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9
那个星期天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第二课时
作者以“那个星期天”为线索,记叙了一位母亲答应男孩儿出行,却又一次次让男孩儿失望,最终让男孩儿迎着夕阳落泪的故事。
回顾主要内容
新知导入
那个星期天
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新知导入
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作者多大?
一个星期天;还是很小的孩子
已经成年
所以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回忆。
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多大?
新知导入
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呢?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
新知导入
倒叙的概念
先发生的事情被作者写在了后面,后发生的事情被作者
写在了前面,这种记叙的顺序就是倒叙。
倒叙的作用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新知导入
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那是一个星期天,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
从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出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
两重意思:①表现了天色的变化,表明了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新知讲解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
读一读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指生读第2自然段,说说当“我”指导母亲要带“我”出去玩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读一读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我一定跟高兴。
新知讲解
对于这次出去玩的机会,“我”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了“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课文第3-7自然段,小组讨论:
(1)在等待母亲的过程中,男孩做了哪些事?
(2)他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心情如何?为什么?
读一读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这段时光不好挨。
表现了“我”在等待的这段时光里的焦急和无聊。
新知讲解
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
兴奋期待
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
焦急与兴奋
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
落寞与孤寂
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
急切
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
失望与委屈
新知讲解
语言描写
“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
“我”
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新知讲解
语言描写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妈妈
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新知讲解
环境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早晨
中午
傍晚
新知讲解
环境描写
早晨的时候他准备和妈妈一起出去,满怀希望,心情愉悦;上午的时候被妈妈推脱,心中失望百无聊赖;下午看到再也不能出去,心中绝望痛苦。
作用:交代时间,烘托人物心情。
新知讲解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分析人物
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新知讲解
“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分析人物
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并没有任性撒泼。
新知讲解
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新知讲解
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总结写法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
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
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拓展延伸
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小练笔
示例:“丁零零……”上课了,今天出成绩,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心里不断地念叨着:我能不能考出好成绩呢?我的心紧张地提到了嗓子眼。
拓展延伸
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相同点
表达方式的不同
不同点
《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课堂小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主题概括
文章写了一个小男孩在某个星期天里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___
___又________,后来因为母亲一拖再拖而_______
_,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______、______乃至_______。细腻而深婉地表现了主人公丰富而敏感的情感世界,以及孩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存在的鸿沟。
兴奋
绝望
满怀期待
焦急万分
失望
委屈
课后作业
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
由开始盼望中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和委屈。
参考答案:
课后作业
读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在具体细致的叙述中,真实自然地表达内心感受的。在课文中再找一找类似的语句,仔细体会。
参考答案:
(1)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盼着什么?这里是怎么写出“盼”的心情的?)
我”盼着母亲带“我”出去玩。通过“我”的动作“蹲”“看”以及“再不”“马上”“—……就……”等词语来描写的。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2)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星期天。就在那个星期天。(这个片段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为什么不直接写心情,而是写“那个星期天”的光线和声音?)
表现出“我”无比悲伤﹑绝望的心情。用比喻的手法,写出等待中的孤独﹑时间的漫长及等待无果后的悲伤。
课后作业
《匆匆》和《那个星期天》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这两篇课文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参考答案:
不同点:《匆匆》一文作者综合使用了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时间“匆匆”描写得具体、形象、生动、可感,散发出浓郁的抒情气息,富有韵味。《那个星期天》一文通过环境的描写、人物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等方式衬托出“我”一天的心理变化。
相同点:都通过抒情与描写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课堂练习
一、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
)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
)
3.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
)
语言描写
环境描写
动作描写
A.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真实的情感
B.本文把情感融入具体的人、事、景物中来表达
C.《匆匆》用一连串的设问,直接表达了作者对时间飞逝的惋惜和感叹
D.本文借助“跳房子、看云彩走”等描写,表达了“我”焦急又兴奋的心情
课堂练习
三、下面对于本文和K《匆匆》情感表达方式的叙述,
正确的是(
)。(多选)
ABC
课堂练习
三、下面的句子借对天气,动作的描写,写出了“我”
心情的愉快。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用几句话表达出你
学会滑旱冰后回家时的心理感受。
例: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课堂练习
示例:我终于学会滑旱冰了。我觉得太阳似乎格外的热情,向我送来笑脸。我唱着歌儿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赶,想把这个好消息与妈妈一起分享。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31张PPT)
9
那个星期天
部编版
六年级下
新知导入
泰戈尔曾经说过:“我愿我能在我孩子自己的世界的中心,占一角清净地。”真的,只有尊重孩子,把你自己看成是他的伙伴,你才能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获得真正的尊重。可是又有多少人,因为工作,因为忙碌,因为种种原因,忽略了孩子的世界。可是你知道被忽略的孩子内心有多痛苦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驶铁生的《那个星期天》,听一听“我”的心声。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那个星期天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主人公是谁?
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新知导入
史铁生(1951—2010),散文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知作者
新知讲解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注意朗读过程中语调轻重缓急的变化。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读一读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解决字词
原谅
嗯
èn
liàn
我会认
缥
缈
急遽
惆
怅
咔
嚓
消逝
piāo
miǎo
jù
chóu
chàng
kā
chā
shì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加一加
口+恩=嗯
讠+京=谅
口+卡=咔
忄+周=惆
忄+长=怅
口+察=嚓
字理识字
遽
新知讲解
识字方法
换一换
漂-氵+纟=缥
同偏旁
渺-氵+纟=缈
纟
咔
嚓
浙-氵+辶=逝
口
惆
怅
忄
表示与心情有关。
新知讲解
消逝
咔嚓
惆怅
急遽
缥缈
原谅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盼望:殷切地期望。
例句:他盼望期末考试能取得好成绩。
明媚:(景物)鲜明可爱
例句:今天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天气。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例句:这里云雾飘渺,好似仙境。
急遽:急速。
例句:溪水跳下山涧,急遽地向山脚奔去。
新知讲解
理解词语
惆怅:伤感;失意。
例句:别离之后,他心里感到一阵惆怅。
消逝:消失。
例句:火车的隆隆声慢慢消逝了。
新知讲解
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找到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读一读
新知讲解
从早晨到下午
天色昏暗
那天早晨
整个上午
下午
黄昏
回忆中的词
新知讲解
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读一读
新知讲解
那个星期天
心情
新知讲解
给课文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1):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7):写“我”第一次盼望落空的过程、心情及感受。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作者以“那个星期天”为线索,记叙了一位母亲答应男孩儿出行,却又一次次让男孩儿失望,最终让男孩儿迎着夕阳落泪的故事。
主要内容
那个星期天
新知讲解
作者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读一读
新知讲解
学字词
媚
砖
蚁
叨
绞
我会写
zhuān
mèi
jiǎo
dāo
yǐ
绊
bàn
最后,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中的会写字吧!
耽
揉
绽
搓
吻
róu
dān
wěn
cuō
zhàn
惶
huáng
偎
wēi
新知讲解
mèi
娇媚
媚
荷花开得娇媚动人。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dān
耽误
耽
她这段时间生病了,耽误了许多课程。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chóu
惆怅
惆
他心里感到一阵惆怅。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wēi
依偎
偎
孩子依偎在妈妈的怀里,很快进入了梦乡。
重难点字
新知讲解
学字词
媚
砖
蚁
叨
绞
我会写
zhuān
mèi
jiǎo
dāo
yǐ
绊
bàn
请同学们拿起笔写一写这些生字吧!
耽
揉
绽
搓
吻
róu
dān
wěn
cuō
zhàn
惶
huáng
偎
wēi
课堂小结
妈妈答应男孩出行,为什么一次次的失约?男孩在等待妈妈的过程中是怎么做的?他的心情又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明mèi(
)
唠dāo(
)
惊huāng(
)
dān(
)误
亲wěn(
)
依
wēi(
)
jiǎo(
)痛
zhàn(
)放
媚
叨
惶
耽
吻
偎
绞
绽
A.盼望
明媚
绊脚
翻箱倒柜
B.揉开
惊喜
担搁
空空落落
C.缥缈
依偎
答应
全神惯注
D.滋味
浅显
鼓厉
胡思乱想
课堂练习
三、下列字形无误的一组是(
)。
A
课堂练习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盼望
希望
失望
指望
愿望
1.我的
是长大当一名教师。
2.妈妈
我能够用心学习。
3.第一次
的情景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中。
4.我们不能总是
别人。
5.看到他又一次没有完成作业,妈妈觉得很
。
愿望
希望
盼望
指望
失望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作者以“那个星期天”为线索,记叙了一位母亲答应男孩儿出行,却又一次次让男孩儿失望,最终让男孩儿迎着夕阳落泪的故事。文中孩子的心理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开始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直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与委屈。男孩儿的心理变化真实感人,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读完此文,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到信守承诺对于一个幼小心灵的重要意义,但是换一个角度,也能深深体会母亲的不易。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守信用已经有了比较多的认知,多数孩子已经形成了最初的道德观,所以很容易理解失信对一个热切期盼着大人兑现承诺的孩子的伤害。但是可能更多的孩子认识不到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原因:是为生活所累。可以以此为基础适当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不易。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掌握重点生字的写法,能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情感变化。
4.把握“母亲”的形象。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难点: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简介以及著作情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质疑引趣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盼望”的文章,哪位同学可以来带领我们回顾一下那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盼》写了一个小女孩盼望穿上的新雨衣的故事,文中生动地描绘了小女孩的心路历程。
2.今天,我们要再来学习一篇与“盼望”有关的文章,史铁生的《那个星期天》。
3.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4.引导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预设:主人公是谁?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
5.简介作者。
史铁生(1951—2010),散文家。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维持生命。自称“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代表作有《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读题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归纳出典型问题就会理清学习的重点,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出示朗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注意朗读过程中语调轻重缓急的变化。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认读。
(2)指名认读生字,教师在课件上圈出学生认读有困难的生字,学生交流讨论。
(3)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大家准确而又快速地记住这些字?
(4)汇报交流,分类指导:重点在字义和字形方面指导。
3.出示词语,巩固生字。
4.理解难懂的词语。
5.以小组为单位学习生字词,并互相检查。
6.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识字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是阅读的基础。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采用学生自主识字、教师强调相结合的方式学习,重点在理解字义上下功夫指导,使学生既会认字,又会用字。
三、了解内容,理清层次
1.
浏览课文,找到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2.区分这些词语,哪些是表示回忆中的时间的?
3.课文是按照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写的,请再次读文,想一想:与时间变化而一起变化的是什么?
预设:男孩儿的心情。由开始盼望时的兴奋期待,到后来由于母亲的一拖再拖而产生的焦急无奈,到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的失望委屈。
4.根据表示时间的词语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总结层意。
5.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
6.明确:文章共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写“我”的第一次盼望。
第二部分(2―7):写“我”第一次盼望落空的过程、心情及感受。
7.文章的层次划分清楚之后,我们应该对文课文的主要内容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感知,你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把文章内容复述出来吗?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梗概。
(2)小组交流,复述课文内容。
(3)精简语言,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以“那个星期天”为线索,记叙了一位母亲答应男孩儿出行,却又一次次让男孩儿失望,最终让男孩儿迎着夕阳落泪的故事。)
[设计意图]概括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能力,需要不断培养,培养过程中一定要讲究方法,克服学生的畏难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着探索求知的兴趣。
四、观察指导,练写生字
1.学生观察生字,交流写字方法。
2.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帮助学生记住字形,学会笔顺。
重点指导:媚、蚁、偎。
(1)观察“媚、蚁”。“媚”,女字旁最后一笔右侧不出头;“蚁”,“虫”作偏旁时,第五笔横变提,右部的撇要伸至左下方,注意避让。
(2)观察“偎”,注意右下部只有一个小撇。
3.学生练写生字。
4.指导反馈,集体评议后修改自己的书写。
[设计意图]教师结合学生已有的书写能力,并抓住重点进行书写指导,提高书写指导的针对性、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拓展阅读
1.教师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
2.布置作业:将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给家人听。
3.推荐阅读史铁生的其他作品。
[设计意图]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营造积极浓厚的阅读氛围。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导入新课
1.快速浏览课文,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导入:兴奋、焦急、落寞,这些情绪在“我”的那个星期天里出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设计意图]回顾全文内容,获得对文本的整体感知,点明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学习倒叙
1.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作者多大?(一个星期天;还是很小的孩子)写这篇文章时作者多大?(已经成年)所以这篇文章是作者的回忆。从文章中的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呢?
2.学生速读课文,找到提示回忆的词句,并回答。(“我还记得我的第一次盼望”
“那是一个星期天”
“我现在还能感觉到”)
3.引导:所以先发生的事情被作者写在了后面,后发生的事情被作者写在了前面,这种记叙的顺序就是倒叙。
4.引导倒叙的好处:读完文章的第1自然段,大家知不知道当年发生了什么事情?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5.学生回答,明确倒叙的好处: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可以避免叙述的平淡和结构的单调。
6.“从早晨到下午,一直到天色昏暗下去。”这个时间点有什么意义?(从这个时间点可以看出时间过得特别漫长,突出了等待过程的煎熬和“我”的期盼。同时也表现了两重意思:①表现了天色的变化,表明了傍晚的来临,天色越来越暗了;②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揭示了由期待到失望的心理变化。)
[设计意图]
学习记叙文一定要了解记叙的顺序,并且要了解相关记叙顺序的作用,这不仅有助于解读文本,更是为写作服务,所以接触某种记叙顺序及作用的时候,一定要讲透彻,让学生弄清楚。
二、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师导入:默读课文,说说在这一天里“我”的心情经历了什么样的变化?画出相关的语句。
(一)学习第2自然段
1.指生读第2自然段,说说当“我”指导母亲要带“我”出去玩时,“我”是怎样的心情?
(1)出示句子:那个星期天母亲答应带我出去,去哪儿已经记不清了,可能是动物园,也可能是别的什么地方。
(2)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母亲答应带“我”出去,我一定跟高兴。)
(3)对于这次出去玩的机会,“我”是怎样的心情?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预设:“我想到底是让我盼来了。”
表现了“我”满怀期待的心情。
(二)学习第3-7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小组讨论:
(1)在等待母亲的过程中,男孩做了哪些事?
(2)他的心情发生了哪些变化?最后心情如何?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预设:
①“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表现的是“我”的兴奋期待。
②“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表现的是“我”的焦急与兴奋。
③“拨弄蚁穴”“翻看电影画报”表现的是“我”等待时的落寞、孤寂。
④“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表现的是“我”的急切。
⑤“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表现的是“我”的失望与委屈。
3.课文中有语言描写吗?传递了怎样的心情?
(1)找出文中“我”和妈妈的话。
(2)读一读,想一想,这些语言反映了当时“我”和妈妈怎样的心理。
预设:
“走吗”“您说了去”“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去吧,走吧,怎么还
不走啊?走吧”等,这些俨然就是“我”等待时的心理轨迹图。“我”由兴奋到焦急、无聊、无助,再到失望,这些情绪变化紧紧抓住我们的心。
“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等等,买完菜,买完菜就去”“好啦好啦,没看我
正忙呢吗”“下午,睡醒午觉再去”“洗完衣服”“噢,对不起,噢,对不起”等,从这些话语中,我们看到为了生计,母亲不停地忙碌,最后还为自己疏忽了“我”的“正当要求”而惊惶地、连声地对“我”说“对不起”。
4.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环境描写。
“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
“去年的荒草丛里又有了绿色,院子很大,空空落落”
“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思考:(1)这三个句子分别写的是什么时间?
(2)谁在看这些景物?
(3)那时候心情如何?
(4)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明确:
(1)这三个句子分别写的是早晨,上午和傍晚。
(2)文中的小男孩在看。
(3)早晨的时候他准备和妈妈一起出去,满怀希望,心情愉悦;上午的时候被妈妈推脱,心中失望百无聊赖;下午看到再也不能出去,心中绝望痛苦。
(4)环境描写的作用:交代时间,烘托人物心情。
[设计意图]以文本为抓手,在学习的过程中,抓住对人物的描写,体会情感变化,
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和口语表达能力。
三、细细品味,感受人物性格
1.再读课文,感受人物性格。
在这个星期天里,母亲没有兑现对“我”的承诺,她是一位好母亲吗?结合课文内
容,说说你的看法。
(1)学生交流。
(2)教师小结:从课文第7自然段母亲的一些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她因为家务缠
身而没有兑现承诺,并因此感到自责、不安,可以看出她对“我”的疼爱,她是一位好母亲。
2.“我”既然这么希望出去,为什么不是直接拉着母亲去,而是一次又一次地等待
母亲做那做不完的一件又一件事?
(1)学生交流。
(2)示例:文中的“我”乖巧又懂事,体谅母亲的辛劳,所以才一直都在等待,而
并没有任性撒泼。
3.回想自己的亲身体验,你是否真正理解自己的父母?
(1)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教师小结:虽然母亲最终没能兑现她的承诺,但是小男孩也并没有抱怨母亲,
我觉得我们也应该像作者那样,多多体谅一下辛苦工作的父母。
[设计意图]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探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
只需扮演好舵手的角色,围绕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思考和联想,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真正落实从语文课本走到生活当中去。
四、总结写法,读写结合。
1.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地方?
(1)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非常细腻,借助了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同时也运用了环境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
(2)用一个孩童的视角观察事物,文章更加生动写实。
2.
小练笔:请描写一次你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借鉴在本课学到的写作手法,尤其是对人物动作、内心独白、环境的描写手法,以及直接或者间接地表达内心情感的方法。
[设计意图]总结写法,读写结合,让学生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运用到写作中去,提高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五、比较阅读,方法提炼。
1.学习了《匆匆》和《那个星期天》这两篇课文,想想它们在表达感情的方式上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学生快速默读这两篇课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进行讨论。
3.全班交流。
(1)两篇文章在表达上的相同点是在情感上都表达出了对时光易逝的无奈、惋惜、惆怅。
(2)两篇文章的不同点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匆匆》通过运用设问、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时光飞逝的惋惜和感叹。《那个星期天》则是一系列细致的动作、心理、环境描写来细腻再现当时作者情感的变化。
4.总结。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要学习作家们真实自然地表达对社会、人生、生活的情感,只有采撷生活之浪花,只有采用生花之妙笔,才能让思绪在笔下肆意地流淌,才能让真情在纸上纵情地绽放。
[设计意图]比较阅读,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方法,为今后的习作打下基础。
板书设计
那个星期天
心情变化:兴奋期待——耐心等待——焦急无奈——失望委屈
环境变化:阳光明媚——暗下去——消逝
教育反思
这篇课文教师主要是引导学生深入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一天之中情感的变化以及他是如何写出这些情感的变化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读书感受、交流学习所得的方式围绕关键问题展开教学,既给了学生充分独立学习的时间与空间,又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课堂小练笔“写一次考试或等待时的心理活动”能让学生灵活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写作方法,为后面的习作教学打下基础。课堂教学达到了既定目标,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那个星期天》
课时练(附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1.太阳nuó(
)移着它的脚步,
cáng(
)到了云彩的后面,汗
zhēng(
)一般的天气立刻凉爽起来。
2.人生之路坎坷不平,遇到困难不要
pái
huái(
),更不要沮丧。
二、给“肖”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填入括号里。
陡(
)的悬崖
胜利的(
)息
俊(
)的姑娘
(
)好的铅笔
弥漫的(
)烟
畅(
)的商品
(
)遥自在
元(
)佳节
不(
)一顾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头涔涔
孤零零
急匆匆
泪潸潸
赤裸裸
1.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
)而(
)了。
2.“要和时间赛跑!”我(
)地跑回家,坐在书桌前完成我今天的作业。
四、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步一步向前挪移。
B.放学后,我徘徊着走回家。
C.雪橇在雪地上留下了一道道痕迹。
D.我躺在床上静思时,时间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边溜走了。
五、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1.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
(
)
2.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
)
3.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
)
六、修改病句。
1.使用了新的生产线以后,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提高了。
2.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3.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七、按要求写句子。
1.下面的句子借对天气,动作的描写,写出了“我”心情的愉快。请你仿照这样的写法,用几句话表达出你学会滑旱冰后回家时的心理感受。
例:起床,刷牙,吃饭,那是个春天的早晨,阳光明媚。走吗?等一会儿,等一会儿再走。我跑出去,站在街门口,等一会儿就等一会儿。我藏在大门后,藏了很久。
2.请你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一写你等待老师发试卷时的心理活动。
例:我踏着一块块方砖跳,跳房子,等母亲回来。我看着天看着云彩走,等母亲回来,焦急又兴奋。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蹲在院子的地上,用树枝(
)着一个蚁穴,爬着去找更多的蚁穴。
2.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
)她就走,决不许她再(
)。
3.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
)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
)的黄昏的到来。
4.(男孩儿)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
),一派(
)。
九、课内阅读。
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
)洗完,我马上拉起她(
)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我一声不吭,盼着。”“我”在盼着
,表现了“我”
的心情。“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
。
3.选段中画线的句子是
描写,写出了“我”
的心情。有什么作用?
4.
如何评价文中的这位母亲?请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看法。
十、课外阅读。
丢失的东西
一天晚上,我从街上卖梨的摊子中间走过。突然,脚下一滑,我赶紧扶住旁边的一个木箱子才没摔倒,就在我扶住木箱子时,顺手抓了一个梨。当时,我不禁耳热心跳,回头一看,幸好没人看见,便站起来走了。这时,梨已稳稳当当地到了我的手心。只见这梨黄澄澄的,散发出一股诱人的梨香。
拿着梨,我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A)……这样边走边想,不知不觉就到了家。爸爸见我拿着梨,就问:“哪来的?”“梨(B)……梨……是……梨摊上的。”我结结巴巴说不出话来。这时,爸爸严厉地说:“从小不学好,长大怎么得了?明天把梨送回去,把你丢失的东西找回来,知道了吗?”爸爸的声音虽然不大,但很有力。我盯着脚尖,红着脸说:“是,爸爸。”但我不明白到底丢失了什么。
第二天早晨,我按照爸爸的吩咐,把梨送了回去。卖梨的阿姨夸奖我说:“真是个好孩子!”我脸红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这时,我终于找回了我丢失的东西诚实。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中间(jiān
jiàn)
摔倒(dào
dǎo)
散发(sǎn
sàn)
踏实(tā
tà)
2.省略号的用法有:①表示话未说完(有时又作语意未尽);②表示列举的省略;③表示说话断断续续。文中A处应选
,B处应选
。
3.用“——”画出描写“我”心理活动的句子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参考答案:
一、1.挪
藏
蒸
2.徘徊
二、峭
消
俏
削
硝
销
逍
宵
屑
三、1.头涔涔
泪潸潸
2.急匆匆
四、B
五、1.语言描写
2.环境描写
3.动作描写
六、1.使用了新的生产线以后,产品的数量增加了,质量也大大提高了。
2.阅读课外书可以增长见识,提高写作水平。
3.通过老师的教育,他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七、1.示例:我终于学会滑旱冰了。我觉得太阳似乎格外的热情,向我送来笑脸。我唱着歌一蹦一跳地往家里赶。想把这个好消息与妈妈一起分享。
2.示例:“丁零零……”上课了,今天出成绩,我迈着沉重的脚步走进教室,心里不断地念叨着:我能不能考出好成绩呢?我的心紧张地提到了嗓子眼。
八、1.拨弄
2.拉起
耽搁
3.漫长
惆怅
4.消逝
荒凉
九、1.一
就
2.妈妈带“我”出去玩
焦急
妈妈这时候不会带“我”出去玩了
3.环境
绝望痛苦
作用:交代时间,烘托人物心情。
4.示例:母亲太忙碌了,根本没有时间出去玩。但是为了孩子,母亲是愿意出去的。所以说,母亲的爱总是那么的无私。
十、1.jiān
dǎo
sàn
tā
2.①
③
3.手里的梨怎么办呢?吃了,不好意思;扔了吧,又舍不得,怎么办?怎么办……
4.示例: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