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8课《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4: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黧黑(Ií)
腈纶(jīng)
消长(zhǎng)
模样(mó)
B.棱角(líng)
诅咒(zǔ)
眩晕(xuàn)
衰竭(jié)
C.虔诚(qián)
骤然(zhòu)
酝酿(niàng)
挣扎(zhá)
D.懈怠(dài)
漫溢(yì)
蜷卧(juǎn)
挪动(nuó)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处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了牛毛帐蓬。
B.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蜓而立的。
C.它一刻不停,从这千山之巅、万水之源的藏北高原流出,开始演泽长江的故事。
D.大胡师傅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短几个月,巴斯夫、默克、埃克森美孚等跨国巨头接踵而至,用实际行动给广东投资营商环境投出赞成票。
B.适逢尼泊尔最大节日德赛节,公路上大货车、大客车、小汽车和摩托车来来往往,川流不息。
C.智能手机进校园导致很多中小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小说、网络社交等,学生在课堂上往往漫不经心,学习效果极差。
D.回顾五年来与同志们并肩奋战的日日夜夜,我的心情很不平静,许多往事历历在目。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我们以这样的视野和方式去整理丰富庞杂的史实时,就会对人类行为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B.球场上运动健儿的呐喊声和他们矫健的身姿一直在我耳边回荡着。
C.文学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它能够在变化了的社会中给予不同时代、不同年龄段的读者以共鸣。
D.我们对基层医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得贫困地区群众不仅更好地获得了中医药服务,而且更多地了解到中医药健康文化和科普知识。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5~8题。
在各拉丹冬以东几公里外有牛粪可捡的草坝子上,我们搭起牛毛帐篷。安托师傅他们从崖底冰河里背回大冰块,我们喝上了长江源头的水。海拔接近六千米,力大如牛的安托师傅做起活来也不免气喘吁吁。他说自己是海拔低些的聂荣县人,所以不很适应。我就更不在话下了。此刻倒霉迹象接踵而至,频频小震酝酿着某一两次大地震: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
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我们把车停在冰河上,踏进这块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在坚冰丛莽间的一个砾石堆上竖起三脚架。我双手合十,面向各拉丹冬威严的雪峰行了跪拜大礼,虔诚又愚蠢——各拉丹冬是男性神,据说这方圣地并不欢迎女人,不久它便让我领教了一番。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这里便是著名的长江奇观之一的冰塔林。从砾石堆上四面张望,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杰巴、安托、开大车的大胡子师傅,头戴狐皮帽,身裹羊皮袍,肩扛比人身还长的大冰凌,蠕动在巨大的冰谷里,一列小小身影。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地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慢慢从砾石堆上走下来,慢慢沿冰河接近冰山。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形态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从狭小的冰洞里爬过去,豁然又一番天地。整座冰塔林就由许多冰的庄园冰的院落组成,自成一天地。我用新近装备的柯尼卡拍彩照,使用标准镜头受限,没同时配起变焦镜头使我后悔了一辈子——拍一座完整的冰山,要退出很远。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
往下的情景多少有些凄凉。此地的海拔已经超过六千米。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索性哪儿都不去了,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眼看着兴致极高的伙伴们,大口喘着气,扛着摄影器材,翻过一面冰墙,不见了。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吃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上推。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5.文章叙写了作者在各拉丹冬的感受,试结合相关句子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要求赏析句子。
(1)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这里的“眩晕”和“卖弄”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是怎样描写冰山的裂纹和皱褶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写冰塔林的特点,是想表达一种什么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拓展
拉萨的阳光
唐俑
①当我重新寻找我在那里停留长达四年的理由时,才发现,真正“功不可没”的是那里的阳光。
②相信凡是到过拉萨的人都对拉萨的阳光有着自己独特的体验。作为举世闻名的“日光城”,拉萨最初给人的印象是一座没有阴影的城市——没有别的城市比她更坦荡更亮丽了。不知你是否注意到,拉萨的阳光极富人性,她已经超出了自然的意义。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走进拉萨的阳光,你没法儿不觉得走进了一池春水,你在里面痛快地畅游,痛快地洗涤,不必担心受到污染,因为她本身就是上好的除污剂。
③我亲眼看到一只壮如牛犊的大黑狗,被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将后腿齐根碾断,我以为它必死无疑。两天以后,我再次路经事发地,看到大黑狗还活着,褐色的眼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它的下半部已被一大块布包住,就像包住婴儿的襁褓。大黑狗的面前堆满了食物:糌粑团,奶渣、馒头、饼干、生牛肉。一位刚会走路的小女孩蹲在大黑狗面前,正在给狗喂矿泉水,小女孩天真无邪的脸在阳光下散发着善良的光芒。她的小嘴不停地嘟囔着,大概在对大黑狗表示安慰,或者在对伤害它的人表示谴责。她的小手笨拙地动作着,喂进狗嘴里的水还不及滴在她鞋上的多。不远处,小女孩的母亲静静地注视着阳光下的女儿和狗,目光里充满赞许和怜悯。
④我不想描写我所受到的震撼和感动,我知道这种震撼和感动是无法用文字表达的。当时我只是想,要是在别的地方发生这种事,那只狗不做人们腹中之物,也得做游魂冤鬼。我并非有意要作这样的区别——这是一件令人痛苦的事情。作为一个旅行者,我看惯了太多的冷漠、无情,看惯了对自身生命之外的生命的漠不关心,如今我看到这样一幅在别人眼里也许微不足道的风景,并因此而感动、而热血奔涌,我想我要感谢的,不仅仅是我的眼睛。
⑤那是一个严寒的冬天,小女孩不小心弄到鞋上的水很快结成了冰,但是那天阳光灿烂,我感到阳光如温泉一般流过,我硬如坚冰的心首次充满柔情。
⑥到拉萨看风景,阳光不可不看。而到拉萨看阳光,林卡(藏语,可译为“园林”。——编者注)不可不去。
⑦大概没有别处的人比拉萨人更懂得休闲了。作为最健康的休闲方式,逛林卡几乎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每至周末或者别的节假日,拉萨所有的林卡都洋溢着他们的欢歌笑语,从皇家园林罗布林卡到曾是强盗出没的咕玛林卡。他们合家出动,带上布幔和帐篷,带上收录机、各种食物和青稞酒、酥油茶,选择一块绿茵茵的草地围上布幔,拉上帐篷,围住一方阳光。他们在阳光下分享食物,谈情说爱;在阳光下唱歌跳舞,玩起一种掷骰子的游戏,将阳光搅扰得心花怒放。
⑧这时候,作为一位匆匆过客,无论你怀着什么样的动机,无论你是有意还是误入任何一顶帐篷,你都会受到友好的款待:先敬你三杯青稞酒,再为你捧上香喷喷的酥油茶。你不能不喝,你无法拒绝,因为你无法拒绝女主人阳光般的热情和笑脸。你喝下去了,于是你感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没有了;你无须懂他们的语音,就可以同他们交流……
9.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概括文中所叙述的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她不仅用她特有的温暖抚摸你的肌肤,还给你的灵魂提供清洁的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句式的角度,说说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C(A.“模”应读“mú”;B.“棱”应读“léng”;D.“蜷”应读“quán”)
2.D(A.帐蓬一帐篷;B.蜿蜓一蜿蜒;C.演泽一演经)
3.C(漫不经心:指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用在这里不符合语境)
4.D(A.成分残缺,在“就会”前加上“我们”:B.搭配不当。删去“和他们矫健的身姿”;C.两面对一面,删去“否”)
5.如“头痛,恶心,双脚绵软……一个人蜷卧在最近的这座冰山脚下”,写感受是为了反衬后文观瞻此壮景之不易,使文章有波澜,同时也为下文写“似乎已经衰竭……长眠于此吧”做铺垫。
6.(1)“眩晕”“卖弄”这两个词语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景色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徐徐垂挂冰的流苏”比作“长发披肩”,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流苏的美丽,流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7.作者并没有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皱褶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写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的景物——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8.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大自然神奇力量的赞美。
三、课外拓展
9.内容上,交代了“我”在拉萨生活四年的理由;结构上,紧扣题目,引起下文对拉萨阳光的描写以及对所见到的人和事的叙写。
10.小女孩救治受伤的大黑狗;人们悠闲地逛林卡。
1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拉萨的阳光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拉萨的阳光坦荡亮丽、极富人性的特点,以及能给人以温暖,并洗涤净化人的心灵。
12.作者采用问句的形式,强烈地表达了对拉萨、拉萨的阳光、拉萨人的留恋和赞美之情。
13.①指拉萨坦荡亮丽、极富人性的温暖的阳光;②指小女孩心灵散发出的天真无邪的善良的光芒;③指拉萨人对待客人阳光一般的热情和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