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光现象(考纲知识梳理+典例+分层训练)—2021届中考科学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基础)(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 光现象(考纲知识梳理+典例+分层训练)—2021届中考科学一轮总复习专题讲义(基础)(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5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03-19 22:0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总复习:光现象(基础)
【考纲要求】
1、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及其应用,知道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2、掌握光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知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原因,知道实像和虚像的概念;
4、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理解其应用;
5、知道光的色散的相关内容;
6、认识红外线及其作用,认识紫外线及其作用。
【知识网络】

【考点梳理】
考点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或空气中c=3×108m/s。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要点诠释:
1、光源分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1)激光准直;(2)影子的形成;(3)日食月食的形成;(4)小孔成像。
3、光年:光在真空中1年内经过的距离。光年是距离单位,常用来表示天体间的距离。1光年=9.46×1015m。
考点二、光的反射及其应用
1、“一点”、“二角”、三线”: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反射角,AO、NO、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反射光线。
                    
2、光的反射规律是: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镜面反射:平滑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镜面反射。
4、漫反射:粗糙的表面对光线的反射叫漫发射。
5、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线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在镜后相交而形成的,如图所示S为光点,S’为像。
                   
6、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2)像和物体的对应点的连线跟镜面垂直;(3)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和物体的左右相反;(5)像是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到,不能用光屏去呈接。
7、球面镜: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要点诠释:
1、光在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2、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能从各个方向看到一个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了漫反射;黑板出现“反光”现象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3、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人眼看到虚像时,是物光源发出的光射到平面镜上,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好像是从“像”发出来的一样,而当我们用屏去接时,接不到像。
考点三、光的折射及其现象
1、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
2、基本概念:如下图所示,O为入射点;i和r分别是入射角和折射角;AO、MN、OB分别是入射光线、法线和折射光线。
                     
3、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4、色散现象说明:(1)白光不是单色的,而是由各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2)不同的单色光通过棱镜时,偏折的程度是不同的,红光偏折的程度最小,紫光偏折的程度最大。
要点诠释:
1、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2、应用:池底变浅、钢笔错位……
3、色光的混合: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考点四、物体的颜色 看不见的光
1、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红外线特点:热作用强 ;应用:红外线夜视仪、步枪的瞄准器、电视遥控器;紫外线特点:生理作用强,能杀菌; 作用:紫外线灯灭菌、防伪标志
【典型例题】
类型一、三种光现象的识别:
1、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可以用光沿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思路点拨】根据定义区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实例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日食和月食等。光斜射在两种介质界面上时,会发生反射,平面镜成像、水中的倒影等都是光的反射的例子。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偏转,折射现象:放在有水的碗中的筷子看起来好像变折了、放大镜、池水看起来变浅等。
【答案】C
【解析】露珠放大叶脉,是光的折射造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对镜狗成双,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小日食金星凌日,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视镜扩大视野,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的应用,区分三种光现象要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
举一反三:
【变式】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下列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答案】C
类型二、光的反射
2、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当入射角增大15°时,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恰成直角,原来的入射角应是(  )
A.30° B.45° C.15° D.60°
【思路点拨】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直角,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知增大15°后的入射角为45°,所以原来的入射角是30° 。
【答案】A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告诉我们,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成直角时,即90°,入射角是45°,此时是入射角增大15°的结果,所以原来的入射角为45°-15°=30°。
【总结升华】题目考察了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入射角的大小。用到的知识主要有,法线和平面镜垂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举一反三:
【变式】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如果反射光线恰好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反射角 45°;如果反射光线恰好与折射光线垂直,那么反射角 45°(选填“=、>或<”符号)。
【答案】= <
类型三、平面镜成像
3、下列图中平面镜成像正确的是(  )
【思路点拨】平面镜成像中,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通过轴对称的方法作图判定。
【答案】A
【解析】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我们可以选取“F”上几个特殊点,用刻度尺去找到其关于镜面对称点。也可将像将“F”沿镜面这条线对折,能重合的就是正确答案。
【总结升华】题目考查平面镜成像时,像、物关于镜面对称的规律,可以用刻度尺去找几个特殊点的对称点,从而确定答案。
举一反三:
【变式】判断下列图,正确的平面镜成像图是(  )
【答案】C
类型四、光的折射
4、人在清澈的湖水里潜泳时能看到岸边的树,他看到的是(  )
A.变矮了的树的实像 B.变高了的树的实像
C.变矮了的树的虚像 D.变高了的树的虚像
【思路点拨】人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是由于岸上的树反射的光线进入人眼,所以是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人沿着折射光线的方向去看,岸上的树变高了。
【答案】D
【解析】如图所示,树上某点A反射出的光线由空气进入水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靠近法线,这些光线射入人的眼里,人看到这些光线是从它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A′发出的,A′就是A的虚像。同理,其它部分的情形也都一样,显然这个像比树高。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记住光折射时,是靠近还是远离法线。解答此类题目,画图解答,效果会更好。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玻璃缸看到水中一条鱼在A点,而鱼的实际位置在B点,这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像,小明的眼睛应在鱼缸的 (填上或左或右方)。
【答案】折射 右方
类型五、作图与实验探究
5、一束光线斜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思路点拨】(1)先过入射点作出法线,然后根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并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2)根据入射光线、折射光线以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斜射如水中,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确定折射光线的方向。
【答案与解析】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界面的法线,根据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画出反射光线;根据折射角小
于入射角画出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的应用情况,注意真实光线为实线,法线为虚线;是一道中档题。
【变式】①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OB所对应的入射光线AO;②如图所示,入射光线AO照射到镜面上发生反射,OB为反射光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画图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答案】
6、(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②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B向后折,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思路点拨】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路是可逆的解答。
【答案】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不能
【解析】当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变为相反方向,由图可知,光路是可逆的;由光的反射定律可知: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则她将纸板B向后折不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探究光的反射的实验。主要考查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路的可逆性这些知识点。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一光的反射 C.倒影--平面镜成像 D.摄影--凸透镜成像
2. 当你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用右手写字,且正在往右移动笔时,镜中的像正在 ( )
A.用右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B.用右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C.用左手写字,往左边移动笔 D.用左手写字,往右边移动笔
3. 某同学在理发店理发时,从理发店的镜子中看见后面墙上的挂钟的指针显示如图所示,则当时的正确时间应是(  )
A.10点40分 B.11点40分 C.1点20分 D.12点20分

4.如图,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处应是紫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照相底片放到AB范围B处的外侧,底片不会感光
D.将温度计放到AB范围A处的外侧,会看到温度上升
5.小汽车是现代生活中使用很普遍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两会后很多地方政府启动汽车下乡活动,使更多的老百姓也成为了“有车一族”。在小汽车上面用到了一些光学知识,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小汽车驾驶室外面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
B.小汽车前灯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面镜
C.小汽车装上茶色玻璃后,车外的行人很难看清车中的人
D.大多数小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这是为了下雨时水不留在玻璃上
6.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激光灯从空气中斜射向水中的光路图,由于小明一时疏忽,忘记将光路图中的箭头标上,同时也没有标出界面的两部分介质,由图可知,你认为应该是(  )
A.上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
B.上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C.下面是空气,③是入射光线,②是折射光线
D.下面是空气,②是入射光线,③是折射光线
7.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  )
A.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B.一片黑暗,能看见星星闪烁
C.一片明亮,无法看到星星 D.一片天蓝色,万里晴空
8.(多选)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中的微波炉内有很强的电磁波 B.日食的形成可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
C.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绿裙子,呈紫色 D.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9.大伟同学在课外按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 )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 D.圆形光斑
二、填空题
10.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太阳、月亮、电灯、电视荧屏、钻石,属于光源的有_______。
11.有一个人以0.5m/s的速度走近直立的平面镜,像向平面镜方向移动,速度是_______.
12.紫金山天文台2020年6月13日通报:2020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________传播理论.如图所示,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___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________食.
13.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_______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_______,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_______。

三、作图与实验探究题
14.如图所示,学校楼梯拐角的墙上装有平面镜,既方便同学们整理仪容,晚上又能利用光的反射对楼道进行照明.请在图中准确画出灯s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A点的光路图.
15.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16.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_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______(选填“厚”或“薄”)越好。
(3)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_______的距离。
(4)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像。
(5)在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然后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来回移动,找到像的位置后,测量记录实验数据如表一,其中第二次测量数据是由于测量_______(选填“错误”或“误差”)造成的,据表一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手影和皮影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摄影属于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2.【答案】C
【解析】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所以人和像面对面,人用右手,像用左手,像的左手相对于像向左移动。
3.【答案】C
【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关于镜面轴对称,就是左右相反。现在看到的指针是在左边,其实指针是在表中的右边,因而时间为1点20分,故选C。
4.【答案】D
【解析】题目考查了光的色散现象,A处应是红光;AB间只是可见光,外侧还有不可见光;B外侧紫外线会使底片感光。可判断A、B、C不正确。A的外侧是红外线,热效应会使温度计示数上升。
5.【答案】D
【解析】小汽车驾驶室外面的后视镜是一个凸面镜,目的是物体在凸面镜中成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所以能够看到更大的范围,A选项正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是会聚,小汽车前灯的反射镜是凹面镜,B选项正确。小汽车装上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C选项正确;
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会成像,为了防止车内物体的像成在正前方干扰驾驶员的视线,所以小汽车前面的挡风玻璃是倾斜安装的,而不是为了下雨时水不留在玻璃上,D选项错误。
6.【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②和③分居法线两侧,并且在两种介质中,因此②为入射光线,①为反射光线,③为折射光线;显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因此界面上方为空气。
7.【答案】A
【解析】当太阳照在月球上时,由于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没有了光发生反射的物质,也就没有反射光进入人的眼睛,所以周围一片黑暗;只有太阳光或星光直线传播到得地方是亮的;正因为没有空气,光传播时就不会发生折射,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因此星星也就不再闪烁;由此可知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抬头可看见天上一轮红日,但周围的景象是一片黑暗,看见星星,但不闪烁。
8.【答案】ABD
【解析】微波炉是利用内部振荡电磁波工作的,A正确;当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时,挡住了沿直线传播射向地球的太阳光,地球上就看见了日食现象,B正确;当白光照射到绿色物体上时,绿色光被反射,其他颜色的光被吸收,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绿裙子,红光被吸收,又没有绿光被反射,故呈黑色,C错误;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扩大观察范围,D正确。
9.【答案】B
【解析】三角形小孔非常小,属小孔成像现象。成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没有关系。
二、填空题
10.【答案】太阳、电灯、电视荧屏
11.【答案】0.5m/s
12.【答案】直线 全 偏
【解析】日食现象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到地球上的光,是光的直线传播太阳射向地球A区域的光全部被月球挡住,发生的是日全食;太阳射向地球B区域的光被月球挡住了一部分,看到的是日偏食。
13.【答案】(1)会聚(2)F点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或光路可逆) (3)太阳灶(或汽车前灯或手电简或电视的碟形天线)
【解析】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根据图可知如果要获得平行光,要把点光源放到凹面镜的焦点。14.【答案】如图所示:
【解析】该题是一道经典的光学作图题,利用平面镜成像原理,到达A点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要经过光源S的虚像点S′,所以应首先确定虚像点的位置,作图中应注意光线的方向与线段的虚实的区分。
15.【答案与解析】(1)在探究过程中,比较困难的是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①呈现反射光线,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16.【答案】(1)相同大小(2)较暗薄(3)镜面(4)不能;虚(5)误差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距等于像距)
【解析】(1)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选用相同大小的蜡烛,不燃烧的蜡烛与像如果重合,则说明像和物大小相等。(2)较暗环境中烛焰的像更明显。(3)方格纸上找到像和物的位置,方便看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4)平面镜成的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5)13.5 cm和13.4 cm相差很小,是读数时出现的误差。
同课章节目录