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03-19 09:0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誉为“钢铁长城”,其作用是
(
)
①捍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
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③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
④显示国防实力,震慑反华势力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A.
建国初期我国军队兵种比较单一,装备落后
B.
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C.
我国人民空军建立初始就走上了国产化道路
D.
2016年成立五大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
2014年6月,中国海军的四艘先进舰船出现在由美国主导的23国参加的环太平洋军事演习中,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早在1971年,我国就自行研制出了
(
)
A.
核潜艇
B.
导弹驱逐舰
C.
导弹护卫舰
D.
航空母舰
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
)
A.
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
B.
90年英雄辈出?
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
90年不忘初心?
传承红色服务人民
D.
90年披荆斩棘?
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盾牌。如图所示部队主要承担的任务是
(
)
A.
反对霸权主义
B.
战略核反击
C.
维护社会治安
D.
打击恐怖势力
2019年4月23日,习近平出席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建立于(  )
A.
抗日战争时期
B.
新中国成立前夕
C.
新中国成立初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装备不断更新,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空母舰是()
A.
辽宁舰
B.
蛟龙号
C.
吉林舰
D.
北海舰队
强大的国防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国防建设取得的成就包括(
)
①建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
②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民空军
③建成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④组建第二炮兵部队
A.
③④
B.
①④
C.
①②
D.
②④
同学们拟定收集下图内容做一期黑板报。据此判断,他们的关注点是()
A.
一国两制、港澳回归
B.
科技强军、钢铁长城
C.
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D.
社会生活、日新月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下列内容中,与之相背离的是()
①美国出兵侵略朝鲜?
②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两国关系紧张
③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④中国与俄罗斯等五国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C.
万隆会议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
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原则,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同,这一原则体现了中国政府()
A.
不以社会制度异同处理国际纠纷
B.
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C.
倡导世界各国避免战争和平共处
D.
大力支持弱小国家共同发展
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于
A.
万隆会议的召开
B.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开展
C.
纳米比亚的独立
D.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55年,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成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解决争端的依据。这个会议是(  )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中共八大
D.
第26届联合国大会
20世纪50年代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四项基本原则
C.
“一国两制”
D.
多边外交原则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
日内瓦会议圆满成功
B.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这表明(  )
A.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
C.
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中美大国关系已经没有任何障碍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新中国自成立以来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外交成就,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②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③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中日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④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新中国首次完整地提出“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  )
A.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B.
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时
C.
1955年亚非会议期间
D.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出现这种新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中日两国建交
C.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
中美关系改善
中美关系牵动着两国人民的心。下列反映中美关系开始由对抗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  )
A.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B.
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
C.
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D.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的“改变世界”的事件是(  )
A.
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B.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C.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建立
D.
美国承认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精神
B.
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C.
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D.
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
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  )
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D.
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
“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重要舞台。”这反映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布局是(  )
A.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
和平共处
C.
求同存异
D.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年1月7日,毛泽东在高级步兵学校第一期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中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我们必须向苏联的军事科学学习,以便迅速把我军提高到足以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取胜的水平……”
材料二?
2015年12月31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以前的第二炮兵部队)、战略支援部队成立大会上的训词中指出:“成立陆军领导机构、火箭军、战略支援部队,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着眼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做出的重大决策,是构建中国特色先大军事力量体系的战略举措,必将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载入人民军队史册。”同时,他还阐述了战略支援部队的重要作用“战略支援部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型作战力量,是我军新质作战能力的重要增长点。”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人民军队建设主要是针对哪一不利国际因素而进行的。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此次军队改革增添了什么新型作战力量。概括此次军队改革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与我国建交的国家
1949年(10个)
1950年(9个)
1951年(1个)
1952年(0个)
1953年(0个)
1954年(1个)
1955年(3个)
1956年(3个)
苏联
保加利亚
罗马尼亚

越南
印度
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
挪威
南斯拉夫
阿富汗
尼泊尔
叙利亚
也门
埃及
依据材料一指出与新中国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的是哪个国家?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材料二“两国总理重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
材料二中提到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哪一位领导人最早提出的?这位领导人在1955年参加的国际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材料三如图《乔的笑》,是新中国外交成就上的一张照片,文字说明为:该照片拍摄于
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中。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的笑》是针对哪一历史事件?“1971年11月的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指的是什么?
材料四
40年前的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正式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结束了两个世界大国、10多亿人口之间近30年相互隔绝、敌视乃至冲突对抗的局面,国际大势与历史进程为之一变……40年来,两国历届领导人以高超政治智慧,引领双边关系跨越风雨坎坷、总体保持稳定前行。“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习近平主席的论述深刻揭示了此中真谛。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美建交四十年一路风雨总向前》
今年是中美建交4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由敌对开始走向正常化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改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材料五
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外交已经出现一些转型迹象,而且越来越明显。其核心是由普通外交转变为大国外交,由弱势外交转变为强势外交,由消极被动外交转变为积极主动外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怎样的外交布局?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凡与国民党反对派断绝关系、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友好态度的外国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可在平等、互利及相互尊重领土主权的基础上,与之谈判,建立外交关系。——摘自《共同纲领》
材料二
?
?图一与印度代表团会晤??????
图二万隆会议?
?
?
?
?
?
?
?
图三1971年26届联合国会议
(1)材料一表明建国以来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根据图一、图二,结合20世纪50年代的主要史实,说说中国外交工作取得哪两项重要成就?
(3)图三反应了我国外交的哪一重大胜利?并再举一例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
(4)通过材料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风雨历程,谈一谈你的感想与认识。
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新中国的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一路坎坷一路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些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舞台上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
材料二?
1971年10月25日,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多国代表欢呼庆祝。
???
材料三?
“7”:国家主席习近平先后7次出访,到访12个国家,在国外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多场重要国际会议。
???
“14”:一天14场双边会晤!4月25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前一天,习近平主席的“忙碌指数”再创新高,真正忙到“无我”状态。
???
“180”:9月21日,同所罗门群岛建交;9月27日,同基里巴斯复交。2019年,中国建交国总数增至180个。
???
“199”:2019年,又有1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文件总数升至199份。
???
“711.3”:11月10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幕。6天时间,181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与会,3800多家企业、超50万境内外专业采购商参展,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11.3亿美元。
——《5个数字,盘点2019年中国外交“高光时刻”》(北京日报)
(1)据材料一及所学的知识,新中国成立以后,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有哪些“中国的声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材料二中“多国代表欢呼庆祝”的原因是什么?该事件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三反映出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怎样的布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外交就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外交活动,既要靠国家实力,也要靠外交家的谋略.新中国成立,结束了近代以来屈辱外交的历史.新中国外交充满艰辛,也闪耀着智慧,赢得了世界各国的尊重.
材料二:
“两国总理重申这些原则,并且感到在他们与亚洲以及世界其他国家的关系中也应该适用这些原则,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
--《中印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三: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原则”是哪一原则?
结合材料三中图一,指出周恩来为该会议的成功作出了怎样的贡献?结合图二,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外交在坚持原有外交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又有了什么新的特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交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重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答】
①②③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捍卫国家主权,打击来犯之敌,②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③保卫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④显示国防实力,震慑反华势力这些都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职责全面,凡是与维护国家利益有关的内容都属于他们的职责。所以①②③④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C
【解答】
C.人民空军是在陆军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人民空军建立早期,飞机主要从外国购买,后来逐步走上国产化道路。1956年,我国仿制成功歼一5型歼击机,后来,我国又制造了各种型号的歼击机、轰炸机和强击机,我国空军装备走上国产化的道路,故C错误。
ABD.建国初期我国军队兵种比较单一,装备落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海军武器装备不断更新换代,现代化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6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五大战区,即东部战区、南部战区、西部战区、北部战区、中部战区,构建军队联合作战体系,故ABD正确。
???????故选C。
3.【答案】B
【解答】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保卫祖国海疆安全,我国陆续研制多种舰艇充实到海军。1971年,我国就自行研制出了导弹驱逐舰,完成多次科学试验和对外出访任务,故B正确。
A.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是1974年,故A错误。
C.1970年改装仿造苏联的护卫舰后,成为祖国第一型导弹护卫舰,故C错误。?
D.本项与题干不符,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答】
A.根据题干所给出的四幅图片辽宁号航母、运20大飞机、核潜艇、战略导弹,可知这都属于90年代以后国防科技领域的军事装备,其反映了“90年磨砺利剑出?
科技强军换新颜”的标语主题,故A正确。?
B.题干属于军事力量发展,不是英雄辈出和长征精神,故B错误。??
C.题干属于军事力量发展,不是传承红色,故C错误。??
D.题干属于军事力量发展,不是为国为民,故C错误。??
故选A。
5.【答案】B
【解答】
B.题目给出的图片下方有中国导弹部队字样,1966年,中国组建主要担任核反击任务的战略导弹部队,在几十年中不断发展壮大,陆续装备了中程、远程、洲际导弹核武器,还有其他多种型号的导弹,具有较强的战斗力,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答案】B
【解答】
B.新中国成立前夕,我国建立了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此后我国陆续研制了多种舰队,故B正确。
ACD.三项均错误。
???????故选B。
7.【答案】A
【解答】
A.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故A正确。
B.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中国南海中进行了多次下潜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到了7020米,排除B。
C.本项所述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C。
D.1960年5月30日,中共中央决定,以收回的旅顺基地和直属海军的青岛基地为基础,组建海军北海舰队。排除D。
???????故选A。
8.【答案】D
9.【答案】B
10.【答案】A
【解答】
①②结合所学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美国出兵朝鲜是侵犯他国领土和主权的行为。对新中国实行孤立政策违背了和平共处原则。故①②项符合题意。
③④中日、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符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是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表现。故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C
【解答】
A.日内瓦会议召开于1954年,故排除A。
B.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时间是1971年,故排除B。
C.依据题干“1955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可知,这是万隆会议。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C正确。
D.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会议是1991年,此时周恩来已经逝世,故排除D。
故选C。
12.【答案】A
【解答】
A.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亚非会议时各国主要的不同是国情的不同,尤其是社会制度不同,故A正确。
BCD.“求同存异”方针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而不是社会意识形态相同;“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这三项均与“求同存异”的内涵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选A。
13.【答案】A
【解答】
A.20世纪50年代,许多亚非国家依然受到种族歧视和殖民统治的严重威胁,促进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成为广大亚非国家的共同愿望和要求。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开始于万隆会议的召开。故A符合题意。
???????BCD.综上,其余三项与题干不符合,故排除BCD。
故选A。
14.【答案】B
【解答】
B.根据题干“1955年”“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5
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会上,帝国主义国家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故B正确。
A.日内瓦会议是在1954年,故A错误。
C.1956年召开中共八大,故C错误。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在1971年,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A
【解答】
A.根据题干信息“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共同倡导的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在访问印度、缅甸时与两国总理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故A正确。
B.四项基本原则我们的立国之本,与题干信息不符,故B错误。
C.“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错误。
D.多边外交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的外交政策,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错误。
???????故选A。
16.【答案】C
【解答】
C.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故C正确。
A.日内瓦会议是关于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最终就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从而缓和了亚洲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与题干信息不符,故A错误。
B.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没有体现题干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故B错误。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体现题干中“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故D错误。
???????故选C。
17.【答案】A
【解答】
A.根据题干“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可知,邓小平阐述的是中国在外交方面,既不亲美,也不亲苏,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正确。
B.题干反映的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不是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故B错误。
C.1971年中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题干信息不符,故C错误。
D.“没有任何障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A。
18.【答案】B
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②万隆会议在1955年召开。③2001年中国承办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④1972年中日建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关键信息有: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
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知识再现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偏低。
19.【答案】D
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和平共和五项原则。新中国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但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周恩来提出并倡导处平共和五项原则。
20.【答案】A
【解答】
A.20世纪70年代初期,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故A正确。
BD.两项所述属于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的表现。故BD错误。
C.本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故C错误。
故选A。
21.【答案】C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促使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中美关系由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的史实是中美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中美关系。1972年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
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识记1972年尼克松访华。
22.【答案】A
【解答】
A.依据“尼克松”“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可知,与中美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关。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他在这一周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A符合题意。
B.卡特总统在任时,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故B错误。
???????CD.两项所述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CD错误。
故选A。
23.【答案】B
“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方面重申自己的立场: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题干材料出自1978年发表的《中美建交公报》,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在1971年,故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故选:B。
本题考查了中美关系。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4.【答案】A
中国重返联合国和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推动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和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能力。
25.【答案】D
26.【答案】(1)美国的敌视。
(2)战略支援部队。建设现代化的军队。
???????(3)人民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或新中国的国防建设)
27.【答案】【小题1】苏联;孤立封锁。
【小题2】周恩来;求同存异。
【小题3】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小题4】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第26届联合国大会。
【小题5】尼克松访华;台湾问题。
【小题6】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28.【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3)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举例: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
(4)弱国无外交,综合国力决定对外交往。
29.【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的方针。
(2)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3)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
30.【答案】【小题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小题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小题3】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
【小题4】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