柴点燃,因而火柴的意义和价值非同寻常,它是无名战士赤诚的心,是革命事业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