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有趣的地方
教学目标:
学会“趣、教、室、领”等12个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说句训练:能仿说“ 是多有趣的 “等。
通过体会生物角的有趣之处,初步培养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趣、物、教、领、活、泼、教、室、愉、游、摇、泡”等生字,理解“有趣、活泼、愉快”等词义。
能用“愉快”说一句话。
初读全文,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激发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释题引入,激发兴趣。
板书:多有趣的地方
读题,理解“有趣”,学“趣”字,数写“趣”字。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学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新词在文中的意思,不懂得标上=====?
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新词,正音:游you 摇yao
(2)同桌互查,读通课文,引导纠错。
(3)质疑问难,梳理问题。
问题:什么是红领巾生物角?
理解:“生物”——“生物角”(这里的角指地方)——“红领巾生物角”。
(三)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评品词句。
四人小组合作。
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图结合文中词句,说说生物角的有趣之处。(读读议议,划出有关词句)
引导点拨(视学生交流而定)。
(1)理解“活泼可爱”可结合文中的句子,朗读“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2)句子比较:A 它们在水里游。
B 它们在水里愉快地游来游去,摇着尾巴,吹着泡泡。
理解“愉快”。
用动作表演及充分来体会动态的趣味性。
(3)“瞧”,找近义词理解,与“看”比较,朗读表达自豪感。
(4)“不是 ┉却┉”通过朗读体会意思几作用。
(四)朗读指导,引导积累。
朗读第二自然段,突出生物角的有趣。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第二自然段,通过读义有关词句来体会生物角的有趣指出,下节课我们还要用同样的方法来学习第三段,去看看生物角里还有什么地方让我们感到有趣的。
(五)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认读生字新词。
分类指导书写
(1)“领”:认识页字旁,注意“令”的变化。
“物”认识牛字旁,注意笔顺。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生字字形,理解“摇、迎、多么”等词义。
访说“ 是多有趣的 ”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背诵课文。
通过深入体会生物角的”趣”,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背诵积累
1、认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新词,听写12个生字。]
2、朗读第二自然段,直到检查背诵。(抓动态词)
3、课文通过“游、摇、吹”等表示动作的词把小鱼写得非常可爱、有趣,让我们也来试着写一写;“小鸡在 愉快地 ,拍着翅膀,啄着 ”。(说一说)
(三)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回忆:我们是怎么来体会第二自然段中写生物角的有趣的?
2、用同样方法合作学习第三自然段。(找出有关词句),独独议议。)
3、交流、随机指导朗读。
(1)花儿朵朵开放。“朵朵开放”写出了花儿开得很多很美。
(2)小树在摇
小树迎着风儿轻轻地摇。
A 比较“摇”的意思 小鱼摇着尾巴。
小树轻轻地摇。
B.带 地词写出了小树姿态的可爱。(表演读)
(3)朗读体会“瞧、” “不是 ┉却有┉还有┉”的意思。
表演读,试背诵第三自然段。
(三)小结全文,再次品趣。
朗读全文。
扣题回文理解:为什么课题取“多有趣的地方”而不是“有趣的地方”?
比较: 多有趣
有趣
小结:通过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词句。(齐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3、仿写:小花狗是多么有趣的 。
丢手帕 。
是多么有趣的 。
(四)巩固字词,指导书写。
比一比,在组词。
复习认读新词。
课堂作业:抄写新词。
板书设计:
活泼可爱的小鱼
瞧!多有趣的地方 多多开放的小花
迎风摇曳的小树
2、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教学目标:
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迟到、早晨、稻田、稻秧、赶紧、拉住、牛绳、小声、发生、表扬等词语的意思。
学会看图运用“赶紧”说一句完整的话。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按“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的句式把句子写完整。懂得要爱护庄稼的道理。
教学难点:“迟、晨、绳、紧”是字音难点。“紧、稻”是字形难点。正确理解秋生上学迟到与老师表扬秋生的内在联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录音带。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迟到、稻田、稻秧、牛绳”等词语的意思。
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学习课文1-2 两小节
教学过程:
一、审题激趣。
1、出示课题:你今天怎么迟到了
提问:这题目跟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什么不同?(问话)(提示:课题中问句不用标点符号)。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这是一个问句?(怎么)。
2、你读了这个题目觉得想提出什么问题?(1、谁问谁? 2、你指谁? 3、为什么会迟到? 4、迟到后怎么样?。。。。。。。)
二、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1、听老师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要求边听边标好小节。
2、学生自己轻声读课文,思考回答上面提出的问题。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
1、轻声读课文,碰到生字多拼几遍,分析字形,读句子想意思,提出不懂得地方。
2、读通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用生字卡片认读字词。
四、学习课文1、2 两段。
1、学习第一段
(1)、出示第一节的课文投影,看投影,这是什么地方?田里种着什么?你知道稻秧有什么作用吗?(稻秧长大了就是稻子,稻子成熟了就是谷子。谷子碾成米,就是我们吃的大米了。)
(2)、秋生上学路过稻田看到了什么?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他的表情怎么样?(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他想不能再让牛吃下去了,稻秧吃掉了,稻子颗粒无收了。)
(3)、课文哪一段写了这幅图?指名读读第一段,现在老师把着段话修改以下,你觉得好不好。补足人称,让学生明确人称要用的恰当不要罗嗦。
(4)、齐读第一段。小结:这一段告诉我们,早晨,秋生在上学路上看见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于是他怎么做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二幅图。
2、学习第2段
(1)出示第二段插图,提问:秋生在干什么?(拉牛绳)
(2)请大家找出课文中写这幅图的句子。指名读一读。
(3)比较句子:
秋生赶紧跑过去,拉去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秋生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一句话好?为什么?“赶紧”可以换成什么词?(板书:赶紧)
(4)齐读这一句话,注意读好“赶紧”一词。
(5)再看图,说说秋生是怎样把牛拉出稻田的?(低着头,伸着双手,把绳子捏的紧紧的,撑着脚,脸也涨红了,说明很用力。)
(6)、指名读第2句话,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会跟他说写什么?请你好好好想一想,同桌一人当秋生一人当放牛的人说一说。
(7)秋生把牛交给放牛的人后,为什么“马上”向学校跑去?着有说明什么?(秋生担心上学迟到了。说明他是一个热爱学习,遵守学校纪律的好学生。)(板书:马上)
(8)集体读这一节。从这一节我们可以知道秋生是个怎样的好孩子?(板书:爱护庄稼 遵守纪律)
五、作业。
课堂作业(1)
练习朗读。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讲读课文3、4小节,知道秋生是为了爱护庄稼而迟到的,因此老师表扬了他,初步培养爱护庄稼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结合口头扩词、和难点字形分析。
填空:( ),秋生去上学。他路过( ),看见一头牛在( )吃( ),( )跑过去,( )牛绳,把牛牵到( ),交给( ),马上向( )跑去。
二、学习第3、4段。
教师读第3段。(漏掉“奇怪地、小声地”。)
刚才老师读的和课文有什么不一样?去掉这两个词,句子通顺吗?既然去掉这两个词句子仍旧通顺那为什么还要加上去呢?
四人小组讨论“奇怪地、小声地”的作用?(奇怪地:说明秋生从来都不迟到,爱学习;小声地:说明秋生是个懂事的孩子,不影响其他同学上课,对自己迟到感到惭愧,做了好事不夸耀自己。)
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如果你是秋生,你会怎样把这件事告诉老师?(自由说---指名说)课文为什么没有把秋生的话写出来呢?
秋生告诉老师后,老师是怎样对待秋生的,一起读读第4段。思考:老师为什么反而表扬了他?先学生自由说,后出示练习填空:
秋生不让牛吃( ),他爱护庄稼,所以老师( )他。
三、总结课文。
1、齐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学懂了什么?先自由说----再给出帮助: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知道要向秋生学习,做一个( ) ( )的好孩子。
2、但是,我们生活在城市,见不到庄稼,那么我们该从那些方面做起呢?
(保护绿化,小区内的花草树木)
朗读课文,完成有关作业。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听写本课的生字词。
学会看图运用“赶紧”把句子写完整。
3、能根据提示简单的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生字词并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2、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听写生字词。
句式训练。
1、出示例句:
(1)一头牛在田里吃稻秧,秋生赶紧跑过去,拉住牛绳,把牛牵到路边。
(2)一位老奶奶摔倒了,胡小春赶紧跑过去,把老奶奶扶起来。
思考:比较句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可根据颜色的相同来进行归纳。
2、比较后教师归纳并板书:什么情况下,谁赶紧怎么样。
3、看课堂作业6的三幅图,按句式说话。(自己准备,互说、指名说)
4、完成造句的表格。
发生什么事, 谁 赶紧 怎么样。
复述课文。
1、按板书复述课文。先准备 同桌互说 指名复述。
2、看图想象复述。 准备 优生情景表演,学生评议;同桌互说,指名复述。
完成作业。
提示:(1)秋生看见牛在吃稻秧怎么想?怎么做?把牛牵到路边,交给放牛人时会怎么说?放牛人接过牛绳会怎么说?(2)老师见秋生上课迟到会怎么想?怎么问?秋生怎样告诉老师上学路上发生的事?老师听了秋生的又会怎样表扬他的?
3、青青长大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青青长大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只有爱劳动会做事,才是真正长大。教育学生要爱劳动,愿意帮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学习本课十二个生字,认识革字旁和户字头,读准多音字“干”。
积累本课6个词语2个句子。
依照例句用”赶紧”说话。
有感情朗读课文,在课中感悟“要是……不就……”的表达意思。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学习“好、娘、等、服、鞋”认识革字旁。
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感悟同一意思的句子不同的表达形式。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小朋友你想长大吗?今天我们课文上有一个小朋友非常想长大,你知道她是谁吗?(青青)
出示课题《青青长大了》。齐读。教学“喜”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注意:长大(zhang)多音字。
二、自学生字词,重点识记。
轻声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看出青青长大了。自学生字词语,要求:读准生字,划出生字所在的词,把句子读通顺。
检查自学情况:读生字卡片,及时正音;注意鼻音“娘、板、穿”的读音,词语:姑娘、衣服、漂亮第二个字读轻声。集体读、指名读、同桌对读。
帮助分析字形。
(1)同桌讨论一下,这么多生字中,那些容易记住,哪些比较难记。全班交流识记方法,分析字形。
(2)学习新偏旁部首;革(鞋)大(夸):作为部首,写得窄一点;夸字上下结构,“大”要写得开一些。“奖”的部首也是“大”。
(3)做做文字加减法:故-文+女=( )
粮-米+女=( )
欢-又+冫=( )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四人轮流着读课文,每人读一句,及时纠正。
不看拼音,把全文正确的读一遍。
指名分段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什么?
口头填空:青青______________。
(四)巩固字词,作业练习。
认读生字
指导书写。
4、我喜欢
教学目标:
理解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树林、海洋的原因。懂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道理。初步培养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新生字,理解“喜欢、明亮、亮晶晶、顶用、海洋、纸片、航行、轮船、力量、军舰、集体、繁星、孤树”等词语的意思。
学会看图运用“喜欢”说一句话,能把排列错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能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课文各节内容的理解,用因果句式说话,概括每小节的意思;能用“喜欢”造句。
教学难点:明白物与事(集体力量大)的联系,以事物来揭示道理。用多种句式给“喜欢”造句。把排列错乱的词整理成句。
教学准备:
投影片。
生字词语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
学会用“喜欢”造句。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4、我喜欢》齐读质疑:看了这个题目你觉得有没有什么问题?(不够完整)
应该怎样改:我喜欢
2、着课题往下说,要求想得快、说得快。
除了说自己喜欢什么外,我们还可以说说别人或其他动物喜欢什么?
最后,我们到最后一关,除了说出喜欢什么,还必须说出喜欢的原因,看看哪个小朋友 ,最能干。
完成课堂作业相关练习。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我们刚才多说了自己喜欢什么,那么我们的小作者到底喜欢什么呢?我们一边听录音一边找出”我”喜欢什么。
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和词语用“——”划出不理解的词语用——?表示,生字词语多读几遍,记记字形,想乡意思。把课文读通读顺。
检查字词:认读生字卡片。
这是一首诗,每一行为一节,每节之间空一行,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节,指名分节读,及时正音。
三、指导书写。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巩固生字词。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我”为什么喜欢海繁星、树林、海洋、集体的原因,懂得“集体的力量大无比”的道理。
指导正确的朗读本首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卡片
二、读议第1节
指名读第1节,问: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生答:喜欢繁星,不喜欢一颗星星)
2、两者有什么区别(多——少)所以繁星亮晶晶,一颗星星不明亮
3、用“。。。因为。。。”句式说话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我喜欢繁星,因为一颗星星不明亮,繁星满天亮晶晶。
朗读指导:“喜欢”要读重音,“繁”字读重音,以示数量多。亮晶晶读得稍慢。以示星星美。
三、读议第2节,仿例而学
按思考题自学第2节。(1)我喜欢什么,我不喜欢什么?(2)树林与一棵孤树有什么区别(多——少)所以树林能挡住狂风,而一棵孤树不顶用(没有用)(3)用“。。。因为。。。”句式说话我为什么喜欢树林。
回答以上问题,借助投影片理解”孤树”等词语意思帮助理解。
朗读指导。
四、读议第3节,仿例而学
教师给出学习提示,四人小组自学讨论。
学习反馈,理解大海能航行轮船、军舰是因为水多浮力大。
朗读练习
学习第4节。悟出道理。
1、指名读第4节,问喜欢什么?(和大家在一起)可以换一个词(集体)不喜欢(一个人)
为什么,用“。。。因为。。。”句式说话。你能说说集体力量大的例子吗?
2、借助板书,体会道理。
让学生看板书说说,繁星、树林、海洋和集体之间有什么相同点?(指多数),一颗星、一棵树、一滴水、与一个人的力量有什么相同点?(指个别),学了这些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板书:
喜欢 原因 不喜欢 原因
繁星 亮晶晶 一颗 不明亮
树林 挡狂风 一棵 不顶用
海洋 能航行 一滴 漂不起
集体 力量大无比 一人 力量小
四节课文中哪一节最主要?(第4节)想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繁星、树林、海洋这三节?
让学生了解前三节的比较中都蕴含着“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力量大无比”的道理。一个人的力量就好比“一颗星”“一棵树”“一滴水”力量渺小得很,而集体的力量就象“繁星”“树林”“海洋”,力量无穷无尽。作者写前三节,就是为了说明后一节,突出集体的力量大无比。从而使学生了解到诗节与节之间的内在关系。
朗读课文,看板书试背。
第3课时
课时目标:
总结全文,进一步体会”集体力量大无比”,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思想感情。
把错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
听写字词,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听写。
1、认读生字卡片,你认为最难记或容易写错的字你是用什么好方法记住的?
学生自己指指、写写,准备听写。
听写
二、朗读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指导行为。
分节朗读背诵课文(集体---个别)
说说我为什么喜欢繁星、树林、海洋、集体。(可以分开说也可以归并说)
用自己看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事说说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的力量大无比。
小结:学了这首诗,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力量小,集体力量大。我们都是集体中的一员,我们要热爱我们的集体,为集体出力,为集体争光,只要我们团结起来,齐心协力,。我们的力量就大无比。
看图(课堂作业)说说谁做的对,为什么?
说说自己平时是怎么做的,说说你能为集体做什么事。
三、学习把排列错乱的词语连成句子。
(1)读词语
(2)说说第一句是什么地方怎么样?
(大海上能航行轮船和军舰。)
(3)说说第2句是写什么大无比?
(集体力量大无比。)
(4)把词语整理成句子写下来,加上标点。
四、背诵课文
(1)朗读全文,引导学生掌握背诵的方法:全诗共四节,每一节两句话。第一句讲我喜欢什么,第2句讲为什么喜欢,用对比的方法。
(2)教师领读第一句,学生背诵第二句。
(3)背诵全文。
5、牛牛上学(说话训练)
教学目标:
继续培养学生仔细看图、认真思考、大胆练说的习惯。
能用“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说说每幅图的意思,并能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把四幅图的内容用几句连贯的话说明白。
懂得小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时上学。
教学过程:
谈话揭题,整体感知四幅图。
小朋友,你平时是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来上学的呢?
如果起得迟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牛牛上学》,出示课题。
请你仔细地看图,想想这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逐幅看图,说说每幅图各讲了什么?
图一:
说说“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晚上10点了,牛牛还在看电视。)
你怎么知道是晚上10点?(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A、钟面上指针的位置;B、与下图的联系。
比较两个句子,哪个好?为什么?
晚上10点钟,牛牛在看电视。
晚上10点钟了,牛牛还在看电视。
第二句好。加上了“了”和“还”,更进一步说明时间很迟了,本应睡觉了,可牛牛还没有睡。同时,也表达了对牛牛不满意的态度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是按怎样的方法来说好第一幅图的?A、用句式说话,B、图上画的时间是怎么看出来的?C、怎样说得更好。
图二:按以上方法说说图意。
你从哪里看出是早上8点?(窗外的太阳)
这幅图的时间和第一幅图的时间是同一天吗?
怎样说才能把你对牛牛不满的态度表达出来?(第二天早上已经8点钟了,牛牛还在睡觉。)
图三: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牛牛怎么做?(在上学路上,牛牛一边吃着烧饼,一边匆匆忙忙地向学校跑去。)
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他醒来,上学时间已经到了,他一骨碌从床上跳起来,已经来不及吃早饭了)
加上原因,把第三幅图的意思联起来说一说。
图四:
这是什么地方?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老师看见牛牛上学民主迟到了,会对他说什么?牛牛会怎样呢?(等牛牛赶到学校上课铃早就响过了。他低着头向老师”报告”后坐到位子上。老师走来问他,为什么迟到了。牛牛红着脸把头低了下来。)
连贯地说说四幅图的意思。
这四幅图都是讲谁的事?事情发生的地点有什么不同?(家里、路上、学校里)
牛牛什么时间在家里,路上的时间跟学校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请把牛牛上学的事,按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连起来说一说。(自由说——同桌互说——指名说——说后评议)
行为指导。
如果牛牛是你的好朋友,你看到牛牛会怎样帮助他呢?(牛牛,你晚上看电视不要看得太晚,不要睡得太迟,否则第二天就起不来,就会迟到。)
小结学法。
练习一
教学目标:
能正确拼读音节,能认读并说出“教、稻、晨、紧、航、夸”等字的笔画和笔顺。会区别“包、泡”“古、姑”“交、校”“发、泼”等字的音形义。,并用这些词组词。
能用“有趣”“夸奖”造句。
能看图连贯地说几句话,会看图把“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课时目标:
复习拼读纯拼音词语。
复习本单元生字,说说“教、稻、晨、紧、航、夸”等字的笔画和笔顺,比较形近字并组词。
用“有趣、夸奖”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导入新课。(出示课题)
练习第一题。
(1)自由读题,说说这道题中有几个词,每个词有几个音节组成。
(2)指名读这4个词。
(3)说说怎样做才是“尊敬师长”“帮助同学”“认真学习”“热爱集体”,可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内容。
(4)出示卡片,认读词语。个别读,集体读。
练习第二题。
(1)自由读题,说说这道题让我们做几件事?
(2)仔细观察这6个字,指名说说每个字的字形难点。
(3)指名说说每个字的笔画笔顺。
(4)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容易写错的字,写出它的笔顺。
(5)同桌互批。
4、练习第三题。
(1)同桌读题,说说下面一行字和上面一行字有什么地方不同?
(2)指名说说加上偏旁后字义有什么不同?
(3)自行组词,完成作业。
(4)将几个同学的作业投影展示,集体评改。
练习第4题。
(1)自由读题,明确题义。
(2)读“有趣”的例句。
A 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有趣的 。
真有趣。
(3)读“夸奖”的例句。
说说句中谁夸奖谁,为什么夸奖?
把下面的句子写完整。
夸奖 。
,得到了 夸奖。
自由用“夸奖”说一句话,师生共同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观察图画,根据提示说话。
能看图把”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复习,听写本单元的部分词语
练习第5题。
(1)自由读题,说说第5题让我们做几件事?(观察图画,回答问题,连贯地说几句话)
(2)根据问题观察图画。
A.说说第一幅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什么事?
B.说说第二幅图上画的事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谁,什么事?
(3)根据图画,展开想象,回答图下的问题。
(4)按问题的顺序,指名连贯地说一段话。师生共同评议。
(5)教育学生要爱护庄稼。
练习第6题。
(1)自由读题,明白题意。
(2)读例句,说说表格把这句话分成了几部分?(什么时候、谁、在哪里、干什么)
(3)看图2,用“什么时候,谁在那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A.看图,思考图中画的是”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 指名看图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C. 讲评,特别注意词语搭配是否得当,搭配不当的要及时引导改正。
(4)按上述步骤,看图3、4照例子把句子补充完整。
(5)展开想象,用“什么时候,谁在那里干什么”的句式说话。
(6)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
6、祖国山水多美丽
教学目标:
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仿效课文中的句子,把句式“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叠词的特点,学会运用;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仿效课文中的句子,把“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板书”祖国”,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叫中国)教师讲述:我们的祖国形状像大公鸡(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有许多高山(泰山、喜马拉雅山等)有许多大河(长江、黄河等)板书:这许多山山水水就叫做”山水”。这些山河非常美丽。板书:多美丽。
回顾第2册中学过有关祖国山河美的课文。《祖国到处有欢乐》
教师引入本文:这篇课文写祖国哪些山河很美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标号自然段,课文写了“祖国哪些山水”?
三、自学字词,检查预习。
自学字词
(1)边读边划出生字及词语,读准发音。
(2)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4)分节读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节,及时正音。
看卡片读出字、词。
讨论理解的词语。
四、读议第1节。
指名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这一节有几句话?(3句)
指名读第一句。“轰隆隆,轰隆隆”指什么声音?(火车开动的声音。)
指名读第2句。
火车像什么?板书:“骏马”
什么叫”骏马”?(跑得很快的马。)
骏马在什么地方跑得欢?理解“原野。”(指广阔的平地、田野。)
比较句子(1)骏马在原野上跑得快。
(2)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2句好因为在火车里能看见祖国的美丽山河,心里高兴,所以用跑得欢比较好。这里的 “欢”也包含快的意思。)
指导用与愉快的心情读这句话。
指名读第3句话。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为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照相机能把镜头外面的景物拍成照片,透过车窗可以使人们将外面的景物印在脑子里,所以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为什么说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照相机拍的照片是不会动的,火车在向前奔跑,从车窗里看到的景物是一闪而过的,所以说车窗拍下的是活动的照片。)
比较:“一张”与“一张张”。
(“一张”表示只有一张;“一张张”表示数量多,不止一张。)
齐读第1段,用带有喜悦的心情来读。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抽读本课学习的生字词语。
指导书写。
作业
7 我的家乡[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课文中家乡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学会本课的确良2个生字,能读准多音字“朝”和“倒”的字音,了解字义;理解“家乡、月牙、倒映、河岸、火红、朝霞、绿油油、农田”等词之意。
学会看图用“许多”写一句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生字、新词,理解有关的词义;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家乡”,读准字音,理解意思。(家乡就是自己的家庭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
老师的家乡在杭州,谁来说说你的家乡在哪里?
揭题,提出问题。
出示:7 我的家乡 (齐读)
“我的家乡在什么地方?家乡又怎么样呢?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哪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指名读第一段。
哪风段是具体写家乡的美丽?指名读2、3、4段。
齐读全文。
三、初读课文,自学字词。
自由读课文,遇到带有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认清字形,怎么记住这些字,再想想词义。
一边读课文,一边看看课文上的插图,想想叶一段告诉我们“我”的家乡在哪里,是个怎样的地方?哪几段具体介绍家乡的美丽?
四、检查字词。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乡、苹、映(后鼻音)栽(平舌音)、绕、朝(翘舌音);多音字:朝、倒
字形分析。
绕:左右结构,注意右上不要加点,右下是 “兀”,不是“几”。
霞:上下结构,上扁下大。
词义理解。
理解词义的方法。
看图理解:绕(围),河岸、(河边的陆地);用近义词理解词语:许多(很多)、缓缓地(慢慢地);分析词素来理解:朝霞——朝,早晨;霞,云霞;朝霞就是早上日出时东方火红的云霞。倒映可放在讲读时理解。
练一练:(口头)
湾:共有()笔,第12笔是()
绕:共有()笔,第7笔是()
缓:共有()笔,第8笔是()
霞:共有()笔,第14笔是()
五、学习课文第1段。
指名读第一段。
说说“我”家乡在()。月亮湾是()的村子。
齐读第一段,注意读出美的语气。
六、书写指导。
范写:湾、绕、栽、霞
七、课堂作业。
[第2课时]课时目标:
复习字词及第一段。
学习课文2——5段,结合看图了解课文是怎样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具体描写月亮湾的美丽景色的。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说说偏旁是什么,完成课堂作业2。
]出示卡片读一读,并想想它的意思。
家乡、月牙、许多、倒映、河岸、朝霞、村子、缓缓地
有感情地齐读第一段。
试背第一段。
读读课文,看看图,初步了解2——4段。
月亮湾美在哪里,自由读2——4段,对照书上的插图,找一找课文在介绍月亮湾的美丽景色时写了哪些景物,用”。。”圈出来;这些景物分别在村子的什么地方,用“——”划出表示方位的词。
看投影片。指名按方位顺序有条理地说说村子的位置。
口头填空。
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
抓关键句,比较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出示句子,读一读,比一比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村子前面有河。
村子前面有一条月牙一样的小河。
出示课文插图,通过朗读知道第二句写出河的形状,更觉得美丽。
理解句子”河水绕着村子缓缓地流着。”
“缓缓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样缓缓地流?(结合看图,指导朗读,理解这句话写出了河水流动路线及动态美。)
比较句子。
A河里有鱼。
B一群群鱼在河里游来游去。
读一读,说说哪句写行好,为什么样?(第二句写鱼多,活泼可爱。)
理解”倒映”
读句子”清清的河水里倒映着青山……”什么“倒映”在水里?看图理解说明小河的水很清很清。结合生活中捍到的说说,加深理解 “倒映”一词的意思。
理解比喻句。
你们看到过朝霞吗?是什么样的?这时把什么比作朝霞?(教师演示:一朵桃花——一大片桃花(清晰)——一大片桃花(朦胧),通过”许多、开满、远远”等词来理解比喻句,并从多少及色彩几个方面来说说桃花的美。
有感情地齐读2——4段。说说为什么月亮湾是个美丽的村子。(看板书说)
学习第五段。
这一段是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是第一段的照应,我的家乡月亮湾有青山、绿水、果树、农田,多美丽啊!你体会到小作者对自己的家乡有怎样的感情?(爱)
齐读第5段。
这一段是作者发自内心的对家乡的赞美,读时要读出对家乡无限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练习。
板书设计:
后面 山 梨树 苹果树
河上 桥
月亮湾 前面 河 河里 鱼 美丽的村子
河水 清
河岸上 桃树 农田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词句训练,指导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听写词语。家乡 梨树 苹果 倒映 朝霞 月牙 河岸 农田 绕着 绿油油 缓缓地
多音字组词。
倒 朝
填空
一( )小河 一( )鱼儿 一( )农田
一( )朝霞 一( )石桥一( )村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配乐齐读。
总结全文:课文先总的介绍“家乡美丽”,按着近方位顺序具体写了村子前面、后面、河岸上的景色,最后 用总结 句来进一步赞美家乡,表达作者的感情。
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想法?你的家乡在哪里,能向大家介绍一下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地方吗?
小结:我们的祖国有壮丽的山河,秀丽的风景,到处都有像月亮湾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不仅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
背诵课文。
自由准备。
2、引读。我家在(), 月亮湾是个()的村子。村子的后面是(),前面是()。河上有()。河水(),河岸上栽着()。过了石桥是()。家乡(),我爱()。
3、指名分节背诵。
4、指名看图背诵全文。
齐背全文。
课堂作业。
8秋天的画[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秋天的景色特征,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学会本课的几个生字,会读多音字“行”,理解 “墙报、桂花、香味、成熟、帮助、叔叔”等6个词语的意思。
会用:桂花、小草 树叶 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仿效例句,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能读出课文中的全部生字,重点学生“墙 熟 报”3个生字,理解;“墙报 叔叔”的意思。
理解第一段课文,并能正确朗读。
教学过程:
启了谈话,揭示课题。
天气渐渐凉了,小朋友们穿上了秋装,大地也换上了新衣服,谁记得第一册我们学过哪篇有关秋天的课文?《秋天的果园》,谁能试着背背?秋天还有哪些变化,你能说说秋天的其它变化吗?
冬冬画了一张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学第8课《秋天的画》。
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归纳:A、谁画了这张秋天的画?
B、画中还画了些什么?
C、为什么要画这张画?
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带着这三个问题听录音。
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学习“墙报”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墙报”指什么?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
划:划带有生字的词。
读:读带拼音的生字及组成的新词。
记:看田字格记字形。
数:这篇课文有几段,标上序号。
想:A、生字在课文中的意思。
B、从插图的哪些地方乍出这一幅秋天的画。
C、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
认读词语,理解部分词义。
叔叔:叔父;称呼跟父亲辈相同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3、读准多音字:行做量词时读hang,做动词时读xing
4、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
课文分几段来写的?指名分段读课文。
看图说说为什么说这是秋天 的画?
“秋天的画”画了些什么?
齐读课文。
巩固字词。
读生字卡片。
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写出下列字的偏旁。
帮()收()闻()
书写指导。
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理解“桂花 香味 成熟 帮助”四个词语的意思。
能用“先……再……又……还要……”的顺序说话。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
助的部首是什么?叔的部首是什么
2、多音字组词。行:xing( )hang( )
3、认读词语。
课堂作业:
二、学习第一段。
为什么“我”要画这张秋天的画呢?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想。
指名回答,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回答。
“画什么呢?”这句话是谁问谁?像这样的句子人们哪里学过?应该怎么读?(读出自己问自己的语气)练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指名读)
齐读第一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五段。
1、“我”在这张画里画了什么,听录音。过听边想,划出有关的词语。
用”我一()、(),还画了()和()。”来说一说。
结合板画理解
桂花:出示桂花图,你见过桂花是怎样的?(金黄、淡黄、五个花瓣);草坪:看图说说草坪是什么意思?(种着草的平地)果园:果园里会有些什么?板画三个小朋友和农民,看出他们在干什么?
3、“我”画这些景物的顺序是怎样的?轻声读2——5段,用“。”圈出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说我画了什么。(自由说;指名说;同桌互说)
4、这是一幅多么生动的画,从课文中哪些词、句可以年出这是一幅秋天的画?自由读2——5段,找出课文中的词句读读,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
闻到了桂花的香味。
不像夏天那么绿了。
小白杨飘下了几片金黄的叶子。
红星在闪烁。
重点理解“成熟”一词,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苹果成熟了?
5、指导有感情发朗读句子,秋天的景色 多么美丽,金黄色的桂花,金黄的树叶,闪烁的苹果,我们朗读民时要读出赞美的语气,读出丰收的喜悦。
四、学习第6段。
这一段讲了些什么?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用“先……再……又……还要……”说说我画的过程。
“先……再……又……还要……”是表示做一件事的先后顺序。人们还能用这些词语说说做其他事后顺序吗?
六、小结: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景色,还学会了用“先……再……又……还要……”来说话。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进一步感受秋天大自然的美。
用”会用:“桂花、小草 树叶 果园”等词语各写一句反映秋天景色的句子。
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抽读生字。
认读词语。
用“先……再……又……还要……”说一句话。
二、指导背诵。
1、听录音2——5段,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我”画了些什么,这些景色是怎 样的美丽。
2、背诵2——5段。
3、自由准备背诵全文。
4、同桌互背;指名背;齐背。
三、总结:
春夏秋冬在自然界中各有各的景象,春天的景色很美,秋天的景色也很美,所以我画了这张秋天的画贴在墙报上,让同学们都能感受到秋天大自然的美。
1、秋天到了,大自然的各种植物、动物都有了变化。例如:桂花、小草……,你们能用这些词语来说说秋天的景色吗?
2、课堂作业。
3、你还能说哪些有关秋天的景象?(枫叶红了;大雁排着队伍往南飞。)
9、桌椅的对话[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懂得桌椅来之不易,初步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2、学会本课的12个生字;理解“对话、椅子、现在、旁边、生气、爱护、木料、容易、工夫”等10个词语的意思。
3、学会看图用“爱护”写一句话。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段中桌子说的话。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看图,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
3、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大家都知道桌椅不会说话,可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中的桌子椅子却说起话来了。
出示课题:9桌椅的对话 说话和对话有什么不同?(对话是指两个或更多的人之间的谈话)
课文中是谁和谁在谈话?学习“椅”,备实物区别凳子和椅子,说说“椅”为什么是木字旁。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1、桌子椅子为什么事情说起话来?
2、它们说了些什么?
二、教师范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学习生字词。
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能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字形,再想想它在句子中的意思。
2、小组交流用什么办法来记住生字。(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识记生字。)
3、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叹(tan)坏(huai) 疼(teng)
重点分析字形:接、腿、旁、弟
4、指名试读课文。(分段读)
5、齐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
2、看插图1:这时丁丁感到怎么样?谁能看着图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他心里怎么想?
谁能连起来说说丁丁这时的样子和想法?
3、谁来读读这段课文,把丁丁感到奇怪的语气读出来。
4、看图说说丁丁坐的是怎样一张椅子,难怪这张椅子要叹气了,它是怎么嘛气的,谁来试试。
5、齐读第一段。
五、巩固字词。
六、书写指导。
椅、接、腿、护:左窄右宽
第:重点指导“弓”的位置。
七、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2、看图,朗读课文,理解 2——6段课文,懂得桌椅来之不易。
3、学习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和词语。
2、指名板书生字“第”说说有几笔,“腿”说说是什么结构,为什么用月字旁。
3、一天早晨,丁丁来到教室门口,发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齐读第三段。
出示句子,读一读,第3句跟1、2两句比较,省去了什么,为什么要省去?其它还有什么也起了变化?(第1句后面的句号改为逗号)齐读合并后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2——4段。
1、椅子为什么要叹气呢?出示句子,怎样把这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2、桌椅为什么事而说起话来?
3、丁丁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4、桌椅对丁丁的行为满意吗,你从图上哪儿看出来?
5、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读桌椅的对话?(批评、埋怨)
6、分角色朗读2——4段。
三、学习课文第五段。
1、旁边的桌椅听了后怎弱,齐读第五段。
2、旁边的桌椅为什么都很生气?(引导学生看插图1,连起来说说桌椅被丁丁损坏的样子。)
他们怎样说?自由读一张桌子说的话,思考:这张桌子说了几句话,每句话讲什么?
3、他们是怎样夸奖自己的小主人的?一位学生读第1句,理解 “这样”指什么?这些小朋友为什么都很爱护桌椅?齐读第2句。
4、看插图2,谁能看着四幅图说说工人叔叔做成桌椅怎样的不容易?
工人叔叔在森林里锯树。
把木头运到工厂,工人叔叔把圆木锯成木料。
工人叔叔用木料做成一张张桌子。
工人阿姨把桌椅漆得油亮。
工人叔叔从锯大树到做成桌椅,要花很多时间,书上用了哪一个词?(工夫)
5、朗读指导。(用赞美和夸奖的语气)
6、一张桌子说了两句话,第1句夸奖了小主人很爱护桌椅。第2句告诉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桌椅,你能把这两句话背出来吗?(自由准备;个别试背;齐背)
四、学习第六段。
1、听了桌椅的对话,丁丁怎么样?齐读最后一段。
2、丁丁为什么低下头,脸也红了?
3、丁丁以后会怎样做?
4、你认为丁丁是个怎样的孩子。(损坏桌椅是不对的,但能改正还是个好孩子。)
5、朗读全文。
6、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1、巩固练习。
2、朗读,背诵课文,总结全文,懂得要爱护桌椅,培养爱护公物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认读生字词,听写词语。
2、口头组词。
护:爱护、保护、护士、
坏:破坏、损坏、坏蛋、坏事
料:木料、材料、颜料、资料、
3、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4、进一步理解词义。
对话:怎样叫对话?课文中是谁 和谁在对话?
工夫:这道题我花很多工夫才想出来。喧里的工夫指什么?你能用工夫说一句话吗?
二、分段朗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1、齐读第一段,读出奇怪的语气。
2、读桌椅的对话,读出批评、埋怨的语气。
3、读旁边的桌椅的话,读出夸奖、赞扬的语气。
4、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丁丁知错的语气。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四、熟练背诵一张桌子说的话。
五、总结全文,指导行为。
1、说说学了这课你懂得了什么?
2、怎样做才是爱护桌椅呢?你是怎样对待桌椅的?
3、我们不仅要爱护课桌椅,还应该爱护哪些公物,怎样爱护?
4、指导用爱护写一句话。
5、课堂作业6,看图说说谁对谁不对,为什么?
六、课外作业,
做一做:给桌椅洗个脸。
比一比:谁的桌椅保护得好,定期进行评比,给做得好的小朋友戴小红花。
板书设计:
木料 来得不容易
桌椅 爱护
做 花很多工夫
10 夸家乡[听说训练]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家乡,夸夸自己的家乡,结合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用连贯的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看图听听说说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用不同的语言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或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小朋友夸家乡的话说出来,不能成为变相的背诵。怎样用连贯的一段话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美吗?这节说话课,我们要先来听听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板书:夸家乡)最后还要小朋友仿照例子,用一段连贯的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初步看图,整体感知。
1、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用句式”他的家乡在(),因为那里()。”
三、听听、说说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迈进家乡的。
出示图1,
1、听边思考:A、他的家乡在哪里?B、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C、他觉得自己的家乡怎样?
2、分步回讲以上内容。
3、谁来做山里的孩子,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个别讲,集体评议)
出示图2:
1、边听边思考:这个小朋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说;小组说。
3、谁来做海边的孩子向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指名说,集体评议。
出示图3 :
1、听录音想想,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着这个农村小朋友的样子,来夸夸家乡。(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四、夸夸自己的家乡。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
1、怎么说?依据第一幅图的学习方法。
2、分步指导:
(1)重点指导第二步“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有名的特产)
(2)也可以说说居住地周围的建筑或市场的景象。
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一段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我们家乡都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六、板书设计:
11毛主席看戏 [3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毛主席延安看戏时所表现的遵守公共秩序和跟人民群众亲密无间的思想品德;初步培养遵守公共秩序的公德。
学会12个生字,认识戈字旁;读写“看戏”等候个词语,“秩序、一定”等词语学会运用。
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会仿照“……看见……就……”写句子。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要求掌握的词语;第二、三段是课文重点,要抓住毛主席的言语,及群众敬爱毛主席的词句;会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会仿照“……看见……就……”写句子。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学会本课的生字,认识戈字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
看课文插图,说说图上哪个是毛主席?你们知道为什么称他为主席?出示投影。(毛泽东自1943年3月以来一直担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直至逝世。故事反映的是他在延安任党中央主席期间的事。
了解题意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这个故事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毛主席看戏的故事是怎样的?)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学生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自学。
标出带拼音的字,多读几遍。
划出新词。
轻声读课文,读通顺。
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
三、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分节读课文,师生共同纠错。
认读生字卡片,重点正音。
团、演、站、乱、肯:读准前鼻音。
秩序:读准翘舌音。
定:读准后鼻音。
记字形,理解词义。
剧团:专门演戏,由演员、导演和其他有关人员组成。
演戏:”演”,左‘ ’右‘ ’,右11画,宝盖头下有一横。
座位:教室里每个小朋友都有座位,看戏的时候,每个人也都有座位。
站:就是‘立’,左边‘立’的第五画横改成提。、
乱:有守秩序就乱了。
一定:态度很坚决。上下结构,下面的笔顺是:
不肯:‘肯’上止下月,‘月’的撇改成竖。
腿:腿的书写笔顺一定要正确,先写‘月’,接着写‘艮’,最后写‘辶’,‘艮’的一撇改成点。
四、齐读课文,要求正确。
五、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秩、序、腿、演、戏”
六、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
读熟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1——4段,理解课文内容。
会正确地朗读全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复习偏旁:戈字旁。
完成课后第2题,写出字的偏旁,再组词。
二、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第一段。
读后讨论:毛主席看戏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延安:革命根据地,在陕西省北部。)
小结: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毛主席来看戏。)
齐读这一段。
三、学习第二段:
自由读课文第二段,边读边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几句是讲毛主席的,用“——”划下来;哪几句是讲人民群众的,用” “~~~”划下来。
指名回答。(第1、3句是写毛主席的,第2句是写人民群众的。)
男女生分读第二段。男生读1、3句,女生读第二句。
从1、3句话中看出毛主席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主席能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人民群众看到毛主席来是怎么做的?(都站起来、想、让给他坐)大家为什么想把自己的座位让给毛主席坐呢?(人民群众热爱、尊敬毛主席。)板书:尊敬、热爱
你觉得怎样读才能读出对领袖的热爱和尊敬呢?说说你的体会。
指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三段。
用学习第二段的方法学习第三段课文,让学生自己学懂课文。
边读边思考与第二段相同的思考题。
读后讨论:第1句写人民群众;第2、3两句写毛主席。
师生分读第三段。
毛主席为什么在后面找了位子坐下?
当大家坚决要毛主席坐到前排来,毛主席是怎么做的?结合理解“一定、不肯”两词语的意思。
6、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与第二段一样讲的是在看戏时,毛主席自觉遵守公共秩序。)
7、齐读二、三段。
五、学习第四段。
开幕了,毛主席是怎样看戏的?请看图说一说。(毛主席抱着小朋友一块儿看戏。)
毛主席为什么抱着小朋友一起看戏?
齐读第四段。
如果你是那个小朋友你会怎么想?
六、总结全文。
你觉得毛主席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七、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词。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总结课文,初步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的公德。
4、能仿照“……看见……就……”写句子;能区别“秩序与次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词卡。
听写词语。(一生到黑板前写,其余生在本子上写。听写完后纠正。)
二、有感情地朗读、复述课文。]
听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自由读、指名读,要求正确有感情。
看板书复述课文。(自由准备;指名复述,评议。)
三、总结课文,行为指导。
1、学了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我们少先队员应该像毛主席那样,自学遵守公共秩序。)
2、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遵守公共秩序?
3、学习儿歌:
小朋友,要牢记;乘船厂,不乱挤;
买东西,按顺序;看影剧,不嚷嚷;
开大会,守纪律;从小学生会守秩序。
四、作业指导:
出示:毛主席看见前面坐满了人,就在后面找个位子坐下了。
毛主席看见大家给他让座,就站起来让大家还是坐原来的座位。
找找这两句的共同点。(……看见……就……)
你能照样子说句话吗?
提供例句:星期天,可可看见妈妈忙着洗衣、擦地板,就
。(自由准备;指名说,评议。)
课后第三题。
读读句子,什么带点词语“次序、秩序”的不同意思。
说清词意。(“秩序、次序”是近义词,都有不混乱、有条理的意思。但“次序”只表示事物在时间、地点上的排列先后,”秩序”含义较多,还表示不混乱的情况。)
课后第四题。
独立补充句子。
再交流学习结果,重点评议最后一句。这一句是学生模仿中的创造。
五、板书设计:
12、分桔子[3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12个生字,认识火字旁,读准多音字“少”(shao);读写“读书”等词语。
会写“谁在什么时候,在哪里读书”的句子,会抄写句子,会说树上桔子怎么“惹人爱”。
懂得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要,愿意跟同学分享快乐。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把排列混乱的词语整理成通顺的句子;知道 朱老师为什么说刘少奇是个好孩子。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按提示分析句子;理解刘少奇为什么没一个人吃桔子为什么只吃了一瓣。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全部生字,能读准字音,认准字形,能理解“桔子、枝头、灯笼、挂满、每”的意思,认识火字旁。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刘少奇小时候分桔子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
前一课,我们学毛主席在延安看戏时的故事。这节课,我们要一起来学习另一位革命领袖刘少奇小时候的故事。(出示投影)
1、出示课题。问:你喜欢吃桔子吗?为什么?
桔子的味美,人人都喜欢吃,而在水果品种不够丰富的过去,它更是一种非常难得的食物。很多小孩从桔子还未成熟时,就盼着吃桔子。
2、读题设问: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谁分桔子?把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听后说说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简介刘少奇的生平。(出示刘少奇的像)。
三、指导自学。
轻声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想一想在课文中的意思。
给课文标上段落号。
学习田字格中的生字,读准音,记一记字形。
四、检查自学情况。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重点正音:分、岁:前鼻音;朱、枝、惹:翘舌音;灯、笼:后鼻音
说说你学会了哪个生字,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的?
重点分析:
读:左右结构,右上一个十,右下是个”买”。
笼:下面半个不要忘了一撇。
惹:上中下结构,中间是个”右”。
课文共有几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后评议正音。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刘少奇小时候分桔子的事。)
五、指导书写:
朱:独体字,第四画是竖,不是竖钩。
岁:上宽下窄。
六、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
熟读课文。
七、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回答课后问题,按提示分析句子。
了解刘少奇小时候是一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有快乐与人同享的好孩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词语卡片。
2、复习新偏旁:火字旁。
二、学习课文。
1、指名读第一段。这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一边引导学生看图,一边讲解有关私塾的情况。
刘少奇在朱老师家里读书的时候,朱老师觉得创个怎样的孩子?齐读第四段。
朱老师为什么夸少奇是个好孩子?课文的哪几段告诉了我闪?(2、3段。)
2、重点学习2、3段。
女生读第二段,问:这段有几句话?
A、出示:秋天,黄澄澄的桔子挂在枝头,像一盏盏小灯笼,真惹人爱。
(1)这句话中,写季节的词是( )。一年分为哪几个季节?秋季是桔子成熟的季节。
(2)写桔子长在什么地方的词是( )。这里的“挂”字我们可以换个什么字,意思不 变?课文为什么不用“长”,而用“挂”。看图理解。(因为桔子成熟了,沉甸甸的,挂了下来,所以用“挂”。)
(3)写桔子颜色的词是()。理解“黄澄澄”的意思。(金黄色,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可出示实物。
(4)写桔子样子的词是()。句子中把桔子比作什么?再看图说说为什么把桔子比作小灯笼?(从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形状,挂在枝头的样子几方面来说。)
B、这句话写出桔子成熟的时间,把桔子成熟时的颜色和样子写得很美,所以说,真惹人爱,你觉得该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
C、这么惹人爱的桔子,刘少奇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读第三句,说说“从来”是什么意思?板书:从来没摘
你从这里看出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我觉得刘少奇是个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孩子,因为这么惹人爱的桔子,他从来没有摘过一个。)
板书:不随便拿别人东西。
刘少奇得到了朱老师什么机关报奖励?(教师画三个桔子)
朱老师为什么要奖励他三个大桔子。
刘少奇得到了三个大桔子,他是怎样做的?(男生齐读第三段。)
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刘少奇分桔子的?用“——”划出来。轻声朗读,读后回答。
这一段共三句话,第一句总的说他没有一个人吃。二、三两句具体告诉我们他是怎样分的,把第一句写具体了。(分句读第三段。)
三个大桔子明明是奖给刘少奇的,结果他自己吃了多少?
这么好的桔子,他为什么不一个人吃,自己只有两瓣,还要分一瓣给后进来的同学,他是怎样想的?你觉得刘少奇是个怎样的孩子,为什么?
朱老师知道了,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朱老师夸他是个好孩子?读出夸奖的语气。
三、小结:刘少奇把老师奖给他的三个大桔子分给同学吃,有快乐与别人分享,所以,朱老师知道了,高兴地夸他是个好孩子。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课后第二题,按课文填空。
六、板书设计: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新词,并听写。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整理词语:连成句子,加上标点符号。
总结深化全文,进行行为指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语。
认读生字、词语。
课后第2题,比一比,再组词。
听写生 字词语。
二、多种形式练习朗读课文。
三、总结深化:
课文讲谁分桔子,分给谁,怎样分?
刘少奇把桔子分给同学吃,是他不喜欢吃桔子吗?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们要向刘少奇学习什么?
四、行为训练指导。说说你能做到有快乐与别人分享、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吗?
五、作业指导:
课后第三题,回答问题,再写下来。
补充:你8岁的时候,在哪里读书?
整理句子。
朱老师 三个 刘少奇 有一天 大 桔子 奖给
桔子 秋天 枝头 黄澄澄 的 挂在
课后第三题,读读句子。
板书设计:
13.小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词语,重点学会”急、等、最、捆、束、麻”6个生字,理解“性急、等一等”的意思。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学会课文第一部分,能感情朗读,会背诵。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请小朋友随录音唱《小雨沙沙沙》的歌,创设学习课文的情景。
启发谈话:种子、麦苗请小雨沙沙地下,而有个小朋友却要请小雨等一等再下,这是为什么?
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
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边听边想:课文中谁跟小雨在说话?他向小雨提出了什么要求?为什么要提出这个要求?
听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指导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难以读准的生字在田字格的生字上注音。
看看田字格中的生字,想办法记一记字形,容易写错的字做上记号。
划下带生字的词语,联系句子想想它们的意思。
再读课文,想想课后问题1。
检查自学情况。
认读生字。
重点正音:
等:后鼻音;最:平舌音;束:翘舌音;信:前鼻音;然:读ran,不要读成ran。
你用什么办法学会了什么字?说说生字的偏旁名称,认识角字旁。
指名带读划下的新词。从图入手理解“麻”。
指名试读课文,读后纠正。
齐读诗歌。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出示插图的放大图,看图说说:
图上画着谁?他在干什么?
他双手托着下巴,会在想什么呢?
他会对小雨说些什么?
指名读1至4行。
板书:性急的小雨 等一等再下
“性急”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它是“性急的小雨”?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吗?
课文为什么连同三个“等一等”?
指导朗读三个“等一等”,用请求、商量的语气,读得慢一些、轻一些,一个比一个轻。
指名试读,评议。
集体朗读。
指导背诵第一部分。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试背。
齐背第一部分。
指名背诵、评议。
指导书写。
等:“土”的下面一横较长,在横中线上,“寸”的一点不要漏写。“最”取的第一横要加长。
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急、等、最、捆、束、麻。
背诵课文第一部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复习巩固生字词,学会书写余下的6个生字,会正确地书写角字旁。
理解”最后、邮递员、解放军、下班、然后”等词语的意思。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明白这部分具体说明了为什么要小雨等一等再下的理由,能回答课后问题1的前半题。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急:为什么“急”字下面是个“心”?组词:着急、急事、急忙。
指名背诵第一部分,说说这一部分告诉我们什么?
用”等一等”说一句话。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指名读课文。
这位小朋友请小雨等一等再下,等到什么时候呢?轻轻读课文,划下有关句子。
交流讨论:
①“最后”是什么意思?“邮递员”是干什么的?
②看图理解“一捆”、“一束”、“靶”等词语。
③逐行理解诗的意思。
(以上三步有机地穿插进行,同时出示“爸爸收稻、妈妈剥麻……”等图片帮助学生学习课文。)
理解“也”字的运用,练习用“也”说话。
这位小朋友为什么要这么向小雨请求?
朗读指导。
出示小黑板,教师范读:
等爸爸/收起/最后/一捆稻,
等妈妈/剥完/最后/一束麻,
等邮递员/把信/送到,
等解放军/打完了/靶,
等小鸟/回到了/窝,
等下班的人/也/回到了家。
学生看小黑板朗读。
齐读最后2行。
课文中哪个词语说小雨可以下了?理解“然后”的意思。
为什么这时候小雨可以下了?联系前面内容回答。
指导朗读:三个“轻轻地”要读得一个比一个轻,读出请求、商量的语气。
练习朗读。
集体朗读第二部分。
书写指导。
重点指导:
解:正确书写角字旁。
窝:上面是“穴”。
然:左上是“夕”,不要少一点。
课堂作业。
抄写剩下的6个生字。
完成课堂作业第3题。
朗读课文第二部分。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听写生字、新词。
2、能根据所给名词特点,填写适合的量词。
3、能按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认读生字、新词、组词:解:解放、解放军、解开;信:书信、写信、信纸。完成课堂作业第2题。
听写生字新词 。
指导背诵。
指名抽背第一部分。
引导学生掌握第二部分的背诵方法。(看图)等什么人(或物)干完什么事?
试背第二部分。抽背、评议。
背诵全文。
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总结谈话:
你觉得这个小朋友是个怎样的孩子?
板书:心中有他人
结合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联系实际讨论:我们班上的同学也能经常关心别人?
小结:
这首诗通过一位小朋友请小雨等一等再下的一件事,颂扬了他心中有他人的好思想。我班也有许多关心同学的好人好事。老师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同学们会做得更好。
作业指导。
读课堂作业第4题的要求。
联系课文说说:一( )稻、一( )麻。
延伸:还可以说:一捆(什么)、一束(什么)。
交流讨论,第4题其他可以填上什么词。
完成课堂作业第4题。
14.树叶落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第1段,有关生字书写指导。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引出课题。
启发谈话:秋天来了,天气凉了。说说你的周围有哪些变化?
揭示课题:是的,秋天,树叶黄了,一片一片落下来是秋天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4课《树叶落了》。学习生字“落”:上下结构,上“艹”,下左“氵”,下右“各”,共12笔,书空。
学习第1段。
书上写树叶是怎样落下来的?指名读第1段;学习生字”凉”。
“秋风起,天气凉”。”凉”字能换成“冷”吗?(凉,是指夏季进入秋季,使人感觉不热,微微有些寒意,但并不像冬天那么冷)
请用上“起、凉、黄、落”四个词,连起来说说秋天树叶飘落的原因。
比较下面的句子,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树叶黄了,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黄了,一片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
树叶黄了,一片一片地从树枝上落下来。
第3句写得好,“一片一片”是恰当地写出了黄叶时有时无,随风飘落的样子;第2句中“一片片”是接二连三,纷纷扬扬不断坠落的意思;第1句没有写出树叶怎样落下来。
指导朗读第1段,“一片一片”、”落”读时稍慢,字音可略微拉长,表达出落叶随风飘舞的美丽情景。
学生自学课文2—5段。
通读课文,圈出生字,读准字音,记记字形,想想它在课文中的意思。
按要求口头填表格,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出示表格,思考:树叶落下来,落到哪里?谁看到了,把它当作什么?
树叶 什么地方 谁 当作什么
检查自学情况。
课文哪几段具体写树叶落到哪里,谁看见了?指名读2—5段。
分别指名口头填表格,同时学习生字:蚂、蚁、屋、沟、电、伞。
课堂练习。
写生字各3遍:落、凉、蚂、蚁、屋、沟、电、伞。
自己试背第1段。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余下的字词,指名背诵第1段。
学习课文第2—5段。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看拼音写词语:
luo ye ma yi wu zi dian bao shui guo tian qi liang
( ) ( ) ( ) ( ) ( ) ( )
指名背第1段,齐背第1段。
讲读2—5段。
指名读第2段,思考:甲虫是怎样把落叶当作屋子的?(板书:爬、躲)
句子中的“它”指什么?(落叶)
出示幻灯,抽动幻灯,大家看,甲虫爬过来,躲在里面,把树叶当作屋子,像不像?这里为什么用“躲”?甲虫躲在里面会怎么说?(启发想象)
指导朗读第2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出示句式:树叶落在( ),( )把落叶当作( )。
这一段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用第2段的学习方法,自学3、4两段。
这两段话与第2段相比,在学法上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在用词方面,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请小朋友上台,用图片演示蚂蚁和小鱼把树叶当作船和伞的情景。比较体会“爬、游”和“坐、藏”两组动词的确切含义和用法。
想象蚂蚁坐在小船里,可鱼藏在伞下会怎么说?
齐读3、4两段。
第3、4段分别写什么?按句式说一说:树叶落在( ),( )把落叶当作( )。
学习第5段。
燕子看到落叶怎么说?说什么?
什么是电报?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发电报?燕子为什么把落叶当作电报?
哪个字看出燕子急着要到南方去?(催)这一段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朗读体会)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口头填一填:
出示什么时候?天气怎样?燕子向哪里飞?
(秋天,)天气(凉),燕子向南方(飞去)。
(春天,)天气(暖),燕子从南方(飞回来)。
从这两个填空题中我们知道燕子是一种(候鸟)。你知道还有哪些候鸟?
朗读全文。
记字形。
爬:半包围结构,爪字旁,捺加长,托住”巴”。
躲:身字旁,作偏旁时撇不出头,左身右朵。
藏:上下结构,上“艹”,下14笔,师范字,学生书空,问:第14笔是哪一笔?(竖折)
催:左边“亻”,右上“山”,右下“隹”
课堂作业。
写生字:爬、躲、藏、催各3遍。
抄写词语(课堂作业第4题)。
板书设计:
树叶落了
句式:树叶落在( ),( )把落叶当作( )。
树叶 什么地方 谁 当作什么
地上 小虫 屋子
沟里 蚂蚁 船
河里 小鱼 伞
院子里 燕子 电报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朗读训练、指导背诵。
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词语。
说说下面的字,哪些地方容易写错?(课堂作业第2题)
组词(课堂作业第2题)。
( ) ( )
电 树
( ) ( )
听写词语。
落叶 当作 屋子 蚂蚁 院子 树枝 低声 电报 南方 水沟 躲藏
朗读课文,展开想象。
朗读全文。
说说每段的主要意思,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
说说甲虫、蚂蚁、小鱼、燕子各把落叶当作什么?(完成课堂作业第6题)
想象:还可以把落叶当作什么?
出示:( )把落叶当作( )。
背诵课文。
看板书,采用师问生答的形式帮助学生背诵。
用投影片帮助学生背诵。
指名背、分组背、齐背。
总结课文。
课文告诉我们秋天的哪两个特点?(树叶枯落,燕子南飞去过冬)
你还知道秋天有哪些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平时自己所观察到的说一说)
看图说话。(课堂作业题7上的图画)
依照第2段或第5段的写作方法进行说话训练(树叶落到阳台上,小红看见了,捡起来,把它当作书签。)
你还能照样子说一说吗?
完成课堂作业题7。
能干的学生可以在刚才说的基础上仿写一段话。
15、树叶画(听说训练)
教学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树叶的名称,以及他们的颜色和形状。
2、仿照图形或发挥想象,把树叶拼成一幅画;感受树叶画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创造美的能力。
3、能把自己制作的树叶画用一段话清楚、明白地介绍给大家。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辨认常见的树叶、按规定的句式进行说话训练。
模仿(构思)制作树叶画。
教学过程:
谈话结题:
秋风吹,树枝摇,红树叶、黄树叶,片片飞来像蝴蝶。这首儿歌讲的是什么?(落叶)今天这节课,要求小朋友利用采集到的树叶,自己动手贴制一幅树叶画,并能用一段话清楚、明白地向大家介绍你的树叶画。出示课题《树叶画》
辨认树叶、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银杏叶、枫树叶、甘薯叶、柳树叶、梧桐树叶,让学生辨认。
(1)用”这是一片( )叶子”说说这些各是什么树叶。
指名说,开小火车说。
(2)出示枫树和梧桐树叶,比较他们的颜色、形状有什么不同。
(3)这些树叶的形状像什么?
例:银杏树的叶子黄黄的,形状扁扁平平,像把小扇子。
枫树的叶子火红色,有五个角,像五角星。
柳树的叶子黄绿色,细细长长,像眉毛一样。
让学生自由练说,开小火车说
(4)看书上的树叶练说。
(5)介绍自己收集的树叶,提问句式“我收集的这片树叶是( )的叶子,她的颜色是 ( ),形状( )。”
指导制作树叶画。
出示树上的树叶画,说说这些树叶拼制的是什么?是用什么树叶拼成的?
观察老师制作树叶画。
说说老师制作的过程。
板书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树叶画。
小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介绍制作的树叶画。
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树叶画说得更好。
教学过程:
欣赏树叶画。
挑选学生制作的优秀作品挂在黑板上,特别是有创造性的作品,让大家欣赏。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指导学生介绍自己的树叶画。
(1)用”我用( )贴成( )”练说。
(2)按要求介绍:
树叶画的名称是什么?
是用哪几种树叶拼起来的?各部分的样子怎么样?
展开想象。
小结。
今天,我们用不同的树叶,通过自己动脑动手,做成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画,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给树叶添上几笔,使画更美。还能当解说员位同学介绍你的作品。真能干。
16、锄禾
教学目标:
学会5个生字,认识“皿”字底;读写“锄禾”“辛苦”,会用“辛苦”写句子。
能用自己话说清楚古诗的意思。
会背诵、默写课文。
体会农民伯伯劳动的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养成尊重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会5个生字。理解“锄禾”“辛苦”等词语的意思。
图文对照,通过逐字逐句的学习,进而理解全诗的的内容。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吃的米饭哪里来的?
看课文插图。你们看,我们吃的米饭就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劳动出来的。(出示课题16 锄禾)
教学”锄禾”。禾:禾苗,各种作物的幼苗。(插图上画的是玉米苗。)
锄:翘舌音。不要读成“cu”,左中右结构,锄头的锄,课文中指的是动作。
谁能说说”锄禾”的意思?(课文中指农民除草、松土)。
农民为什么要为禾苗除草、松土呢?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读这首古诗,结合观察插图,想想这首古诗告诉我们什么,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讲读诗句,学习字词,理解内容。
看图。农民伯伯是在什么时候锄禾的?你从哪里看出来?
读一读“锄禾日当午”。理解“日当午”的意思:太阳当头照,正是中午的时间。
看看图,自由说说,想想“锄禾日当午”的意思。
(中午,烈日当头照。农民伯伯却在地里给禾苗除草、松土。)
仔细看图,你从哪里看出农民伯伯很辛苦?(他热的满脸通红,口干舌燥,汗水不断
的从脸上一滴一滴的淌下来,滴到禾苗地下的泥土里。)
读一读“汗滴禾下土”,教学“滴”
讲讲“汗滴禾下土”的意思。(农民伯伯热得汗水一滴一滴,不断的滴到土里)
农民种粮这么辛苦,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读一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教学“盘”“餐”。重点分析”餐”书空
“谁知盘中餐”:有谁知道这碗里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读一读“粒粒皆辛苦”教学“粒”“皆”“辛苦”
谁能说说“粒粒皆辛苦”的意思:一粒一粒都是农民辛苦劳动的来的。
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用生字卡片巩固、复习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懂得农民伯伯劳动辛苦,粮食来之不易,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农民劳动,爱惜粮食的思想感情和良好的习惯。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能朗读、背诵、默写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检查。
听写生字、词。
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讲讲整首古诗的意思。
同桌一个读诗,一个释诗。在交换。
指名讲讲整首诗的意思,(说清楚,说通顺。)
指导朗读。
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
(农民种粮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平时你是怎么爱惜粮食的?(正面教育学生,表扬学生中爱惜粮食的好人好事。)
背诵课文。(形式多样)
总结谈话。
这首诗讲了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粮食来之不易。所以我们要尊重农民伯伯的劳动,爱惜粮食。
17.我会查字典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提示课题。
小朋友都喜欢课外书,书里有许多有趣的故事,还会告诉我们很多知识,可我们才上二年级,还有很多字不认识,有些字看了拼音能读出字音,可我们才上二年级,还有很多字不认识,有些字看了拼音能读出字音,可字义不懂,有爸爸妈妈或老师在身边还可以问一问,要是都不在那怎么办呢?今天要学的这篇课文会教你们一个本领,学会后就能独立地读书看报了。
出示课题《17.我会查字典了》读一读,读了课题,你知道这本领就是什么?(查字典)
学习课题中的生字“查、字、典”,用熟字识记“查”和“字”,重点分析“典”(八字底,上下结构)。
出示《新华字典》,这就是字典,这种字典叫《新华字典》,里面有八千五百多个常用的字。我们怎样才能从这么多的字中找到自己需要的字呢?这就要学会查字典。看谁学了这篇课文后也学会了查字典。
教师范读课文。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自由拼读生字,你自己能学会哪几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还有哪几个字你感到有困难?
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
读课文,看看课文共有几段,标上序号;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一种查字典的方法,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用“——”把句子划下来。
检查字词。
重点正音:“查”(翘舌音)、”经、形”后鼻音。
字形分析:你自己能学会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引导学生用熟字来帮助记忆字形)你觉得学哪个字还有困难?
重点指导:
已:注意不要写成“己”,但竖弯钩也不能写得太高成“已”,这是另一个字了。
母:共5笔,书空笔顺:竖折、横折钩、横、点、点。
认读词语。
音序:指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
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妈妈为什么给“我”买一本字典?请一位同学读第1段。
李老师怎么教“我”学查字典的,结果怎么样?请一位同学读第2—4段。
学会了查字典还应该怎样呢?请一位学生读最后一段。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一种查字典的方法。
学习课文第1段。
齐读第1段。
妈妈为什么给我买字典?(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向它请教。)
碰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是什么意思?(请别人教你,当自己不懂的问题,就谦虚地、有礼貌地向别人求教。)课文中指向谁请教?”这位”指哪一位呢?
为什么称字典是“不说话的老师”?学了这篇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书写指导:
已:” “要偏左写,” “的弯钩要写得长一些。
第:“弓”要写得宽扁一些。
义:第一笔要写成竖撇,和捺的交叉点在横中线下。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第1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第2—4段课文,初步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认读生字。
(个别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指名板书”母”(检查笔顺是否正确),”已”(检查竖弯钩的位置)。
出示多音字。教(jiao jiao)
“教”有两种读音,表示”把知识或本领传给别人”的意思时要读jiao,如教唱歌、教画画,课文里李老师教我们什么?(教我们查字典)其它的就读jiao,如:请教,这个教你还可以组成哪些词?(教室、教师、教育、教学)
卡片认读词语。
如果:是假定、假如的意思。比如:如果明天下雨,我们就去秋游。谁也能和老师一样用”如果”说一句话。
指名读第1段,说说妈妈为什么给我买字典?
学习课文第2——4段,学习音序查字法。
指名读第2段。
①”正巧,李老师来我家。“你能给”正巧”换个词吗?(正好)
②李老师教我们什么查字典的方法?
音序查字法就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来查字。
③李老师说:“可以先学音序查字法”,这里为什么要用一个“先”?(从”先”可以知道查字典的方法有好几种,我们先学音序查字法这一种。)
怎样用音序查字法来查字典?请女生读第3段。
①李老师以”母”字为例教我们用音序查字的方法,这种方法分几步来进行?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先……再……)
②第一步怎样做?读句子。
母的音节是“mu”第一个字母“m”的大写字母是“M”,所以第一步是以音节表的”M”部查到“mu”的那一页。
③然后再怎么查?读句子。
字典中同一个音节的字有许多,这些字是按声调的顺序来排序的,所以第二步是在字典正文找到”mu”的第三声,这样就可以查到”母”了。
④谁能用上“先……再……”把音序查字法的这两步连起来说一说。
我照着李老师说的方法去查,结果怎样呢?齐读第4段。
①查的结果完全跟李老师说的一样,书上用了哪个词?(果然)
②我们也按照李老师的方法来查一查“母”字,看看能查到吗?
教师引导学生一边进一步理解“先……再……” 一句,一边带着学生查“母”字。
这样,我们知道读音,就可以查到字形和意义。平时我们知道这”母”是母亲的“母”,查了字典,我们知道”母”有4种意思呢!
你照着李老师说的,学会了音序查字法了吗?自己独立查一查“母”字,查到了请举手。
齐读第2——4段。
读一读,记一记。(课后第2题)
先自由准备,然后同桌互背,再指名背,最后齐背。
课堂作业。
课堂作业第3、4题。
板书:
先……
音序查字法 果然
再……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第5段,懂得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的重要性;用音序查字法独立查字;用”已经”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巩固练习。
卡片认读生字,分别找出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读一读。
口头组词。
识:知识、认识、识字。
字:字典、字帖、认字、写字、字数。
音:音乐、音节、音序、声音、音响。
果:果然、如果、水果、果园、果树。
比一比,再组词。
已( ) 经( ) 已( ) 轻( )
卡片认读词语。
果然:我们照着李老师说的方法去查字典,果然查到了“母”字。你还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
已经:我们已经学会了音序查字法,你还学会了做什么?用“已经”说一句话。
妈妈为什么给我买字典,请一位同学读一读第1段课文。
李老师教我学习音序查字法,齐读第2——4段课文
用上“先……再……”连起来说说音序查字的方法。
学习课文第5段。
我们学会了音序音查字法,光学会就行了吗?李老师还要求我们怎样?齐读第5段。
只要勤查字典,就能很快地找到你要查的字。这是为什么?书上用了哪个词?(熟能生巧)这里的“熟”是什么意思,是我们平时说的饭烧熟的意思吗?就让我们一起来请教这位不说话的老师吧。一位学生说查“熟”的步骤,其余同学一起动手查,然后得出这里的“熟”是指“熟练”的意思。“熟能生巧”就是指做某件事熟练了,就精通了。在课文中是指经常查字典,就熟练了,就能很快找到要查的字。
现在你能说说为什么称字典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了吗?(字典虽然不会说话,但它和老师一样,能教我们识字,告诉我们不认识的字的字音、字形和字义。)
总结全文。
齐读全文。
学了这篇课文,我们知道学会查字典用处很大,以后遇到不认识的字,就可以请教字典这位不说话的教师了。平时要勤查字典,养成习惯,这样就能慢慢学会自己读书看报了。
练一练。(课堂作业第6题)
现在老师要考一考,你们是否都学会了音序查字法。以“帮”为例,请一位学生说查的步骤,大家一起查,老师将结果填在表内。其余的字独立完成,做完后评价。
课堂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第5、7题。
板书:
不说话的老师
字典 勤查
教(字音、字形和字义)
18.最好马上找到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羊”字头,理解“马上、民警、钱夹”等词的意思。
通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讲读第1节,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1节。
教学过程
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8课《最好马上找到他》。“马上”是什么意思?齐读课题,注意突出“马上”。
读了课题,大家心中一定会产生疑问,课题中的他是谁?谁想马上找到他?为什么要马上找到他?
听录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听课文的录音。
释疑。(“他”是丢钱夹的人;我捡到了钱夹,想马上找到他,免得他着急。)
学习生字”丢、钱夹”。
①板书“丢、钱夹”。
②谁能用最简单的方法学会这几个生字?
用换偏旁法记:钱。用加减笔画法记:丢、夹。
③钱夹是什么?(钱包、皮夹)
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轻声自由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读通每句诗句。
划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用学习“丢、钱、夹”三个字的方法来自学其他生字。
检查自学情况。
指名读划出的带生字的词语。
重点正音:警jing 您nin 差chai 理发fa
记忆字形:
用换偏旁法记:娃、难。
用加偏旁法记:您、啦。
用去偏旁法记:票。
重点分析:
警:上下结构,上边“敬”,下边“言”,民警是做什么工作的?
街:和“行”比较,左中右结构“彳、圭、干”,什么叫上街?
差:半包围结构。
指名读课文,每人一节,读后评议。
齐读课文,说说哪几小节是写“我”捡到钱夹的想法?
讲读第1节。
指名读第1节,其余同学思考:我捡到钱夹后是怎么做的?你从哪句话看出来?
板书:捡到钱夹 交给民警
“交给您”中为什么要用“您”而不用“你”?
“我”把钱夹交给民警后,还说什么?
板书:最好马上找到他。
“马上”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他”指谁?为什么“最好马上找到他”?
朗读指导。
①读好这句话,“马上”要读重音,在“马上”一词下加重音记号。
②这一段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呢?听录音范读。
③学生朗读。
背诵指导。
①让学生各自看板书试背第1节。
②指名背诵。
③齐背第1节。
书写指导。
警:上下各占半格,笔划较多,要写得扁一点。
您:书写时“心字底”写得扁一点。
街:左、中略高,右略低,第二个“土”末笔改提。
夹:注意笔顺,第二横靠近横中线。
课堂作业。
抄写生字和词语。(课堂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讲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捡到东西要及时归还别人。
结合课文,理解“可能、也许、发现、出差”等词的意思。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卡片认读生字、新词。
读准多音字:发fa fa。
背诵课文第1节。
学习第2节。
这位小朋友捡到钱夹后,希望马上找到失主。可失主是谁呢?他就想开了。指名读第2节。其他同学用“——”划出是谁丢了钱夹。
比较句子,理解“可能”。
她是位妈妈。
她可能是位妈妈。(加上“可能”表示猜想)板书:可能 妈妈
自读第2节,和“——”划出表示妈妈心情的词语。(板书:难过)“多难过”的“多”表示什么意思?可以用什么词来代替?
妈妈丢了钱夹后为什么会这么难过?(因为妈妈怀里抱着娃娃,娃娃可能哭着要回家,可妈妈没钱买车票,所以心里非常难过。)
看课文插图,想象妈妈当时的神态和动作。
齐读第2节课文,把妈妈难过的心情读出来。
小结本节课文的学习方法。(读、划、想、看图想象、感情朗读)
按照学习第2节的方法学习第3、4节。
按要求自学3、4小节。
①用“。。”划出“可能”的近义词。
②用“——”划出谁丢了钱夹。
③用“ “划出表示丢钱夹人心情的词。
讨论、板书:
也许 叔叔 着急
也许 孩子 哭着
理解内容。
①叔叔为什么着急?(因为叔叔出差到这里,丢了钱夹就没办法办事和回家了,所以他着急。)(结合理解出差)
②“我”为什么会哭着不敢回家?
看图想象。
仔细看课文插图,想象当时叔叔和孩子的动作、神态。请两位同学上台表演他俩的动作、神态。
朗读指导。注意读邮叔叔着急、孩子害怕的心情。
学习第5节。
齐读第5节。
这一节和第1节一样,作者为什么还要重复写?(强调“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