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3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机构适用)上海市2021年中考语文冲刺(考点梳理+强化训练)-03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3-18 15:56: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
(一)常考题型
1.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事的
2.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和才干
3.人们为什么称他为xx(如青天)/怎么评价主人公
(二)解题思路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
(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
(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
(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
(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三)答题技巧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
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四)人物词语积累
1.正面人物
君王: 勤恳治国 以民为本 体恤民情 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体恤下属 有仁爱之心 勇于反省(悔过) 知错就改 善于纳谏 善于听取正确建议 虚怀若谷 知人善任 有识人之明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无偏袒之心 公正严明 以身作则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善于反思 勇于担责
臣子:敢于进谏 善于劝谏 善于辞令 忠君爱国 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精于谋划 以死卫国 人不居功 为人谦让 克己奉公 奉公守法 廉洁奉公 为官清廉 无私奉献 严于律己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执法如山
忍辱负重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热爱国家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赤胆忠心 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 不卑不亢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名士:情趣高雅 超凡脱俗 桀傲不羁 多才多艺 机智果断 破案如神
父母:教子有方 爱子情深 深明大义 重视教育 教导有方
小孩:机智聪慧 好学上进 孝敬长辈 口齿伶俐 勤奋刻苦 专心致志
做人:豪爽 诚信 宽容 博学 正直 忠厚 仁爱 侠义 勇敢 善良 平易近人 轻财重义 赏罚分明  
正直无私 刚正不阿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宽厚待人 豁达大度……
治学:勤奋刻苦 不耻下问 严谨治学 专心致志 苦读成才 笃志好学 勤学好问……
侦破案件:
善于思考 思虑周全 小心谨慎 善于观察 明察秋毫 细致入微 意志坚强 顽强不屈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刨根究底
其他:
诚实守信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有自知之明 正确认识自我 谦虚谨慎 心地善良 朴素憨厚 为人正直 正直无私 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舍己救人 为他人着想 心胸开阔 豁达大度 襟怀坦荡 宽容待人
乐观积极 不计前嫌 不畏艰难 无所畏惧 不拘小节 豪放洒脱 潇洒奔放 志向远大 胸有大志 善解人意
温柔体贴 慈祥仁爱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正气凛然 浩然正气 视死如归 勤勉好学 孜孜不倦 不耻下问
虚心好学 废寝忘食 聪明智慧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睿智聪明 有真才实学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思缜密 思虑周全 顾全大局 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 冷静沉着 从容淡定 胸有成竹 落落大方 果断决断 毫不犹豫 当机立断 义无反顾
2.反面人物
狡诈贪婪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虚伪狡猾 利令智昏 趋炎附势 装腔作势 作威作福 背信弃义 沽名钓誉
班门弄斧 恃强凌弱 穷凶极恶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见风使舵 蛮横专断 狐假虎威 恃强凌弱 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 花言巧语 天花乱坠 油嘴滑舌 愚蠢无知 笨拙愚钝 目空一切 刚愎自用 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 孤芳自赏 目中无人 丧心病狂 恶贯满盈 无恶不作 忘恩负义 人面兽心
斤斤计较 桀骜不驯 心浮气躁 性情浮躁 卑鄙无耻 两面三刀 心口不一 落井下石 投机取巧 乘人之危
不三不四 自命不凡 蛮横无理 作威作福 笑里藏刀 背信弃义 强词夺理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阿谀奉承
妄自菲薄 自信不足 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自私任性 贪得无厌
例题
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府帅闻其归,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③未报,君何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修改)
【注释】①王沂(yí)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府帅闻其归 ( ) (2)公乃易服 (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更在于他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王嗣宗①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
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②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③,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注释】①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②诇(xiòng):侦查、探听。③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会有献新果一合者会?会:?? ? ?(2)遣使械嗣宗诣京师??诣:?? ?
2.“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 B.“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
C.“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 D.“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3.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 ? ? ??、?? ? ? ? ?的人。(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柏乡知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①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柏乡,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②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推毂(gǔ):举荐。 ②疵:缺点或过失。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⑴进士及第( ) ⑵召诣行台白事( )
2.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4分)
A.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通过翻阅文书寻找侯蒙获罪。
B.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翻开文书案卷导致侯蒙获罪。
C.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
D.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达侯蒙获罪。
3. 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现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分)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4题(12分)
元和十年,(柳宗元)徙柳州刺史①。时刘禹锡同谪,得播州②,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③。宗元在柳,多惠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④至今。
【注释】①柳州:今广西柳州。②播州:今贵州遵义。③连州:今广东连县。④血食:受祭祀。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徙柳州刺史( ) (2)及卒(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同大臣一起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B.正好有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C.会同大臣一起为柳宗元求情,于是柳宗元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D.正好有大臣也为柳宗元求情,于是柳宗元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3. 宗元以柳州让禹锡的理由是“ ”。(2分)
4. 选文从“为友”、“为官”两个角度展现了柳宗元 、 的品质。(4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 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是岂不足为政邪( ) (2)比一岁(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3.选段中的“子厚”即______代(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______________》。本文表现了他为官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唐太宗不徇私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①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中外:朝廷内外。
1.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尝( ) (2)不得独私故人 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完成题目。
(1)文末写“相寿流涕而去”的作用是 。(3分)
(2)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个 、 、 的人。(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①。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②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参佐③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④也。”自此小差⑤。
【注释】①蔽隰:遮盖大地,遮盖原野。隰,低湿的地方 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③参佐:僚属部下。④芒:(麻绳上的)芒刺。⑤小差:稍微好些。小:稍微。差:同“瘥”,病好。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驰击若飞 若( ) (2)玄问此何为 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 的人。(4分)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揪其御者詈①且殴,索偿菜值一贯②。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欲携回重惩。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而去。
【注释】①詈:责骂。②贯:古代的铜钱用绳穿,一千个为一贯。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命同来家中取钱 取( ) (2)假贯钱足矣 假(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汤敦甫)怀疑老翁已经走远,于是告别指挥而离开。
B.(汤敦甫)料想老翁已经走远,竟然告别指挥而离开。
C.(汤敦甫)怀疑老翁已经走远,竟然告别指挥而离开。
D.(汤敦甫)料想老翁已经走远,于是告别指挥而离开。
3.选文中的汤敦甫是一个 的人,这从他的 、 行为举止可以看出。(5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①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②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俗:风俗。②惟:愿,希望。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比户蓄兵器 比( ) (2)子岂敢故杀吾子哉 故(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
B.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
C.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
D.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
3.任何人与事都要一分为二看待,文中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同时他也有不足之处,即 。(5分)
(九)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3题(12分)
武训①传略(节选)
蒋维乔
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
【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得一钱 得: (2)至万余缗 余: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B. 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C. 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D. 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3. 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
人物特点
人物表现
(1)
“ (2) ”(摘抄原文)

(3) (自己概括)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清白吏子孙
陈子庄先生曰:“先大父①居官,清谨自持。道光元年,摄泗州事。州地处下游,每年春秋之间,城处半成泽国,例请赈恤②,然当赈恤②之地,民皆转徙,无可稽核。悉以虚册报销,故皖省有南漕北赈③之谣,公独不肯办,触怒上官,几致参劾,遂解州事。人皆以为愚,公但笑应之而已。尝谓余兄弟曰:‘我虽不得此钱,以‘清白吏子孙’五字贻尔等,不亦厚与?’此事通州白小山尚书载入公墓志中。前年余代理新阳县事,吏胥④有请少报熟田多征米者,余曰:‘祖不吃赈,孙顾吃荒,可乎?’一笑谢之。”
【注】①大父:对去世祖父的尊称。②赈恤: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③南漕北赈:意思是南粮北富。④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官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先大父居官( ) (2)故皖省有南漕北赈之谣( )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
B.别人都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
C.别人都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
D.有人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
3.文章详细记叙了陈子庄的先大父(1) 的事件,表现出其为官“(2) ”的形象;陈子庄引用先大父之言,表现其对先大父(3) 的情感;“可乎”和“一笑谢之”, 则表示其对先大父(4) 的态度。(5分)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淝水之战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加②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③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④”安遂游涉,至夜乃还。
【注】①次:驻扎。②加:加拜。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玄入问计( ) (2)至夜乃还( )
1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
B.两人就成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
C.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D.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12.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 ”、“ ”,表现了他应战时的 、 (5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①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②始就举,持数钏①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
③居母丧,窭②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注释】①钏:chuàn 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②窭:jù 贫穷、贫寒。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亡钗者来物色( ) (2)使我欲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
3.“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 、
的人。(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为馆职①,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③藉船底,然后实④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一无所失。
[注]①馆职,唐宋时一种官职。②疏漏,有缝隙漏水。③缣帛,丝绸。④实,填放。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李士衡为馆职( ) (2)高丽礼毕赠遗之物( )
2.下列对“士衡所得一无所失”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丽礼毕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 B.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
C.副使不暇拣择,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 D.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3.文中的士衡和副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张丞相“草”书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②之。当波险处③,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④其侄曰:“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一类的人或同一辈的人。②录:转抄。③当波险处:在笔画波折险僻的地方。④诟:责骂。
1.解释文中的画线词(3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B.(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C.(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D.(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3.张丞相“草”书,“草”的具体表现是“ ”,其结果是“ ”且“ ”。(3分)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那类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课外文言文(二)人物形象
(一)常考题型
1.主人公是个怎样的人/是怎样为人处事的
2.主人公有哪些品质和才干
3.人们为什么称他为xx(如青天)/怎么评价主人公
(二)解题思路
1.从直接描写分析人物。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文章的主题。 我们要了解一个人物,首先不妨从直接描写着手,这是最生动、最真实的材料。或者从人物所作所为进行分析。
(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的信息;
(2)体现人物思想主张的信息(语言);
(3)展现人物性格情趣的信息;
(4)反映人物志向抱负的信息;
(5)体现人物才智品质的信息(事件);
(6)作者或外界对人物评价议论的信息
2.从侧面描写分析人物
侧面描写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的方法来写主要人物。其他人物的言行或景物烘托往往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主要人物。
3.从评价性句子分析人物。
我们还可以从评价性的句子,尤其是作者的评论来分析人物。
(三)答题技巧
1.抓住人物的性格特点后,还应从多角度思考文中人物特性。
2.多用四字短语或成语回答人物特性。
3.应注意答题句式的完整、规范!
例:从……(句意概括)中,可以看出(人物)是一个……的人(他具有……的品质或精神)。
(四)人物词语积累
1.正面人物
君王: 勤恳治国 以民为本 体恤民情 关心百姓疾苦、爱民如子 体恤下属 有仁爱之心 勇于反省(悔过) 知错就改 善于纳谏 善于听取正确建议 虚怀若谷 知人善任 有识人之明 一视同仁 大公无私 无偏袒之心 公正严明 以身作则 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善于反思 勇于担责
臣子:敢于进谏 善于劝谏 善于辞令 忠君爱国 机智勇敢 能言善辩 精于谋划 以死卫国 人不居功 为人谦让 克己奉公 奉公守法 廉洁奉公 为官清廉 无私奉献 严于律己 刚正不阿 光明磊落 执法如山
忍辱负重 深明大义 顾全大局 热爱国家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赤胆忠心 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尊严 不卑不亢 贫贱不移 威武不屈 浩然正气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殚精竭虑 呕心沥血 视死如归 舍生取义
名士:情趣高雅 超凡脱俗 桀傲不羁 多才多艺 机智果断 破案如神
父母:教子有方 爱子情深 深明大义 重视教育 教导有方
小孩:机智聪慧 好学上进 孝敬长辈 口齿伶俐 勤奋刻苦 专心致志
做人:豪爽 诚信 宽容 博学 正直 忠厚 仁爱 侠义 勇敢 善良 平易近人 轻财重义 赏罚分明  
正直无私 刚正不阿 忠心耿耿 忠贞不渝 深明大义 童叟无欺 谦虚谨慎  宽厚待人 豁达大度……
治学:勤奋刻苦 不耻下问 严谨治学 专心致志 苦读成才 笃志好学 勤学好问……
侦破案件:
善于思考 思虑周全 小心谨慎 善于观察 明察秋毫 细致入微 意志坚强 顽强不屈 百折不挠 坚持不懈
持之以恒 锲而不舍 刨根究底
其他:
诚实守信 表里如一 言行一致 心口如一 有自知之明 正确认识自我 谦虚谨慎 心地善良 朴素憨厚 为人正直 正直无私 拾金不昧 乐于助人 舍己救人 为他人着想 心胸开阔 豁达大度 襟怀坦荡 宽容待人
乐观积极 不计前嫌 不畏艰难 无所畏惧 不拘小节 豪放洒脱 潇洒奔放 志向远大 胸有大志 善解人意
温柔体贴 慈祥仁爱 平易近人 和蔼可亲 正气凛然 浩然正气 视死如归 勤勉好学 孜孜不倦 不耻下问
虚心好学 废寝忘食 聪明智慧 精明强干 足智多谋 大智若愚 睿智聪明 有真才实学 胆大心细 心灵手巧 心思缜密 思虑周全 顾全大局 做事讲究方法与策略 冷静沉着 从容淡定 胸有成竹 落落大方 果断决断 毫不犹豫 当机立断 义无反顾
2.反面人物
狡诈贪婪 老奸巨滑 刁滑奸诈 虚伪狡猾 利令智昏 趋炎附势 装腔作势 作威作福 背信弃义 沽名钓誉
班门弄斧 恃强凌弱 穷凶极恶 朝秦暮楚 朝三暮四 见风使舵 蛮横专断 狐假虎威 恃强凌弱 表里不一
口是心非 口蜜腹剑 花言巧语 天花乱坠 油嘴滑舌 愚蠢无知 笨拙愚钝 目空一切 刚愎自用 夜郎自大
自命不凡 骄傲自满 自以为是 孤芳自赏 目中无人 丧心病狂 恶贯满盈 无恶不作 忘恩负义 人面兽心
斤斤计较 桀骜不驯 心浮气躁 性情浮躁 卑鄙无耻 两面三刀 心口不一 落井下石 投机取巧 乘人之危
不三不四 自命不凡 蛮横无理 作威作福 笑里藏刀 背信弃义 强词夺理 外强中干 色厉内荏 阿谀奉承
妄自菲薄 自信不足 优柔寡断 犹豫不决 自私任性 贪得无厌
例题
王沂公①善为文辞,咸平②年间,状元及第,还青州故郡。府帅闻其归,乃命父老迎于郊。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守惊曰:“闻君来,已遣人奉迎。门司③未报,君何为抵此?”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守叹曰:“君乃真状元矣!”
(选自《能改斋漫录》,有修改)
【注释】①王沂(yí)公:即宋朝的王曾,被封为沂国公。②咸平:宋真宗的年号。③门司:官府的门卫负责人。
参考译文:
王曾善作文辞,咸平年间,高中状元,回到青州故乡。当地的府帅听说他回来,让城里的父老乡亲在近郊迎接他。王曾(听说了这件事情)于是换了衣服,骑着一头小毛驴从另一个城门进了城,他谒见郡守。郡守甚感惊讶,问道:“听说您来,我已派人迎接,可是城门那里没有回复,您怎么就来了?”王曾说:“我有幸及第登科,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因此改换了姓名,骗了远来迎接的人和门司来拜访您。”郡守叹曰:“你才是真正的状元啊。”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府帅闻其归 ( ) (2)公乃易服 (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B.怎么敢厌烦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C.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加重我的过错的。
D.怎么敢烦劳郡守父老相迎,这样会重蹈我的过错的。
3.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则小故事的主要内容。(10字以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沂公被称为“真状元”,不仅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更在于他具有_____________的品质。(3分)
【答案】
1.(1)归来、回来、返回(2分) (2)更换、换(2分)
2.C (3分)
3.王沂公低调避奉迎。(或:王沂公回乡避奉迎。王沂公低调回乡。)(2分,写“王沂公回乡”得1分。)
4.善为文辞(1分) 谦虚(或:谦逊、低调、不张扬)(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1)“归”重点实词,理解为“归来,回来”;(2)“易”古今异义,理解为“更换,换”。
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本句的“烦”应理解为“烦劳”,“是”理解为“这样”,“重”理解为“加重”,“过”理解为“过错”。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读懂文章,其次结合概括故事的方法和格式进行概括,做到语言简洁连贯。本文主要人物是王沂公,主要事件是中状元回乡避开奉迎,注意题目要求“10字以内”,按照“人物+事件”的格式进行概括。
4.本题考查人物性格的概括。第一空加有引号,可见用原文词语回答;第二空结合文章人物的描写概括作答,“公乃易服,乘小驴,由他门入,谒太守。”“王曰:‘不才幸忝科第,岂敢烦郡守父老致迎,是重其过也。故变姓名,诳迎者与门司而上谒。’”可见王沂公谦虚,低调。
练习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王嗣宗①初为秦州司理,路冲知州事,常以公事忤冲意,怒,械系之。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冲谓嗣宗曰:“汝为我对诗,当脱汝械。”冲曰:“嘉果更将新合合”。嗣宗应声曰:“恶人须用大枷枷”。冲悦,舍之。
太宗时,嗣宗知横州。上遣卒之岭南,诇②察民间事。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③,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太宗大怒,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选自《宋史·王嗣宗传》
【注释】①王嗣宗:宋太祖开宝八年状元,②诇(xiòng):侦查、探听。③阙下:指帝王所居之处
参考译文:
王嗣宗刚担任秦州任司理时,当时任秦州知州的是路冲,常常因为公事顶撞路冲。(有一次)路冲被他顶撞急了,就命人把他枷了起来。这时,正好有人给路冲送来一大盒时新果品。路冲对王嗣宗说:“你能为我对一句诗,就把你的大枷开了。”路冲说出上句道:“嘉果更将新合合。”王嗣宗应声而对道:“恶人须用大枷枷。”路冲高兴地笑了,让人除去了他脖子上的大枷。
宋太宗时,王嗣宗任橫州知州。宋太宗派了军卒到岭南,调查社会情况,(这些人仗着皇帝的信任不免做些诈欺纳贿之事)王嗣宗抓了这些军卒,一个个揍了一顿板子。把他们送回京城开封,并且上了一道奏折,说:“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却十分相信这种人,把他们当作自己的耳目,我觉得陛下这样做很不对。”宋太宗赵光义很恼火,派人将王嗣宗押解回京师,恰逢大赦,王嗣宗官复原职。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4分)
(1)会有献新果一合者会?会:?? ? ?(2)遣使械嗣宗诣京师??诣:?? ?
2.“太宗大怒”的原因,正确的一项是( )(4分)
A.王嗣宗任秦州司理,“常以公事忤冲意” B.“会有献新果一合者”,嗣宗应声对诗
C.“嗣宗执而杖之(卒)送阙下”并上奏抗议 D.“遣使械嗣宗诣京师,会赦,复官”
3.从文中看,王嗣宗是一个?? ? ? ??、?? ? ? ? ?的人。(4分)
【答案】
1.(1)正好,恰巧 (2)到,到达,到……去
2.C
3.富有才华(机智、随机应变) 守正不阿(正直刚毅)
【解析】选自《宋史》 作者:脱脱 年代:元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注意识记“会(正好,恰巧)、诣(到,到达)”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根据第二段中的“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奏曰:‘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以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可知C项正确。
3.本题考查评价人物形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从王嗣宗以“恶人须用大枷枷”的回答,使冲不再迁怒于他,可看出王嗣宗是一个机智、富有才华的人;从王嗣宗“嗣宗执而杖之送阙下”并上奏抗议,可看出王嗣宗是一个个刚正不阿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柏乡知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湜闻其名,将推毂①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柏乡,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②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注释:①推毂(gǔ):举荐。 ②疵:缺点或过失。
参考译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县人。还不满二十岁的时候,就有好的名声,为正义的事情急于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难的人,有时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进士后,调任宝鸡县尉,后来又任柏乡县知县。百姓打官司都是当庭判决,受罚的人都没有任何怨言。转运使黄湜(shí)听到他的名声,要推荐他,叫他到衙署禀报事情,侯蒙因越过了自己的县境而不肯前往。黄湜很生气,过些天来到柏乡县,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查了一会儿,竟没有一点瑕疵可指摘,这才以宾客之礼接见他,说:“您真是个能干的吏员啊。”黄湜便率领各位使者一起推荐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4分)
⑴进士及第( ) ⑵召诣行台白事( )
2.下列对画线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4分)
A.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通过翻阅文书寻找侯蒙获罪。
B.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翻开文书案卷导致侯蒙获罪。
C.黄湜审阅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侯蒙获罪。
D.黄湜整理文书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到达侯蒙获罪。
3. 侯蒙及第后的故事表现出他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4分)
【答案】
1.⑴及,达到。 ⑵诣,到
2. C
3. 公正严明 正直无私
【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注意古今异义词,及,达到。诣,到。
2.考查句子的翻译。阅:审阅。罪:使动用法,使……获罪。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此文运用侧面描写,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湜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表现侯蒙精于治理,敏于干事,正直无私的人。
(三)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4题(12分)
元和十年,(柳宗元)徙柳州刺史①。时刘禹锡同谪,得播州②,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会大臣亦有为请者,遂改连州③。宗元在柳,多惠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④至今。
【注释】①柳州:今广西柳州。②播州:今贵州遵义。③连州:今广东连县。④血食:受祭祀。
参考译文: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被调到柳州任(今属广西)刺史。那时刘禹锡被派为播州任刺史,柳宗元认为播州是不适合人居住的地方,并且刘禹锡母亲年龄已大,写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正好有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柳宗元在柳州,多施行仁爱、宽厚的政策,等到他去世,老百姓追念,仰慕,老百姓为他建立祠堂祭祀他,柳宗元受祭祀到现在。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徙柳州刺史( ) (2)及卒( )
2. 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会同大臣一起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B.正好有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C.会同大臣一起为柳宗元求情,于是柳宗元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D.正好有大臣也为柳宗元求情,于是柳宗元的贬谪地改为连州。
3. 宗元以柳州让禹锡的理由是“ ”。(2分)
4. 选文从“为友”、“为官”两个角度展现了柳宗元 、 的品质。(4分)
【答案】
1.(4分)(1)官职调动 (2)等到……时
2.(2分)B
3.(2分)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
4.(4分)舍己为人 尽忠职守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徙”,迁徙,迁移;“及”,等到……时。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会”,正好;“遂”,于是。本句是省略句,省略宾语“刘禹锡”,翻译为:正好有大臣也为刘禹锡求情,于是刘禹锡的贬谪地改为连州。故选B。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得出: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结合“刘禹锡同谪,得播州,宗元以播非人所居,且禹锡母老,具奏以柳州让禹锡,而自往播”写出了在为友方面“舍己为人”的品质。结合“宗元在柳,多患政及卒,百姓追慕,立祠享祀,血食至今”从正面、侧面写出了为官方面“尽忠职守”的品质。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元和中,子厚得柳州①。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③,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④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注]①得柳州:指被派为柳州刺史。柳州: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荒凉。②设教禁:制定了教化措施并制定禁令。③子本相侔xiāng móu:利息与本金相等。④观察使:中央派往地方掌管监察的官。
参考译文:
元和年间,柳宗元被遣出做柳州刺史。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于是按照当地的风俗,为柳州制订了教谕和禁令,全州百姓都顺从并信赖他。当地习惯于用儿女做抵押向人借钱,约定如果不能按时赎回,等到利息与本金相等时,债主就把人质没收做奴婢。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那些特别穷困没有能力赎回的,就让债主记下子女当佣工的工钱,到应得的工钱足够抵消债务时,就让债主归还被抵押的人质。观察使把这个办法推广到别的州县,到一年后,免除奴婢身份回家的将近一千人。
1.解释文中加点词。(4分)
(1)是岂不足为政邪( ) (2)比一岁( )
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B.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全部命令他们赎回子女。
C.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D.子厚和借钱的人设计方案,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
3.选段中的“子厚”即______代(朝代)文学家_______________(姓名),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 《______________》。本文表现了他为官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5分)
【答案】
1.(4分)(1)值得 (2)等到 (各2分)
2.(3分)C
3.(5分)唐 柳宗元 《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三选一 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为官)清正、(正直善良)、爱民如子(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前3空各1分,第4空2分)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为”,值得;“比”,及,等到。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方计”方法;“悉”,都;“令”,让。翻译为:子厚为借钱的人想方设法,让他们全都把子女赎回去。故选C。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要求学生牢记柳宗元相关的文学常识。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 我们初中阶段学过他的文章《小石潭记》/《黔之驴》/《捕蛇者说》。本文结合“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表现了他为官亲政为民、亲政奉公、以民为本的品质。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唐太宗不徇私
濮州刺史庞相寿坐贪污解任,自陈尝在秦王幕府。上怜之,欲听还归任。魏征谏曰:“秦王左右,中外①甚多,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上欣然纳之,谓相寿曰:“我昔为秦王,乃一府之主;今居大位,乃四海之主,不得独私故人。大臣所执如是。朕何敢违!”赐帛遣之。相寿流涕而去。
【注释】①中外:朝廷内外。
补充注释:①坐:犯罪 ②陈:陈述 ③还:恢复 ④恩私:恩爱偏宠 ⑤纳:采纳 ⑥四海:天下 ⑦如是:如此。是,此,这样 ⑧遣:派遣,打发
【参考译文】
濮州刺史庞相寿因贪污而被罢免职务,自己述说曾经在秦王府中做门客。皇上念旧情,想不追究让他官复原职。魏征进谏说:“过去秦王身边的人,在宫内宫外的都很多,(我)担心每个人都依仗恩宠偏爱(枉法),这足以让善良的人害怕。”皇上欣然接受了这意见,对相寿说:“我昔日做秦王,是一个府第的当家,现在做皇上,是四海的君主啊,不能对旧朋友徇私。大臣都坚持这个观点,我怎么敢违背!”(于是)赐给相寿些丝织品,打发他走。相寿流着眼泪离去了。
1.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自陈尝在秦王幕府 尝( ) (2)不得独私故人 故(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的意思。(2分)
恐人人皆恃恩私,是使为善者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选文,完成题目。
(1)文末写“相寿流涕而去”的作用是 。(3分)
(2)文中的唐太宗是一个 、 、 的人。(3分)
【参考答案】
1.(4分)(1)曾经(2)旧的
2.(2分)(我)担心每个人都依仗恩宠偏爱(枉法),这足以让善良的人害怕
3.(1)(3分)以相寿的流涕而去,交代了故事的结局,突出了唐太宗能虚心听取意见,以身作则,不徇私枉法
(2)(3分)顾念旧情、从善如流、以身作则(不徇私枉法)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①。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②所指,不避陵壑。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参佐③无不被系束。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④也。”自此小差⑤。
【注释】①蔽隰:遮盖大地,遮盖原野。隰,低湿的地方 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③参佐:僚属部下。④芒:(麻绳上的)芒刺。⑤小差:稍微好些。小:稍微。差:同“瘥”,病好。
补充注释:(1)桓南郡:桓玄(369—404),字敬道,桓温之子,袭父爵为南郡公,故称“桓南郡”。东晋安帝时为江州刺史,都督荆、江等八州军事,据江陵。元兴元年(402),举兵东下,攻入建康。404年,废晋安帝,自立为皇帝,国号楚。刘裕起兵讨玄,玄兵败被执,斩于江陵。
(2)田狩:打猎。 (3)驰击:奔驰追击(猎物)。 (4)所指:所指向的地方。
(5)陵壑:丘陵和山沟。 (6)或:如果,连词。 (7)行(háng)阵;军队行列。
(8)麇:獐子。 (9)腾:跳跃。 (10)逸:逃跑。
(11)系束:捆绑。 (12)桓道恭:字祖猷,曾任淮南太守 (13)族:家族。
(14)贼曹:掌管捕盗贼的科 (15)参军:参佐官名。 (16)绛:深红色。
(17)箸:同“着”,穿着,附着 (18)为:做,干。 (19)缚:捆绑。
(20)会:恰逢。 (21)堪:忍受。 (22)自此:从此。
【参考译文】
南郡公桓玄喜欢打猎。每次打猎,(跟随的)车马很多,五六十里范围内旌旗遍布田野,骏马驰骋,追击如飞,左右两翼人马所到之处,不避山陵沟壑。有时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桓道恭,是桓玄的同一家族,当时担任贼曹参军的人,敢于说直话。他常常自带深红色的棉绳,附着在腰间。桓玄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桓道恭说:“您打猎喜欢捆绑人,(我)总要被捆绑的,(我的)手不能忍受(麻绳上的)芒刺,(所以自带棉绳)。”从此(桓玄捆绑人的事)少了一些。
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1)驰击若飞 若( ) (2)玄问此何为 为(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 的人。(4分)
【参考答案】
1.(4分)(1)像 (2)是
2.(4分)有时军队行列不整齐,獐兔跳跃逃走,部下没有不被捆绑的。(关键:行阵逸系)
3.(4分)敢于进言,善于进言
(七)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汤敦甫在京师,乘车过宣武门大街,有卖菜翁弛担坐,御者误触之,菜倾于地。翁揪其御者詈①且殴,索偿菜值一贯②。公揣囊中已空,命同来家中取钱。翁不肯。公为之窘。适南城兵马司指挥至,欲携回重惩。翁始惶恐,叩首乞哀。公谓指挥曰:“无庸,假贯钱足矣。”指挥如数与之。翁叩谢去。公仍停辔与指挥言良久,意翁行已远,乃别而去。
【注释】①詈:责骂。②贯:古代的铜钱用绳穿,一千个为一贯。
【参考译文】
汤敦甫在京师的时候,坐车经过宣武门大街,有个卖菜的老翁放下担子坐在路旁,赶车人不小心碰上了,把菜都打翻在地上。老翁抓住赶车人不放,责骂并且殴打他,叫赔一贯菜钱,汤敦甫摸了摸袋子,里边没钱,就叫他一块儿到家里拿钱。老翁不肯。弄得汤敦甫很是窘迫。正好南城兵马司指挥到了,想要抓回去重重治罪。老翁开始害怕起来,磕着头哀声求饶。汤敦甫对指挥说:“不用了,借我一贯钱就行了。”指挥把钱给了他。老翁磕头道谢走了。汤敦甫停着车与指挥讲了好一会话,(汤敦甫)料想老翁已经走远,于是告别指挥而离开。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命同来家中取钱 取( ) (2)假贯钱足矣 假( )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汤敦甫)怀疑老翁已经走远,于是告别指挥而离开。
B.(汤敦甫)料想老翁已经走远,竟然告别指挥而离开。
C.(汤敦甫)怀疑老翁已经走远,竟然告别指挥而离开。
D.(汤敦甫)料想老翁已经走远,于是告别指挥而离开。
3.选文中的汤敦甫是一个 的人,这从他的 、 行为举止可以看出。(5分)
【参考答案】(12分)
1.(4分)(1)拿(2)借
2.(3分)D
3.厚道正直(2分,厚道、正直各1分);摸兜寻钱、借钱赔偿、纠纷彻底解决才离开等(3分,写出一个得1分,写出其中任意两个得3分)。
(八)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张秀才,寿州人也。寿俗①尚武,比户蓄兵器。邻人有市鸟枪归者,夜试之宅旁,猝闻号声。急往视之,有死者,则秀才子也。邻人惧,曰:“杀他人子且不可,况杀张秀才子乎!”乃率家人环跪秀才门,泣诉其故,且曰:“惟②君所欲为。”秀才强忍痛,曰:“子岂敢故杀吾子哉,是吾子命当绝也。且安知非我不德,天之降罚,杀吾子以报吾耶?”自具棺葬之,无他语。
(选自徐珂《清稗类钞》)
【注释】①俗:风俗。②惟:愿,希望。
【补充注释】
  ①市:买 ②乃:于是 ③邻人:邻居 ④具:准备
【参考译文】
  张秀才是寿州人。寿州人崇尚武术,每家每户都藏有兵器。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赶忙去看,有一个人死了,是秀才的儿子。邻居害怕了,说:“杀别人的儿子都不行,更何况是张秀才的呢?”于是,率领全家人跪拜在秀才家门,哭着说明缘故,并且说:“任由秀才发落。”秀才强忍悲痛,说:“你怎么敢故意杀我儿子呢(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只是我儿子的命如此。而且,你怎么知道不是我德行不好,上天降罚我,杀掉我儿子来报复我呢?”自己准备了个棺材葬了儿子 ,没再说什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
(1)比户蓄兵器 比( ) (2)子岂敢故杀吾子哉 故( )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
B.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
C.邻居有人到集市上买鸟枪,夜里在宅子旁试枪,听到有人死了的声音。
D.邻居有个买了鸟枪回来的人,夜里在宅子旁试枪,突然听到有大哭声。
3.任何人与事都要一分为二看待,文中张秀才的优点是 。但同时他也有不足之处,即 。(5分)
【参考答案】
1.(4分,每个2分)(1)靠近,挨着(2)故意
2.(3分)D
3.(5分,第一空3分,第二空2分)待人宽容且遇事冷静(或“宽容他人且善于调适心理”等)(3分)没有原则、盲目迷信等(2分,写出一点即可)
(九)阅读下面语段,完成第1-3题(12分)
武训①传略(节选)
蒋维乔
武七者,山东堂邑人也。三岁丧父,家贫,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人称曰孝丐。六岁后丧母,孑然一身,昼行乞,夜绩麻,得一钱,即存之。渐积至万余缗②,自以孤贫,目不识丁,慨然欲创建义学。人劝之娶,执不可,曰:“吾兴学之念,未或一日忘也。”先在堂邑柳林集购置地亩,建造学舍,远近闻其义,咸助之。延师课读,束脩③必丰,礼意尤极周挚。入学之日,武先拜塾师,遍拜诸生,具盛馔飨④师,而请邑绅为之主,自立门外,屏营⑤以待。
【注释】①武训(1838-1896):原无名,排行第七。②缗:成串的铜钱,一千钱为一缗。③束脩:送给教师的报酬。④飨:宴请。⑤屏营:形容诚惶诚恐的样子。
译文:
武训,山东堂邑人。三岁父亲去世了,家里贫穷,只能靠乞讨过日子,吃饭必先是侍奉母亲吃,人们都说他是孝顺的乞丐。六岁的时候母亲又去世了,只剩下了他孤身一人,他白天出去乞讨,夜里帮人家搓麻线,每得了一文钱就存起来。慢慢地积累到了一万多缗。因为自己贫穷,目不识丁,所以他慷慨地想建立免费的私塾。在这期间有人劝武训该讨个媳妇了,但是被武训谢绝了,他说:“我想办学堂的想法,一日不曾忘记过。”他先在柳林庄购买了土地,建立免费私塾,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他请来教课的老师,一定给予丰厚的报酬,礼节周到,情意真挚。私塾开学,武训先拜老师,再拜学生,武训给老师们准备很好的饭菜,邀请地方上的绅士来参加,老师们吃的时候,他总是站在门外恭敬地守候。
1.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得一钱 得: (2)至万余缗 余:
2. 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远近的人们听说其中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B. 远近的地方听说其中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C. 远近的人们听说他的仁义,都来帮助他。
D. 远近的地方听说他的仁义,总是来帮助他。
3. 根据提示,分析武训的特点及表现,在表格里填入恰当的内容。(5分)
人物特点
人物表现
(1)
“ (2) ”(摘抄原文)

(3) (自己概括)
【答案】(12分)
1.(4分)(1)得到 (2)多
2.(3分)C
3.(5分)(1)孝;(2)行乞以度日,饮食必先其母;(3)行乞兴办义学
(十)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清白吏子孙
陈子庄先生曰:“先大父①居官,清谨自持。道光元年,摄泗州事。州地处下游,每年春秋之间,城处半成泽国,例请赈恤②,然当赈恤②之地,民皆转徙,无可稽核。悉以虚册报销,故皖省有南漕北赈③之谣,公独不肯办,触怒上官,几致参劾,遂解州事。人皆以为愚,公但笑应之而已。尝谓余兄弟曰:‘我虽不得此钱,以‘清白吏子孙’五字贻尔等,不亦厚与?’此事通州白小山尚书载入公墓志中。前年余代理新阳县事,吏胥④有请少报熟田多征米者,余曰:‘祖不吃赈,孙顾吃荒,可乎?’一笑谢之。”
【注】①大父:对去世祖父的尊称。②赈恤:以钱物救济贫苦或受灾的人。③南漕北赈:意思是南粮北富。④吏胥:地方官府中掌管簿书案牍的官吏。
参考译文:
陈子庄先生说:“先祖父做官, 廉洁谨慎自持。道光元年,代理泗州知州。泗州地处泗水下游,每年夏秋之间,城外大半成为水乡,照例要请求赈恤。可是该当赈恤的地方,百姓都辗转迁移了,没法查考户籍,年年都是造虚册报销的。所以安徽省民间流传着“南漕北赈”的民谣。唯独先祖父不肯照例去办,为此触恼了上官,几乎遭到参劾,于是辞去州官不做。人们都以为这样做是愚蠢的,先祖父只是一笑应承罢了。他曾经告诉我们弟兄说:“我虽然没有得到这笔钱,可是以‘清白官吏之子孙’,几个字留给你们,不是很丰厚的一笔家产吗?”这件事,通州人白小山尚书写进了先祖父的墓志中。前年我代理新阳知县,有一位办理文书的小吏,请求向上级少报半收田亩,以便将多征求的食数贪污归已,我说:“租父不吃赈济之粮,孙子却怎么能吃灾荒之粮呢?”笑着谢绝了他。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先大父居官( ) (2)故皖省有南漕北赈之谣( )
2.下列对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有人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
B.别人都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
C.别人都认为祖父傻,但是祖父笑着回应、承认而已。
D.有人认为祖父傻,祖父也只是笑着应和、接受而已。
3.文章详细记叙了陈子庄的先大父(1) 的事件,表现出其为官“(2) ”的形象;陈子庄引用先大父之言,表现其对先大父(3) 的情感;“可乎”和“一笑谢之”, 则表示其对先大父(4) 的态度。(5分)
【答案】
1.(4分)(1)处于,处在(某种地位)(2分)(2)所以(2分)
2.(3分)B
3.(5分)(1)拒绝虚册造假报销(拒不吃“赈”)(2分)
(2)清谨自持(1分) (3)敬慕、敬佩(1分) (4)效仿、追随(1分)
(十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12题(12分)
淝水之战
时苻坚强盛,疆场多虞,诸将败退相继。谢安遣弟谢石及兄子谢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苻后率众,号百万,次①于淮肥,京师震恐。加②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惧,便为敌手③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④”安遂游涉,至夜乃还。
【注】①次:驻扎。②加:加拜。③敌手: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④以墅乞汝:我把别墅送给你。
参考译文:
这时,苻坚兵势强大,疆场上充满危险,各位将领连连吃败仗。谢安派弟弟谢石与侄子谢玄等人为将,看机会出征讨伐,所到之处都获得胜利。朝廷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并封为建昌县公。后来,苻坚率领大军,号称百万,驻扎于淮水与淝之间,京城里震惊恐慌。又加拜谢安为大都督。 谢玄进入军帐问计,谢安面色平静,没有一丝恐惧,说:“我已另有方略。”随即安静下来。谢玄不敢多问,就让张玄将军再去请求计策。谢安便吩咐备车马到山中别墅去,亲朋好友都到齐了,谢安准备与张玄以别墅为赌注下棋,平常,谢安的棋不如张玄,这一天,因张玄心中害怕,便显得棋力相当,而最终张玄没有获胜。谢安回头对外甥羊昙说:“把赢来的别墅送给你吧。”接着,谢安又去游山玩水,到半夜才回来。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玄入问计( ) (2)至夜乃还( )
11.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两人就是力量能相抗衡的对手,最后谁也没有获胜。
B.两人就成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最后张玄没有获胜。
C.张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D.谢玄就把谢安作为力量相抗衡的对手,但没有获胜。
12.谢安面对强敌“夷然无惧色”,做的两件事是“ ”、“ ”,表现了他应战时的 、 (5分)。
【答案】
10.(1)进入 (2)返回(2+2分)
11.B(3分)
12.与玄围棋赌别墅 (1分) 游涉,至夜乃还 (1分) 镇定自若 胸有成竹(答对一点2分,两点3分)
作业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①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②始就举,持数钏①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
③居母丧,窭②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注释】①钏:chuàn 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 ②窭:jù 贫穷、贫寒。
参考译文:
①彭思永,字季长,江西庐陵人。在他小时侯,早上起来读书,在门外拾到一个金钏,一个人静静地就坐在原地。过了一会儿,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彭思永仔细辨认,的确是那个人丢的,就还给了人家。那人拿出钱来表示感谢,彭思永笑着说:“假使我需要钱,就藏起金钏来了。”
②起初参加科举考试,(由于家庭贫困)拿了几个手镯作为路费。一同参加科举考试的人来拜访他,思永就拿出手镯给众人赏玩,有一个人把镯子藏在袖中,众人都为思永寻找。思永说:“数量只是这几个罢了。”客人离开时,要举手作揖,镯子掉在地上,大家都佩服他的度量。
③母亲在家去世时,家里十分贫穷,同乡赠送东西给他,他却不接受。 儿子彭卫,也是一个孝顺谨慎的人。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族里人都称赞他。
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亡钗者来物色( ) (2)使我欲之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
3.“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 、
的人。(4分)
【答案】
1.(1)失掉,失去 (2)假使(4分)
2. 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4分)
3. 原因:数止此耳 不贪财;宽厚;孝顺(任选两点)(4分)
【解析】
1.考查文言词汇的解释。(1)亡钗者来物色:丢失金钏的人来寻找。“亡”丢失。(2)使我欲之:假使我需要钱。“使”:假使。
2.考查文言文翻译句子的能力。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译文为因为父亲年老,他辞官在家十多年。这一句要注意虚词“以”意思是“因为”。
3.考查内容理解。文章第一段内容介绍彭思永不受他人金钱回报、不贪财。第二段介绍彭思永宽容对方私藏手镯一事。第三段介绍彭思永孝顺至亲。因此概括“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数止此耳”。注意此题要用文中语言答题。由以上三件事看出,彭思永是一个不贪财、宽容、孝顺的人。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12分)
副使失物
李士衡为馆职①,使高丽。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②,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③藉船底,然后实④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惶,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一无所失。
[注]①馆职,唐宋时一种官职。②疏漏,有缝隙漏水。③缣帛,丝绸。④实,填放。
参考译文:
李士衡担任馆职(昭文馆编校书籍)期间,出使到高丽去,一名武官做他的副手。对高丽作为礼品赠送的财物,李士衡都不关注和在意,一切都委托给副手去处理。当时,船底有渗漏的地方,副手把李士衡所得的丝绸垫在船底,然后把自己所得东西放在上边,以避免浸湿或漏落。航行到海上,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惧,请求把所装载的东西完全丢弃到海里去,不这样,由于船太重必定难以免祸。这个副手在仓皇之时准备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也没有时间去拣择。大约投到一半的时候,风停了船也平定了。过了一会点数、检查所投的东西,都是这个副手的东西。而李士衡所得的东西一无所失。
1.解释文中画线的词语。(4分)
(1)李士衡为馆职( ) (2)高丽礼毕赠遗之物( )
2.下列对“士衡所得一无所失”根本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高丽礼毕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 B.船底疏漏,副使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
C.副使不暇拣择,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 D.约投及半,风息船定。
3.文中的士衡和副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答案】
1.(1)担任(2分) (2)赠送(2分)
2.C(2分)
3.淡泊钱财(2分)、自私自利 (2分) ;自私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损人利己的思想是要不得的)。(2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注意“为”解释为“担任”。
2.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航行到海当中时,遇到了大风,船将要倾覆,船工们非常恐慌,这时需要将装载的东西全丢弃到海里去,否则就有灾祸,副使在匆忙慌张间,把船里的东西全部投到海里去,更没有时间去拣择,这样“士衡所得一无所失”,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表现士衡不将财物放在心上;“副使者以士衡所得缣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表现副使的自私自利。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通过对比,表现了武人的自私,并以事情的结局,来劝诫世人:损人利己的行为和思想是不可以的,否则只会自食其果。
三、阅读下文,完成1—4题(12分)
张丞相“草”书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①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其侄录②之。当波险处③,侄惘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④其侄曰:“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同一类的人或同一辈的人。②录:转抄。③当波险处:在笔画波折险僻的地方。④诟:责骂。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欢书写草书(草体字),但不是很擅长。爱好草书的一批人都讥笑(嘲讽)他,他却不以为然。一次,(他)偶然想到佳句,赶忙索要笔墨奋笔疾书,龙飞凤舞写了一纸。他让侄儿把诗句抄录下来。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感到迷惑不解,便停下笔来,拿着纸问张丞相:“这是什么字呢?”张丞相仔细辨认了很久,也没认出来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就责骂侄儿说:“(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1.解释文中的画线词(3分)
(1)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 )(2)使侄录之( )(3)侄罔然而止( )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B.(你)为什么早上不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C.(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
D.(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余下的都忘记了。
3.张丞相“草”书,“草”的具体表现是“ ”,其结果是“ ”且“ ”。(3分)
4.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 那类人。(用自己的语言回答)(3分)
【答案】
1. (1)想到,得到(2)让(3)停止 (3分)
2. C(3分)
3. 满纸龙蛇飞动 侄罔然而止 自不识(3分)
4. 自己有错还责怪他人(自始至终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3分)
【解析】
1.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2.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义为辅。重点字词:“早”早点;“余”,我。本句翻译为:为什么不早点来问?以致我忘记了这些字。故选C。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3.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用原文填空。第一空结合“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得出:满纸龙蛇飞动;第二空结合“当波险处,侄惘然而止。”得出:侄惘然而止;第三空结合“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得出:自不识。
4.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结合文本“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胡不早来问?致余忘之。”得出:讽刺了自始至终认识不到自己错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