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2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2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5:56: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
(一)考纲要求
?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二)考题分析:
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在中考中的地位: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意图一般在中考试卷的第13题,4分左右。
2.主要考查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并且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
解析:(1)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
(2)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
3.常考题型:
(1)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
(2)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
(3)“写作手法类”问题。
(4)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
(5)道理启示类。
(三)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
(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
(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
(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
(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
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
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
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解题方法:
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
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
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如《黔之驴》可以从老虎和驴子的角色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易错点分析
1.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
2.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反映的中心。
解决建议:所以我们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
(五)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
处事待人
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2)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
4.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
5.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
6.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
改,善莫大焉!)
7.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9.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
1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11.劝谏卫侯要任用苟变这样的人才,取其之长,弃其所短(切不因别人的短处掩盖其长处)
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
讽刺批判
1.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2.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3.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4.通过讽刺XX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实践真知
1.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
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
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4.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6.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8.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
11.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12.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
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13.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例题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乃命羿曰( ) (2)更射之,又不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②诮③大司马④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 ④大司马:官名。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冯异定关中 定 (2)号为咸阳王 号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冯异上奏章谢罪 B.冯异上奏章感谢
C.冯异写私信谢罪 D.冯异写私信感谢
3.“必困谗口矣”中的“谗”指的是    和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4.下列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一项是( )(2分)
A.光武帝知人善用 B.光武帝不听谗言 C.光武帝任人唯亲 D.光武帝唯才是用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镇戎: 地名,宋时边地重镇。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察。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⑦少选:一会儿。⑧痹:麻痹。 ⑨ 阑:残,尽。
1.解释加点字。(4分)
(1)徐谓其下 徐( ) (2)比其复来 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玮“一战大破虏师”过程。(3分)
( )敌,( )敌,( )敌,( 破 )敌
4.请简述划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11分)
宣曲任氏之先①,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②仓粟。楚汉相距③荥阳④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⑤,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选自《史记》
【注】①先:先祖。②窖:物品储存在地洞里。 ③距:通“拒”,指两军相持。 ④荥阳:地名,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 ⑤米石至万:一石米价达到一万钱。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为督道仓吏( ) (2)不衣食( )
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都争着买便宜的田地和牲畜,只有任氏认为买贵的才是好的。
B.人们都争着买便宜的田地和牲畜,唯独任氏买价格贵质量好的。
C.人们都争着便宜卖掉田地和牲畜,只有任氏将其卖出了高价。
D.人们都争着便宜卖掉田地和牲畜,唯独任氏将其高价买下。
3.从选文看,“主上重之”的原因是(1)
(2)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鳍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注释】①罟(gǔ):捕鱼的网。 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得鱼即生之 (2)郑人掬而观之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听取有些人的话 B.郑人才后悔没有听那个劝告人的话
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 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
3. 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鳞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③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⑤。”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⑥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 【注释】①南剑:今属福建省,在我国南方。 ②程颢与弟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著名理学家。? ③绝学:失传了的学说。 ④翕然:一致。 ⑤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能向南传播了。⑥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
1.解释加点字:(4分)
?(1)幼颖异 异( ) (2)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师( )
2.下列对文中画直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B.(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C.(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D.(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3.请推断文中程颢说“吾道南矣”的原因:① ;② 。③ 。(3分)
4.文中画浪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 。根据文意,应该是用来比喻
(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3题(12分)
及晏殊为馆职①,时天下无事,上许臣僚择胜宴饮。臣僚皆出,殊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兄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②,忽自中批除殊③,执政莫喻所因。次日进见回禀,上谕④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杜门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授官之意。曰:“臣非不乐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嘉其诚实。
【注】①馆职:在史馆供职。②东宫官:辅助、教习太子的官员。③“忽自中”句: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晏殊的御批。④谕:告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正可为东宫官( ) ⑵臣若有钱亦须往( )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B.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C.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D.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3.⑴皇上允许“臣僚择胜宴饮”的原因是“ ”;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 ”。
⑵皇上挑选晏殊辅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 ; 。(共6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①,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②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③,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注释】①积学工文:积累了深厚的学问,很擅长写文章。②乌:怎么。③骂詈:骂,斥骂。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张益怒( ) (2)文安得工( )
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说话的人。 B.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这个道人。
C.张畏岩匆匆离开,向路人发泄怒气。 D.张畏岩匆匆离开了发怒吼叫的道人。
3.张畏岩把落榜原因归结为 ,而道者认为,张畏岩因 而导致自己 ,所以落榜,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钱大昕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注释】①嗤:讥笑,嘲笑。②赧:因羞愧而脸红。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客请与予对局( ) (2)予思益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下棋还没有结束就计算。
B.(我)下棋结束多次计算棋子。
C.(客)下棋结束计算对方棋子。
D.(我)下棋结束计算双方棋子。
3.“以为不逮己也”的原因是“ ”,其结果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4.(1)对作者“默坐而已”时心理活动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予”不再随便小看他人。
B.“予”做事谨慎起来。
C.“予”变得有涵养。
D.“予”心里不服气,嘴上不说。
(2)钱大昕观弈的经历启示人们: (2分)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尤好《左氏春秋》 好( )(2)飞引弓一发 引( )
2.下列对“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送给了岳飞。
B.周同大吃一惊,所以非常喜爱岳飞把好弓送给他。
C.周同非常吃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
D.周同非常吃惊,于是喜爱他并把自己的好弓给他。
3.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是:(1) ;
(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5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比食至 比( ) (2)时使然耳 使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3.刘麟教育学生采用的方法是 ,从中给你的启发是 。(4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范文正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故汲汲①于道路?”孙秀才戚然动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②足矣。”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吾今补子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为学乎?”孙生再拜大喜,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注释:①汲汲:形容心情迫切。②甘旨:美味的食物。
1.解释画线的词语。(4分)
(1)何故汲汲于道路( ) (2)吾观子辞气( )
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回家。 B.孙明复放弃了学习,昼夜不回家。
C.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放弃。 D.孙明复专注于听课,昼夜不放弃。
3.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王著教帝学书
王著学右军①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②,帝③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④,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②侍书翰林:这里指在翰林院侍奉皇帝学习书法。③帝:皇帝,即下文的“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④笔札:书法。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4分)
(1)深得其法( ) (2)遽称善( )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太宗逐渐开始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B.太宗更加诚心地当面向王著求学。
C.太宗更加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D.太宗从学习书法中得到了好处。
3.这则故事能带给学习者至少两点启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终南之山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①,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蹇裳而入②,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③,何棘不去?”
注释:① 胶结:粘住。 ②蹇(qiān):撩起。 ③艾:同“刈”,割。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一人义形于色 ( ) (2)何棘不去 ( )
2.下列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人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 B 这人对害人的东西很痛恨
C这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 D 这人的病恶化到如此程度
3.斯人在断棘时“惫已甚”的主观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①尝在秦王②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④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陈:陈述。②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④四海:整个国家。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4分)
(1)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 (2)足使为善者惧( )
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B.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C.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D.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3.从文中看,唐太宗“怜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本文拟一个题目:(8个字以内)(2分)
课外文言文(一)内容理解
(一)考纲要求
? 1.能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概括文章的中心。
(二)考题分析:
一般会采用选择或填空的考查方式进行判断考查;也会要求对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1.在中考中的地位: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写作意图一般在中考试卷的第13题,4分左右。
2.主要考查能力:对文言文的理解,并且结合文章的内容,分析其写作意图、原因或理由等。
解析:(1)这种题型要充分理解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的含义,然后把握文章的内容。
(2)要审清题目,一些题目需要用原句回答(不能少答,不能多答)。
3.常考题型:
(1)注意“具体体现”类问题。
(2)原因类,“根本原因类”问题。
(3)“写作手法类”问题。
(4)具体情节的分析与概括题。
(5)道理启示类。
(三)答题技巧
答题步骤:
1.概览全文,整体把握。
(1)先抓住标题:一般讲,如果有标题的寓言故事,我们要特别注意标题对我们的启示作用。
(2)了解记叙的是什么事;弄清所记之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看看哪一部分比较特殊,就尽量抓住展开,通常来说,起因很重要,因为有因才有果,有时候过程也非常重要。
(3)简析所记之事涉及什么人,他们之间有没有主次之分,关系如何;
(4)查看记叙中作者有没有议论,议论什么;
(5)留心叙事方法上有什么特点;
2.筛选文章的关键信息。
3.读懂作者的情感态度。
归纳中心可选择不同的切入口。如,重在叙述故事的,可从故事结局分析作者的价值取向;侧重写人物活动变化的,可从分析人物行为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讲述生活现象为主的,可从个别现象分析反思作者褒贬倾向。
寓言抓住故事中最夸张最不可能的部分,思考短文要借此讽刺什么;最后,逆向思考总结出要告诫人们的道理。
要能够把作者的观点态度与文章中人物的言论区分开来。
解题方法:
利用文章本身的语境、命题的题目、文章中的原话、注解及文章的主旨来解答相关试题,对症下药——对于不同的题目类型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方法一:逆推思维法,即用倒推法思考,从结果出发,并一步一步得出关键词。
方法二:这一过程称为正反思维法,即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
方法三:这一过程称为角色思维法,即从各个角色、各个角度来加以思考。(如《黔之驴》可以从老虎和驴子的角色得出不同的结论。)
(四)易错点分析
1.一般是读懂文章,但缺乏概括能力,力不从心;
2.会因为理解能力的不够或偏差,分析不清楚文本情节的主要内容所反映的中心。
解决建议:所以我们首先积累一些启示类的概括语言,然后再通过文本分析来训练对于文本中心和内容的判断的训练。
(五)拓展常见的道理启示
处事待人
1.给别人提意见,要讲究方法,使他人心服口服。或者:待人要宽厚,不要在小事上苛责于人。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1)爱听好话是人性的弱点,我们要严加防范。(2)奉承拍马是小人的伎俩,我们要时刻提防。
4.有时用善良和宽容来感化身边有错误的人,或许会更有效。
5.人和人之间交往不能仅仅为利,应该讲究信用。
6.要珍重眼前的真实的人与事,不要妄想得到不切实际的东西。(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从善如流;知错能
改,善莫大焉!)
7.不懂装懂,盲目模仿;要善于倾听他人的劝告,接受正确的建议;要清醒地认识事物的本质。
8.人有宽容之心就会受到大家的尊敬。
9.背弃诺言没有好下场。或:做人要诚实守信,不能欺骗他人,出尔反尔。
10.为人子女一定要孝敬父母赡养老人。
11.劝谏卫侯要任用苟变这样的人才,取其之长,弃其所短(切不因别人的短处掩盖其长处)
12.如果恶人当道,好的主张必定难以实行,贤人难受重用。(或如果环境险恶,人们也会裹足不前)
讽刺批判
1.讽刺那些一味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2.讽刺了缺乏远见的人,批评了一种目光短浅,看不见长远利益的人。
3.讽刺那些没有自知之明的人。
4.通过讽刺XX的吝啬,告诫人们不要为钱财所累(或不要过于看重钱财)。
5.自私自利,聪明反被聪明误。
6.讽刺了因小失大的愚蠢行为(或:凡事要考虑后果,不能盲目行事;解决问题要注意方法,不能一概而论;
做事不能冲动,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解决问题要三思而后行,找到最佳方法)。
实践真知
1.做事要学会克制,懂得三思而行。(鲁莽从事要不得)。
2.做任何事情,都要尊重自然规律。过犹不及。
3.做任何事都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循序渐进。
4.做事要懂得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
5.观察事物要细心(或细小的错误也会影响真实性;深入生活,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等)。
6.生产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
7.凡事不要人云亦云(东施效颦),盲目跟风,要有自己的主见;凡事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对的策略。
8.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有长处和短处。或: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9.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
10.人生路上,要懂得该进则进, 该退则退。(或:遇到困难或挫折,要学会换一种思维考虑问题。)
11.凭一己私利为人处世,最终受害的反倒是自己。
12.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要给自然界的动植物一片自由的天地。或家长、学校、社会注重孩子教育,则不能
束缚他们,要给予孩子自由发挥的空间。
13.凡事要专心,不能三心二意
例题
夏王使羿①射于方尺之皮,径寸之的。乃命羿曰:“子射之,中,则赏子以万金之费;不中,则削子以千邑之地。”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乃援弓而射之,不中,更射之,又不中。夏王谓傅弥仁曰:“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傅弥仁曰:“若羿也,喜惧为之灾,万金为之患矣。人能遗其喜惧,去其万金,则天下之人皆不愧于羿矣。”
注释:①羿,即后羿,传说中的人物,擅长射箭。
【译文】
夏王让后羿把箭射在一尺见方、靶心直径约一寸的兽皮靶心上,于是告诉后羿说:“请射吧!射中了,就送给你万金作为奖赏;射不中,就收回你的千户封邑。”羿听了夏王的话,脸色变化不定,气息急促难平,神情十分紧张。于是弯弓射去,没有射中,第二箭再射,又落了空。夏王问付弥仁:“这个后羿,从来都是百发百中,而我今天和他定约了赏罚条件后,他却射不中了,为什么呢?”付弥仁回答道:“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情绪波动影响了他的射技,万金厚赏造成了他的心理包袱。人如果能做到不计较得失,把赏罚置之度外,那么谁都能成为无愧于羿的神箭手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乃命羿曰( ) (2)更射之,又不中(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斯羿也,发无不中,而与之赏罚,则不中的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有一个地方预示了后羿难以射中,请摘录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其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命令 (2)再(次)
2.这个后羿,射箭没有射不中的,但是给他定下赏罚的要求,就射不中靶子的原因是什么呢?(大致意思对即可。重点词“斯”、“发”、“的”)
3.羿容无定色,气战于胸中
4.一个人无论水平有多高,只要患得患失,就难以成功。或:做事情不能患得患失。如果答“做事情必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成功”也可。如果仍然在谈射箭,不给分。(用自己的话回答)
4.解题思路
读懂文章,后羿之前的表现,接到王命的后表现,“中”“不中”;
傅弥仁的评论;结合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那么羿的表现如何;
结合现实中的例子,奥运会冠军要得冠应该要有什么条件:实力+心态。
(温馨提醒:可以从以上三个角度来理解这一道题的寓意。)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冯异①定关中,自以久在外,不自安。有人上章言:“异权威至重,百姓归心,号为‘咸阳王’,陛下应防其反之。”光武帝以章示异。异上书谢,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及异大破敌军,诸将欲分其功,玺书②诮③大司马④以下,称异功若丘山。今人咸知异之为名将,然非君之明,必困谗口矣。
【注释】①冯异:人名,汉代名将。 ②玺书:古代封口处盖有印信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③诮:责备。 ④大司马:官名。
【参考译文】
冯异平定了关中,自己认为长时间呆在京城之外,心中不能自安。有人上奏章说:“冯异威势权力很大,百姓归心,称他为‘咸阳王’,陛下应该防范他谋反。”光武帝把奏章给冯异看。冯异上书谢罪,光武帝下诏说:“将军对于国家,恩情犹如父子,有什么嫌疑,何必害怕呢?”等到冯异大败了敌军,许多将领想要分掉冯异的战功,光武帝下诏斥责大司马以下的官员,称赞冯异的功劳如同山丘那样高。现在人们都知道冯异是一员名将,然而没有君主的贤明,必定遭到谗言的陷害。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冯异定关中 定 (2)号为咸阳王 号
2.对画线句子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冯异上奏章谢罪 B.冯异上奏章感谢
C.冯异写私信谢罪 D.冯异写私信感谢
3.“必困谗口矣”中的“谗”指的是    和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4.下列作为本文标题,最恰当一项是( )(2分)
A.光武帝知人善用 B.光武帝不听谗言 C.光武帝任人唯亲 D.光武帝唯才是用
【答案】(12分)
1. (1)平定 (2)定国号或取名号(每格2分,共4分)
2. A(3分)
3. 说冯异有谋反之心(1分) 想要分掉冯异的战功(1分)
4. B(2分)
【解析】
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针对这种类型,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能够灵活运用。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记漏翻关键词语。句中的关键词有“书”奏折的意思。“谢”是谢罪的意思,故选A。
3.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全文意思。结合冯异军功较大,战功赫赫分析。谗言有两种意思,一是功高震主,有谋反之心;二是分冯异的功劳。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要求学生能够大致理解全文意思。结合“诏曰:将军之于国家,恩犹父子,何嫌何疑,而有惧意?”分析,光武帝没有听信谗言,故选B.
(二)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③。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④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玮不答,使人候⑤。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⑥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⑦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镇戎: 地名,宋时边地重镇。知镇戎军日:主管镇戎军队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部伍:兵士的队伍。 ④縻:束缚。 ⑤候:侦察。⑥蕃军:吐蕃军队,即上文“虏兵”。⑦少选:一会儿。⑧痹:麻痹。 ⑨ 阑:残,尽。

参考译文: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有一次和敌人交战,刚刚取得初步胜利,探子回报说敌人已经走远,于是曹玮就命令部下驱赶牛羊辎重等战利品班师,为此整个队伍秩序大乱,不成阵营。看到这个情形,有部属深感忧虑,对曹玮说:“战场上牛羊能派上什么用场呢,不如放弃这些东西,赶紧整饬部队纪律回营去吧。”曹玮不予理睬。西蕃族士兵本来已经撤退到几十里外,(敌军)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的部队行军缓慢,沿途见到一处有利的地形,干脆停下来准备回头反击西番进攻。西蕃兵快到的时候,曹玮派人迎上去告诉他们说:“你们行军这么长的时间,一定人困马疲,我不想乘人之危,你们不如先休息一下,我可以稍候片刻再与你们决一死战。”西蕃士兵正为疲困忧虑,听此一说,无不面露喜色,主将令队伍排好阵形,就地休整。过了好一会儿,曹玮才派人通告:“如果你们休息好了,就放马过来吧。”于是,对阵双方都鸣金击鼓开始了杀伐,一个回合下来,把西蕃兵打得落花流水,曹玮这时才命令手下将士放弃牛羊战利品回师。他慢慢地对手下人解释道:“我知道西蕃兵疲惫不堪,于是故意装出贪图小利的样子引诱他们。等他们果然上当又追回来时,差不多又要行军近百里路。这个时候,如果让他们鼓足余勇即刻交战,胜负之数犹未可知;可是他们是刚刚经过长途跋涉的人,这时候如果稍稍休息一下,就会下肢麻痹,无法站稳,人的精气神也会比较低迷,我就是用这个办法取胜的。”
1.解释加点字。(4分)
(1)徐谓其下 徐( ) (2)比其复来 比(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用原文中的动词填空,表现曹玮“一战大破虏师”过程。(3分)
( )敌,( )敌,( )敌,( 破 )敌
4.请简述划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慢慢地,缓缓地(2分) (2)等到(2分)
2. (敌军)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贪图牛羊这些小利)而军容不严整,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3分)
3. 诱 待 痹(3分)
4.本句交代了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并予以劝解。从侧面表现了曹玮巧于谋略,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分)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比”:等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徐”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慢慢地,缓缓地”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利”:贪图……之利。“师”:军容。“遽”:立刻。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3.梳理曹炜“一战大破虏师”的过程。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为诱敌;“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为待敌;“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为痹敌。按以上分析填空即可。
4.考查语句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词意、句意。“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这句话是对曹炜的侧面描写(间接描写),部下对曹玮下令携带牛羊而使军队不齐整的现状担忧。从侧面表现了曹玮的足智多谋。侧面描写是对正面描写的有益补充;侧面描写有利于表现人物的性格与精神风貌。
(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11分)
宣曲任氏之先①,为督道仓吏。秦之败也,豪杰皆争取金玉,而任氏独窖②仓粟。楚汉相距③荥阳④也,民不得耕种,米石至万⑤,而豪杰金玉尽归任氏,任氏以此起富。富人争奢侈,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田畜人争取贱贾,任氏独取贵善。富者数世。然任公家约:“非田畜所生,不衣食。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以此为闾里率,故富而主上重之。
选自《史记》
【注】①先:先祖。②窖:物品储存在地洞里。 ③距:通“拒”,指两军相持。 ④荥阳:地名,今河南省荥阳市一带。 ⑤米石至万:一石米价达到一万钱。
参考译文:
宣曲任氏的先祖,是督道仓的守吏。秦朝败亡之时,豪杰全都争夺金银珠宝,而任氏独自用地窖储藏米粟。后来,楚汉两军相持于荥阳,农民无法耕种田地,米价每石涨到一万钱,任氏卖谷大发其财,豪杰的金银珠宝全都归于任氏,任氏因此发了财。一般富人都争相奢侈,而任氏却屈己从人,崇尚节俭,致力于农田畜牧。田地、牲畜,人们都争着买便宜的田地和牲畜,唯独任氏买价格贵质量好的。任家数代都很富有。但任氏家约规定,不是自家种田养畜得来的物品不穿不吃,公事没有做完自身不得饮酒吃肉。以此做为乡里表率,所以他富有而皇上也尊重他。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为督道仓吏( ) (2)不衣食( )
2.对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都争着买便宜的田地和牲畜,只有任氏认为买贵的才是好的。
B.人们都争着买便宜的田地和牲畜,唯独任氏买价格贵质量好的。
C.人们都争着便宜卖掉田地和牲畜,只有任氏将其卖出了高价。
D.人们都争着便宜卖掉田地和牲畜,唯独任氏将其高价买下。
3.从选文看,“主上重之”的原因是(1)
(2) (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
【答案】
1.(4分,2+2)(1) 担任(做) (2)吃
2.(3分)B
3.(4分,2+2)(任选两个角度回答,答对一点得2分)(1)任氏有远见,经商理念与众不同;(2)即使富甲一方,仍生活节俭;(3)对家人和自己要求严格
【解析】
1.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词类活用词,食:动词,吃。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及翻译能力。重点词语有:争取:争夺。贾:便宜。贵善:价钱贵而质量好的。故而选B。
3.(本题算是人物形象+内容理解的综合题)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而任氏折节为俭,力田畜。”“任氏独取贵善。”“公事不毕,则身不得饮酒食肉。”可知任氏有远见,经商理念与众不同;生活节俭;对家人和自己要求严格。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郑人爱鱼
郑人有爱惜鱼者,列盆庭中,实水焉,得鱼即生之。鱼新脱网罟①之苦,惫甚,浮白而喁②。逾旦,鳍尾始摇。郑人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未几,糁麦而食③,复掬而观之曰:“鳞得无伤乎?”人曰:“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之水,日玩弄之,而曰‘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者寡矣!”不听,未三日,鱼皆鳞败以死。郑人始悔不用或人之言。君子曰:“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
【注释】①罟(gǔ):捕鱼的网。 ②喁(yóng):,鱼口向上,露出水面。 ③糁(sǎn)麦而食:喂食饭粒和麦屑。
参考译文:
郑国有个爱鱼珍惜鱼的人,排放盆子在厅堂之中,装满水。得到了鱼就养着它们。鱼刚脱离网的困苦,很疲惫,浮到水面咭咭地喘息。过了一天,鳍尾开始摇摆。那郑国人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没多久,喂食谷末和麦麸,又捧出来看着说:“鳞没有伤吧?”有人说:“鱼凭借江水为活命之所,遇上这样呆在一勺的水中,每天玩弄它,还说‘我爱鱼我爱鱼’,鱼不腐烂的少啊!”那人不听。没过三天,鱼全都磷片脱落而死,郑人才后悔没有听那个劝告人的话。君子说:“人民像鱼一样,现在治理人民的人,都是郑国人吗?”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得鱼即生之 (2)郑人掬而观之
2.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4分)
A.郑人开始后悔不应听取有些人的话 B.郑人才后悔没有听那个劝告人的话
C.郑人开始后悔不用或不听别人的话 D.郑人才悔恨听有些人的话是错误的
3. 郑人哪些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鳞败以死”的结局?作者借这则寓言想说的道理是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养活 (2) 仔细看
2.B
3.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又每天玩弄鱼 统治者不能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自己的玩物,随意摧残。或:统治者应该给予民众合适的生存环境和治理方式。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生”,古今异义,今义为“产生”,古义为“养活”;“观”,一词多义,有“看,仔细看”“景观”等意,这里的意思为“仔细看”。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要在正确翻译和理解重点词语含义的基础上,逐项分析。重点词语有:始,才;不用,没有听取;或人,那个人;言,话。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在正确翻译的基础上,结合关键句子回答。“列盆庭中,且实水焉”写他用水盆养鱼,鱼生存空间小;“郑人掬而观之”“复掬而观之”写他每天玩弄鱼。“鱼以江为命,今处以一勺水,日玩弄之”概括写出了他的这两种行为直接导致了“鱼皆磷败以死”的结局。把握寓意,要结合文章的关键句子。“民犹鱼也,今之治民者皆郑人也哉?”点明了寓意,即统治者治理国家应该有恰当的治理方式,应该给予民众适合他们生存的环境,而不能只是口称爱民,实际将民众当成玩物,随意摧残。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杨时字中立,南剑①将乐人。幼颖异,能属文。稍长,潜心经史。熙宁九年,中进士第。河南程颢与弟颐②讲孔、孟绝学③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④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⑤。”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⑥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深一尺矣。 (节选自《宋史·杨时传》)
? 【注释】①南剑:今属福建省,在我国南方。 ②程颢与弟颐:程颢与他的弟弟程颐,二人并称“二程”,北宋著名理学家。? ③绝学:失传了的学说。 ④翕然:一致。 ⑤吾道南矣:我的道学思想能向南传播了。⑥赴告:报丧,把死讯通知有关系的人。
译文:杨时,字中立,南剑州将乐县人。幼年时特别聪明,能做文章,稍长大以后,潜心于经典史书。熙宁九年(1076),考中进士。河南人程颢与弟弟程颐讲授孔子、孟子绝学于熙宁、元丰之际,河、洛一带的读书人都集结那里拜他们为师。杨时被选调官职却不赴任,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相处很是快乐。到他回家的时候,程颢目送他时说:“我的道学思想现在向南传播了。”四年以后程颢去世,杨时知道这件事后,就在寝门设灵位哭祭,并又用书信转告他的同学们。到这时,又到洛阳拜见程颐,杨时大概已有四十岁了。有一天去见程颐,程颐偶然闭目休息而坐,杨时侍立门外一直没有离开,程颐醒来后,就发现门外下雪已深至一尺了。
1.解释加点字:(4分)
?(1)幼颖异 异( ) (2)河、洛之士翕然师之 师( )
2.下列对文中画直线句的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B.(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得以深谈,很是快乐。
C.(杨时)以学生拜见老师的礼仪在颍昌谒见程颢,(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D.(杨时)以老师应有的礼数在颍昌召见程颢,(师生)互相投合,很是快乐。
3.请推断文中程颢说“吾道南矣”的原因:① ;② 。③ 。(3分)
4.文中画浪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 。根据文意,应该是用来比喻
(2分)
【答案】(12分)
1.(1)特别的(2分) (2)拜……为师 以……为师(2分)
2.C(3分)
3.①杨时非常推崇程颢的学说思想,为拜程颢为师,不惜放弃选调的官职;
②杨时是一个聪明又潜心治学的人,因此,一定能将程式学说发扬光大。
③杨时是南方人,“其归也”表明他学成之后返回南方,自然会将程式学说向南传播。(3分)
4.程门立雪 尊重老师、尊师重道(2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1—3题(12分)
及晏殊为馆职①,时天下无事,上许臣僚择胜宴饮。臣僚皆出,殊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兄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②,忽自中批除殊③,执政莫喻所因。次日进见回禀,上谕④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唯殊杜门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殊既受命,得对,上面谕授官之意。曰:“臣非不乐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嘉其诚实。
【注】①馆职:在史馆供职。②东宫官:辅助、教习太子的官员。③“忽自中”句: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晏殊的御批。④谕:告知。
【译文】等到晏殊在史馆任职时,当时天下无事,皇上容许百官各择胜景之处宴饮。晏殊当时很穷,不能出门游玩宴饮,独自居住家中,与兄弟们讲习诗书。一天皇帝给太子选讲官,忽然从宫中传出皇上授官给晏殊的御批。执政大臣不知为什么皇上选中晏殊,第二天进见回禀,皇上说:“最近听说馆阁大臣们没有一个不嬉游宴饮,一天到晚沉醉其中,只有晏殊与兄弟闭门读书,这么谨慎忠厚的人,正可教习太子读书。”晏殊上任后,有了面圣的机会,皇帝当面告知任命他的原因,晏殊语言质朴不拘,就说:“为臣我并非不喜欢宴游玩乐,只是家里贫穷没有钱出去玩。臣如果有钱,也会去宴饮,只是因为没钱出不了门罢了。”皇上因此更欣赏他的诚实。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正可为东宫官( ) ⑵臣若有钱亦须往( )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B.我是不喜欢宴游的人,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C.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钱为宴游准备酒食。
D.我并非不喜欢宴游,只是因为贫穷没能参加全部的活动。
3.⑴皇上允许“臣僚择胜宴饮”的原因是“ ”;晏殊“独家居”的原因是“ ”。
⑵皇上挑选晏殊辅佐、教习太子的原因有: ; 。(共6分)
【答案】(共12分)
1.⑴担任、充当⑵假如、如果(4分)
2.C(2分)
3.⑴时天下无事 殊是时贫甚(不能出)
⑵晏殊读书专心、晏殊为人谨厚(前两空各1分,后两空各2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江阴张畏岩,积学工文①,有声艺林。甲午,南京乡试,寓一寺中,揭晓无名,大骂试官,以为眯目。时有一道者,在傍微笑,张遽移怒道者。道者曰:“相公文必不佳。”
张益怒曰:“汝不见我文,乌②知不佳?”
道者曰:“闻作文,贵心气和平,今听公骂詈③,不平甚矣,文安得工?”
张不觉屈服,因就而请教焉。
【注释】①积学工文:积累了深厚的学问,很擅长写文章。②乌:怎么。③骂詈:骂,斥骂。
译文:
江阴张畏岩,积了很深的学问,在读书人当中很有名声。甲午年,参加南京乡试,借住在一处寺院里,等到放榜,榜上没有他的名字,他大骂考官,认为他们眼睛不清楚。那时候有一个道士,在旁微笑,张畏岩马上就把怒火发在道士的身上。道士说:“你的文章一定不好。”
张畏岩更加发怒说:“你没有看到我的文章,怎么知道我写得不好呢?”
道士说:“我听说做文章,最要紧的是心平气和,现在听到你大骂考官,表示你的心非常不平,你的文章怎么会好呢?
张畏岩不觉屈服了,就转过来向道士请教。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张益怒( ) (2)文安得工( )
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说话的人。 B.张畏岩就把怒气撒向这个道人。
C.张畏岩匆匆离开,向路人发泄怒气。 D.张畏岩匆匆离开了发怒吼叫的道人。
3.张畏岩把落榜原因归结为 ,而道者认为,张畏岩因 而导致自己 ,所以落榜,由此带给我们的启示是 。(5分)
【答案】(12分)
1.(4分)⑴更,更加 ⑵能够,可以
2.(3分)B.
3.(5分)考官有眼无珠(不识好文章)(1分) 心气不平(不能心平气和)(1分) 写不出好文章(文不工)(1分) 遇事要冷静(面对困境不要怨天尤人)(失败时要勇于从自身寻找原因)(2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钱大昕观弈
予观弈于友人所。一客数败,嗤①其失算,辄欲易置之,以为不逮己也。顷之,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客胜予十三子。予赧②甚,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注释】①嗤:讥笑,嘲笑。②赧:因羞愧而脸红。
译文:
我在朋友家里看下棋。一位客人多次输棋,我讥笑他失算,总是想替他改放棋子,认为他赶不上自己。过一会儿,客人请求和我下棋,我非常轻视他。刚刚下了几个棋子,客人已经取得主动的形势。棋局快到中盘的时候,我思考得更加艰苦,而客人却轻松有余。终局计算双方棋子,客人赢我十三子。我很惭愧,不能说出一句话。以后有人邀请我观看下棋,我便整天默默地坐着罢了。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2分)
(1)客请与予对局( ) (2)予思益苦(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客)下棋还没有结束就计算。
B.(我)下棋结束多次计算棋子。
C.(客)下棋结束计算对方棋子。
D.(我)下棋结束计算双方棋子。
3.“以为不逮己也”的原因是“ ”,其结果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回答)(4分)
4.(1)对作者“默坐而已”时心理活动的分析,最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予”不再随便小看他人。
B.“予”做事谨慎起来。
C.“予”变得有涵养。
D.“予”心里不服气,嘴上不说。
(2)钱大昕观弈的经历启示人们: (2分)
【答案】(12分)
1.(2分)(1)请求 (2)更加
2.(2分)D
3.(4分)(2分)客数败 (2分)和对方的对弈输了十三子
4.(1)(2分)D (2)(2分)看到别人不足,也要看到自己不足,不应该盲目自我肯定。
(九)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少负①气节,沉厚寡言。天资敏悟,强②记书传,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家贫,拾薪为烛,诵习达旦,不寐。生有神力,未冠,能挽弓三百斤。学射于周同。同射三矢,皆同中,以示飞。飞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飞由是益自练习,尽得同术。
【注释】①负,具有。②强:擅长于。③筈(kuò):箭的尾部。
参考译文:
岳飞,字鹏举,是相州(河南)汤阴人。(岳飞)年少时就具有气节,沉稳忠厚,很少说话。天资敏捷聪慧悟性好,能清楚地记住(许多)书与传〔书传:指经书及解释经书的著作)。尤其喜好《左氏春秋》及孙武、吴起的兵法。家里比较清贫,拾木柴作为火烛照明。背诵复习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岳飞)天生就有非常大的力气,不到二十岁〔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能挽起三百斤的弓箭。(岳飞)向周同学习射箭,周同能同时发射三支箭都能射中箭靶子,以此做给岳飞看;岳飞拉开弓射一箭(就)穿透了靶子,再次发一箭又中。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岳飞于是就练习得更勤快,得到了周同全部的箭术。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尤好《左氏春秋》 好( )(2)飞引弓一发 引( )
2.下列对“同大惊,以所爱良弓赠之”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周同大吃一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送给了岳飞。
B.周同大吃一惊,所以非常喜爱岳飞把好弓送给他。
C.周同非常吃惊,把自己所喜爱的好弓箭送给岳飞。
D.周同非常吃惊,于是喜爱他并把自己的好弓给他。
3.岳飞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是:(1) ;
(2)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
。(5分,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参考答案】(12分)
1.(1)喜欢(2)拉
2.A
3.(1)胸有大志,性格沉稳;(2)天资聪颖,天生神力;(3)熟读兵书、勤学不辍;(4)苦练不懈、得师真传。(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2分)从小胸怀大志、勤学苦练,才能练就一身本领(成功需要先天的基础,更需要后天坚持不懈的努力)等(1分)。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食喻
国朝尚书刘南垣公,告老家居。有直指使者,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公曰:“此吾门生,当开谕之。”俟其来款之,曰:“老夫欲设席,恐妨公务,特留此一饭。但老妻他往,无人治具,家常饭,能对食乎?”直指以师命,不敢辞。自朝过午,饭尚未出,直指饥甚。比食至,惟脱粟饭、豆腐一器而已。各食三碗,直指觉过饱。少顷,佳肴美耘,罗列盈前,不能下箸。公强之,对曰:“已饱甚,不能也。”公笑曰:“可见饮馔原无精粗,饥时易为食,饱时难为味,时使然耳!”直指谕其训,后不敢以盘飧责人。
【注释】①刘南垣公:指曾任明朝尚书的刘麟。②直指使:官职名。③属吏:部下。④款:款待。⑤箸:筷子。⑥飧(sūn):本指晚饭,这里指饭食
【参考译文】
当朝的尚书的刘麟,告老还家。(当地)有位直指使者,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刘麟说:“这个人是我的学生,应该开导他,让他明白事理。”等到直指使前来拜访,刘麟招待他,说:“老夫本想设宴款待,又怕误你公事,就只备了一顿便饭。不过老伴出门去了,无人下厨烧饭,家常饭,吃得下么?”因为是师命,直指使不敢推辞。从早等到过午,饭也没端出来,直指使饿得实在难忍。等到饭菜端出,只有一盆糙米饭和一盆豆腐而已。他们各吃了三小碗,直指使觉得很饱。过了一会美食佳肴,摆满一桌,放在(直指使)面前,但因为刚才吃饱了,无法下筷。刘麟执意要他吃,直指使回答说:“我确实已经吃得过饱了,再也不能吃了。”刘麟微笑着说:“看来,饮食本无精粗之分,饿时饭菜容易吃,饱时饭菜难吃,只是因为当时的情况导致这样罢了。”
直指使懂得刘麟说的道理,从此,他再也不敢因为饮食而责难他的部下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比食至 比( ) (2)时使然耳 使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饮食苛求属吏,郡县患之

3.刘麟教育学生采用的方法是 ,从中给你的启发是 。(4分)
【参考答案】(12分)
1.(4分)(1)等到 (2)使得
2.(4分)对饮食特别讲究,百般挑剔,常因菜饭不合味责骂部下,郡县长官接待他都感到担忧。
3.(4分)方法:故意拖延时间,让直指吃饱粗粝的饭食后对着丰盛的美食再也无法下咽时,不失时机地开导他。(2分)
启示:让人亲身悟出错误,然后虚心改过,这种方法比严厉批评或直接指出错误更容易让人接受。(2分)
(分析:抓住人物言行变化的关键词句)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范文正在睢阳掌学,有孙秀才上谒,文正赠钱一千。明年孙生复道睢阳,谒文正,又赠一千,因问:“何故汲汲①于道路?”孙秀才戚然动色曰:“老母无以养,若日得百钱,则甘旨②足矣。”文正曰:“吾观子辞气,非乞客也。二年仆仆,所得几何?吾今补子学职,月可得三千以供养,子能安于为学乎?”孙生再拜大喜,于是授《春秋》,而孙生笃学,不舍昼夜,行复修谨,文正甚爱之。明年文正去睢阳,孙亦辞归。后十年,闻泰山下有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朝廷召至太学,乃昔日索游孙秀才也。
注释:①汲汲:形容心情迫切。②甘旨:美味的食物。
参考译文:
范仲淹在睢阳担任学官的时候,有个孙秀才上门拜见他,范仲淹送给他一千钱。第二年,孙秀才又来睢阳拜见他,范仲淹又送给他一千钱,并问他:“你为什么穷到这个地步呢?”孙秀才脸色戚然地说:“无法供养老母亲,如果每天讨得一百钱,就能够供养她了。”范仲淹说:“我看你的言谈举止,不像一个乞讨的人。这样过了二年,你能讨得多少钱,却荒废了许多学业。我今天收录你在学校任职,每月可以得到三千钱来供养母亲,你能安心做学问吗?”孙秀才高兴得赶紧行礼。范仲淹于是传授他《春秋》,而孙秀才勤奋学习,日以继夜,行为也端正谨慎,范仲淹很喜欢他。第二年,范仲淹离开睢阳,孙秀才也告辞回家了。后来过了十年,范仲淹听说泰山下有个叫孙明复的先生给学生讲授《春秋》,朝廷把他召到太学,原来是从前向范仲淹讨钱的孙秀才。
1.解释画线的词语。(4分)
(1)何故汲汲于道路( ) (2)吾观子辞气( )
2.下列对划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回家。 B.孙明复放弃了学习,昼夜不回家。
C.孙明复专注于学习,昼夜不放弃。 D.孙明复专注于听课,昼夜不放弃。
3.本文最后一句的作用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原因 (2)看,查看
2. C4分 A 1分 D 1分
3.(1)点明孙明复勤奋好学终有所成;(2)点明范文正识人助人之举终有成效。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含义。“故”意思是“原因”,“观”意思是“看”,这些重点实词要识记积累。
2.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孙生笃学不舍昼夜”中“笃”意思是在“专注”,“学”是学习,据此判断C项翻译正确。
3.此题考查的是文中情节的作用。文章最后一句“孙明复先生以《春秋》教授学者,道德高迈,朝廷召至太学”写出了孙明复通过勤学有了很大的成就,同时也写出了范仲淹当初对他的帮助终于有了成效。据此作答。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王著教帝学书
王著学右军①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②,帝③听政之余,留心笔札④,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
注释:①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②侍书翰林:这里指在翰林院侍奉皇帝学习书法。③帝:皇帝,即下文的“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④笔札:书法。
参考译文:
王著学习王羲之书法,(很快就)深深地体会到其中的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处理政物之余,喜欢练习书法,曾经数次让内侍拿着自己的作品让王著品评,但每次王著都说不够好,于是太宗更加用心地去练习。太宗再一次让侍从拿着他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和起初一样。有人询问王著的用意,王著说:“皇上的书法本来就很好了,但如果马上说书法写得好,恐怕皇上不再会像原来一样用心了。”这之后太宗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说这都得益于王著的勉励。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4分)
(1)深得其法( ) (2)遽称善( )
2.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太宗逐渐开始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B.太宗更加诚心地当面向王著求学。
C.太宗更加潜心致志地临摹学习。 D.太宗从学习书法中得到了好处。
3.这则故事能带给学习者至少两点启示:(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答案】
1.(4 分)(1)领会 (2)立即
2.(4 分)C
3.(4分)答案举例:学而不厌才能不断进步;想要学有所获就得潜心刻苦;为学需有不耻下问的精神;精益求精者越学越精;做学问也要有越挫越勇的精神;能遇到好老师是学习者的幸运。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得”:领会。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遽”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C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A“益”应翻译为“更加”。B“刻意”应翻译为“潜心致志”;“临”应翻译为“临摹”。D“益”“刻意”“临”“学”都没有翻译出来。整句意思翻译得失之偏颇。
3.要答好此题,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并要注意议论抒情的语句,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如王著要求严格,连皇帝也不例外,严师益友,教导有方,偱偱善诱。可从严师高徒、学而不厌、精益求精等角度作答。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终南之山有棘满径,枝柔而刺密。触之者恒胶结不可解①,不受伤不已。人畏其刺,咸迂其途避之。一人义形于色,蹇裳而入②,欲节节而断之。孰知左断于指,而右曳于臂,下钩其裙,上牵其袖,惫已甚。君子曰:“斯人之疾恶是矣,疾之而不以其道,苟持斧,求其本而艾之③,何棘不去?”
注释:① 胶结:粘住。 ②蹇(qiān):撩起。 ③艾:同“刈”,割。
参考译文:
终南山上有一条布满荆棘的小路,(它的)主干柔软但是刺很密,碰上它的人总是被粘住无法解脱,不受伤就不停止。人们害怕它的刺,都绕开那路躲避它。一个壮汉露出义愤的样子,说:“你们真胆小,这个有什么好害怕的?“于是拿着刀进去,想一节节地折断它们。哪知左边手指掐断了它,右边的手臂被拉住了,下边衣裳被钩住了,上面的袖子也被钩住,没到片刻时间就已经疲惫不堪。君子说:“这个人痛恨荆棘是对的,痛恨荆棘不用正确的方法。如果拿一把斧子找到它的根割断它,什么荆棘不能去除?”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一人义形于色 ( ) (2)何棘不去 ( )
2.下列对划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这人的疾病是非常严重的 B 这人对害人的东西很痛恨
C这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 D 这人的病恶化到如此程度
3.斯人在断棘时“惫已甚”的主观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5分)
【答案】
1.(2+2分)(1)表露,表现 (2)去除,除掉
2.(3分)C
3.(2+3分)疾之而不以其道 要用正确的方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一人义形于色”的意思是“一个壮汉露出义愤的样子”,“形”的意思是“表现”;“何棘不去”的意思是“什么荆棘不能去除”,“去”的意思是“去除”。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疾”的意思是“痛恨”,“是”的意思是“对”,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人痛恨害人的东西是对的”,故选C。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主旨的把握。“疾之而不以其道”的意思是“痛恨荆棘不用正确的方法”,因为掌握不了正确的方法,所以才会疲惫不堪。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解决问题应该用正确的方法,找到它的根源,而不是鲁莽行事,这样只会自食恶果。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题(12分)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①尝在秦王②幕府。上怜之,欲听还旧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③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足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④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陈:陈述。②秦王: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称帝前被封为秦王。③中外:宫内、宫外的故人。④四海:整个国家。
参考译文:
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自己说曾经在唐太宗做秦王时在他手下工作。皇上可怜他,想让他重新归来担任(职务)。魏征规劝说:“秦王身边宫内宫外的故人很多,恐怕人人都依赖亲情私交,这足以让好人害怕。”皇上开心的接纳了他的意见,对相寿说:“我从前做秦王,是一府的王,现在居于重要的地位,是整个国家的主人,不能够独自偏私故人,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皇上赐他帛之后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而去。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4分)
(1)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 ) (2)足使为善者惧( )
2.下列对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B.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C.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
D.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他呢?
3.从文中看,唐太宗“怜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纳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为本文拟一个题目:(8个字以内)(2分)
【答案】
1.(1)犯……罪 (2)让
2.C
3.尝在秦王幕府(1分) 告诉庞相寿不能徇私的原因并打发他离开。(2分)
4.如“治国不私故人”“唐太宗不徇私”“唐太宗不私故人”等(2分)
【解析】选自《太宗不徇私》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的意思是“濮州刺史庞相寿犯贪污罪被解除官职”,“坐”的意思是“犯……罪”;“足使为善者惧”的意思是“这足以让好人害怕”,“使”的意思是“让”。
2.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就可以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如是”的意思是“像这样”,“违”的意思是“违反原则”,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臣坚持像这样秉公执法,我怎么敢违反原则呢”,故选C。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尝在秦王幕府”的意思是“曾经在秦王府工作过”,这是唐太宗怜悯他的原因;“不得独私故人”的意思是“不能独自偏袒老朋友”,“赐帛遣之”的意思是“赐给他丝织品打发他走”,这就是“纳之”的表现。
4.此题考查学生给文章拟题的能力,需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唐太宗的经历告诉我们,身居高位的人,更加不可以徇私枉法,因为要以身作则,不可以顾念感情而徇私。据此可以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