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课件(42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课件(42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03-18 10:24: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大气运动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2、了解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描述热力环流原理。
3、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等实例。
学习目标
课前调查:
从生活感受出发,你觉得大气受热的能量来自哪里?查找证据加以证明。
观点一:能量来自太阳——白天的气温高于夜晚
1.大气的受热过程
观点二:不确定能量是否来自太阳
——因为一天中最高温不在正午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观点二:不确定能量是否来自太阳——来自教材的证据
1.大气的受热过程
没有大气的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气温的昼夜差值。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183℃。
观点三:太阳没有直接“晒热”大气——与月球的比较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辐射的波长分布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太阳辐射到地球大气的上界
大气和地面反射
大气吸收很少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直射、斜射与太阳辐射强度关系示意图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吸收
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水汽
二氧化碳
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观点一:能量来自太阳——白天的气温高于夜晚
观点二:不确定能量是否来自太阳——因为一天中最高温不在正午
观点三:太阳没有直接“晒热”大气——与月球的比较
1.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上界
地面
地面增温




射向宇宙空

大气吸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




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








玻璃温室
大气作用
----保温作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1.能量来源
(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包括吸收和反射。
3.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
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
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
4.意义
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
温度分布和变化
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
1.大气的受热过程
水汽、二氧化碳的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
反射
散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逆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
月球
大气上界
地球




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表面气温的昼夜差值。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低到
-183℃。
月球和地球表面辐射过程示意图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月球
夜间由于没有大气的保温效应,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月面温度骤降,气温很低
白天,大气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气温不会太高
夜间,地面辐射绝大部分热量又被大气逆辐射还给地面,使气温不致降得过低
白天,由于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月面温度升得很高,气温很高
大气
上界
地球
资料: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太阳辐射很强,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但同时也是我国最冷的地区,最热月平均最高气温只有10~15度左右,年平均气温只有7.1度。拉萨的年平均气温和最热月平均气温就比同纬度的重庆、上海低了10~15度。
1.青藏高原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
2.青藏高原的太阳辐射很强,但气温却很低,两者之间有矛盾吗?为什么?
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晴天多,大气削弱作用少。
没有矛盾。因为:1.虽然太阳辐射强,但是海拔高,来自大地面的热量少;2.云量少保温作用也弱.(注:气温低出现在没有太阳的时候)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
2、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3.热力环流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由实验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烟雾飘动代表了空气流动,由实验可知,地面冷热不均可引起空气环流。
气 压:
单位面积上空气柱的质量
等压面:
空间气压相等的点组成的面
等压线:
空间气压相等的点的连线
基础概念
3.热力环流
高气压
低气压
低气压
高气压
高气压
低气压
B
A
C
冷却
冷却
受热
3.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
太阳辐射
地面冷热不均
大气的
垂直运动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大气的
水平运动

3.热力环流
白天站在海边拍照时,要怎么站位才能拍出更好的效果?
3.热力环流
海陆风
沿海地区,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上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陆地形成低气压;海洋上因为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气压。近地面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到夜晚正好相反,形成由陆地流向海洋的陆风。
材料:由于海陆之间存在热力差异,白天:陆地增温快,海上增温慢;夜间:陆地降温快,海上降温慢。
 要求:结合材料,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龙口海岸边为什么经常发生以下现象:白天和夜晚的风向相反,且白天的空气比较潮湿。
 目标:能够绘图表示并能够描述推理过程
 方式:分组合作完成



受热
冷却
冷却
(地面)
(高空)



A
B
C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热容量较小(热得快,冷得也快)
白天:陆地增温快
海洋增温慢
夜晚:陆地降温快
海洋降温慢




低压
高压
高压
低压
低压
低压
高压
高压
3.热力环流
山谷风
在山区,白天山坡上空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夜晚山谷中因有较厚的大气保温,大气温度降低幅度小;山坡上空气因为热量散失多,温度降低较多,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沉流入谷地,形成山风。。
3.热力环流
山谷风
3.热力环流
【思考】“巴山”为何会“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巴山:泛指我国西南山地)
山谷风
3.热力环流
城市风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城市热岛”的存在,引起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这样在市区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3.热力环流
市区
郊区
郊区
A
A






由郊区流向城市
由郊区流向城市
城市与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3.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
海陆风
城市风
山谷风
练习
【判断辨析】
垂直方向上,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气压
大气的运动就是风

×
练习
【判断辨析】
同一水平面上,空气可由低气压流向高气压
垂直方向上,气流总是从高压流向低压
×
×
练习
若甲、乙为相距不远的陆地,a、c为水平气流,b、d为垂直气流,则甲、乙、丙、丁四处气压的关系为
____
A.
甲>乙>丙>丁
B.
乙>甲>丙>丁
C.
乙>甲>丁>丙
D.
甲>乙>丁>丙




a
b
c
d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