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机械运动(考纲知识梳理+典例+分层训练)—2021届中考科学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基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 机械运动(考纲知识梳理+典例+分层训练)—2021届中考科学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基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22:0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总复习:机械运动(基础)
【考纲要求】
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理解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并且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3、理解路程—时间图象。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 、 机械运动
1、概念: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2)判断物体是否做机械运动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发生“位置的变化”。
2、 参照物
  描述物体的运动,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是运动还是静止),需要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就叫做参照物,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静止的。
要点诠释:
(1)参照物可以选取研究对象以外的任何物体,它既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同一物体,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对其运动状态的描述也往往不同。
  (3)通常我们研究地面上物体运动的情况较多,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的参照物。
  (4)如果处在运动的物体中,人们描述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习惯选择运动物体本身作参照物。如人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一般会选火车为参照物来描述其他物体的运动情况。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而言的。
 要点诠释:
  (1)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2)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选定参照物,分析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
考点二、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运动状态不变的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运动快慢都保持不变。
  ③在任意一段相等的时间内和任意一段路程内速度都是相等的。
2、 速度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的物体运动一定快。
要点诠释: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运动越快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慢,速度越小。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s表示物体通过的路程,t表示物体通过相应路程所用的时间,v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速度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矢量,只是说某物体的速度是10m/s,不能够全面表示物体的运动情况,,要想全面反映物体的运动还要说明它是向什么方向运动的。
  (4)速度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国际单位:米/秒(或)
               常用单位:千米/小时(或)
    换算: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
图象法是描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有效手段,在物理学里经常用到。
要点诠释:
  1、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纵坐标表示路程s,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s-t图象,如下图(1)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2、v-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t,用纵坐标表示速度v,就得到了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下图(2)所示是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
              
【典型例题】
类型一、机械运动
1、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
B.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C.运动和静止是机械运动的两种形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思路点拨】从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和参照物及其选择的角度去分析,即可作出判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对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相对的。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如果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得出的结论可以不同,但都是正确的结论。
【答案】A
【解析】A.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地球及其它一切天体都在不断的运动和发展当中,该选项说法正确;
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是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来说的,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严格说来,机械运动的形式只有一种,那就是运动,该选项说法错误。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机械运动,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等知识点,虽然难度不大,但需要对基本概念理解透彻,才不容易出错。
举一反三:
【变式】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 B.星光闪闪
C.海水奔腾 D.春风拂面
【答案】B
2、乘客坐在奔驰列车里:①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②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③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静止的;④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思路点拨】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保持不变,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断变化,物体是运动的,据此分析答题。
【答案】D
【解析】 (1)乘客相对于车厢位置保持不变,若选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故①说法错误,②说法正确;
(2)乘客相对于地面位置不断变化,若选地面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故③说法错误,④说法正确。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道基础题,知道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方法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一个人坐在行驶的船舱里,他说自己是静止的,他选的参照物是( )
A.河岸上的树 B.河水 C.船舱 D.正在天上飞的鸟
【答案】C
类型二、运动的快慢
3、某司机驾车前行,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刹车制动需要的反应时间为0.75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速前行了1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才能停下。
(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
(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是平时的4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撞上障碍物
【思路点拨】(1)已知反应的时间和在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根据公式可求汽车制动前的速度;
(2)已知酒后驾车的反应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反应距离,加上滑行的距离再与距离障碍物的距离相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答案与解析】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速度、路程的计算,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相对比较简单,本题还告诉我们一定不能酒后驾车,因为酒后的反应时间要加长,容易发生危险。
举一反三:
【变式】一列200m的火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通过700m长的山洞,求:从火车头刚要进山洞到火车尾刚离开山洞共需要多少分钟?
【答案】∵s=vt ∴
4、公共汽车从甲站经乙站开到丙站,甲、乙两站相距S1=1200m,乙、丙两站相距S2=2160m。汽车从甲站开到乙站经历时间t1=2min,在乙站停车t0=1min后开往丙站,再经t2=3min到达丙站,求:汽车从甲站到乙站,从乙站开到丙站,从甲站开到丙站这三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思路点拨】(1)已知甲站开到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此段量程的平均速度;
(2)已知乙站开到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此段量程的平均速度;
(3)由题意可得,从甲站开到丙站的时间和距离,根据速度公式求出平均速度。
【答案与解析】
从甲站开到乙站的平均速度
从乙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全程的距离:s=s1+s2=1200m+2160m=3360m
全程所用时间(包括停车时间)
t=t1+t0+t2=120s+60s+180s=360s
所以从甲站开到丙站的平均速度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速度公式的计算,关键是知道平均速度是指总路程除以总时间,最容易出错的是时间的计算。
5、火车在钢轨上作匀速运动,钢轨每根长12.5m,车轮滚过钢轨接头处要发生一次撞击声,通过数撞击声的次数就可测得火车行驶的速度,某人从听到第一次撞击声时开始计时,25s内共数得51次撞击声,则该火车速度应为多少?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火车在25s内所走的路程,在25s内听到车轨与钢轨接头处的撞击声51次,此时火车所走的路程是12.5m×(51-1),再根据速度公式即可求出答案。
【答案与解析】
因为听到第二次撞击声时,火车轮子只滚过一根钢轨,听到51次撞击声时,车轮只滚过50根钢轨,即火车行驶的距离是:S=12.5m×(51-1)=625m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的理解和掌握,解答此题时注意火车实际走了50根钢轨的路程这一条件。
6、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前2s内,小明跑得更快
C.8s内,小明的速度是5m/s
D.8s内,小明跑的路程更长
【思路点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是成正比的,在图象上表现为一条直线;
要判断前2s内谁跑得快,我们可采取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谁在相同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用8s通过的路程除以8s,即得到两人的平均速度,从而进行比较。
【答案】C
【解析】A、由图象可知,小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直线,表明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所以小明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而小华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图象是一条曲线,表明路程和时间不成正比,所以小华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A错误;
B、分析图象可知,在前2s内,小华运动的距离比小明长,所以小华跑得较快,故B错误;
C、时间t=8s,由图象可知,路程s=40m,故小明的速度是,故C正确;
D、由图象可知,两人在8s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为40m,故D错误。
【总结升华】解答本题时,可采用控制变量的思想和比较的思想去进行分析,比较时要在相同条件下去进行比较。
举一反三:
【变式】某同学的爸爸携全家驾车去太湖渔人码头游玩,在途经太湖路时,路边蹿出一只小猫,他紧急刹车才没撞到它。如图为紧急刹车前后汽车行驶的时间--速度图象,根据图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紧急刹车发生在8:27
B.在8:23~8:27时间段内他驾车匀速前进
C.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最大速度为60千米/时
D.在8:20~8:30时间段内他驾车的平均速度为60千米/时
【答案】D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旭日东升”是以 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 为参 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 的。
3、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 的。
4、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min内能飞行5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5、小明在中考体育测试中,1000m跑项目成绩为250s,他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m/s,到达终点后,由于 ,他不能立即停下来。
6、某载重汽车从A站开到B站用了2小时,A站开到B站的路程为72km,那么该汽车从A站开到B站的平均速度为 km/h,合 m/s。
二、选择题
7、下列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麦浪滚滚 B.铁水奔流 C.万里雪飘 D.灯光闪烁
8、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
C.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
D.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
9、下列对物理量的估测,符合实际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平均速度是10m/s
B.课桌的质量约为200g
C.房间的门高约2m
D.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40V
10、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12米的两点,甲从P点向Q方向、乙从Q点同时沿直线同向而行,它们运的 s﹣t 图象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
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B.经过3秒,甲、乙相距3米
C.甲、乙相遇时离Q点6米
D.甲到达Q点时,乙离P点20米
11、甲乙两车运动时间之比为3:2,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则两车行驶的速度之比为(  )
A.9:4 B.4:9 C.1:1 D.1:2
12、下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表示小球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象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
三、实验题
14、甲、乙、丙三人分别乘坐直升机,甲看见地面楼房匀速下降,乙看见甲静止不动 ,丙看见乙匀速上升。这三架直升机各做何种运动?
15、利用激光可以很容易地测出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在地球上向月球发射激光并接受由月球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激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m/s,则月球到地球的距离是多少?
16、一艘快艇以90km/h的速度去追赶离它120km远处的军舰,快艇实际航行了270km才追上军舰,军舰的速度多大?
【答案与解析】
1、【答案】地面 西山
2、【答案】车 运动
3、【答案】运动 静止 静止 运动
4、【答案】褐海燕  猎豹
【解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km/h=30m/s;
  褐海燕的速度v3=5km/min=83.3m/s,v3>v1>v2。
5、【答案】4 惯性
【解析】小明的平均速度,
到达终点后,由于惯性,小明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不能立即停下来。
6、【答案】36;10
7、【答案】D
【解析】A、麦浪滚滚,麦子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B、铁水奔流,铁水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C、万里雪飘,雪花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
D、灯光闪烁是光现象,不属于机械运动 。
8、【答案】D
【解析】A、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相对于拖拉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
B、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他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正确;
C、站在地球上的人如果他以自己为参照物,自己与地球同步通信卫星的相对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故本选项正确;
D、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以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相对于加油机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它们是相对静止的.故本选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A 人步行的速度在1.1m/s左右,10m/s接近百米世界记录,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B 一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一张课桌的质量应该在20kg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C 正常成年人的身高在1.7m左右,门的高度更大一些,在2m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
D 日光灯的额定电压为220V,额定功率为40W,此选项不符合实际.
10、【答案】D
【解析】A、甲和乙的运动图象都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说明甲和乙都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甲在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3m,速度,乙在1s的时间内运动的距离是2m,速度,所以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
B、经过3s,甲的运动路程S甲=V甲t=3m/s×3s=9m,乙的运动路程S乙=V乙t=2m/s×3s=6m,甲比乙多运动了3m;原来甲和乙相距12m,现在甲赶上了3m,甲和乙此时相距12m﹣3m=9m;
C、设甲、乙从开始到相距的时间为t,则V甲t﹣V乙t=12m,代入数据得到3m/s×t﹣2m/s×t=12m,解方程得知t=12s;甲和乙相遇时,它们到Q点的距离是相等的,乙从Q点出发,运动的路程S乙=V乙t=2m/s×12s=24m,所以甲和乙相距Q点的距离为24m;
D、甲到达Q点,甲是从P点出发的,甲的运动路程为12m,运动的时间;乙和甲是同时出发的,乙的运动时间和甲的运动时间是相同的,乙的运动路程S乙=V乙t=2m/s×4s=8m,乙是从Q点开始出发的,Q点距P点12m,乙又运动了8m,所以乙距离P点是12m+8m=20m。
11、【答案】B
【解析】
12、【答案】B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运动快慢不变,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B频闪照片符合该特点。
13、【答案】A
【解析】观察A图象可知,随着时间的改变,汽车的速度保持不变,故做匀速直线运动。
14、【答案与解析】
甲、乙按相同速度匀速上升,丙原地不动或匀速下降或比乙小的速度匀速上升。
15、【答案与解析】
s=vt/2=3×108m/s×1.28s=3.84×108m
16、【答案与解析】
快艇所用时间:t1=s1/v1=270km/90km/h=3h
军舰通过的路程:s2=270km-120km=150km 军舰和快艇所用时间相同: t2=t1=3h
军舰的速度:v2=S2/t2=150km/3h=50km/h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