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浙江省中考复习阶段检测11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课件 42张ppt 1份同步word)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浙江省中考复习阶段检测11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课件 42张ppt 1份同步word)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8 22:38:28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阶段检测11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咸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D
2.(2018·嘉兴、舟山)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3.(2020·北京)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
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
KNO3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D
4.(2019·重庆)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
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
显变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
要O2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
要H2O
C.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D
5.(2020·潍坊)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浓硫酸60~80℃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A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A
7.(2018·泰安)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
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
8.(2020·滨州)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
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
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
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
甲>乙>丙
C
9.(2020·毕节)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先后发生反应Ⅰ、Ⅱ,对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减小、Ⅱ增大    
B.Ⅰ减小、Ⅱ减小
C.Ⅰ增大、Ⅱ增大    
D.Ⅰ增大、Ⅱ减小
A
D
11.(2018·桂林)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烧杯内原有物质
X
Y
A.
NaCl溶液
NaCl固体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NH4NO3固体
液体的温度
C.
硫酸锌溶液
镁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稀硫酸
氧化镁
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
D
12.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C.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
D.放铁粉的烧杯中硫酸有剩余
D
13.(2020·锦州)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镁、铜
B.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
C.若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一定有氢氧化铜生成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D
★14.(2019·通辽)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A
14.A 【解析】A.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随着反应的进行,溶质的质量逐渐减少,至恰好完全反应,溶质的质量减少至0,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质的质量开始逐渐增加,故选项图像正确。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敞口放置一段时间,溶质质量不变,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分数减小,故选项图像错误。
C.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氧气逸出,剩余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故选项图像错误。D.镁的活动性比铁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铁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铁多,故选项图像错误。故选A。
★15.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7
B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6.(2018·临沂)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
?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aCO3+2HCl===CaCl2+H2O+CO2↑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B
17.锌、镁、铝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0℃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澄清
石灰水变______。
Mg+2HCl===MgCl2+H2↑
放热
浑浊
18.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____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
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____________。
88g
不饱和溶液
44
A=B>C>D
19.(2019·常州)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
(填“6”“12”或“16”)。
HCl
12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
20.(2020·呼和浩特)在金属材料中,铝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材料之一。
(1)由铝制成的铝箔厚度仅为0.01mm,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等。铝能制成铝箔,主要利用铝的性质是__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铝箔逐渐变软,中间有液体被外面的固体包裹住。由此可以推测氧化铝的熔点比金属铝____(填“高”或“低”)。
延展性

(3)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在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5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_;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氯化铝和盐酸
铝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21.(2020·济宁)小雨同学
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
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所示
实验:
?
 
?
(1)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
(2)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____铜(填“>”“=”或“<”)。
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冒出,冒出气泡的速率:镁>锌>铁
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22.(2019·鸡西)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
杂质,将该固体加水
溶解形成溶液A,并
设计如图方案:
 
?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过滤
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
①②
三、实验探究题(23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共17分)
23.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会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一种碳酸盐。
【猜想】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的原因可能是:
①镁与氧气反应 ②镁与氧气、水反应 
③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
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实验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
?
?
【分析】
(1)A装置所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
(2)B装置的实验结果说明上述猜想____不正确。
(3)你认为猜想____正确,若取镁带上的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
浓硫酸


有气泡产生
24.同学们在学习碱
的化学性质时,进行
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气球胀大
CO2+2NaOH===Na2CO3+H2O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氯化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猜想正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平的猜想正确
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8分,共20分)
25.(2019·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
是____。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
共生成CO2的质
量是____g。
NaOH+HCl===NaCl+H2O
4.4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答案】(3)75.7% (4)如图
27.为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某同学向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成分,取50g所得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如表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此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被测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
(2)请计算50g溶液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的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请根据上述数据,画出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6%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沉淀质量/g
0
0
1.96
5.88
9.8
9.8
9.8g
硫酸、硫酸铜
(4)小彬认为只利用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求出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请分析正确与否,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因为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守恒
【答案】
(3)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6%=50g,由5.88g-1.96g=3.92g,9.8g-5.88g=3.92g,加入120g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仍然是9.8g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50g,所以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6%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阶段检测11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2018·咸宁)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生活中可通过煮沸降低水的硬度
C.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浇花、拖地或冲厕所
D.水通电分解时正极产生的氢气与负极产生的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
2.(2018·嘉兴、舟山)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3.(2020·北京)不同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20
30
4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A.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31.6g
B.3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5.8%
C.30℃时,将50g
KNO3放入100g水中得到150g溶液
D.40℃时,100g水最多溶解63.9g
KNO3
4.(2019·重庆)为了探究铁制品锈蚀的条件,小明用普通铁钉、纯铁钉同时进行如图的四组实验,一段时间后只在实验Ⅰ中观察到了红褐色锈斑,其他均无明显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4题图
A.Ⅰ和Ⅱ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O2
B.Ⅰ和Ⅲ说明铁制品锈蚀需要H2O
C.Ⅰ和Ⅳ说明H2O和O2同时存在,铁制品不一定发生锈蚀
D.Ⅲ和Ⅳ说明铁制品锈蚀跟铁制品内部结构有关
5.(2020·潍坊)利用甲酸(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图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HCOOHCO↑+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HCOOH
第5题图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6.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
A.Na2CO3、稀H2SO4、稀HCl、KNO3  
B.稀HCl、Na2CO3、BaCl2、Na2SO4
C.NaOH、Na2CO3、酚酞、CaCl2    
D.CuSO4、NaOH、BaCl2、NaCl
7.(2018·泰安)向某盐酸和氯化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某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点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B.bc段(不含b点)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NaOH===Mg(OH)2↓+2NaCl
C.整个变化过程中氯离子数目没有改变
D.d点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8.(2020·滨州)现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均显+2价)。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完全反应所需时间:丙>甲>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9.(2020·毕节)向一定质量的AgNO3和Cu(NO3)2混合溶液中加入足量锌粉,先后发生反应Ⅰ、Ⅱ,对反应前后溶液质量变化的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Ⅰ减小、Ⅱ增大    
B.Ⅰ减小、Ⅱ减小
C.Ⅰ增大、Ⅱ增大    
D.Ⅰ增大、Ⅱ减小
★10.甲、乙两个工厂,排放的废水澄清透明,分别含有三种不同的离子,共有K+、Ba2+、Cu2+、OH-、NO、CO六种离子,其中甲厂废水呈碱性,则乙厂的废水中含有的离子是(  )
A.Ba2+、Cu2+、K+    
B.K+、Ba2+、NO
C.K+、NO、CO    D.Ba2+、Cu2+、NO
11.(2018·桂林)烧杯内原有某物质,向其中加入物质X,X的质量与变量Y的关系如图,下列一定能正确反映X、Y对应关系的是(  )
选项
烧杯内原有物质
X
Y
A.
NaCl溶液
NaCl固体
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B.

NH4NO3固体
液体的温度
C.
硫酸锌溶液
镁粉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D.
稀硫酸
氧化镁
溶剂中氧元素的质量
12.将质量相等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中,再分别倒入质量相等、浓度相同的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生成氢气的质量(m)随反应时间(t)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曲线b表示铁和稀硫酸的反应
B.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不相等
C.至少有一种金属剩余
D.放铁粉的烧杯中硫酸有剩余
13.(2020·锦州)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硝酸镁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若滤液为蓝色,则滤渣中一定有锌、镁、铜
B.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有硝酸镁、硝酸锌、硝酸铜
C.若向滤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则一定有氢氧化铜生成
D.滤渣中一定含有铜,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镁和硝酸锌
★14.(2019·通辽)下面是同学们在复习中梳理得到的一组图像,其中图像与实验描述一致的是(  )
★15.烧杯中盛有CuCl2和HCl的混合溶液100g,向其中滴加10%的NaOH溶液,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滴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段反应产生蓝色沉淀
B.bc段溶液增加70.2g
C.c点对应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9%
D.d点溶液中溶质有2种,且pH<7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3分)
16.(2018·临沂)利用数据传感技术可以形象地比较不同形状的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速率。某同学倾斜锥形瓶,使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碳酸钙发生反应,测得瓶内气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对比分析a、b点可知,曲线①表示块状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B.对比分析c、d点可知,相同的气压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速率更快
C.碳酸钙粉末产生的CO2质量多
 
第16题图
    第17题图
17.锌、镁、铝等与盐酸反应时,放出大量的热。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0℃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发生的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实验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澄清石灰水变________。
18.20℃时,根据某固体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斜线,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C点所对应的溶液是______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从D点溶液得到A点溶液,需增加该溶质________g。
(4)图中四点所对应的溶液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
19.(2019·常州)中和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某同学利用图1装置研究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并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量反应过程中相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得到图2和图3。
(1)仪器A中溶液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第19题图
(2)图3中V的数值最接近________(填“6”“12”或“16”)。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A.图2中b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是NaCl和NaOH
B.取图2中d点所示溶液加热蒸干所得固体为纯净物
C.图2中c→d过程溶液中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D.图3中e→f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20.(2020·呼和浩特)在金属材料中,铝是目前最经济实用的材料之一。
(1)由铝制成的铝箔厚度仅为0.01mm,广泛用于食品包装等。铝能制成铝箔,主要利用铝的性质是________。
(2)某小组同学将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发现铝箔逐渐变软,中间有液体被外面的固体包裹住。由此可以推测氧化铝的熔点比金属铝________(填“高”或“低”)。
(3)将铝片和稀盐酸放在密闭容器中,用传感器探究反应容器内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如图,5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___;溶液温度升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2020·济宁)小雨同学为验证镁、铁、锌三种金属的活动性,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实验中,小雨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镁>锌>铁。
(2)小明还补充了铁片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铁、铜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铁________铜(填“>”“=”或“<”)。
22.(2019·鸡西)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后,得到的固体中除了NaCl还含有少量的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某同学为除去可溶性杂质,将该固体加水溶解形成溶液A,并设计如图方案:
(1)操作①、操作②指的是________。
(2)滤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_。
(3)操作③中加过量的稀盐酸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填序号)。
①NaOH ②Na2CO3 ③MgCl2 ④CaCl2
三、实验探究题(23题每空1分,24题每空2分,共17分)
23.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会变黑,这是什么原因呢?为此,化学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展开了探究。
【查阅资料】镁在空气中会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铜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成铜绿[Cu2(OH)2CO3],铜绿是一种碳酸盐。
【猜想】镁带在空气中放置几十天后表面变黑的原因可能是:
①镁与氧气反应 ②镁与氧气、水反应 ③镁与____________反应。
【实验探究】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抽气,然后充入除去二氧化碳后的空气,再在两边用弹簧夹将装置密封,几十天以后观察现象,两个装置中的镁带表面都未变黑。
【分析】
(1)A装置所盛放的液体是____________。
(2)B装置的实验结果说明上述猜想________不正确。
(3)你认为猜想________正确,若取镁带上的黑色物质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会观察到____________。
24.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第24题图
(1)乙实验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丙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最终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产生疑问。
【提出问题】废液中含有哪些物质?
【交流讨论】
①一定含有的物质:指示剂、水、氯化钠、碳酸钙。
②还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
同学们有如下猜想:
小丽认为:有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小明认为:只有碳酸钠
小平认为:只有氢氧化钠
你认为可能的是____________(写一种猜想)。
【实验设计】小芳想用氯化钙溶液来验证以上三个同学的猜想,通过查阅资料获悉氯化钙溶液呈中性,并设计如下实验,请你将小芳的实验设计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预计现象
预计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静置。
①有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小丽的猜想正确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的猜想正确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平的猜想正确
四、解答题(25、26题每题6分,27题8分,共20分)
25.(2019·台州)某同学进行硫酸铜晶体(化学式为CuSO4·5H2O)的制备和生长实验,配制了某温度时的硫酸铜热饱和溶液,静置、冷却到室温,观察晶体的生长,如图。
(1)能判断原硫酸铜溶液已饱和的方法是________。
A.观察颜色,溶液蓝色较深    B.溶液冷却,有蓝色晶体析出
C.蒸发少量水,有蓝色晶体析出  D.加入硫酸铜晶体,晶体质量不变
(2)现称取49克无水硫酸铜溶于水,配成150克某温度时的热饱和溶液,再冷却到室温,共析出50克硫酸铜晶体,请计算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6.工业生产制得的Na2CO3中常含有少量的NaOH。为测定其纯度,某同学取14g样品加水配成100g溶液,慢慢滴入某浓度的稀盐酸,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
(1)加入盐酸25g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过程中共生成CO2的质量是________g。
(3)列式计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
(4)在图2中画出生成CO2质量与稀盐酸的质量关系。
 
第26题图
27.为除去铜粉中的氧化铜,某同学向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溶液。为了测定该溶液的成分,取50g所得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如表所示。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氢氧化钠溶液质量/g
20
40
60
80
100
120
沉淀质量/g
0
0
1.96
5.88
9.8
9.8
第27题图
(1)此过程中产生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被测溶液中的溶质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计算50g溶液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的溶质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请根据上述数据,画出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6%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
(4)小彬认为只利用消耗氢氧化钠的质量即可求出恰好完全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硫酸钠)的质量,请分析正确与否,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参考答案
阶段检测11 水和溶液、常见化合物、金属
一、选择题
1.D 2.D 3.D 4.D 5.A 6.A 7.D 8.C 9.A 10.D 11.D 12.D 13.D 14.A 15.B
二、填空题
16.(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17.(1)Mg+2HCl===MgCl2+H2↑ 放热 (2)浑浊
18.(1)88g (2)不饱和溶液 (3)44 (4)A=B>C>D
19.(1)HCl (2)12 (3)C
20.(1)延展性 (2)高 (3)氯化铝和盐酸 铝与稀盐酸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21.(1)三种金属表面都有气泡冒出,冒出气泡的速率:镁>锌>铁
(2)铁片表面有红色固体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成浅绿色 >
22.(1)过滤 (2)氯化钠、氢氧化钠、氯化钙 (3)①②
三、实验探究题
23.氧气、水和二氧化碳 (1)浓硫酸 (2)② (3)③ 有气泡产生
24.(1)气球胀大 CO2+2NaOH===Na2CO3+H2O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交流讨论】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 【实验设计】②有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③无白色沉淀,溶液呈红色
四、解答题
25.(1)D (2)析出CuSO4溶质的质量为:m晶体×=50g×=32g,溶液中剩余CuSO4溶质的质量为:49g-32g=17g,溶液的质量为:150g-50g=100g,溶质质量分数=×100%=17%,答:该室温时硫酸铜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7%。
26.(1)NaOH+HCl===NaCl+H2O (2)4.4 (3)75.7%
(4)如图
27.(1)9.8g 硫酸、硫酸铜 (2)设50g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y
CuSO4+2NaOH===Cu(OH)2↓+Na2SO4,
160
80
98
x
y
9.8g
== x=16g y=8g 答:50g溶液中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沉淀的溶质的质量16g; (3)与硫酸铜反应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8g÷16%=50g,
由5.88g-1.96g=3.92g,9.8g-5.88g=3.92g,加入120g氢氧化钠溶液时沉淀仍然是9.8g可知,加入100g氢氧化钠溶液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与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质量为50g,所以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16%的NaOH溶液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4)正确,因为反应前后钠元素的质量守恒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